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243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威远县龙会中学高三政治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威远县龙会中学高2010级政治半期试题第一卷 非选择题(共48分)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 B C D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统一于物质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其中“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

2、确定是 A.世界上存在地一切事物事物上 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5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月亮绕地球转新陈代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苹果落地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A B. C. D. 6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下列关于意识的起源说法正确的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决定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

3、不在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长,而在于最矮的木板有多长。这就是经济学界最著名的“木桶理论”。据此回答1819题:7 “木桶理论”蕴涵的哲理是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B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C整体功能不等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D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况起决定作用8“木桶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A事物的联系具有必然性 B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C办事情的关键是搞好整体 D办事情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

4、世界10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其原因在于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11“牵牛要牵鼻子”,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从哲学上说,这是指A要抓主要矛盾 B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坚持两点论 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12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贡献。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加炮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四物汤”的临床运用体现了A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 B在共性的指导

5、下研究个性C从这践到理论的过程 D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2分)13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计划的进行。针对我国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北京奥组委重申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奥运会主赛场国家体育场工程“鸟巢”进行“瘦身”,工程造价从38.9亿元,缩减到现在的23亿元。结合材料,分析其中所蕴涵的辨证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14. 2006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德国经亚太委员会举行的晚宴上发表演讲时讲到,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

6、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73亿美元,2004年达到了1649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94%。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1月至9月国内总值达到12897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进出口总额达到1024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4分)(2)这些哲理在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出来的?(9分)15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

7、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15分)16. 2007年1月4日,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一周年。该意见指出的文化体制改革原则是: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

8、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三,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结合材料,分析“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14分)选择题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班级 姓名 学号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ABDDDBCBAB13.(1)、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节俭办奥运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5分) (2)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的发

9、展。(5分)14. (1)上述材料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4分)(2)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强调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3分)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做工作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3分)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这一道理要求我们做工作必须抓重点、抓关键。材料强调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

10、情的发展道路,这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3分)15、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5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5分)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

11、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5分)16、1)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大胆创新树立新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观点。2)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坚持两分法的体现。3)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体现了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4)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就体现了联系的观点。5)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就是其体现。6)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坚持适度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是坚持适度原则的体现。(本题只要回答出以上六个要点中的任意五点即可给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