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28003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隧道专项测量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大板头隧道工程测量施工方案XXXX集团有限公司XX扩能改造工程第四分部二O二X年十一月目录1L编制依据22 .工程概况23 .测量总体组织23. 1测量人员组织机构24. 2测量工艺流程图25. 3测量仪器的配备36. 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37. 分项工程测量方案67.1 隧道测量放样65.2隧道监控量测75.2.1测量布点75.2.2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测量方法76 .竣工测量97 .注意事项108 .测量质量保证及纠偏措施101.编制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

2、97;(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5)客运专线无硝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6)XXXX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2 .工程概况XXXX隧道为铁路双线隧道,采用无祚轨道,无祚轨道结构高度为51.5cm,左右线间距4.6m,全长3716m,进出口里程分别为DKIO7+440,DKlll+156o隧道出口段DKlIO+262.72至出口位于右偏曲线上,左、右曲线半径分别为R=5500m、R=5495.4m,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设人字坡,分别为4.082%。(坡长1210m).-3.8%o(坡长2506

3、m)、隧道DK108571.18-+728.82段为圆曲线型竖曲线,半径为2000Om。进口内轨顶面设计标高为69.262m,出口内轨顶面设计标高为64.693m;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本隧道围岩有II、III、IV、V级四种,进出口段均为V级围岩。本隧道地貌单元位于低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貌标高在7058Om间,山体自然坡度约为2555。,基岩较多出露,植被发育。多位灌木丛、松林及桔树,村庄零星分布,隧道进口较为平缓,自然坡度1020,位于青田县石帆镇,右侧40m为金丽温高速阳山隧道洞口;隧道出口地势陡峻,山体自然坡度约为4055,位于青田县锦水镇。3 .测量总体组织3.

4、1 测量人员组织机构分部工程部设测量班,隧道工区设测量组,综合素质能达到独立胜任隧道工程的控制测量和隧道放样的水平。测量班和工区测量组实行班(组)长负责,测量班负责对隧道工区施工测量工作进行指导,测量组长为隧道施工及时提供定位和服务。我分部实行二级级复合制度,平面测量和导线点的布控由分部测量班完成,并按开挖进度情况进行复检,测量班长负责测量组测量过程的监督和测量成果的复核,随时做到监控测量,测量组在测量时加强自检自核。3 .2测量工序流程、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放样洞内开挖断面、钢支撑定位、放样衬砌断面、贯通测量4 .3测量仪器的配备本分部隧道测量要求精度高,测量误差应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

5、的范围之内。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如下:测量工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单位数量双频GPSTrimbleR83mm+0.Ipmm部6全站仪LeicaTCA12011,lmm+l.5pmmZa1全站仪LeicaTS062,1.5mm+2pmm台2数字水平TrimbleDiNiO.30.3mmkm41水准仪苏州光DSZ2lunkm台4单棱镜个4三棱镜组组1钢卷尺50m把2钢卷尺5m把5塔尺5m根25 .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网的布设5.1、 洞外点位布设施测前,对所有需进入现场使用的GPS、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进行检校和标定,合格后投入使用。对设计院提交的CPI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进行现场复核,根据施工需要选择视线

6、开阔地点加密,洞外平面控制按CPn级布设,采用6部Trimble静态GPS,按照二等平面控制网要求施测,高程控制采用TrimbleDiNiO.3电子水准仪,按照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测量成果报监理认可后,作为施工放样的依据及竣工后的验收之用。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精度要求表1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控制网级别测量方法测量等级点间距备注CPIGPS二等4km一对点点对间2800mCPlIGPS三等600800m导线三等40080OmCPIII边角交会5070m一对点表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

7、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510.91/5000001/250000二等511.31/2500001/180000三等511.71/1800001/100000四等522.01/1000001/70000五等1023.01/700001/40000表3各等级GPS测量作yk的基本技术要求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有效时段长度(min)12090604540等级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观测时段数221-2121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156010301030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双频单、双频单、双频表4CPI、CPn

8、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I1.31/180000CPII1.7/z1/100000表5水准的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前后视距差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等DSl因瓦5023且501.01.53.06.020.32.8且20.55力2次表6水准测量限差要求(mm)水准测量等级测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符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平原山区平原山区二等4K0.8n4L6Ri表7水准测量观测方法水准测量等级观测方式观测顺序与已知点联测符合或环线二等往返往

9、返奇数站:后-前-前-后奇数站:前-后-后-前隧道洞外控制网的建立设计院提供的CPI点因不同原因不能满足隧道现场施工实际测量的要求,结合现场地形情况对线路控制网进行了加密,保证每个洞口各有34个平面控制点和3个高程点以相互检查。5.2、 洞内导线测量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是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以洞口布设点为起始点,沿隧道两侧分别设置支导线连接后形成闭合导线闭合于洞外高级点。导线边长根据实际施工条件直线段为IOOnb曲线段不宜小于70m。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测距工作,在早上、傍晚或阴天进行,洞内的测角测距,在测回间易采用仪器和觇

10、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必须依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平差计算。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点的宜每50m100m设置一个,如特殊需要时还可进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为闭合水准线路,闭合于洞外水准控制点。加密水准点的复测按二等水准控制。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6 .分项工程测量方案6.1、 隧道测量放样开挖开挖前应校核中线点,并在开挖断面上标出设计断面轮廓线。开挖工作完成应及时测量超欠挖并绘出断面图。隧道开挖在曲线段采用全站仪进行中线及高程的放样。开挖断面成形后,采用断面检测仪

11、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发现欠挖后及时报与施工班组处理。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时,中线点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mm;直线地段宜采用正倒镜延伸直线法。初期支护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加工的钢支撑定位放样。把拱顶高程和起拱线高程以及隧道中线在实地上测设出来,控制钢拱架两侧拱脚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红油漆标定记号并对本工序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二次衬砌施工测量校核厂家预制的台车,台车制作半径与隧道二次衬砌断面内轮廓半径是否相符合,经过检查调试达到设计要求为准。二次衬砌台车就位定位可采用坐标放样方法把隧道中心线在实地上测设标定出来,严格控制台车所在的平面和高程确保隧道设计净空,放样点间距应与模板台车长度一致。5

12、.2隧道监控量测6 .2.1测量布点丹.一顶F沉测5.2. 2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测量方法监控项目见附表洞口浅埋地段监控量测 /唯一刈一布限洞口浅埋地段监控点布置断面图、沿衬砌中线每23m一个测点。、监测工具:水平仪、水准仪。、监测频率:开挖面前30m,1次/2天;开挖面前后30m,2次/1天;开挖面后3080m,1次/2天;开挖面后80m,1次/7天。围岩监控量测施工中会遇到断层、突泥、涌水、软弱破碎带、瓦斯等不良地质条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可以做到有备无患,沉着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变化,实施地质超前预报,加强对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监测,及时获取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

13、结构可靠性的信息,不断修正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法,及时将地质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中,确保隧道顺利安全施工。洞内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施工阶段地质勘察和围岩级别判断主要根据掌子面的观察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通过洞内观察,掌握地质状况,判定围岩级别,及时进行围岩级别变更,确定支护效果及决定支护参数,要求绘制掌子面观察(素描)图,进行摄像等,观察中应具体地记录以下各项:(1)地质状况及分布、性质和掌子面自稳性;(2)围岩地软硬、裂隙间距及方向等围岩状态;(3)断层地分布、走向、粘土化程度等;(4)涌水地点、涌水量及其状态;(5)软弱层的分布;(6)其他。监控监测(1)现场量测应及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净

14、空水平收敛、拱顶下沉时态曲线及拱顶下沉距开挖工作面距离的关系图。(2)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选择与实测数据拟合好的函数进行回归,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值。(3)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状态,净空水平收敛值及拱顶下沉量的大小和速度综合判定。隧道周边允许相对收敛见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布置图中说明,当速度位移无明显下降,而此时实测相对位移值已接近表中的规定数值,或者支护混凝土表面已出现明显裂缝时,必须立即采用补强措施,并改变施工方法或设计参数。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隧道围岩变形速度有明显减缓趋势。b)水平

15、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O.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c)施作二次衬砌前的总变形量,已达预计总变形量的80%以上;d)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发展。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围岩变形无收敛趋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允许施作二次衬砌,或者根据要求采用加强衬砌,及时施工。在洞口浅埋地段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7 ,竣工测量应在中线复测的基础上埋设永久中线点,直线段每隔2OO25Om设置一个,曲线应在缓和曲线起中点各设一个。永久中线埋设之后,应在隧道边墙画出标志。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及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处以线路中线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标出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

16、水平宽度。洞内水准点应至少埋设一个,并应在墙上画出标志。8 .注意事项严格按规程办事,遇到超限时要认真检查,不合规范要求时返工。测量组人员团结配合,保持测量人员的相对稳定。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良好状态,按时送检。专人负责对桩点的保护,注意防止桩点沉降、偏移并定期复核,有偏差时及时调整。观测和计算结果必须做到记录真实,注记明确,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装订成册和长期保管。原始观测记录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补记,手簿必须填明页次,注明观测人、记录人、计算人、复核人、观测日期、起始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的类型,并详细记录观测时

17、的特殊情况。因超限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9 .测量质量保证及纠偏措施a、执行现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b、定期组织测量人员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c、认真审核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复核后方可使用,抄录数据资料,必须仔细核对,且须经第二人核对。d、各种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完成,严禁事后补记补绘,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不合格时,应当补测或重测。e测量的外业作业必须采取多测回观测,并形成合格检核条件;内业工作,坚持两组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校核。f、必须坚持测量双检制。g、利用已知点(包括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必须坚

18、持先检测后用的原则,即己知点检测无误合格时才能利用O附表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量测间隔时间1-15天16天-141-3个月3个月以后必测项目地质和初期支护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隙和变形观测或描述,地质罗盘及规尺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周边位移拱顶下沉收敛仪水平仪水平尺见量测测线布置示意图1-2次/天1次/2天1次/周2次/月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平尺设计要求断面开挖面距量测面2B: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面5B: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面5B:1次/周选测项目锚杆抗拔力锚杆测力器拉拔器每IOm一个断面,每断面3根压两护力岩及支压围力层间各种类型压力盒JZDK-I及JZ5-1型各支护段布2个断面,其余支护各段布1个断面每个断面15个测点1次/天1次/2天2次/周2次/月钢拱架支撑内力支柱压力计其它测量计每10根设一组,支撑底部1次/天1次/2天2次/周2次/月喷射碎应力及二衬他应力裂缝应变计应力计测缝计JZDK-I及JZ5-1型各支护段布2个断面,其余支护各段布1个断面每个断面11个测点1次/天1次/2天2次/周2次/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