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180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奠基性制度 作者:郭建昌张秀岩金盛红 论文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津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居民养老保津制度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健全的社会保津体制作保证,如果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得不到保津,中国的社会保津制度就很难称得上完善。在本文中笔者着重探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津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村居民养老保津制度,通过对这三项制度的构建基本就构建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作保证,如果占总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得不到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很难称得上完善。因此,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应尽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使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需要建设的具体制度很多,就目前而言,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要求和愿望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有所靠”因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其构建的重点。 一、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人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主要措施,在 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生活困难甚至不具备维持生存条件的情况。特别是这些地区的老年人,他们的养老保障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欠发达地区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问题具有非常重

3、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可以制定农村低保标准,由省一级政府的社会保障机构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地方可以根据省定标准结合地方实际确定自己的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省定标准。在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要注意合理、科学的原则。若这条保障线过高,一方面地方财政可能会承受不起,另一方面可能造成最低生活保障养懒人的情况出现,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如果保障线过低,就不能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目前的现实生存问题。国际和国内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法较多,但笔者建议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45%左右作为各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比较适宜。这是由于一方面通过对表(A)的分析可知: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人逐年增长,表示食

4、物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且逐渐向40%逼近,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统计的数据比较科学、准确,在各地统计上报的基础上,又经各农调队矫正,比较接近实际水平。n1如河南省200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的45%为1149元,按12个月平均则为95.8元,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关于农村居民低保待遇我们可以把它可分为全额享受和差额享受两种形式:农村“五保”对象按照当地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全额享受低保待遇;其他低保对象按照其家庭年人均收人低于农村居民低保标准的部分予以差额补助。同时强调要确保社会保障金按时足额的发放,保障金发放由乡(镇)人民

5、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原则上做到按月足额发放。当然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为关键的是建立稳定的最低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居民低保资金应该由各级政府列人财政预算,实行财政分级负担,村级原则上不负担,对于相对困难的县(市),省财政可给予适当的补助,必要时可有国家给以补贴。 二、建立符合农村杜会经济发展特点的合作医疗制度 在建立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合作医疗制度方面,各地可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积极实践,摸索经验,最终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人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在于加强宣传力度解决农村居民的思想顾虑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6、强制实行。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构自身的管理而使农村合作医疗走向正常的轨道。 其一,加强宣传晓之以“利”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和集体经济的扶持下,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按照自愿、适度与受益的原则,通过多种合作形式建立的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为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我们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宜传动员工作,实行分类指导方针,增加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发展合作医疗,完善县、乡、村三级合作医疗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克服“变相摊派”和“等待农村居民自愿,的思想,做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宜传、组织动员工作,根据当地农

7、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共同抵御疾病风险,逐步形成以村合作医疗组织为基础,乡镇合作医疗组织为重点,一定范围(如大病及康复医疗合作)的县市联合的多级合作医疗组织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合作医疗的社会化程度,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合作医疗的互助互济功能,满足农村居民医疗的需要。 其二,加强合作医疗各个方面的管理。 确立县、乡镇、行政村、农村居民个人四级出资制度,县、乡镇两级政府出资部分进人社会统筹账户,行政村、农村居民个人出资部分进人个人账户,合理确定四者的年出资总额及年出资比例,让农村居民切切实实从合作医疗中得到实惠,使之成为农村居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当前卫生系统要重点加强乡镇卫生

8、院、村卫生室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得到低成本的优质的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农村居民才会自愿加人合作医疗,并确定不同地区的医疗费用重点补偿方式。农村合作医疗能否长久不衰,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建立长期、稳固的基金管理制度:一是要实行专款专用原则,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医疗基金;二是要综合考虑农村居民年人均医疗费用实际支出与农村居民愿意交纳的保险额等因素来确定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只对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持有的医院开据的正规发票进行事先确定比例的报销,并且严格规定每年对参保人报销的最高金额。三是要与医疗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大力整顿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加强对乡村)卫生院所)的财务监督,加强对个体医

9、生的管理,杜绝见利忘义、销售假药、非法游医的坑农行为,做到合理就诊、合理用药,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正当利益,减少医疗基金的浪费。 三、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 在建立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方面,我们可以依据国家的总体实力和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而采取统一保障和差别保障相结合的制度。 其一,国家的统一保障制度。我们知道养老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关系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问那么根据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计划生育对家庭养老的削弱,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我们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一方面要解决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另一方面要把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问题作为重心来解决。因此我们可以

10、对年龄超过65岁的农村居民在继续实行家庭养老的同时实行土地收回制度进行退休养老,使这部分人与土地这种生产资料彻底脱钩。由国家按照当地农村的生活水平及平均亩产值给退休的农业居民以一定的粮食和简单的生活费用,并免交各种税费,经济条件许可的地方,政府和集体还应给予老人适当的养老补贴。这样以来就可以使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上有所依靠,这不仅可以有力转变农业居民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更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缓解农村的家庭矛盾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对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居民进行政策倾斜,从而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从而推进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

11、进程。伪 其二,地方的附加差别保障。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且不同地区农村集体和农村居民个人的经济状况相差悬殊的现实情况,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经济发达、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使农村与城市接轨,以村为单位整体纳人当地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各个地区或每一个农村居民所处的不同组织可以视具体情况合理发挥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功能以显示差别。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针,经济发达地区可采取统一标准积极推进;在欠发达地区,可首先在村干部、民办教师等有固定收人的群体中开展,逐步向一般农村居民渗透。农村居民社会养老资金筹集实行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

12、策支持的原则,它是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建立基本养老保障,乡村视其经济实力,自办各种形式的补充保障,大力发展个人储蓄保险。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满足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要求。这样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社会保障便不会陷人平均主义的怪圈,更有利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点还应该放在贫困人口的生活问题上,也就是最基本的农村生活保障。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