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73415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鄱阳湖东岸旅游公路余干至进贤段(余干境内)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JIANGX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国环评证甲字第2303号二一三年九月南昌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2 环境现状评价22.1自然环境22.2社会环境32.3生态环境32.4地表水环境42.5声环境42.6环境空气42.7环境保护目标4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7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73.2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83.3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93.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措施103.5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114环境管理计划和环境监测计划1

2、25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56 公众参与167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88联系方式181 建设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其中部分路段(K97+450K103+100段)利用德昌高速余干连接线。路线总体为由北至南走向,全线位于余干县境内,路线起点余干信丰垦殖厂湖家潭电排站的二县交界处,途径石口镇、乌泥镇、德昌高速公路、鹭鸶港乡、省道S208、省道S101、洪家嘴乡、江埠乡、枫港乡、终于禾斛岭垦殖场司前湖家中桥。项目主线全长53.96km,支线长0.84km。起点地理坐标为:E1163813.890,N28540.074;终点坐标为E1163337.02,N283010.66。本项目由互通主体工程和连接线

3、工程组成,共分二期实施,第一期鄱阳与余干县界处至省道S208(K84+075K103+100)、余干支线拟于2013年8月开工,2015年7月底竣工;第二期省道S208至禾斛岭司前湖家中桥(K103+100K138+035)拟于2014年7月开工,2016年6月底竣工。工程建设总投资为78532.8396万元,环保投资约11068.43万元(含水保投资),环保投资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比例为14.1%。项目部分路段(K97+450K103+100段)利用现有德昌高速余干连接线5.65km,其余路段为新建。K84+075K103+100路段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

4、基宽度为24.5m;K103+100K138+035路段及支线K0+000主线K89+820按双向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为12m;全线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全程除设1处服务区外,无其他收费站和管理服务设施。本项目K84+075K103+100段对应鄱阳段的路基宽度,至省道S208拟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为24.5米,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2.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0m(硬路肩)+0.75m(土路肩)。本项目K103+100K

5、138+035段从省道S208至禾斛岭司前湖家中桥及支线拟采用双向两车道的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为12米,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1. 5m(硬路肩)+3.75m(行车道)+3.75m(行车道)+1.5m(硬路肩)+0.75m(土路肩)。本项目的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 项目建设规模序号工程名称单 位规 模备 注1路线长度km53.96支线0.842特大桥m/座-3大桥m/座2380/10257/14中桥/小桥m/座327/65隧道m/座-6涵洞道22257占用土地hm2194.53表2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采用指标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2设计速度K

6、m/h80803路基宽度米24.5124行车道宽度米3.753.755硬路肩宽度米2.51.56土路肩宽度米0.750.757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公路II级(大桥公路级)8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1001/1009小桥涵、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1/5010最大纵坡%5%6 11最小停车视距米7512主线路面型式沥青砼沥青砼1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m/s20.05g0.05g14信江通航等级-(3)-(3)2 环境现状评价2.1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拟建项目起于余干信丰垦殖厂湖家潭电排站的鄱阳和余干二县交界处,终于禾斛岭司前湖家中桥边余干与进贤交界处。余干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信江下游,东

7、与万年接壤,南毗余江、东乡,西连进贤、新建、南昌,北邻波阳、濒临鄱阳湖,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481165424,北纬282136290324,南北长87公里,东西宽38公里,呈南北狭长状。余干县地形地貌基本上由低丘和滨湖平原所构成,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海拔高度一般为150250米左右,最高峰李梅岭海拔高度290米,最低点在北部皇帝帽,海拔13米左右。余干县辖区的中部为平原区,东南部为低丘区,西北部为湖区。地表结构大体分为四水、三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县城处于信江下游的河谷松平原上,除东山岭地势较高

8、外,县城其他地方地势都较为平坦低洼,湖泊众多,周围多为良田、菜地。水文:信江为流经余干第一大河。源于浙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东北麓平家源,经玉山、上饶、贵溪、鹰潭、余江等县市,再由县东南炭埠入境,至潼江滩分两支。一支由东向北,经过县城马背咀入珠湖,称东大河,另一支向西经瑞洪入鄱阳湖,称西大河。另外县城边缘还有三塘河和互惠河,在大兴水利时被堵塞,今已成为无源之河。信河年平均流量888立方米/秒,98年最高梅港水位为29.84米(吴淞水位),70年最枯流量为60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8.04米,81年最枯流量为50.8立方米/秒,最低水位17.93米。洪水频率为5%。气象:本地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

9、候,主要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气候平和,四季明显,水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 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十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2小时,日照率42%,太阳辐射总量100.29千卡/平方厘米,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56天。降水、蒸发:年平均降水量为1586.4毫米,4、5、6月为降雨集中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557.7毫米,711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雨量,有明显的伏旱和

10、秋旱现象,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城区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要风向为偏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本地属赣东北较多大风区,57%的大风出现在4、7、8三个月。1964年曾出现过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12级以上),对县城造成严重破坏。工程地质:余干县城无沉陷、坍落、滑坡、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县城属二级阶地冲积平原区,地面土层较厚。城中心市湖一带结构不稳定,属山前冲积扇,有纵横交错沟塘,沉积时间短暂,土层大体分为: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细砂层,分层无明显界线,并有尖灭现象。填土层、含淤泥轻亚粘土层、亚粘土层的承载力低(510T/平方米),不能作为天然的地基持力层。县城外围干越

11、大道一带土层结构较稳定,大体为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园砾层,粉质粘土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是较好的天然地基土。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项目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因此桥涵等构筑物可考虑简易设防。2.2社会环境本项目位于上饶市余干县。余干县隶属上饶市,处于信江下游的滨湖平原上,地势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港汊纵横。陆路距南昌56公里,景德镇市100公里,鹰潭68公里,位于三市之中;向东至上饶市167公里。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部丘陵向西北缓慢倾斜,过渡到湖滨平原。地形基本由低丘和湖滨平原组成。纵贯全境的信江分东西支流注入鄱阳湖。全县国土面积2331平方公里,总人口1041

12、088(2011年末),辖8个镇、14个乡、1个垦殖场:禾斛岭垦殖场、玉亭镇、瑞洪镇、黄金埠镇、石口镇、古埠镇、乌泥镇、康山乡、东塘乡、大塘乡、鹭鸶港乡、三塘乡、洪家嘴乡、白马桥乡、江埠乡、枫港乡、大溪乡、杨埠镇、九龙镇、梅港乡、社庚乡。共有27个居委会、320个村委会。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92066万元,增长20.56%。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6.0:39.7:24.3。完成财政收入65213万元,增长18.57%,占GDP的比重达8.23%。2.3生态环境植被资源现状:依据中国植被和江西森林中植被分区系统,评价区植被区划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湘、鄂、赣平原、丘陵栽培植被、水生植

13、被区鄱阳湖平原植被亚区。植被以非地带性的草甸、草本沼泽及水生植被为主,多分布在湖洲地区。评价区没有公益林和其他古树名木。评价区自然植被共划分为3植被型组,5种植被型,21个群系。动物资源现状:评价区内目前发现有陆生脊椎动物46种,隶属4纲12目28科。其中两栖类1目4科6种,爬行类3目5科9种,鸟类5目16科24种,哺乳类3目3科7种。水生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中无论是从分布频度还是种群多度来看,均以绿藻占优势,其次是硅藻和蓝藻,其次有金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隐藻门等种类。浮游植物主要种类有绿藻门的纤维藻、盘星藻、栅藻、螺带鼓藻、串珠丝藻、二形栅藻、小球藻、对栅藻、膨胀新月藻、四尾栅藻、角星鼓藻、

14、多棘鼓藻等。硅藻门的线形曲壳藻、舟形硅藻、脆杠硅藻、颗粒直链藻、异形藻和双菱藻等。蓝藻门的微囊藻、色球藻、束丝藻、鱼腥藻颤藻等。浮游动物是贝类和鱼类的饵料,在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中的多数种类为主,常见的有轮虫、月形单趾轮虫、短尾秀体蚤、微囊裸腹蚤、象鼻蚤、汤匙华哲水蚤、剑水蚤和无节幼体等。底栖生物:底栖动物是鱼类和鸟类等的天然食物,也是水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生物。底栖动物有多孔动物门的淡水海绵,腔肠动物门的水螅,扁形动物门的线虫和腹毛虫,环节动物门的寡毛类和蛭类,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类和瓣腮类,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类、水螨和昆虫,苔藓动物门的羽

15、苔虫。水生昆虫以摇蚊幼虫为优势种群,寡毛类以水蚯蚓为优势种群。鱼类:评价区范围鱼类多为养殖鱼类,如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泥鳅、黄颡鱼、黄鳝等。评价范围河流、水库等湿地无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水生生物分布,也没有当地生特有水生生物。跨河流、水库、湖汊大桥水域没有鱼类的“三场”分布。2.4地表水环境本项目跨越信江水体及其支流各监测断面上的pH、石油类、COD、BOD5、氨氮等现状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所有监测污染物的单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没有超标状况,满足类水体功能要求。因此,本项目沿线信江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2.5声环境本项目评价范围

16、内声环境敏感点有38处。结合设计部门提供的路线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在对现场声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以点代线”的原则,本项目共布设了38处噪声现场监测点位。铅山县环境监测站于2013年3月19日20日和5月29日30日分两期对上述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噪声监测,每个监测点监测二天,每天监测时间分为昼间和夜间。根据监测结果,各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区标准要求。2.6环境空气对A1院前小学、A2石口小学、A3南塘小学、A4龟山小学和A5江埠小学5处学校进行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环境空气质量中的NO2和TSP的日均浓度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7、中二级标准,表明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7环境保护目标根据项目工可提供的线路方案,经过沿线实地调查,确定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表3,环境保护目标具体位置见图1。表3 环境敏感点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名称与中心线距离(m)红线距中心线距离(m)路面高差(m)道路形式环境功能区规模 户/人现状照片备注4a类2类1K90+600院前小学右20012.25-0.8路堤2类师生共300人教学楼1栋2层,共六个年级。2K90+550院前新村左4012.25-3.6路堤2类20/86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3K90+750院前彭家右5012.25-3.9路堤2类15/63房屋朝向比较杂乱,沿

18、路两侧主要为23层楼房。4K93+700石口新村左406-2.4路堤2类15/60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5K93+850石口小学左1006-3路堤2类师生共计500人教学楼1栋3层,共六个年级。房屋朝向为侧向,围墙外有一水泥路通过。6K95+400常山村左3012.25-4路堤4a类10/4040/140房屋朝向杂乱,沿路主要为23层楼房和砖瓦房。2类7K97+500乌泥村左3016.51路堤4a类10/40100/300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和正向,主要为23层楼房。2类8K98+250殿咀上右2016.53路堤4a类10/4240/150房屋朝向杂乱,主要为12层砖瓦房和23

19、层楼房。2类9K98+900炉下右5516.5-2.4路堤2类20/100房屋朝向背向,主要23层楼房。10K99+700港背村右8019.5-2路堤2类10/40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主要为12层砖瓦房,和23层楼房。11K100+150沿河村左13019.5-2.3路堤2类20/78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12K102+200高仓左20019.5-2.6路堤2类50/180房屋朝向主要为正向,主要为12层砖瓦房和23层楼房。13K105+570鹭鸶港村右506-1.7路堤2类20/80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14K105+620何家左1806-2.6路堤2类300

20、/1050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和背向,主要为23层楼房。15K107+000下徐左1006-3.6路堤2类10/42房屋朝向杂乱,主要为23层楼房。16K107+300十房村右1406-2路堤2类50/175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和正向,与路有一山包相隔,主要为12层砖瓦房。17K109+400曹家村右306-2.3路堤4a类5/2220/80房屋朝向为背向和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有一条水泥路通过。2类18K110+900楼下村左2006-2.5路堤2类30/105房屋朝向为正向,主要为1-2层楼房和砖瓦房,有老路通过。19K111+400明山左1506-2.5路堤2类25/95房屋朝向为背向和侧

21、向,主要为2-3层楼房和砖瓦房,有老路通过。20K111+550南塘小学左506-2.7路堤2类共有师生200人教学楼1栋3层,共六个年级。房屋朝向为侧向,围墙外有一水泥路通过。21K112+300洲上盛家右1006-2.6路堤2类20/60房屋朝向为背向,主要为1-2层楼房和砖瓦房,有老路通过。22K112+800西彭村左806-1路堤2类80/200房屋朝向为背向和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和砖瓦房,有老路通过。23K113+000童家右1706-2.6路堤2类120/400房屋朝向为背向和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和砖瓦房,有老路通过。24K114+200徐家左2006-2.5路堤2类35/

22、110房屋朝向为正向和侧向,与路有一片农田相隔,主要为1-2层楼房和砖瓦房,有水泥路通过。25K115+000王家村左1506-3.2路堤2类3/12房屋朝向为正向和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有老路通过。26K117+500新塘村庄下左1006-1.2路堤2类20/80房屋朝向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和砖瓦房,有老路通过。27K117+800汤日规右1806-2路堤2类60/200房屋朝向为正向和背向,主要为2-3层楼房,有水泥路通过。28K119+240龟山小学左2060.5路堤2类共有师生150人教学楼1栋2层,共五个年级。房屋朝向为正向,围墙外有一水泥路通过。29K120+500江埠村

23、左3061.2路堤4a类5/20100/350房屋朝向杂乱,主要为2-3层楼房,有水泥路通过。2类30K121+200江埠小学左2006-3路堤2类共有师生600人教学楼1栋3层,共五个年级。房屋朝向为侧向,围墙外有一水泥路通过。31K121+900老江坊右5060路堤2类60/210房屋朝向为侧向,主要为1-2层楼房,有水泥路通过。32K124+100陈家村右806-2路堤2类21/75房屋朝向为背向,主要为2-3层楼房,有水泥路通过。33K125+700上高左右20m6-2.5路堤4a类6/2530/132房屋朝向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有公路通过。2类34K128+000枫港初级中学

24、左2006-2.5路堤2类300教学楼2栋2层,共三个年级。房屋朝向为侧向,围墙外有一水泥路通过。35K132+450禾斛岭左13062.0路堤2类45/150房屋朝向为侧向和背向,主要为1-2层瓦房,有水泥路通过。36K133+500山塘村右10062.5路堤2类20/70房屋朝向杂乱,主要为2-3层楼房,有水泥路通过。37K136+400庄下右2006-2.2路堤2类15/60房屋朝向主要为正向,主要为2-3层楼房,有水泥路通过。38K137+450窑厂村左1506-2.1路堤2类5/18房屋朝向主要为侧向,主要为2-3层楼房。路线终点图1 路线走向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

25、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3.1.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对征地范围内的原有植被的破坏、土壤的扰动、野生动物及土壤的生物生境的干扰具有不可恢复性;对地表水水生生态影响最大。施工期临时性工程(如施工便道、预制场、拌和场等)对原地表植被产生破坏,但在采取一定的恢复措施后可逐渐得到恢复。此外,施工中机械运输碾压及施工人员践踏也会对作业区及周边植被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扰动。本项目占用沿线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因此施工期间对沿线人工植被及农业植被的破坏较明显,但施工后期的公路主体工程绿化以及对临时工程用地进行土地复垦后,能有效解决沿线区域植被的生态恢复或生态补

26、偿问题。营运期间被占用耕地丧失了原有的农业产出能力,从而对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些经济损失将会通过公路建设所带来的其他效应所弥补。营运期对植物的影响:本项目建成通车后,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会对公路两侧的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本项目而言变化极小。营运期对动物的影响:项目区的动物为当地广布种,项目的建设对野生动物活动场所和阻隔的影响有限。3.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物资源保护与恢复措施保护现有植被的表土:施工期间应将地表土壤异地保护起来,工程结束后再覆被到公路沿线裸露的地表上。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沿线林木的砍伐数量,征地范围之外的林木严禁砍伐;控制车流对植物的碾压、人流对

27、植物的踩踏;施工结束后采取工程绿化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本工程施工时如发现古树,应在古树附近设置醒目的保护提示牌,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禁止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砍伐、擅自迁移、刻划钉钉、剥损树皮、掘根挖蔸、攀树折枝、采集叶片花果、缠绕悬挂物品或以古树名木为支撑物等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外5m范围内进行建筑施工、挖坑取土、采石取砂,动用明火、排放烟气,堆放倾倒有毒有害物品等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因硬化固化地面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2)野生动物保护严禁施工人员捕猎野生动物;减少工程建设带来对野生动物活动场所的破坏,对于在建设中破坏的环境野

28、生动物活动场所,可以恢复的,应尽量在工程后期加以恢复,提高沿线野生动物活动场所的质量。3.2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3.2.1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噪声影响白天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40m范围内,夜间将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200300m范围内。因此,昼夜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营运期敏感点噪声预测的情况:项目主线和支线沿线共有38个敏感点,其中4a类区敏感点共6个,2类区敏感点共38个。根据预测结果表明:1)4a类区敏感点(共6个),昼间营运近、中、远期所有敏感点均不超标。夜间近期超标的敏感点有常山村、乌泥村和殿咀上3个敏感点,超标率为5

29、0%,超标量为1.22.4dB;夜间中期超标的敏感点有常山村、乌泥村、上高和殿咀上4个敏感点,超标率为66.7%,超标量为0.53.8dB;夜间远期超标的敏感点有常山村、乌泥村、殿咀上、曹家村、江埠村和上高6个敏感点,超标率为100%,超标量为1.55.5dB。超标原因主要为上述敏感点距路较近,车流量较大且夜间标准值较低。2)2类区敏感点(共38个),昼间营运近期无超标敏感点;昼间营运中期超标的敏感点有院前新村、石口新村、炉下等3个,超标率为7.9%,超标量为0.10.6dB;昼间营运远期超标的敏感点有院前新村、院前彭家、石口新村、炉下、龟山小学等5个,超标率为13.2%,超标量为1.62.1

30、dB。夜间营运近期超标的敏感点有院前新村、院前彭家、石口新村、炉下等4个,超标率为10.5%,超标量为2.02.4dB;夜间营运中期超标的敏感点有院前新村、院前彭家、石口新村、炉下、港背村、鹭鸶港村、西彭村、老江坊和陈家村等9个,超标率为23.7%,超标量为0.23.8dB;夜间营运远期超标的敏感点有院前新村、院前彭家、石口新村、炉下、港背村、鹭鸶港村、西彭村、龟山小学、老江坊和陈家村等10个,超标率为26.3%,超标量为1.95.4dB。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车流量的增大,营运近、中、远期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呈递增趋势,说明拟建项目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越来越大,敏感点超标主要原因是

31、车流量较大产生的交通噪声以及敏感点与拟建公路相对位置较近且夜间声环境要求较高。3.2.2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场地附近的敏感点在公路建设施工期间影响较大,建议设置临时隔声措施或对施工设施进行优化选址,减少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2)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运行在同一区域内使用;在路线近距离内有居民区的路段,高噪声施工机械运行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晚22:00至次日凌晨6:00停止施工,因生产工艺要求而必需夜间连续施工作业时,必须有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应事先做好宣传工作,并采取利用移动式或临

32、时声屏障等防噪措施。(3)施工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如用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用低噪声的钻孔灌注代替冲击式或振动式打桩等等;并注意维修养护和正确使用,使之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和最低声级水平,可视情况给强噪声设备安装隔声罩。预留降噪费20万元。(4)按劳动卫生标准,打桩机、推土机、铲平机、挖掘机等强噪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配备耳塞,加强防护。(5)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根据沿线敏感点的分布情况,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的休息,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在这此路段夜间应停止施工作业,同时设置临时声障,减少对沿线居民的噪声影响。(6)在利用现有道路和施工

33、便道运输建筑材料时,道路沿线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有可能恶化,环保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便道附近的村庄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考虑改变材料运输路线,在无法避让的情况下建临时声屏障或与当地居民达成协议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根据规范,对于运营中期超标的敏感点需采取环保措施。从本项目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可知,营运中期超标的敏感点有院前新村、院前彭家、石口新村、常山村、乌泥村、殿咀上、炉下、港背村、鹭鸶港村、曹家村、西彭村、老江坊、陈家村和上高等14个,超标量为0.14.5dB。所有措施在实施前需征询保护对象的意见,如有不同意推荐措施的,则考虑其它替代措施。降噪措施详见表7.4-2,治理费

34、用220万元。(3)对于在远期超标的环境敏感点,要求实施噪声跟踪监测,根据营运期的现场监测结果,对超标敏感点的降噪措施及时调整或补充。落实上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工程运营期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可控制在相应噪声标准、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预留降噪费用80万元。全线噪声治理费用共计300万元。(4)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可有效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限制性能差的车辆上路,规定车辆经过敏感点附近路段禁止鸣笛、限值车速,并经常养护公路路面,保证路面的平整度。(5)加强道路两侧的规划,学校、医院等声环境敏感建筑物尽量远离公路。道路两侧新建建筑,若对声环境较为敏感的,建议业主在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时自己采用对建筑物本身的隔

35、声处理措施,以避免受交通噪声的影响。3.3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3.3.1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本项目桥梁的基础工程形式为灌注桩基础,这些桥梁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钻、挖出桥基废渣和淤泥较其他施工方式少,对地表水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如果将这些废渣、岩浆和淤泥直接排入,将会堵塞、淤塞河床,使水体总悬浮物固体(TSS)、总溶解性固体(TDS)大量增加,水体的浊度大大增加。在桥梁上部结构现浇施工过程中,要使用模板和少量的机械油料,施工中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机械油料泄漏或使用后的废油直接进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因此,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

36、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后进行处理。桥梁施工对地表水的影响分析:(1)在水中桥墩施工阶段的初期由于围堰或筑岛,在作业场地会产生局部的扰动,故而会使局部水体中泥砂等悬浮物增加。采用围堰法施工时,在围堰沉水、着床的几个小时内,可能会扰动水体底质,使少量底泥发生再悬浮,悬浮的底泥物质在水流扩散等因素的作用下,在一定范围内将导致水质泥沙含量增大,水体混浊度相应增加。水体底泥是水体中的悬浮物质长期沉积的产物,其组成与该地区的气候、地质、地理、水文、土壤及水体污染历史密切相关。据调查,桥位所处路段底泥状况基本良好,挖泥过程中底泥悬浮不会造成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而且影响的时段和范围是有限的。施工围堰拆除的几

37、小时内,围堰中泥浆废水排入水体也会造成水中SS在短时间内有所增大。(2)基础施工对水体影响最大的潜在污染物是钻渣,桥梁施工出渣,若随意排放将造成施工水体的淤积及水质降低,因此必须将钻渣运出地表水区域存放,并采取一定的水土保持等防护措施,最终就近回用于道路绿化。(3)桥墩施工中挖出的淤泥、岩浆和废渣如不及时处理将对水体造成不利影响,施工中严禁将施工废水、废渣倒入水体。全线设有大桥11座和中桥6座,桥梁采用围堰法施工时产生的围堰废水,主要含有油类和SS污染物,必须抽上岸处理;围堰产生的含油废水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石油类50mg/L,SS1000mg/L,经隔油、沉淀和中和处理措施后,经沉淀隔油处理

38、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后外排。营运期水环境影响:本项目除拟建信江大桥距饮用水源保护区较远(20km),其他桥梁跨越水体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且本公路为旅游公路,不运输除燃料油之外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且桥梁均设有防撞栏和防撞墩。但为了保险起见,跨越信江的信江大桥桥梁需安装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桥梁两端各设一处桥面事故废水收集池(约80m3),可兼做暴雨路面径流水收集池,收集的地面径流经沉淀后最终排入信江。营运期服务区生活污水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服务区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二是高速公路过往车辆司乘人员临时休息使用卫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三

39、是餐饮产生的餐饮废水。服务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0.8t/d,3942t/a,生活污水水质一般为CODCr约250mg/L,BOD5约100mg/L,SS约150mg/L,氨氮约25mg/L。3.3.2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粉煤灰、水泥、砂、石料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洒漏条款,堆放场地不得设在地表水水体的岸边附近,并应设蓬盖,以免随雨水冲入水体造成污染;施工生产废水不得排入沿线水体,可设置专门排水通道,使排水通畅,尽量节约用水、重复利用;对于桥梁施工产生的围堰水,尽量抽至设置在岸边的沉淀池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或者回用;跨桥梁施工作

40、业区对水环境、生态环境有潜在影响,在跨水体施工时,应做到严禁漏油和化学品洒落,严禁施工废水及车辆清洗废水不得排入水体;工程尽量选在枯水期施工,避免在汛期、丰水期施工;临近水体施工时,应加强监管,严禁将施工余土及垃圾倾倒入地表水体,避免施工对水体造成影响。沿水体一侧施工期必要时要设置临时挡墙,避免对水体、以及水中动物的影响;距水体岸边100m范围内严禁设立料场、废弃物堆放场等;(2)含油废水控制措施采用施工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废水的控制: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跑、冒、滴、漏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固体

41、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体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地面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在不能集中维修的情况下,含油污水的产生量一般较小,因此可全部用固体材料吸收后封存外运;本项目公路跨越水体的各桥梁采用围堰法施工时产生的围堰废水,主要含有油类和SS污染物,必须抽至沿岸后,围堰产生的废水含油废水和预制场废水一并处理,经隔油、沉淀和中和处理措施后,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石油类50mg/L,SS1000mg/L,经沉淀隔油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42、外排,经处理后,对沿线水体及其支流的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在靠近水体路段附近设置明显标志,禁止过往车辆随意丢杂物;采用有组织排水工艺。(2)禁止运输未经覆盖的煤、石灰和水泥等散货的车辆上路行驶,防止物料散落污染沿线水体。禁止漏油、漏料的罐装车和超载的卡车上路行驶。(3)为了防止车辆,尤其危险品运输车辆失控掉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应对本项目桥梁护栏和防撞墩进行强化、加固设计,并在下游涉及饮用水取水口的信江大桥设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桥梁两端设置事故废水收集池(约80m3),兼做暴雨路面径流收集池。(4)执行水质监测计划,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环保措施。(5)服务区生活污水经化

43、粪池处理后,与经隔油池处理的餐饮废水一并采用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处理,经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后用于农田灌溉。3.4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及措施3.4.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公路施工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TSP。混凝土拌和站设置应远离敏感点,注意工人的劳动保护。对施工道路和运输材料道路洒水,及时清扫路面、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蓬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遮盖,路基填筑时及时洒水。工程营运期产生的空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汽车尾气中的NO2,采用类比分析方法分析工程营运期对空气环境产生的NO2污染影响。本工程大气现状监测点位均在现状公路两侧,测点NO2最大日均浓度为0.010 mg/

44、m3,满足标准要求,可见交通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工程建设后对沿线敏感点影响不大。3.4.2环境空气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公路施工材料、拌合站的选址应设置在开阔空旷的地方,保证其下风向300m以内没有居民区、医院和学校等敏感点。对施工人员采取劳动保护措施,如佩戴眼罩、口罩。(2)易散失的筑路材料运输时应加盖篷布或篱席,防止抛撒、飞扬。运输材料的道路、施工现场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站,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洒水时间主要在无雨的天气,建议每天洒水两次。施工道路、施工现场和拌合站,采取必要的洒水措施,防止扬尘。(3)路基填筑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根据材料压实的需要洒水;施工单位还必须在材料压实后经常洒水,以保证材料不起尘。(4)对易造成扬尘的材料(如石灰和水泥)加强管理,不得裸露堆放;料场选址应保证其下风向300m以内没有居民区、学校或敬老院。营运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公路管理部门设环境管理机构,委托当地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在评价中规定的监测点进行环境空气监测。(2)加强组织管理,对上路车辆进行检查,禁止车况差、超载、装卸物品遮盖不严容易洒落的车辆上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5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3.5.1环境风险分析本工程路段运输危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