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研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研究,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发展概况 非自喷井测试试油新技术研究 非自喷抽油井试井新工艺 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管柱 测试试井方案设计配套实用技术 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结论与建议,研 究 内 容,汇 报 思 路,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现有配套工具存在不足,专用工具的开发,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结论与建议,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在我国陆上油田应用最为广泛,多年来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仍停留在自喷井技术基础上,但非自喷井特有的井筒条件和流体产出机理决定了试油过程仅靠地层自然能量无法将流体举升只至地面,
2、相应无法实现大面积压降漏斗的扩散。试井时由于液面不在井口,井筒内受多相流和气体压缩等复杂因素影响,井筒液面测压方法很难获得准确、可靠的压力资料。,一、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试油技术主要问题表现在:1、开井流动的充分性受地层渗流条件和初始压差的 限制 2、开井有效流动时间短、测试调查半径小 3、段塞流态较严重影响了压力恢复资料解释精度,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1、开井流动的充分性受地层渗流条件和初始压差的限制,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无法实现长时间开井激动地层流体充分流动,获取更多的地层信息。,2、开井有效流动时间短、测试调查半径
3、小,在某一产层渗流条件、流体物性一定的条件下,开井有效流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测试调查半径(探测半径)的大小,探测半径(ri)与开井有效流动时间(tp)之间的关系如下:,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Pwf,tp1,tp2,tp3,tp4,Rw,r1,r2,r3,r4,tp4,tp3,tp2,tp1,r,开井流动时间与调查半径关系示意图,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不同渗流条件下测试最大探测半径计算表,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3、段塞流态较严重影响了压力恢复资料解释精度,非自喷井自然流动期为典型的“段塞流动”过程,随地层流体的产出和测试管柱内液面的上升变化,液柱产生的井底回压逐
4、渐增大,相应生产压差在逐渐减小,导致了开井流动期的地层层面流量随流动时间持续在逐渐递减。井底流压与地层层面流量满足如下关系:,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如下图所示:,产量变化大,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导数曲线上翘,导致,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经统计分析:,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流压直线型实测压力图,流压弧线型实测压力图,直线,弧线,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产量变化幅度与曲线特征关系图,进一步分析有:,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试井技术主要问题:目前非自喷采油井(抽油井)常规压力恢复试井工艺主要有如下
5、三种:偏心井口环空测压、起泵测压、测取液面,但均面临以下问题:,1、常规试井技术参数准确性的偏差 2、常规试井井筒储集系数大,试井周期长 3、常规试井方法测取的地层信息量较少,当地层污染较为严重时,由于井壁污染阻力产生附加压力降PS,导致所测压力出现偏低的现象,只有当地层层面流量驱近于零,井筒流体刚性压缩条件下Ps才趋近于零,则有PwPi。,1、常规试井技术参数准确性的偏差,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P3,P2,Ps,P,液面2,液面1,rs,P1,抽油泵,2、常规试井井筒储集系数大,试井周期长 抽油井常规试井的测压方式是井筒液面不在井口测压环境下试井,井筒储集系数为:,而对单相流体压
6、缩的纯井筒,井筒储集系数则为:,相应井筒储集系数有数百至上千倍的差异。,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常规测压井筒储集结束时间统计表(长庆),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3、常规试井方法测取的地层信息量较少 由于低渗、低流度储层生产井采用常规测压方式,井筒储集持续时间长,反映井筒附近裂缝、表皮等早期信息资料均被井筒储集信息覆盖,导致了早期有效信息的丢失,同时晚期资料中油藏深部及井间干扰信息在有限试井期间内也难得到。,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上述问题说明非自喷井现行测试试油、试井工艺制度迫切需要改进和更新,提高资料品质、推进成果资料向更准确、地层信息量更丰富、探测面积扩大、适
7、用性增强的方向发展,使成果资料切实发挥其油藏动态的窗口作用,为勘探开发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及钻探风险降低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二、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一)、测试试油技术方案论证(二)、试井技术方案论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非自喷井测试试油过程实现开井连续有效流动时间长、地层层面流量相对稳定的唯一办法是在流动过程进行外力辅助排液,使井筒液面保持在距井口一定深度条件下连续稳定产出,然后关井测取压力恢复资料,这样即解决了“段塞流动”导致的一系列弊端和开井持续有效流动问题,又解决了测试探测半径小,关井压力恢复资料所含深部储层地质信息
8、少的问题。,(一)、测试试油技术方案论证,1、试油助排工艺的可行性分析,水动力学原理助排方式,非自喷井井筒助排方式基本可分为三大类:,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机械原理助排方式,管式泵杆式泵潜油电泵螺杆泵,泵体结构不具备测试组合管柱所要求的全通径大通径条件,传统试油抽汲助排方式,水力活塞泵水力射流泵,泵体结构不具备测试组合管柱所要求的全通径大通径条件,存在排液连续性差的问题,传统试油抽汲助排方式排液连续性差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弧线型”流压曲线在生产压差较大时,层面流量变化 小(产量明显变化点生产压差与地层系数关系图如下),“直线型”流压曲线反映层面流量变化小,符合:,MPa
9、,10-3um2.m/mpa.s,地层流动系数,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论证结果说明只要控制好抽汲工作制度,两次抽汲间隔时间内的流压在范围内波动对地层层面流量影响不是很大,在目前工艺技术和现有设备状况条件,抽汲排液工艺基本能够满足长时间排液激动压力降漏斗扩散条件下关井压力恢复资料录取技术的要求。,现场验证分析(黑79井),黑79井实测压力历史图,黑79井两次开关井实测压力历史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黑79井三次关井双对数-导数图,黑79井二次关井双对数-导数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2、测试试油技术方案论证结论,推荐螺杆泵助排工艺、传统抽汲助排工艺为助排与
10、压力恢复资料录取组合技术的可行工艺,下面是两种工艺与测试工具的组合管柱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螺杆泵与测试工具组合管柱图,抽汲助排与测试工具组合管柱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二)、试井技术方案论证,压力试井成果资料是油藏开发过程及时了解和认识油藏动态变化的窗口,也是科学配注、配产等开发措施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目前常规试井技术中存在的弊端,研究确立了从减小井筒储集空间、消除井筒气、液双相压缩导致的井筒储集系数过大和井筒噪波干扰因素入手,通过试井资料采集工艺革新,达到提高试井资料品质、缩短试井周期、提高试井效率、提升试井成果应用价值的项目研究目标。,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1、试井
11、技术方案及组合管柱优化,1)测试管柱与采油泵组合,实现连续生产条件下压恢资料的采集;2)井下封隔器与测试阀组合,有效缩小井筒储集空间;3)在组合管柱上设置两个筛管,确保采油泵泵效;4)选用高精度电子压力计选型,确保录取到完整的压力资料(压力计性能见下表):,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该方式井组合管柱结构自上而下的主要工具有:抽油泵、筛管、井下多流测试阀(MFE)、存储式电子压力计、安全接头、井下封隔器、防砂管等,2、非自喷油井试井组合管柱,非自喷油井试井组合管柱图,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及论证,三、现有配套工具存在不足,现有配套工具存在不足,1、非自喷泵抽井油套环空液面不
12、在井口,环空是溶解气向地面释放的通道,不具备压控类型工具环空打压、卸压开、关井操作的条件,故APR、PCT工具在此类井测试时不能使用。2、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工艺的技术要点是必须在抽汲排液或抽油泵生产停止后瞬时关井,而MFE测试器开、关井操作时不仅需要提升设备配合,而且需拆卸井口及地面管汇和摆开抽油机平衡块、安装提升短节等,这些操作在停止生产后至少需0.8-1.2小时,方能实现操作井下地层测试器开、关井操作,对于产液指数大于2.0m3/MPa.d的中高产层,则无法实现压力恢复早期关键段资料的完整录取。,第二次关井,现有配套工具存在不足,中高产层关井滞后示意图(庙11X8井),四、专用工具的开发
13、,专用工具的开发,根据目前技术状况和现有工艺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发研制了旋转式地层测试器及与其配套的旋转井口、止退套管锚等工具,以满足非自喷井地层测试、试井的技术需求,具体研制技术要点有三个方面:,(一)旋转式测试、试井组合管柱总体设计方案(二)配套工具的研制、定型(三)旋转式地层测试、试井组合管柱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一)旋转式测试、试井组合管柱总体设计方案,旋转式测试、试井组合管柱是针对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技术需求设计开发的专用管柱,其核心目的是在不需地面动力提升测试管柱和环空打压条件下,实现方便、快捷、可靠地操作井下测试器开、关井状态转换,满足非自喷井测试、试井新工艺应用的技术需求。1、总体设
14、计方案 2、组合管柱的技术关键,专用工具的开发,1、总体设计方案,组合管柱总体设计如下:旋转萝头 油管 抽油杆 采油泵 筛管 伸缩接头 旋转测试器 套管锚 卡瓦封隔器 防砂筛管 电子压力计 施工中通过地面旋转管柱,实现井下开、关井操作,测试目的层,油管,伸缩接头,防砂筛管,抽油杆,电子压力计,.,.,.,.,。,。,。,。,。,。,。,。,。,。,。,。,。,。,。,。,。,。,。,。,。,。,。,采油泵,-,-,卡瓦封隔器,旋转萝卜头,循环阀,油管,油管,旋转开关阀,套 管 锚,环空,套管,专用工具的开发,(二)配套工具的研制,1、旋转地层测试器2、止退套管锚3、井口旋转萝卜头和旋转四通,专
15、用工具的开发,1、旋转地层测试器,主要功能是在旋转扭矩驱使下,实现旋转地层测试器开、关井状态控制。,旋转地层测试器处于开井时的位置,旋转地层测试器处于关井时的位置,主要技术指标 满足139.7mm套管井作业,最大外径102mm。最小节流内径大于40mm。工具长度为0.88m。工作额定压差25MPa。旋转扭矩小于500N.m,转速2.5圈球阀完全开启或关闭。左旋2.5圈球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左旋扭矩自动卸载,以预防左旋扭矩过大导致管柱各连接丝扣倒扣问题。,专用工具的开发,室内模拟实验 内打压球阀开启旋转扭矩变化试验,旋转地层测试器内压差模拟试验数据,专用工具的开发,旋转地层测试器压载旋转模拟试
16、验数据,旋转地层测试器压载旋转模拟试验,专用工具的开发,专用工具的开发,地面实验,2、井口旋转萝卜头和旋转四通,旋转萝卜头(旋转油管挂)旋转萝卜头的作用是将井下管柱悬挂在井口,并能使地面旋转扭矩顺利下传至井下管柱,为井下旋转地层测试器旋转方式开、关井操作提供辅助作用。最大负荷500kN;工作压差20MPa。,旋转四通 作用是将抽油机抽出的油输入输油管道,并在旋转测试管柱操作井下地层测试器开、关井时,无需拆卸井口的任何设备,就可以满足试井阶段的采油需要。,3、止退套管锚,止退套管锚的主要功能是单卡瓦封隔器在承受负压差条件下,防止封隔器上移,确保封隔器铆定牢固密封,同时为旋转地层测试器在自由状态下
17、工作创造条件。但在井下实验过程中发现由于卡瓦块的收缩性能差,不满足施工要求,故转而需求其它解决方法。,锥 体,卡 瓦 块,卡 瓦 筒,2-226,剪 销 盖,剪 销,剪 切 心 轴,爪 外 筒,爪 心 轴,剪 切 套,剪 销,下 接 头,4、双向卡瓦封隔器的定型,Posi-Lock双向卡瓦封隔器 该封隔器在脱筒的上、下两端,这样可以将压差直接传递到低压端的卡瓦上,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双保险解封功能 另一特点是操作方便、稳定性强,在加压(30-50kN)条件下右旋方能解封,不加载核旋转管柱不会解封,符合旋转式地层测试、试井组合管柱的技术要求。技术参数 1)最大工作压差86MPa。2)最高工作温度20
18、0。3)长度1.99m,外径118mm。4)具备防硫功能。,专用工具的开发,Posi-Lock双向卡瓦封隔器示意图,Posi-Lock双向卡瓦封隔器组装图,(三)旋转式地层测试、试井组合管柱的工作原 理及特点,1、定型后的组合管柱结构 2、主要特点 3、旋转式地层测试、试井组合管柱的适用范围,专用工具的开发,测试目的层,油管,伸缩接头,旋转式地层测试器,防砂筛管,抽油杆,电子压力计,筛管,.,.,.,.,。,。,。,。,。,。,。,。,。,。,。,。,。,。,。,。,。,。,。,。,。,。,。,。,。,。,。,采油泵,-,-,双向卡瓦封隔器,旋转萝卜头,短节,测试目的层,油管,伸缩接头,旋转式
19、地层测试器,防砂筛管,电子压力计,反循环接头,.,.,.,.,。,。,。,双向卡瓦封隔器,旋转萝卜头,短节,定型后的组合管柱结构:,试井组合管柱图,试油测试组合管柱图,主要特点:,1)组合管柱结构简单。2)操作方便、快捷。3)稳定性强。4)井下旋转式地层测试器的工作状态地面容易判断。5)安全系数大6)易于保养。7)降低综合施工成本。,专用工具的开发,1)可适用于139.7mm规格以上的任何套管作业。2)满足任何渗流条件地层的长时间排液后关井测取压力恢复试油测试、试井新技术的需求。3)开、关井操作不需轴向提升管柱的优点,为浅井、超浅井钻压不足条件下封隔器有效稳定工作创造了条件。4)本套技术为试油
20、试采过程,非自喷井井下关井探边测试工艺实现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试采、采油井产能递减规律和远景产能评估的基础资料准确采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5)试油测试组合管柱适用于非自喷井测试和探边测试作业。,旋转式地层测试、试井组合管柱的适用范围:,专用工具的开发,五、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一)岩芯渗透率与测试有效渗透率相关性分析(二)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芯渗透率的相关性研究(三)产液指数与地层总流动系数的相关性研究,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试油测试、试井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完备性是非自喷井试油、试井资料准确采集的基础条件,测试、试井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预见性是试油、试井地质目的能否实现的关键。基础理论和先
21、进软件仅是方案设计的一种技术支持条件,设计参数和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对目的层渗流条件(参数)、产能预测的准确程度,掌握了渗流条件、产能预测方法就能把握测试、试井方案优化的核心技术。,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一)岩芯渗透率与测试有效渗透率相关性分析,1、相关性分析理论依据 岩芯渗透率与测试有效渗透率的测取原理均建立在达西渗流定律的基础上:,岩芯渗透率计算方程:,平均有效渗透率计算方程:,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2、相关性分析,ka10-3m2,k/10-3m2/mPa.s,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高渗透层(ka10010-3m2)相关回归方程为 k/=1.347x10-5(ka)2.
22、5201,相关系数R2=0.827 中等渗透层(10010-3Ka1010-3m2)相关回归方程为 k/=2.15x10-3(ka)2.8234,相关系数R2=0.951 低渗透层(k1010-3m2),相关回归方程为 k/=9.299x10-3(ka)2.4288,相关系数R2=0.979 统计回归成果表明低渗和中等渗透层回归相关性较好,高渗透层次之。,采用组合参数相关性分析方法,对ka/g-k/进行统计分析:,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统计结果表明电测渗透率(kd)与测试有效渗透率(k)间的相关性很差,相关方程为:k=0.1569(kd)0.8007 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测渗透率的求解过程受岩石
23、孔隙度、孔隙结构、岩石粒度分选均匀性和束缚水饱和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二)测井解释渗透率与岩芯渗透率的相关性研究,kd10-3(m2),k10-3(m2),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三)产液指数与地层总流动系数的相关性研究,1、相关性理论依据 试油测试、试井均为不稳定试井方法,其不稳定流动的地层压力可用径向流条件下的Laplace方程进行描述。,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上述方程近似解为:,则有地层产液指数J为:,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2、相关性统计分析 实际测试成果资料统计结果表明J和kh/间具良好的线性关系。经回归分析,两者间回归相关系数为0.9652,相关方程为:,kh/10-3(m2
24、m/mPas),J(m3/d.MPa),新工艺配套支持技术开发,六、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一)非自喷井试油测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二)非自喷井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三)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管柱应用效果分析,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一)非自喷井试油测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1、应用状况,截止到2003年2月共完成了66层次的新技术应用任务。,2001,2002,2003,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二连勘探试油新技术年度应用率分布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2、应用效果评价 1)排除了二开流平的可能性,提高资料解
25、释出参率。2)扩大了生产激动半径,为径向深部储层的渗流和边界特性充分反映创造了条件。3)新的测试工艺有效带动了非自喷井探边测试工作量的增加。,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巴42井双对数-导数曲线图,以二连探区巴音都兰南洼槽巴42井为例:,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巴42井探边试井成果表,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巴42井测试成果是一个具体实例。巴音都兰南洼槽巴、号构造的巴18、19、38等井的阿尔善主力油层测试成果反映,在探测113-265.18m范围内均未见断层边界和物性明显变化边界反映,证实探测范围内为无限大均质油藏特性,直观预示了储层平面分布的稳定
26、性和油藏规模的良好前景,为滚动开发钻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同时在降低钻探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非自喷井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1、大幅缩短了试井周期,试井效率提高了近5倍,路46-20井常规测压双对数-导数图,路46-20井新工艺试井双对数-导数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路43-14井新技术试井双对数-导数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路46-20井新技术试井双对数-导数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2、提高了试井资料品质,丰富了资料中的地层信息量。1)有效采集到裂缝、污染、外边界等信息,杨46-11井试井双对数-导数图,路43-14
27、井常规测压双对数-导数图,路43-14井新技术试井双对数-导数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2)水淹层复杂关系诊断成效突出,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干扰井井间位置关系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观测井压力与三口注水井激动量间关系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利用注水井流量与监测井压力资料模拟分析求得地层压力18.62MPa,压力系数1.11,压力波滞后时间11.75hr,两井连通渗透率为10.310-3m2,弹性储能系数为0.148m,本区裂缝发育方向为北东向。,干扰试井压力拟合图,2003年11月14日至21日在廊固凹陷泉241断块泉241-16井进行了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
28、管柱现场应用试验,测试目的层为沙三段1809.80-1820.00m井段,5层厚度7.6m。测试管柱如图:,测试目的层,油管,伸缩接头,旋转式地层测试器/1792.75m,变扣接头,电子压力计,反循环阀,.,.,.,.,Posi-lock封隔器/1791.54m,旋转萝卜头,变扣接头,200J压力计,(三)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管柱 应用效果分析,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组 合 管 柱,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管 柱 入 井,泉241-16井实测压力历史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第一次开井,第一次关井,第二次开井,第二次关井,(MPa),(h),1、取得了完整合格的压力资料,试
29、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泉241-16井二关双对数-导数图,2、成果资料反映油层径向渗流条件变化较大,泉241-16井实测压力历史拟合图,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七、结论与建议,1、非自喷井试油测试新技术针对非自喷井自身特点,成功地实现了在连续稳定生产的条件压力下对资料的系统采集,解决了增大非自喷井压降漏斗的扩散范围,以及远距离深部储层渗流动态信息的有效探测的技术难题,使测试资料质量和成果在应用价值方面有了飞跃性提高。2、非自喷井试井新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非自喷井压力恢复试井资料品质差、地层信息量少、资料成果应用价值低的问题。而且该项工艺为非自喷井复杂区块勘探、滚动开发扩边提供
30、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手段。,结论与建议,3、旋转式地层测试、试井组合管柱及工具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本项技术的空白,已申报国家级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该项研究成果以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开、关井操作快捷、方便等优势,为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的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4、储层渗流条件及产能预测配套技术研究成果,为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的推广和有目的地录取资料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起到了系统化、完善化的作用。5、非自喷井试油测试新技术研究成果,仍未突破抽汲排液传统工艺的约束,在地面环保方面仍存在着潜在隐患,建议加强非自喷井试油助排新工艺的研究力度。,结论与建议,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专家!,非自
31、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汇报单位:油气井测试公司,一、非自喷井试油测试新技术应用经济 效益分析二、非自喷井试井新工艺应用经济效益 分析三、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管柱应用经济 效益分析四、经济效益分析结论,分 析 内 容,经济效益分析,一、非自喷井试油测试新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截止到2003年2月共完成了66层次的新技术应用任务。应用新技术后测试资料解释出参率比原有工艺的测试资料平均解释出参率提高了37.75%,达到95.45%,同时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也带来了探边测试工作量的增加。,2001,2002,2003,应用情况统计图,经济效益分析,华北二连地区平均单次试油测试成本计算
32、表,经济效益分析,1、采用新技术,引起探边测试工作量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 新增产值 S=MD=15.008=120.00(万元)新增利税 S1=D(M-C)-R=8(15.00-1.82)-(6.00/3)=103.44(万元),经济效益分析,2、提高风险作业成功率(减少无效作业)所节约的资金 S2=QDC=(95.45-57.70)66(1.82+7.20)=224.73(万元)3、年平均经济效益 年新增产值=120.00/2.5=48.00(万元)年新增利税=103.44/2.5=41.38(万元)年节约资金=224.73/2.5=89.89(万元),经济效益分析,4、社会效益:采用试油新技
33、术所取得的成果参数可靠性更强,反映了储层深部渗流特征和边界信息,可有效指导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降低了钻探风险,加快了勘探开发步伐,同时也为本公司依靠新技术,拓展新的服务领域、稳固和占领新市场提供了保障。同时本项新技术的优势已被有关技术人员认可,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本项新技术不仅在二连地区,而且在吉林油田、冀东油田都将有更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巨大的。,经济效益分析,二、非自喷井试井新工艺应用经济效益分析,长庆油田单次试井施工成本计算表,经济效益分析,1、采用新工艺的劳务收入计算 新增产值:S=DM=810.00=80.00(万元)新增利税:S1=D(M-C)-R=8
34、(10.00-2.12)-(8.00/3)=60.37(万元)2、提高风险作业成功率(减少无效作业)所节约的资金 S2=QDC=(100-45)8(2.12+9.60)=51.57(万元),经济效益分析,3、因缩短测试周期所节约的资金 S2=(G0-G1)CD=(20-5)0.618=73.20(万元)4、年平均经济效益:以上仅计算了该项新技术应用实际取得3个月的经济效益,折合成年平均经济效益,结果如下:年新增产值=80.00/312=320.00(万元)年新增利税=60.37/312=241.48(万元)年节约资金=(51.57+73.20)/312=499.08(万元),经济效益分析,5、
35、社会效益:由于提高了作业成功率,缩短了测试周期,获取了更为丰富的地层信息,有效指导了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2003年在长庆油田采油四厂成功应用了本项新工艺之后,新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成果受到了长庆油田技术人员和有关领导的关注,已决定2004年在长庆油田其它地区继续推广应用本项新工艺,目前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和采油二厂新区事业部已与我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正准备开展施工,预计2004年本项新工艺在长庆油田将有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而必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分析,三、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管柱应用经济效益分析,华北油田旋转式地层测试组合管柱单次测试施工成本计算表,经济效益分析,新增产值:S=DM=115.80=15.80万元新增利税:S1=D(M-C)-R=1(15.80-1.48)-0.26=14.06(万元)年平均经济效益:应用本项新工具按每月施工一次,折合成年经济效益为:年新增产值=15.8012=189.60(万元)年新增利税=14.0612=168.72(万元),经济效益分析,四、经济效益分析结论,非自喷井试油试井新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分析表,经济效益分析,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