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疾病.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8441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隔疾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纵隔疾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纵隔疾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纵隔疾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纵隔疾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纵隔疾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隔疾病.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纵隔及心血管影诊基础,正常纵隔X-ray解剖,纵隔分区九分法 前纵隔:胸腺组织,淋巴结,脂肪组织和结 缔组织;中纵隔:心脏、大血管(升主动脉、肺动静脉)、淋巴结、气管、主支气管;后纵隔: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及淋巴结 上、中、下纵隔分界则以T4、T8下缘为界。隔内气管、支气管呈低密度含气环影。,纵隔分区(九分法),还记得如何数胸椎吗?,5.纵隔炎症、纵隔气肿等,前纵隔肿物,前纵隔常见肿物有: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胸腺瘤,胸腺位于胸骨后面,紧靠心脏,呈灰赤色,扁平椭圆形,分左、右两叶,由淋巴组织构成。青春期前发充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主要功能是产生胸腺素能

2、使骨髓干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在经血液循环迁移到周围淋巴器官,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胸腺瘤-良性可无症状或存在肌无力,恶性较大者同时伴有神经、血管压迫症状,扩展阅读:胸腺的结构与功能,影像表现,良性者与邻近器官间有清楚的脂肪间隙。肿瘤内可有弧形或斑状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瘤常呈中等均匀强化,但囊性坏死区无强化。恶性多为侵犯性多较大,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间的脂肪间隙消失,弥漫浸润于大血管之间。可侵犯心包及胸膜而产生心包及胸腔积液。常伴有淋巴结转移,恶性胸腺瘤,畸胎瘤,指同时含有来源于两种上胚层组织的真性肿瘤CT表现:多数良性畸胎瘤表现为边缘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肿块囊性部分CT值一般近

3、似水,少数CT值偏高。3060%可显示有钙化5060%肿瘤内含有脂肪,可出现脂肪液体分层表现。也可有骨及牙齿结构。(水-脂肪-钙化-骨骼)恶性畸胎瘤常较大,多成分叶状实质性肿块,边缘不规则,少含有脂肪及钙化。中心可以发生坏死,肿块与邻近结构间脂肪间隙消失,并可侵及邻近脏器,常常需要与恶性胸腺瘤(多合并低钾、肌无力)鉴别,胸内甲状腺,胸内甲状腺的来源有二:(1)胚胎时期在纵隔内遗存的甲状腺组织,以后发展成为胸内甲状腺瘤;(2)原为颈甲状肿物,以后下坠入胸骨后间隙,一般多见于前上纵隔,亦可见于中、后纵隔。症状是:(1)气管受压症状,如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等,此种现象在患者于仰卧位时表现明显;(2)

4、胸内闷胀感或胸背部疼痛;(3)少数病例显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扩展阅读:甲状腺的位置与毗邻,胸内甲状腺肿物,通常为良性,位于上纵隔气管前方,由于甲状腺内含碘,其密度高于周围的软组织,CT值可高出15HU。增强扫描见肿块明显强化且持续时间较长。肿块密度不均匀,常有边界清楚的囊变区及斑状钙化。需要结合颈部的CT扫描显示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的续连关系。,甲状腺肿(左侧为主)进入胸内,右甲状腺腺瘤进入胸内,中纵隔肿瘤,恶性淋巴瘤-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常累及纵隔两侧及肺门淋巴结。增大的淋巴结可融合成块,压迫侵犯上腔静脉、肺动脉以及气管、支气管。增强扫描时肿块可有中等强化。肿瘤可侵及胸膜、心包产生积液,还可

5、沿肺间质向肺内浸润。支气管囊肿-呈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由于囊肿内液体成分不同,其CT值可有差异,约半数呈水样密度,囊液内蛋白或粘液含量高者,CT值可达3040HU,增强扫描时无强化。,支气管源性囊肿,.后纵隔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后纵隔肿瘤来源于神经鞘、神经节、副神经节、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有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细胞的,如神经节瘤、神经节母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如副神经节细胞瘤。,影像表现,表现为后纵隔脊柱旁区的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由于神经组织内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的肌肉。良性者不大,边缘锐利,密度均匀恶性者边缘不清。

6、增强扫描时可有中等强化。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在椎管外,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并可见椎管内、外软组织肿块以及脊髓受压情况,附近肋骨、脊椎也可见压迫性侵蚀。,神经源性肿瘤,扩展阅读: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病的区别,神经纤维瘤:起源于鞘内的神经膜细胞,可发生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或交感神经,为一种生长缓慢的孤立性肿块,呈纺锤或球状,质软,无明显包膜。镜下瘤组织由施万细胞及神经纤维细胞组成,细胞呈梭形,瘤细胞间充满大量胶原纤维及粘液或粘液样物质,有时在瘤内可见到轴突,这是区别神经鞘膜瘤的主要要点之一。神经纤维瘤的临床表现与神经鞘膜瘤极其相似,诊断和治疗同神经鞘

7、膜瘤。神经纤维瘤多发于某一根神经,神经呈不规则的柱状膨大,所以又称蔓状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瘤,来源于神经鞘,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可发生于头面部、舌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交感神经的最为少见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系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发生障碍所致。其特点是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而以中枢神经系统最为明显,可引起多种肿瘤如错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褐色色素沉着斑点。皮肤可触及肿块,压痛明显,有时沿一条神经发生多个或全身散在发生构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及胶质瘤等;多灶性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特点。并可有结缔组织异样增生,皮肤折叠下垂,肢体异常肿大 该瘤分为两型:NF1型和 NF2型 NF1型:为周围神经纤维瘤病,又称为Von Recklinghausen神经纤维瘤病,占NF病例的90%以上。诊断标准:有6处或大于5mm的皮肤牛奶咖啡斑;有一个丛状的神经纤维瘤或两个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两个或多个青色的虹膜错构瘤;腋窝和腹股沟长雀斑;视神经胶质瘤;级胶质瘤;蝶骨大翼发育不良为特征性表现。NF2型:为中枢神经纤维瘤病,诊断标准:双侧第脑神经瘤;级胶质瘤或单侧第脑神经瘤;很少有皮肤改变。临床表现:皮肤色素沉着,典型者呈牛奶咖啡斑,多发皮肤纤维瘤、双侧听神经瘤。可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脑膜瘤、胶质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