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8927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密山北方天润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1月黑龙江环盛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

2、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建设单位密山北方天润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孟黎联系人姚鸿宇通讯地址密山市密山镇永固路(南韩风情家园1楼5-401)联系电话15573757777邮政编码158300建设地点位于黑

3、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兴凯湖以北,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13211,北纬4534。平均海拔高度350m左右。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D4419占地面积162180m2绿地面积56763m2总投资(万元)41306.98环保投资(万元)59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4%评价经费(万元)2.0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1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与规划风场的符合性为开发密山地区的风能资源,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于2013年12月编制完成密山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规划环评,该规划确定了风电场布局,确定了今后能源发展目标及节能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该规划总装机容量445.5MW。

4、为了更好的节约土地资源和充分利用当地的风能资源,规划根据密山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现场地形条内件及各区域环境敏感点的情况,区域规划建设 9 个风电场,每期装机容量49.5MW,规划总容量为445.5MW,分2 期建设。首期优先开发5个风电场,总容量为247.5MW,分别为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密山连珠山(白泡子)风电场、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密山承紫河风电场、密山杨木风电场;后期再开发4 个风电场,总容量为198MW,分别为密山杨木(柳毛)风电场、密山承紫河(马家岗)风电场、密山兴凯湖滨风电场、密山兴凯湖滨(庆康)风电场。9 个风电场工程共用一座220kV 升压站

5、接入系统。规划区域黑龙江省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兴凯湖以北,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13211,北纬4534,规划区域面积约500km2。风电规划的建设对环境主要的影响是生态影响,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本规划区南侧,相距最短距离为4.5km,兴凯湖省级森林公园北侧与本规划区域相邻,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与本规划区域面积有交叉,而风机点位于兴凯湖国家地质公园外部,无交叉点。规划要求调整风场的规划边界,规划边界调整后不占压任何保护区(不占压保护区实验区边界),风场的边界与风景旅游区、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单位和军事设施的边界最少在500米范围以外。风电场输电线路走向避让赤松和紫椴

6、等保护植被,严禁砍伐。根据本工程装机规模、附近风资源情况以及密山、鸡西地区电网建设现状和发展规划,在九座风电场趋近中心位置建设一座220kV 升压站(黑龙江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出线回路数为1回,电压等级为220kV。初步确定升压站以一回LGJ2300导线送出至鸡西变,接入系统。升压站用一回220kV线路送出,送出线路选用LGJ2300钢芯铝绞线,一期建设同期一次建成,后期不需扩建。本期风电场新建工程不新建升压站,风场集电线路3组汇集后通过地埋光缆接入黑龙江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220KV升压站。2.项目内容项目名称: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项目

7、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兴凯湖以北,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13211,北纬4534。平均海拔高度350m左右。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见地理位置图)建设单位:密山北方天润风力发电有限公司3.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根据当地的风资源及施工条件,风电场拟安装25台机组即:1 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电机组和24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电机组,总容量为49.5MW。风电场工程风电机组轮毂高度采用80m,本风电场年上网电量为12899.02万kWh,等效满负荷小时数2605.86h,容量系数0.2975。本期风电场不新建升压站,25台风力发电机组以3回(

8、每回由1-8个风力发电机组组成。)35kV集电线路地埋光缆的方式接入黑龙江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22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集电线路采用沿场内道路地埋光缆布设方式。表1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工程特性表名 称单位(或型号)数 量备注风电场址海拔高度m120-240经 度 (东 经)13211纬 度 (北 纬)4534 年 平 均 风 速m/s7.6080m高度风 功 率 密 度W/m244380m高度盛 行 风 向NW主要设备风电场主要机电设备风力发电机组台数台24+1额定功率kW2000+1500叶片数片3风轮直径m111+89切入风速m/s3

9、额定风速m/s9.5+10.5切出风速m/s25+20安全风速m/s52.5轮毂高度m80风轮转速n/min13.7+20-25发电机功率因数0.9-0.95额定电压V690箱变35kV箱式变电站S9 -2350/35+1600/3524+1土建风电机组基础台数座24+1型式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特性花岗岩箱式变电站基础台数台24+1型式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24+1表2 风机点位坐标拐点表(西安80 3度带)风电场名称风机点位编号XY风机点位编号XY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项目(C7区域)D1445209735047328D14445276445049342D2445214245048872D15

10、445277135047243D3445216875049994D16445282205051387D4445215975050949D17445284175049859D5445227955050820D18445284215048393D6445226605049522D19445291075048573D7445223905048865D20445296655050001D8445224195048071D21445291535050981D9445224595047003D22445307795051125D10445243045046968D23445306175050394D114

11、45255145047589D24445302985049596D12445256485048214D25445313865049823D13445255965048782表3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工程内容表名称单位(或型号)数量备注施 工工 程 数 量土石方开挖万m33.077土石方回填万m33.077风电机组设备基础钢筋t876.45新建公路Km27.3新建道路宽m4.535Kv集电线路及箱变至升压站地埋光缆km31.08总工期月12临时施工道路m2131040临时吊装场地m241750表4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新建工程占地内容表

12、占地永久占地机组及箱变m28250162180m235Kv线路地埋光缆m231080新建道路占地m2122850临时占地设施(堆放、拌和、加工)m28000211870m2临时施工道路m2131040临时吊装场地m24175035kv集电线路m231080建设内容及平面布置本工程由风电机组、集电线路(地埋光缆)及新建道路(27.3Km)等组成。项目总装机规模均为49.5MW,风机尽量采取垂直于风场风能的主导风向,按照机组行距约36倍风轮直径,垂直于盛行风向上距列约3倍风轮直径的布置方式,尽量减少尾流影响。(见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35KV集电线路:本期集电线路采用地埋光缆方式,电容电流超过规程

13、规范规定值,需在35kV母线上设置消弧线圈补偿装置。根据本期35kV线路的规格和长度计算,本期35kV母线上消弧线圈补偿装置容量选用4400kVA,接于主变压器中性点上;由于主变压器35kV为角型接线,中性点未引出,因此设置与消弧线圈容量相配合的接地变压器,考虑接地变压器兼站用变,接地变压器装置容量选用5000kVA。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本期风电场不新建升压站,35kV集电线路地埋光缆的方式接入黑龙江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220KV升压站的35kV母线,集电线路采用沿场内道路地埋光缆布设方式。电气主接线:拟安装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为1500kW的1台和2000KW的24台,按照一机一

14、变接线方式,选择箱变容量为1600kVA,箱变靠近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约15米左右布置。风力发电机组与箱变通过直地埋敷设的1kV电力电缆连接,选择铜芯电缆,选择并联的YJV32-0.6/1kV- 6300电力电缆连接风机与箱变。本期风电场选定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额定电压为0.69kV,采用一机一变接线方式。35KV集电线路接升压站路径:根据工程的地形地貌,本期集电线路采取沿荒草地和林区内既有的集材道路两侧地埋深走向布设,集电线路采取地埋光缆方式,长度31.08Km,地埋深1m,采取沿场内新建设的道路侧地埋设,接入升压站的电缆地埋设采取尽量少破坏植被,地埋深后及时恢复植被的施工作业方式。4.项目公用工

15、程给排水:本工程不设置升压站,作业人员全部依托黑龙江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220KV升压站内的工作人员。所以,本项目不涉及供排水。生态工程:该项目占地主要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总占地为374050m2。永久占地面积162180m2,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占地(林地)8250m2、新建设的道路占地(林地)122850m2、35KV集电线路地埋光缆占地(林地、荒地)31080m2。本项目设置风机25台,风机的轮縠高约80m。新建道路(风厂内道路,占地类型为荒地、林地)宽度为4.5m,道路长度27.3Km,道路建设充分利用旧有道路(荒地和林地内既有的集材道路),道路类型为风电场

16、内的维修等道路,道路沿风电机组点位走向布设,道路为砂石路面,道路施工不设置取弃土场,道路的填方全部利用风机基础的挖方,道路施工不设置拌合站等施工场地。风机至箱式变、箱式变至升压站采取地埋设电缆方式,地埋深1m,占地(荒地、林地)31080m2。临时占地为211870m2,全部为荒地、林地,包括:施工临时占地8000 m2(木材、钢筋加工厂、材料仓库和办公室、混凝土拌和站及设备存放场),35KV地埋地埋光缆占地31080m2,风机安装、吊装占地41750m2,临时道路占地(荒地、林地)131040m2。风机基础等土石方开挖3.077万m3,回填3.077万m3,全部作为道路的回填土石方,土石方全

17、部利用平衡。表5 黑龙江密山连珠山(向化)风电场(49.5MW)工程土石方平衡表项目类型数量(万m3)平衡挖方风机基础3.077用于风场内道路的填方填方风场内道路3.077取自风机挖方生态:项目所在地山势平坦,主要为林区,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目前场内、进场道路和集电线路所在地基本都是杂草丛生、灌木丛和阔叶林茂密,地被类型为低矮的草本植物。风电机组、道路等进行绿化和植树,边坡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护坡,绿化率不低于35%。5.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1306.98万元。6.劳动定员 本工程不新设定员,作业人员全部依托黑龙江密山兴凯湖滨知一镇(智一)风电场内220KV升压站内的工作

18、人员。7.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2月,预计2014年12月建成。8.绿化本项目在施工时最大限度减少植被破坏,控制水土流失。风电场在设计中尽量优化布局,减少占地面积。严格控制施工场地范围,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少占或严禁破坏当地土地的自然植被。施工临时占地在工程结束后立即恢复地表植被,在场区内所有的空地尽可能的都进行绿化,在风电场道路两侧种植低矮植被(适宜当地物种的植被),其他用地范围内种植草本植物,增大植物覆盖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植被破坏程度,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9、选址合理性及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风力发电是环境效益最好的电源之一,是我国鼓励和

19、支持开发的清洁能源。本项目不属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调整版)中限制及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可再生能源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可见,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为密山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规划环评风电项目9个之一,位于风电规划区域的东北部,距离保护区较远,符合风电规划的要求。10.环保投资表6 环保投资一览表序号名 称投资额(万元)1施工期环保措施502水土保持1003生态恢复及绿化3504噪声减振降噪措施605固废委托处理措施30环保投资总

20、计590所照总投资比例1.4%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物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拟建风场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兴凯湖以北,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13211,北纬4534。平均海拔高度350m左右。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因此不存在原有污染和主要的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黑龙江省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鸡西市管辖。东靠虎林市,西至鸡东,北与勃利、宝清毗邻,南与俄罗斯接壤。地处东经1311413308,北纬4525 40463920,全市总面积7843km2。密山市地势西北高、东

21、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全市海拔高程65m683m之间,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平原地区泡沼密布。密山市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该地区属中纬度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风力较大;夏季较湿热多雨,风力较小。春季季风交替气温变化急剧,秋季常见早霜。密山市气象站测风塔位置在N4533E13152,感应器距离地面高度为11.5米,气象站累年(1977-2006)年平均风速为3.4m/s。而和测风塔相对时间段(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一个完整年的平均风速为2.5m/s,比平均年份略低,说明测风年为小风年。该地区常年有风,冬春季风速较大,夏

22、季风速度小。密山气象站1977年至2006年累年年平均气温4.0C,极端最低气温 -34.2C,最高气温37.2C,1977年至2006年累年年平均降水量509.09mm,降水集中在68月,年平均湿度66.07%,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平均气压996.14hPa,年平均水汽压7.98mbar,年平均冰雹日数2天,年平均雷暴日数24.3天。本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0,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34.2;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2.3。多年平均降水量509.09,雨季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130天左右;日照2548小时;降雪期从10月中旬至翌年的4月末。最大冻结度2

23、.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海拔一般329m450m,切割深度约200m300m,属低中山地貌;工程区位于长白山余脉山脊上,海拔329m450m,山脊相对平缓,坡度一般1030度,局部较陡。工程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和晚印支期的侵入岩。第四系覆盖层为暗褐色碎石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厚0.8m3.0m,在山脊处相对较薄,一般在1.0m左右;覆盖层表层为薄层腐植土。晚印支期侵入岩为酸性的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大致呈北东向分布,呈岩基株状产出,节理裂隙较发育,近地表风化作用较强烈,但风化深度有限,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2.0m3.0m。强风化花岗岩呈黄

24、、褐黄色,节理裂隙较发育,充填物较少,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弱、微风化岩石呈褐黄、灰黄、灰白色,解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质坚硬,强度较高,属硬质岩。风电场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比较强烈、频繁、复杂,可划分为东西向构造、华夏式构造以及新华夏等构造体系。本区地层为寒武系下流兴隆群金银库组,岩性:上部以粉砂质千枚岩、绿泥粉砂质板岸、绿泥板岩、透闪石英片岩为主夹大理崖。下部以乳白色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灰质大理岩、透闪大岩为主夹千枚岩。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大,以印支期二长花岗岩组,斜长花岗岩为主。脉岩有辉绿岩,辉长岩。该地区多年冻土深度为1.9m,局部略深。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6g,地震动反映频谱特征

25、周期为0.40s,相应的地震烈度为V度。地下水以浅层第四系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潜水地埋深一般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在河谷源头及坡脚出往往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形成河流的源头。裂隙含水层厚度因地质构造、岩性和地形不同而变化较大,一般为3050m。地下水以碳酸钙型为主,矿化度小于0.2gL。境内主要河流有穆陵河及其支流滴道河,牡牛河、黄泥河。穆棱河是该市排水的天然受纳水体。穆棱河发源于130E,44N附近的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边界,向北流经穆棱、鸡西等地后在虎林县附近注入乌苏里江,穆棱河为乌苏里江左岸最大支流。穆棱河流域是古代渤海国的牧马场,穆棱河因此而得名。穆棱河发源于老爷岭

26、山脉东坡穆棱窝集岭,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穆棱、鸡西、鸡东、密山、虎林等县(市),至虎林县湖北闸处,河道分成两路。一路沿穆兴水路(分洪河道)注入兴凯湖;一路沿穆棱河原河道继续东流,在虎头以南18公里处之桦树林子注入乌苏里江。河流长度834公里,流域面积18427平方公里。穆棱河在鸡冠山以上为上游,绝大部分地区山岭重叠,谷深河窄,坡陡流急,是穆棱河流域的暴雨中心,也是洪水源地。由于暴雨集中,地表侵蚀严重。穆棱站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年35.8tkm2,大于下游近1倍。近年来由于森林的采伐及山坡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逐年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穆棱河床已抬高80100cm。本区的水土保护

27、工作迫在眉睫。穆棱河属山区性河流,河道总落差699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5x108m3,折合径流量为74.51m3/s,水能资源较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0.9x104kw,尚待开发利用。项目所在地的水体穆棱河为类水体,但目前的水质已经超过类水体。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隶属鸡西市管辖。地处东经1311413308,北纬4525 40463920,东靠虎林市,西至鸡东,北与勃利、宝清毗邻,南与俄罗斯接壤。全市总面积7843km2。近年来,密山市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4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

28、年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6.7亿元、14.5亿元、1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2.6、7.1、11.2,全市总人口约44万人,下辖16各镇,154个行政村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全市面积7843km2。密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击平原。全市海拔高程65m683m之间,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平原地区泡沼密布。密山市城镇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供热方式较为落后,全年密山市城区降尘平均值超标2倍多。因此,密山市政府特别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密山市能源发展的方针是: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火电与风电并举和积极发展其它能源,充分利用煤炭及风

29、能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能源结构。密山县境内主要能源资源有煤炭、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资源,累计探明煤炭各级地质储量为4.66亿吨,其中精查储量为0.68亿吨,祥查储量0.67亿吨,普查储量2.16亿吨,预测结果储量1.15亿吨。密山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开发该地区的风能资源不仅可节约有限的煤炭资源,也可有效的改变当地区的能源结构。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 根据密山智一等区域风电项目规划环评报告书环境质量现状结论(2013年12月由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环境质量现状如下:1、环境空气除PM10有严重超标现象,SO2、NO2均满

30、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PM10出现超标,因近期出现雾霾现象,致使空气中悬浮物急剧增加,浓度增大。2、水环境根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DB23/485-1998),小兴凯湖水质监测项目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3、声环境项目拟建址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属良好,环境噪声昼间及夜间声级都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密山生态环境良好。全市总面积7843km2。密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海拔在65m683m之间。

31、区域内土地占地类型为林地和荒地,建设将使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改变,直接作用结果为工程用地增加,林地等面积相对减少。规划区域地势总体开阔、平坦,地质结构相对稳定。评价区域占地范围内人口少,目前土地利用水平较低。场地地形平坦,适于开发,有利于规划的建设。密山市土壤以暗棕壤、新积土、沼泽土、水稻土、泥炭土、白浆土、草甸土、风沙土等类型。风电场规划区域以暗棕壤为主要类型。密山市北有完达山山脉连绵起伏,中间穆棱河从境内流过,冲击为穆棱河平原及湿地,南有凤岭纵横的蜂蜜山,东南部为兴凯湖平原,森林面积约占1/3,水系湿地约占1/5,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大约有1000多种植物资源分布在密山市境内,这些植物按其用

32、途分为药用植物、食用植物、野果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色素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饲料植物、木材植物、树胶植物、树脂植物、纤维植物、环保植物、观赏植物、农药植物、鞣料植物等17大类。其中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就有高级植物460多种,有国家保护植物9种,如兴凯湖松、黄菠萝、紫椴等;有国家濒危植物2种。风电场区域主要为林地,主要为二级国家公益林,一般生态林、商品林,区域内没有一级国家公益林。林分类型主要为软阔叶混交林、柞树林、落叶松林、杨树林、落叶松林等。木本植被主要有柞树、山杨、黑桦、樟子松、落叶松、椴树等10余种。林下植物有蕨菜、蘑菇等30余种,山丁子、山葡萄等野生浆果10余种。耕地还有野生的农

33、田杂草,有水稗草、苣荬菜、兰花菜、刺菜、问荆、蒿草等40余种。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白瓜子、甜菜等经济作物。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遥感调查成果,密山市水土流失面积为2574km,占总土地面积32.82。按侵蚀强度来分,强度侵蚀面积为307.7 6km,中度侵蚀面积为884.81 km,轻度侵蚀面积为1418.26 km,分别占侵蚀面积的10.2、34.5、55.3。项目区地处东北黑土侵蚀区,属黑龙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200t/km2a。项目区所在区域水土流失为轻度水力侵蚀,水土流失模数背景值为800t/km2a。主要表现为面蚀、沟蚀

34、等形式。密山市有野生动物172种。其中兽类15种;鸟类67种;爬行类3种;两栖类2种;鼠类9种,鱼类74种。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北虎、豹、梅花鹿、紫貂等4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鹿、熊、雪兔等11种;鸟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大天鹅、小天鹅、白枕鹤、白琵鹭、白额雁等30多种。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中,国内鸭类鸟有30种,该保护区就有19种,有15种在保护区内繁殖;国际濒危物种的鸟类就有7种在该区域。规划区域内无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动物为有兔、麻雀、野鸡、林蛙等。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等级)拟建风场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

35、部,兴凯湖以北,风电场中心坐标为东经13211,北纬4534。平均海拔高度350m左右。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本评价区无重要保护区和重要保护植被等敏感点,项目严格按照征地范围,严禁占用规划范围外用地,项目区内的风电场周围0.6km无居民或企事业单位等敏感点;集电线路两侧0.2Km无居民或企事业单位敏感点。本项目风电场场址距离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位于保护区北侧)边界6km以外。风电场下不压重要矿产和文物,该地区无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根据本工程环境特点确定其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表7 与本项目有关的环境敏感目标情况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名称方位与风场边界内风机点位(输电线路)

36、最近位置(m)人口(人)环境功能区风场周围利民村W(D1)10009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前单家屯N(D13)140075祁家屯N(D16) 90066小黑河屯S(D24) 72063小兴隆N(D16) 60057邱家屯N(D22) 112066早葱沟(现为兴隆村)E(D25) 84045生态环境生态因子-项目区的生态完整性不受到破坏,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珍贵的植被不受破坏,保护赤松、兴凯紫椴等珍贵植被不受破坏。地表水小兴凯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1、控制施工扬尘,保护大气环境。2、保护珍贵

37、的植被不受破坏,保护赤松、兴凯紫椴等珍贵植被不受破坏。3、控制变压器油,保护周边环境。4、控制施工期的开挖等,保护生态环境。5、严格执行征地的计划,严格控制林地的占地,保护项目区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2、黑龙江省地表水功能区标准(DB23/485-1998)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执行1类标准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38、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总量指标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工艺流程简述风力发电的工艺流程是利用当地风能资源带动风电机组风轮转动,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其生产过程如下:升压站发电机风 轮自然风能资源 机械能风 能电 能转换 转换 并入220Kv智一升压站 在风力发电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燃料和水,属于清

39、洁能源,因此污染较小,结合国内已建的风电场对环境影响特点以及本项目区域环境现状和工程建设主要施工内容,下面就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对其污染进行分析。2.主要污染工序施工期: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主要为:环境空气污染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破土、土方挖掘及残土、施工砂石料的使用及堆放建筑材料等可引起施工粉尘,施工材料运输等会引起二次扬尘污染。水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冲洗废水。固体废物施工期将产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置不当,会产生环境影响。噪声影响在施工期间噪声设备主要包括:修建场内道路和风电机组基础开挖中混凝土搅拌机和汽车吊等施工机械噪

40、声,以及栽重汽车的运输等噪声。机械及运输噪声可达8090 dB(A)。主要施工机械见下表。表8 主要施工机械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各种起重机CC2000等辆52大型平板运输车100t辆13自卸汽车8t辆24反铲式挖掘机WY80台25轮胎式挖掘装栽机WY-60台16锥形反转砼搅拌机50m3/h台27插入式振捣棒ZN70条88平板砼振捣器ZF2239砂浆搅拌机UJ100110空气压缩机111电焊机6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地表开挖破坏原有植被,保护和恢复不当,会减少植物的数量,因此施工时杜绝乱碾压荒草地,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植被的损失。对植被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期临时征用荒地、林地211870

41、平方米,工程开挖(包括场内道路开挖和风电机组基础开挖)过程和工程机组吊装过程中,将可能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该项目占地主要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其中总占地为374050m2。永久占地面积162180m2,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箱式变占地(林地、荒地)8250m2、新建设的道路占地(荒草地、林地)122850m2、35KV集电线路地埋光缆占地(林地、荒地)31080m2。本项目设置风机25台,风机的轮縠高约80m。新建道路(风厂内道路,占地类型为荒地、林地)宽度为4.5m,道路长度27.3Km,道路建设充分利用旧有道路(荒地和林地内既有的集材道路),道路类型为风电场内的维修等道路,道路沿风电机组

42、点位走向布设,道路为砂石路面,道路施工不设置取弃土场,道路的填方全部利用风机基础的挖方,道路施工不设置拌合站等施工场地。风机至箱式变、箱式变至升压站采取地埋设电缆方式,地埋深1m,占地(荒地、林地)31080m2。临时占地为211870m2,全部为荒地、林地,包括:施工临时占地8000 m2(木材、钢筋加工厂、材料仓库和办公室、混凝土拌和站及设备存放场),35KV地埋地埋光缆占地31080m2,风机安装、吊装占地41750m2,临时道路占地(荒地、林地)131040m2。风机基础等土石方开挖3.077万m3,回填3.077万m3,全部作为道路的回填土石方,土石方全部利用平衡。生态:项目所在地山

43、势平坦,主要为林区,山上植被为次生阔叶林和灌木丛。目前场内、进场道路和架空线路所在地基本都是杂草丛生、灌木丛和阔叶林茂密,地被类型为低矮的草本植物。项目砍伐树木大约162180棵(阔叶林和灌木丛,1-20厘米),风电机组、道路等进行绿化和植树,边坡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护坡,绿化率不低于35%。对景观风貌的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会对荒地、林地地表地貌的景观风貌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动物的影响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噪声将会对周围的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运营期: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主要为:生态环境土地利用性质的变化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会改变原来土地利用性质,这种改变会使得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变化,

44、由此带来一定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运行期绿化不足,有可能使该区域植被减少,将对当地土壤产生影响。对植被的影响项目所在地风场范围内皆为林区的荒地、林地。风电机组、道路等进行绿化和植树,边坡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护坡,绿化率不低于35%。对景观风貌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公路和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将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代之以新的人文特点。因此对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动物的影响本项目投产后,风电机组运行产生的机械噪声以及机组运行时尾流对动物的迁徙、栖息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动物的出没通道和迁徙活动范围。本项目根据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提供的资料,以及国内已安装的单机容量为1500kW和2000KW风力发电机组实际运行情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可产生9698dB(A)的环境噪声。在营运期间风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空气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