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66804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傣族风俗文化简介.ppt.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傣族基本概况介绍,主要分布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绝大多数的傣族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内科考资料表明:傣族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傣族先民出自我国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区,东南亚各国傣族都来源于此。中国傣族与缅甸的掸(傣)族、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为同一民族。总人口6000万以上。历史上傣族以云南南部、泰国北部和缅甸东部为核心建有傣族国家妙香国。后经历史演变,这

2、个国家已不复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国西南一带和中南半岛各个国家。民族语言傣语属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国内傣族语言主要有德宏傣语文和西双版纳傣语文。傣族有历史悠久的拼音文字,几乎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语言文字系统.相互之间有不同,傣文可分为傣仂文(西双版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这4种傣文都来源于古印度字母,与老挝文、泰文、缅甸文、高棉文属于同一体系。均为自左向右书写,自上而下换行,但形体结构有所差异 宗教信仰傣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而且信的都是佛教中的南传上座部教,亦称小乘佛教,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傣族葫芦丝,人口状况:傣族及人口排名前五位少数民族,傣族独特建筑风格

3、,傣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蹈的起源及发展,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着装的对比,文化风俗:,傣族与汉族的交流,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着装的对比,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裕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穿绣花背心。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维吾尔族在此服装用料上喜欢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妇女喜欢艳丽的衣物,并以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等饰物点缀。手工刺绣是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衬衣、背心及小圆帽上所绣的花纹图案都十分精美,傣族服饰,傣族女性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

4、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傣族女性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她们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

5、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傣族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彝等民族中。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其音乐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深受

6、云南人民的喜爱,无论民音,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的声音。,完美组合:葫芦丝加中国结,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傣族及人口排名前五位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傣族独特建筑风格,从这张邮票和图片可以看出傣族竹楼的基本特点:由竹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而成,房子似空中楼阁,悬浮在地面上,房子也比较低矮(从物理学角度有利于提高房屋的稳定性),竹楼展,这是一所年代相对比较久远的竹楼,“现代主义版”的“竹楼”,虽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竹楼,这是还是有原来的雏形,可以说这是现代文明进程的必然,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

7、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

8、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凉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竹楼的建造特点和优势,哥特式建筑,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

9、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如华盖、壁龛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题,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哥特式建筑不仅与宗教艺术有很大关系,还与欧洲国家的气候,建筑材料有莫大的关系,这与傣族的竹楼产生不是很相似吗?,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傣族的泼水节,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泼水节源于印度,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10、。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狂欢节,活动的意义:传承价值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

11、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泼水节中谁被泼的水越多,象征着今年谁最幸福,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令人怀念。,主要的活动: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

12、“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孔雀舞蹈的起源及发展,孔雀开屏,孔雀与傣族,傣族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

13、福吉祥的象征。不但许多的人们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孔雀因为展示了自己的 光彩夺目的翎毛赢得了人们的青睐,然后就有了每当宗教节日和年节庆典,都要表演孔雀舞。在孔雀的世界里,雄孔雀为了向雌孔雀示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由此漂亮的羽毛和娴熟的舞步就成了吸引异性的关键。在现实世界里,孔雀舞中有一种叫做雄孔雀舞。这是一种表现女性的孔雀舞。在民间多由男子表演。这类舞,膝部起伏较刚韧,手上动作柔韧

14、,手上动作柔韧挺拔而舒展,小脚较有力,三道弯造型梭角较明显,动作较大很健美。放大的柔肩、拱肩、碎抖肩,加强了舞的刚韧而舒展的特点。鼓点有力、浑厚,节拍鲜明,节奏异常丰富。这不能不说和孔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视频:神话,孔雀舞的技巧,中国少数民族傣族,孔雀舞的动作优美曲雅、柔韧内在而又轻盈敏捷。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现在膝部柔韧的起伏。这是傣族民间舞蹈的共同特点,也是孔雀舞的特点,在变化万千的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又不是机械的平均起伏,而是随着内在和外在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期稍慢;在膝部稍直和半蹲的起伏中是带韧性的。这样,使孔雀舞显得非常优美内在

15、。2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手臂手碗、手指柔软刚韧的运用而表现出来,上述三个部位的动作柔软而不松软,具有刚韧的内在力量。手上每个舞姿的变化柔软而刚韧。这样的动作韵律,把孔雀温顺、善良、稳重的性格牲表现得十分完美。3孔雀舞的特点还通过小腿动作的快速、敏捷、眼睛的灵活运用而充分表现出来。4孔雀舞以表演者的身体各部位组成优美曲雅的三道弯造型。如:右五位侧提腕立掌手,加拾左勾脚旁掖腿,那弯曲的膝部、肘部、,提起的腕部,送出的胯部,稍弯的腰部,微倒的头部等,这种别具一格的曲线形图案,再现了孔雀窈窕的体态。孔雀舞三道弯的造型与其他民间舞稍有区别。一般送出的胯部与倾斜的上身方向是相反的,关部多用顺倒,即倒向上身倾

16、斜的方向。孔雀舞的语汇也是非常丰富的。摹仿孔雀的一举一动,真是千姿百态。如手上的动作有:五位提腕手,四位摊掌立掌手、一七位按掌手,等等。手势可用掌式、孔雀手式、腿式、嘴半握拳式、扇形手式等。脚下的动作有踮步、起伏步、矮步、点步、顿错步,还有很多的抬前、旁、后曲腿等优美的典雅的舞姿。肩部往往配合手脚用柔肩、拼肩、拱肩、碎抖肩、耸肩等等。丰富的舞蹈语汇,描绘出孔雀的活泼、灵利、美丽。,傣族与汉族的交流,不同民族之间总是或多或少会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汉族与傣族同样如此,但随着交流的不断增多,彼此了解不断深入,变得更加团结互信。,新中国成立后,傣族人民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1953年

17、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文化有了较大发展。建国40多年来,大力兴修水利,加快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名中外的“普洱茶”生产迅速发展,西双版纳种植橡胶树成功,增产显著。地方和乡村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立了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制盐、食品加工、制茶、榨糖、制胶等厂矿企业。勐海茶厂、怒江坝糖厂、西双版纳的景德工厂、德宏的新华工厂、芒市机械厂都是全省有名的企业,工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傣族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手工业及副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傣族地区欣欣向荣,现在已成为比较富饶而又十分美丽的“孔雀之乡”了。现在傣族的旅游业也成为重要的产业,西双版纳更是成为了旅游胜地。,各地的游客,Have a good time!,希望大家能更多的了解傣族,为促进民族融合和大团结出一份力!谢谢!,制作人 金柱衡班 级 三(1)班时 间 2009.1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