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7803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见传染病及防护.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常见传染病及护理,主要内容,传染病小常识,传染病的预防,儿科常见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基本概念,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虫媒传播,基本概念,(一)传染病流行的环节1 传染源:病人 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2 传播途径:空气 水 食物 虫媒 血液 母婴及土壤传播3 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人群的比例,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早发现 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2 切断传播途径:各种传播途径3 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一、流行特点 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出疹前

2、1日至疱疹结痂均有较强传染性。2、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以1-6岁儿童多见,6个月婴儿由于母亲抗体保护,很少感染。水痘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4、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都发病,以冬春多见,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二、症状1、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2、前驱期:可无症状或轻微乏力、咽痛,持续1-2天后迅速进入出疹期3、出疹期:发热第一天就可出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三、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内衣、床单要勤换洗。因皮肤瘙痒,小儿常抓破皮肤可造成化脓性皮肤病。可用炉干石擦剂擦在皮肤上止痒。给小儿勤剪指甲,以

3、免搔伤皮肤。四、预防 早发现、早隔离病人。病人隔离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没有新皮疹出现,方可解除隔离。,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一、流行特点 1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空气飞沫传播。3、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接触病人后90%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4、流行特点:全年发病,以冬、春两季多为主,高峰在2-5月。,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二、症状(1)病初34天可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大多数病人在发热后23天,在口腔两侧的颊黏膜上,有灰白色的小点,针头大小,外周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4、(2)于发热后34天开始出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手心、脚心出疹。皮疹与皮疹之间可见到正常的皮肤。出疹期间全身症状加重,高热、咳嗽,常有呕吐、腹泻。(3)出疹一般持续34天,疹子顺利出齐后开始消退,体温渐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后留下褐色的斑点,经23周斑点完全消失。,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三、并发症1、支气管肺炎 占患儿死亡的90%以上2、喉炎 出现频咳,声嘶,极易出现喉梗阻,如不及时抢救因窒息而死3、心肌炎 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4、麻疹脑炎 部分病人有后遗症5、结核病恶化,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四、护理(1)室内空气清新,室温应较恒定。(2)常洗脸,多饮

5、水,及时清除眼及鼻腔分泌物。(3)饮食宜富于营养而好消化。(4)注意发现并发症,如果病人高热不退、咳嗽加重、气喘发憋,常是并发肺炎的表现。若病人声音嘶哑、喝水吃奶发呛、吸气时明显费力,是并发喉炎的表现。五、预防(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菌(2)2岁以下或有慢性病的小儿,接触麻疹病人后,可进行人工被动免疫。如使用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等(3)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开窗通风3小时(4)接触者检疫,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由肠道病毒(以CoxA16、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多起

6、发热,同时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个别重症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每年均有散发感染,以5-7月为好发季节,肠病毒的特性,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

7、消毒不严传播,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一般病例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黏膜:小疱疹多见,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手足部:斑丘疹多见,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皮疹临床特点:1、呈离心性分布,常孤立存在,很少融合;早期为斑丘疹,成熟皮疹介于丘疹和疱疹之间;看起来“四不像”:即不像蚊虫叮咬疹、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疱疹、不像水痘疹 2、“四不”:即不

8、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3.颜色接近皮肤或稍红,有时望诊有困难,但触诊很容易(是一种实性、有质感、稍突出的小皮疹),手、足、口,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表现3岁小儿 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急性迟缓性麻痹等 神经系统 头痛、呕吐、嗜睡、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脑水肿、脑疝呼吸系统 呼吸浅促、困难,口唇发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肺部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循环系统 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四肢发凉,肢端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临床治疗:分四阶段(一)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对症处理(二)神经系统受累阶段控制颅内高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他对症处理,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三)心肺衰竭阶段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四)生命体征稳定期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支持疗法和促进脏器功能恢复;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