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赛颁奖辞.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72867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羽毛球赛颁奖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羽毛球赛颁奖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羽毛球赛颁奖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羽毛球赛颁奖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羽毛球赛颁奖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羽毛球赛颁奖辞.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位学长、学姐、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颁奖仪式。管理学院第四届羽毛球赛已经圆满落下帷幕,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了运动员更胜去年的风采和观众的热情,也看到了组织此次比赛的幕后工作人员辛劳。再此,让我们为他们献上热烈的掌声。你们辛苦了。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本届羽毛球赛圆满结束,我们才能在今天聚到一起举行羽毛球比赛的颁奖仪式。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参与今天颁奖仪式的嘉宾,他们是:来自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管理学院学生会团委副书记.,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

2、学生会副主席.,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以及所有学生会的部长和同学们,谢谢您们的到来。 这场球赛,赛出了竞技水平,赛出了道德风尚,赛出了个性风采,赛出了团结友谊,达到了预期目的。全体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奋力争先,以高昂的斗志、高超的球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里,我谨向获奖的团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没有获奖的团队或个人,也希望不要灰心,希望你们可以在下次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面请欣赏一下,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照片。好了,看着大家都等的着急了,是吧?好吧,接下来进入最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获得此次团体赛优秀组织奖的是11级管理1班下面请来为他们颁奖获得此次团体赛

3、优秀团体的是10级会计1班,10级会计3班,09级会计1班,08级工商2班,下面请来为他们颁奖获得此次团体赛三等奖的是08级旅游管理下面请来为他们颁奖获得此次团体赛二等奖的是09级工商2班请来为他们颁奖获得此次团体赛一等奖的是08级工商1班请来为他们颁奖接下来,请为我们揭晓本次个人赛男单王,女单王的胜出者并为他们颁奖。最后,是我们精神文明风尚奖的颁发。虽然在本次比赛中他们铩羽而归,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他们的技术不是最好,但是他们表现出的拼搏的意志与坚持并不是所有团队所能匹敌的。他们是08级藏工商和10级藏工商请来为颁发本次比赛最后一个奖项。谢谢各位的参与,本次颁奖仪式到此结束,期待明

4、年大家的表现,谢谢大家。“从加到乘”评析静安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 曹培英万航渡路小学副校长 张敏万航渡路小学 罗杰张:“从加到乘”这节课,罗杰老师上得比较轻松,感觉效果蛮好的。我们发现罗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把教材用活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活动安排的意图。罗:“从加到乘”是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上节课初步接触了几个几,会写连加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同数连加用乘法简便,会把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么写、怎么读,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进一步加工教材内容。 新课程理念

5、强调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这部分教材是由游乐园、几个几和从加到乘三部分组成的。我将游乐园作为一个贯穿全课的情境,利用这个情境展开从加到乘的教学。为此,我适当处理并拓展了教材内容。在引入环节,借助课件让学生观察游乐园里划船的项目,数几个3来引出同数连加。教材中是6个3,但现在的学生计算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算出答案的。于是,我一边引导学生数数有几个3,一边把6个3拓展到了10个3来进一步感知几个几。这样,当学生要一口气报出10个3连加的算式时,当他们看到长长的板书时,明显地感到同数连加太繁了,造成一种强烈的冲突,他们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种方法使同数连加的算式简便,为乘法的引

6、入打好了基础。其次是采用了自学的方法。 这节课中有关乘法的认识、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我是用了看书自学的方式,让课本来告诉学生。虽然,他们只有二年级,但是通过新教材一年多的学习,完全有能力独立看书理解。通过课堂实际反馈,学生也的确具备了基本的自学能力。还有就是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 学生看书自学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呢?这时,关键是让学生交流,通过表达把这些知识内化。反馈后再通过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把引入部分几个几的同数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个过程既是一种展现数学思维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始终紧扣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7、了加号和乘号、加法和乘法的关系。张:从实际教学效果看,你的设计思路和安排意图,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请你再介绍一下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是怎样考虑的。特别是谈谈你在用好、用足教材方面的经验。罗:如果认真钻研教材,找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例如,我在巩固练习层次中引导学生“找找还有什么内容求总数也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表示的?”学生回到游乐园这幅图中找到了:有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手中有5个气球。4个5,45=20。后面,判断是不是同数连加的香肠图、馒头图的题目和最后把12个小圆点圈一圈,说说有几个几,并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这些题目,都是课本前面一课时几个几中的内容。

8、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进行了运用和拓展。比如,由馒头图引出了3个0。张:这些练习设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是请曹老师对这节课作一些更深入的分析。曹:“从加到乘”这节课的成功经验,罗杰老师刚才自己总结了四点:第一,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也就是在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第二,采用了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让学生尝试把同数连加改写成乘法,以此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效,是不是真正看懂了。第四,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一题多用,一图多用,而且用的比较自然,比较有效。这些都是其他老师可以借鉴的。我再谈三点。首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这节

9、课的主要目标是初步认识乘法,具体地说,就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写、会读乘法算式,以及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其中最重要的是乘法的含义,包括对引进乘法必要性的认识,即为什么要引进乘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这些认识,当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而不是简单的办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经历从加到乘的过程。这正是这段教材和罗老师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它反映了新的课程观,即课程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这个课题取得非常好,凸现了学习的过程性。老师对教材的加工,把6只小船增加到10只,可以说也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更为强烈的

10、认知冲突,便于学生感悟乘法的简便。老师对教学的处理,引领学生边观察边数,一个3,两个3一直到十个3,也起到了强化同数连加概念的效果。其次,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来看:在这节课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由直观的小船,抽象成连加算式,再抽象成乘法算式。还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即由一般的几个几到几个。再次,从数学的人文性来看:教师采用话外音的方式,介绍了乘号的来历,乘号为什么用一个来表示,原来,发明者认为,既然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那就把加号旋转45 ,用来表示乘,不是很好吗。介绍这个背景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可以说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是

11、这节课与众不同的一个亮点。罗:我感到自己这节课中还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生理解了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时,我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把2个3、3个3、10个3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后,一起来考虑1个3可以写成13,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可当时在拍摄课堂实录的时候,一紧张把这个环节给漏了,我觉得挺遗憾的。曹:不必遗憾。因为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在今天这节课上,已经出现了3个0的特殊情况。可以了。过分追求一节课内容上的完整,有时利少弊多。不过在今天这节课上,如果提出1个3怎么用乘法表示,估计学生能回答。但即使解决了这个问题,整数乘法的概念也还需要补充:0个3怎么用乘法表示。这个问题就

12、不适合在今天这节课上解决了。其实,在数学的理论中,整数乘法定义为同数连加,则相同加数的个数至少是2,一个几、零个几都需要经过补充定义,才能成立。罗:另外,由于新教材规定的“6个3”用乘法“6乘3”来表示。这样一来,几个几的个数写在前面,相同的加数写在后面,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的读、写顺序都一样了。但是,这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这个内容,我感到由老师来讲,效果不太理想,但是教师不讲,学生有的就是看不出来。这也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和各位老师探讨。张:本来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讲出来,感觉会好一点。总的来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讲的是多了一些。曹老师,你看呢?曹:罗老师的有些语言是还可以再精练一点。但评价一节课,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少越好。一般来说,学生自己能理解的,就让学生讲;需要教师讲的,教师也应该讲。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该讲的,怎样讲效果更好。以乘法的书写顺序为例,完整地大段讲解,小学生不一定能听进去。不如改成提问。比如,这样问:小朋友,请仔细看,写乘法算式时,6乘3与6个3,它们的顺序一样吗?必要时,还可以指着算式再问一遍。这样比较容易使全班同学都注意到几个几的读、写顺序是一致的。当然也可以采用画外音的方式提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