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7890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警械和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基本概念,强制手段 强制手段,是指人民警察,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自身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依法运用国家强制力,对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人身采取的直接强制行为。它包括采用各种手段对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实施的直接打击、控制和约束。,职务行为,职务行为,是指人民警察以特定身份,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履行职责的一种执法行为。,职务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1性质不同2主体不同3约束力不同4手段不同5。时效不同,性质不同 人民警察依法采用强制手段的行为是履行法定职责,是代表国家行使的一种强制性权利能力,具有法律资格,体现了一种有组织

2、的社会力量。正当防卫则是公民依照法律规定,为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一种公民权利。,主体不同,人民警察的职务行为是法律、法规专门赋予人民警察的一种特殊权利,其他人是不能享有这种权利。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赋予给每一个公民的行为权利。,约束力不同,人民警察依法采用强制手段的职务行为,既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其法定义务,是不可放弃的,否则就是失职甚至是渎职。而法律赋予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公民是可以选择的,既可采用,也可放弃。,手段不同,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可以采用的强制手段,是法律法规所特别规定授权使用的,如使用警械、武器等。而正当防卫可以采用的手段,只能是对现场

3、存在的、临时的、合法的等物品或者条件,随机进行的选用。,时效不同,人民警察的职务行为,依法可以运用于犯罪的预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即犯罪行为的全过程。而正当防卫行为则只能是公民针对不法侵害进行现场实施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已经1996年1月8日国务院第四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总理 李 鹏 1996年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

4、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列。,第二条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第三条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

5、例,第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第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六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一)结伙斗殴、殴打

6、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械线的;(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六)袭击人民警察的;(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八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

7、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一)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三章 武器的使用,第九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

8、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械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九)聚众械斗、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十)以暴力

9、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暴乱、行凶或者脱逃的;(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条 人民警察

10、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二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

11、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三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

12、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时使用警械和武器,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7月5日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同时废止。,运用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一)准确性(二)目的性(三)适度性(四)适情性(五)全面性,准确性,人民警察在警

13、务实战中,对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强制手段,必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的具体条款,准确运用,不得似是而非、错误理解以及超越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依法使用强制手段,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违法使用了强制手段,则将被追究相应责任。,目的性,是指人民警察在警务实战中使用各种强制性手段的最终目的,一是: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制服、擒获犯罪分之或者犯罪嫌疑人,使其依照法定程序受到惩处,而不是惩罚犯罪的手段,更不是要从肉体上将其消灭。人民警察依法使用各种强制性手段直至使用武器,在客观上可能会造成犯罪行为人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但是,这决不是人民警察采用强制性手段的出发点和目的。二是:人民警察强制性手段的实

14、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对无关人员、国家财产、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财产的损坏,防止产生更加严重的危害后果。,适度性,是指人民警察在警务实战中,应当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犯罪分之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适度运用强制手段。一是,要力争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达到控制、制服、擒获的目的;二是,要尽量将对执法对象、无关人员以及周围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底程度,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危害后果。,适情性,是指人民警察在警务实战中,应当根据犯罪分之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对抗手段、暴力程度、危害后果、双方力量的对比、情形的紧急程度等因素,决定采用何种强制手段。这要求人民警察既要遵循使用强制手段的一般序,又要根据现场具

15、体情况及时做出判断,并决定直接采用相应的强制手段。,全面性,人民警察在警务实战中适用法律、法规的条款时,应当全面和系统。既要明确适用条款的具体规定与含义,又应熟记之相关联的原则、规定和要求,防止断章取义,片面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在实战中的运用,关于对无关人员的警告,依照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械和武器前,为保护在场无辜人员的安全,应当命令其迅速、及时的躲避,这既是人民警察的法定义务,也是使用警械和武器前的程序。命令是指人民警察当场发出的口头指令,也可以是其他意思明确的手势、信号等方式。条例同时规定,在场的无关人员应当听从人民警察的命令,迅速躲避或离开危

16、险区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者损失。,关于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面对所列八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社会治安秩序,并需要当场予以制止的行为时,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在使用前,人民警察应当首先对违法犯罪人员,发出令其停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口头或者其他意思明确的警告,当警告无效时,则可根据需要使用相应警械。违法犯罪行为正在进行或者仍在继续,是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前提条件,其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如果违法犯罪人员已经中止犯罪行为、服从命令,或者由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的作用造成其已丧失反抗能力时,人

17、民警察就不得再使用这类警械,否则就属于使用警械不当,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关于使用约束性警械,使用约束性警械的作用,一是为了保护被约束人和其他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有效的履行职责,保护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嫌疑人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其他危险行为。使用约束性警械,是指对犯罪分子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进行束缚,以限制其人身某些部位的活动自由,常用的约束部位有上肢及下肢。第八条同时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时,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故意”,就是指明知不当使用警械可能会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后果,却在使用时仍加大强度或力度,希望或者放任这种伤害结果

18、的发生的行为。,关于使用武器的四个要素,1判明2暴力犯罪行为 3紧急情形4警告无效,判明,是指人民警察对现场发生的暴力犯罪行为和实施暴力犯罪行为人当场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确认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武器。如果客观上没有第九条规定的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或者人民警察在主观上没有对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人有明确的认定,是不能使用武器的。,暴力犯罪行为,是指犯罪行为人使用非法的暴力或者胁迫方法,对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的、直接的危害行为。第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十四项所列的各种行为,都是暴力犯罪行为。,紧急情形,一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的暴力犯罪行为,正在造成危害后果,或者不加以制止必然会立即造成危害结果

19、的情形。二是,人民警察现场若要采取其他手段,是无法或者来不及立即制止这类暴力犯罪行为,而只能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即,使用武器是人民警察的最后选择。,警告无效,是指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前,应当向犯罪行为人发出警告,令其停止犯罪行为,服从命令。其目的,一是通过警告,迫使其停止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以避免因使用武器造成的伤亡;二是为人民警察一旦警告无效而被迫使用武器前,履行规定的程序。警告常用的语言有:“站住”、“不许动”、“放下武(凶)器”、“我要开枪了”等。,关于直接使用武器,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是指犯罪行为已经或

20、者即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某种暴力犯罪行为过程中,与人民警察处于严重的对峙状态,准备铤而走险、负隅顽抗或者使用本质物品相威胁、劫持人质等情形时,如果发出警告,极有可能导致犯罪行为人抢先行动,从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发生。,关于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及例外,条例第十条规定的两项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是指如果在上述特殊条件下使用武器,将可能由于人民警察的自身原因,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后果,因此规定不得使用武器。上述两项不得使用武器中的两个“例外”,是指在特定的情形下,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制止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时,在力保不造成更大损害后果的前提下,仍然可以

21、使用武器予以制止的特殊规定。,关于停止使用武器,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的两种情形。其含义:一是,犯罪行为人“停止实施犯罪行为”,这包括犯罪行为人主动停止、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由于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迫使其停止实施犯罪的行为;二是,犯罪行为人“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这包括犯罪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丧失继续实施犯罪、拒捕、逃跑的能力。出现以上情况时,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但是,当犯罪行为人虽然受伤,却并未完全丧失继续犯罪的能力,如果其仍然继续实施犯罪、反抗或者逃跑,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时,人民警察仍可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关于使用武器后的处置,一是,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

22、员伤亡的,人民警察有义务全力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这里所讲的伤员包括受伤的人民警察、无辜人员,也包括犯罪行为人。向有关部门报告,是指向该人民警察所属或者战斗发生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报告。二是,上级有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对现场的情况、有关人员、枪弹等进行勘验、调查,并应尽快通知当地检察院,以便依法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续前页,三是,进行勘验、调查的公安机关,在查明伤亡者的基本情况后,应当尽快将其情况通知其家属。如果直接通知其家属有困难,则应该通知其所在单位予以转告。四是,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必须如实、详细的使用武器的情况,向所属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写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大

23、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使用武器者的个人情况。包括:武器使用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和依法携带武器的情况等;2犯罪行为人的情况。包括:犯罪行为人的基本情况、当时是否携带凶器或武器的情况、现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表现情况等;3使用武器的事实过程。包括:使用武器前对现场情况的判断、犯罪行为人的暴力犯罪程度、是否采取了其他强制手段、效果如何、是否遵循了规定的四个要素、是否采取了疏散无关人员的措施;使用武器时的具体情况、发射的弹数、射击后的结果、控制或制服犯罪行为人的情况等;4武器使用后的工作。包括:是否立即采取了抢救伤员的措施、是否保护了现场、是否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怎么报告的、接受报告人的基本情况、

24、如何答复的)以及其他相关情况等。,关于法律责任,一是,人民警察不得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如果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视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二是,人民警察必须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人民警察在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人民警察个人不应当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通知指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这个条例对法院系统的司法警察完全适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案例:滥用枪支伤及无辜 被清除出公

25、安队伍,河北省武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指导员邓玉华滥用枪支,伤及无辜学生,被清除出公安队伍 2002年7月10日上午10时许,邓玉华带领3名刑警乘坐吉普车沿武龙公路行至武邑县思寨村南,与迎面驶来的北京牌1041货车会车,两车后视镜相刮,吉普车后视镜被刮坏。此时,货车司机李爱聪没有停车,邓玉华立即指使司机调头追赶。吉普车尾随货车边追边鸣喇叭,示意李爱聪停车。后见李爱聪未停车,邓玉华掏出手枪,向货车开了两枪,货车停在路边。之后,邓玉华等人发现驾驶室内17岁的武邑县龙店乡黄口村学生黄世文被子弹击中。经医院诊断,黄世文左上胸贯通伤,左肺损伤并伴有血气胸、左侧肋骨肩胛骨骨折。公安部警务督察队认为,邓玉华

26、开枪伤及无辜学生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反映了在个别民警身上存在着严重的特权思想,为加强队伍管理,严肃纪律,要求按照规定严肃处理。,甘肃一法警执法时打死人 悬尸4年法院赔付36万6年前,嘉峪关市法院的执行庭法官王继禄赴酒泉华利百货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案件,用手铐将隆泰公司的库房管理员打死。受害者的父亲是老年丧子,其妻子是中年丧夫,其儿子是幼年丧父,人生的三大悲剧集于这一家。受害者的妻子还因大脑受刺激患了精神分裂症,完全靠亲属接济过日子。王继禄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尸体被公安机关管制,存放在医院的冰柜里,“悬尸”4年。2004年7月26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

27、到:该案在最高人民法院和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关注下,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嘉峪关市法院为该院法官的职务犯罪付出了代价,赔偿受害人家属有关损失23.26万元,支付医院停尸费13.3万元。,警察持枪闯收费站 手枪抵工作人员头部威胁,陕西渭南市中级法院对法警“持枪强闯收费站”事件进行了处理,主要当事人渭南市中级法院法警王辉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调离法警岗位。1月8日下午,渭南市中级法院两辆执行死刑任务的“陕EA295警”、“陕EA031警”车在通过西(西安)禹(禹门口)高速公路合阳收费站时,拒交车辆通行费,车上下来的一名法警还用手枪指着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头部威胁,最后两辆车强行闯过收费站。事情发生后,渭

28、南市中级法院先后两次派院领导登门向收费站员工致歉,并主动交清了所欠通行费50元。与此同时,渭南市中级法院党组研究决定,对此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该院法警王辉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调离法警岗位,对参与此次事件的其他人给予通报批评,对法警支队主要领导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另据了解,从昨日开始,渭南市中级法院在法警支队内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教育整顿,同时加强了枪支管理,加强了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案例 民警于某过失杀人案,某年8月13日,某铁路局公安处民警于某,受领导委派,在当地铁路中心医院急诊室护理本单位一位患病的同事,夜间零时四十分,处于熟睡状态的于某被医院急诊室值班护士的一阵惊呼猛然惊醒,他听见护士喊

29、:“不好了,来坏人了!还有枪!”同时又看不见一个握着手枪的人追赶着另一个人,一矮一高,一前一后,闯进了急诊室。于某未假思索即认为,这是正被公安机关追捕的高矮特征相同的两星期前在本地盗枪并曾持枪打伤值勤民警的歹徒又来行抢作案,于是急令室内所有人员立即卧倒隐蔽,并拔出自身佩带的“五九”式手枪,当场将两名闯入者打死。事后才查明,握着手枪闯入急诊室的是民兵王某,被他追赶着在前面闯入急诊室的人,则是盗窃分子周某。两人均非持枪作案歹徒。同年12月3日,于某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刑。,案例:“五二三”重庆深夜擒恶贼,1998年2月,石油路派出所接个体出租车驾驶员周某报案称:在一次争执中,他被家住石油路21号的秦旭

30、殴打,周躲起来后,秦持火药枪又追到其家中,未找到周,秦旭就在楼下打了几枪示威,并扬言要找周某算帐。5月22日下午6时,秦旭邀约人来到周出租车交接班处守候,要周拿1800元给他作为补偿费,并抢走驾驶员刚交给周的200元钱,秦还叫周赶快凑齐余下的钱后立即给他打传呼。石油路派出所接报后,请分局刑警队增援,值班副队长温大华率刑警队员火速赶到。23日凌晨零时45分,周打传呼约秦取钱,秦叫周马上把钱送到重庆一家医院的急诊室,并威胁说:“老子刚刚杀了一个人。”民警分乘出租车前往。当秦旭接过周递过1600元的一刹那,设伏民警一拥而上。秦旭拔腿就跑,边跑边伸手往腰里掏什么东西,温大华喝令其站住,秦犯却跑得更快了

31、。在空鸣枪示警后,温大华瞄准秦的腿部就是一枪,秦左踝关节处被击中,民警冲上将其制服。经突审,秦犯对以上事实供认不讳。,案例:“四七”兰州暴徒袭警反击战斗,1994年4月7日晚7时许,在兰州市和政路和铁路文化宫附近,一伙手持尖刀、铁管的歹徒在马路上行凶闹事。有位七旬老人上前劝阻,头部被打得血流如注,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一们推自行车的妇女只看了一眼,就被歹徒打倒,小孩吓得嚎啕大哭;一位小车司机欲下车问个原由,歹徒抡起铁管朝其车上乱砸。一时间和政路上哭声、骂声、救命声和歹徒的嚎叫声连成一片。,在这紧急关头,兰州市公安局民警李某某路过这里,见此情况后,他扔下手中的自行车,冲上前对一名正在殴打无辜群众的

32、歹徒命令道:“我是公安局的,你们立即放下凶器。”歹徒不但没有放下凶器,反而朝李围来,狂叫道:“老子管你是什么局的,打的就是公安局的!”边喊边挥舞着尖刀、铁管向李追来,李被迫后退,边退边命令道:“请你们放下凶器。”没等他喊完,一名歹徒已冲上来,抡起铁管朝李头上劈来。李用左臂一挡,铁管被打弯,李左臂被打断,另一名歹徒趁势挥刀朝李头部左侧连砍3刀,李当即血流满面。他忍着巨大疼痛掏出手枪,朝天连鸣3枪,警告歹徒立即放下凶器停止作恶。可丧心病狂的歹徒不听警告,仍然朝他乱砍乱打。为了不误伤群众,李边退边躲,同时贴着地面朝歹徒的脚下开枪,可歹徒们却狂喊着:“他不敢打我们,他的枪声音这么小,是假枪!”边喊边挥舞着凶器冲了上来。李鹏忍无可忍,先对准冲到最前面挥舞铁管朝他劈来的歹徒左腿一枪后,又躲过一名歹徒的刀锋,将其右腿击伤。持刀歹徒见势不好一瘸一拐地抓住一位骑自行车的妇女,用刀威逼这位妇女用自行车带他企图逃离现场。李见歹徒要逃走,便不顾自己满身先鲜血,冲了上去。他把枪口准了歹徒,此时战友们赶来了,歹徒被一个个捕获。,欢迎提问,关于相关法律法规 关于战例研究 关于技、战术运用 其他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