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8140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围术期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分析,2013-12-18,心电图产生机理,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其六轴系统关系,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心脏的传导系统,正常心电图,病例分享,病例1:患者女,61岁,拟全麻下行腰椎内固定术。心电图提示:、及aVF异常Q波,T波改变。既往无胸痛、胸闷病史,心功能级,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EF:69%。陈旧性心梗?Yes or No?手术风险评估?,病例2:患者,男,71岁,拟全麻下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心电图示:窦性心率不齐偶伴窦性停搏,Brugada波?T波改变。心脏彩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三尖瓣返流。无晕厥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有慢

2、支及糖尿病病史多年。术前评估:此患者是否能胜任手术?需如何进行下一步处理?,心脏风险,围术期常见几种异常心电图及评估,窦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ST-T改变心肌梗死 其他:Brugada综合征、预激综合征等,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正常窦性心率,窦性心动过缓:功能性可见于老年人、运动员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病理性见于窦房结病变、颅高压、甲减等。处理:心律50次/分,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手术风险相对小;严重心动过缓建议行阿托品试验:阿托品试验阴性者,窦房结功能正常,术中可予适量阿托品处理;阿托品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行心电生理检查,必要时予安装心脏起搏。,窦性心律不齐:主要见

3、于青年人,与呼吸周期有关或是见于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者。处理:术前无症状可不做任何处理。,窦性心动过速:功能性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等;病理性可见于甲亢、贫血、失血过多、血容量不足、心肌炎等。处理:功能性术前不做特殊处理,若是病理性,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是某些药物抑制窦房结功能。病理性主要见于窦房结变性(如病窦综合征)或颅内血管意外。术前评估处理:若偶发,无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无相关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合并窦缓50次/分,可疑病窦综合征者,不管有无症状建议做心电检查术,明确病因后处理。,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综合征(sick sinus syn

4、drome SSS):为较严重一种病理性心率失常,窦房结及周围组织发生退行性性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处理:有症状者建议术前安装心脏起搏器。,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房早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功能性如吸烟、饮酒、咖啡等,功能性多见。处理:房早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一般不予处理。,房室交界性早搏: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窦房结病变、房室传导阻滞。若伴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容易发展为房室交界性心律。处理:术前一般无需治疗,若发展为房室交界性心律伴严重心动过缓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

5、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处理:术前我们主要根据患者基础心脏情况,既往发作时心脏的耐受情况建议临床医生进行相应治疗。如果心功能和血压都正常可用迷走神经刺激法(颈动脉窦按压及Valsalva动作)及药物治疗(如腺苷或洋地黄、受体阻滞剂等),术中如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是利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房颤,房颤常见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风心病、高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等;也见于正常人,可于情绪激动、运动、大量饮酒术后等。房颤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受心室率影响,心室率不快时,无明显影响。处理:根据患者合并原发心脏疾病、临床症状、年龄等作出相应评估。心室率快者术

6、前应控制在60-80次/分,运动时100次/分。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洋地黄、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慢性房颤,有栓塞的高发率者(如有过栓塞史、心瓣膜病、左房扩大、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应建议长期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发生。术中严密监测。,房扑,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心肌缺血缺氧、麻醉、手术、药物、电解质紊乱等都可导致室早。处理:术前关键首先要明确有无基础心脏疾病。若无器质性心脏病,无临床症状,即使是频发室早,手术危险也相对小,可以不处理,若出现胸闷心悸症状明显者,一般对症处理,控制心室率。若是有心脏疾病(如急性心梗、心肌缺血等)室早往往是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7、应予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性处理。但对心梗后发生的室早不建议用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性处理。此外对于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多源性、多形性、频发、成对出现、R-on-T)合并束支传导阻滞、心衰、ST改变者术前应予高度警惕,予相应处理,避免室颤发生。,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冠心病,尤其是有过心梗史者。其次心衰心肌病、心瓣膜病等。处理:术前明确病因及诱因转内科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非持续性无症状者可不予抗心律失常药,麻醉手术风险相对小;持续性室速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麻醉手术都存在风险,应治疗,终止室速发作。术中如果出现,可予利多卡因或普罗帕酮静滴,合并低血压休克心衰迅速直流电复律。,

8、扭转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和猝死。临床表现为心源性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可见于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严重低钾、低镁、某些药物作用。处理:术前若出现扭转性室速,建议内科治疗;先天性长QT综合征,可选用受体阻滞剂,基础心室率较慢者,可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术中去除导致QT间期的病因,停用相关药物,静脉滴注镁盐,室扑及室颤为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提示心肌严重受损缺氧代谢失常,心脏失去排血功能,室颤为心脏停跳前征兆。处理:启动心肺复苏程序,非同步电除颤。,恶性室性早搏RonT,频发室早二联律,恶性室早多见于心脏病变、心肌缺血,容易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

9、应予及时处理!,多源性多形性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0s,*度A-VB,QRS波群脱落,*度I型A-VB(Morbiz 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及传导系统本身的病变,也可见于正常人、运动员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处理:度A-VB及度I型A-VB,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心室率不慢者,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术前无需特殊处理;度型A-VB 及度A-VB,多数都有器质性病变,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术前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度型A-VB(Morbiz 型),*度A-VB,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健康人。处理:若术前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可不

10、做任何处理,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常见于器质性病变,如冠心病、充血性心衰、急性心梗、高心病、风心病等,包括左前及左后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多见。急性心梗合并LBBB死亡率明显增加,心梗中LBBB多发生于前壁心梗,LBBB存在也增加了冠心病的死亡率。处理:完全性左束支阻滞通常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术前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交替出现的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危险的不稳定型束支传导障碍)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心力衰竭、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左束支阻滞因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需用药治疗,ST-T的异常改变,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心电

11、图ST-T的异常改变。心肌缺血大致可分两种类型ECG改变:1、缺血型T波改变:心内膜下心肌缺血:T波高大直立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倒置 2、损伤型ST段改变:心内膜下心肌损伤:ST段压低:水平型、下垂型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包括透壁性心肌缺血)ST段抬高,可形成单线曲线“坏死性”改变异常Q波,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垂形下移0.1mv,下移的ST段与R波的夹角90(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过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二)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绞痛相似,一般变化较轻

12、。(四)判断运动试验的阳性结果时,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移的意义,较T波改变的意义更为重要。(五)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时出现的ST-T改变,是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与心肌已开始进行的复极时间相重叠所致,通常称为继发性ST-T改变。,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数分钟,数小时-数周,数周-数月,3-6月,及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关系,心电图导联与心梗部位,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异常Q波,心电图:异常Q波(坏死型Q波,病理性Q波),即Q波增宽(0.04s)、加深(同一导联1/4R波)。异常Q波=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一定有异常Q波?答案:NO!非梗死性Q波: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波

13、,但找不到任何心梗证据,多见于青年人,且多见于下壁。其它非梗死性心脏病也可出现异常Q波,如心室肥厚、肺心病、预激综合征等,心脏外的疾病如肺栓塞颅内出血等,病因去除,病Q消失。非Q波型心肌梗死:即“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非透壁性心肌梗死”,只出现ST段及T波的规律性演变过程,不出现异常Q波。,老年人异常Q波的认识病理性Q波 or 非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临床上多有心梗病史或心梗的易患因素、器质性心脏病及导致心脏损伤因素,急性期心肌酶及ST-T的改变;非病理性Q波:既往无心梗病史及胸痛胸闷史,常见于、aVF及 或avL、V1、V2甚至V3-V6出现异常Q波,在体位改变或深吸气后可减小或消失ST段通

14、常无异常,为位置性Q波,于心脏移位或传导途径异常使心肌除极方向发生改变有关。,出现异常Q波要观察分析异常Q波特点,进行动态分析,密切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老年人必要时进行冠脉造影,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用来描述特异性心电图变化(右束支传导阻滞、右胸导联持续性ST段抬高)伴有高猝死风险的临床症候群。本病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晕厥及猝死常为首发临床表现。右胸导联出现型心电图表现伴有以下一条即可确诊:有室颤或多形性室速;45岁以下发生心脏猝死的家族史;家族成员出现型心电图表现;电生理检查点刺激诱发室速;晕厥或夜间垂死样呼吸史。,型,型,型,心脏发生猝死危险因子及处理危险因子

15、:心脏猝死病史;男性;无心搏骤停病史患者中自发型心电图表现;心电生理检查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心律失常;药物激发试验阳性;房颤史;基因检测阳性。处理: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被证实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术前对患者进正确评估,有症状者或电生理刺激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无症状者,尤其型心电图表现者药物治疗: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钙离子通道增效剂:奎尼丁、异丙肾上腺素;预防性心脏起搏治疗:本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脏猝死事件多见于静息或睡眠时出现,并与缓慢心律相关,预防性心脏起搏治疗可能有效。,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心房冲动预先通过房室旁路激动部分心室肌,同时也经房室结激动其它部位心室肌而形成的特殊心电图特征(delta)。,A型(左侧旁路),B型(右侧侧旁路),预激综合征多见于健康人,大多无心脏其它异常征象。危害主要是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颤易引起快速性心室率甚至诱发室颤。处理:术前如果无心动过速发作,或偶有症状但轻微者可无需处理,手术心脏评估风险小。若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或合并房颤,术前建议内科治疗,围术期心电图一定要用“”去分析,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