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363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沭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近期,由县政府办公室、农业局、经贸局和外经贸局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南古、曹庄等乡镇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对全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蔬菜加工业的历史及现状(一)蔬菜加工业起步较早,规模逐步壮大。我县蔬菜加工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到稳步发展阶段。1978年,南古镇果菜脱水厂正式注册成为山东省第一家专业从事蔬菜脱水加工的镇办企业,1993年与香港东合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东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得自营出口权。1976年,临沭县食品厂建立,1979年起逐渐转向蔬菜加工,1994年改制为兴大

2、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并获得自营出口权,2003年更名为兴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这两家较大规模企业的带动下,我县蔬菜加工行业迅猛发展,到1998年,全县已有10多家蔬菜加工企业,年出口量达1万余吨,成为全国有名的蔬菜加工基地(当时曾有说法:全国蔬菜加工看山东,山东蔬菜加工看临沂,临沂蔬菜加工看临沭)。19982002年,我县蔬菜加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到2002年底,全县已有各类蔬菜加工企业40多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8家,年出口脱水保鲜速冻蔬菜供货额3亿多元,占全县出口商品总额的22%,其中,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出口额占同行业的89%。2002年后,我县蔬菜加工业进入稳步发展期。一些规模小、

3、技术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小企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兴大食品、伊斯德食品等蔬菜加工企业则通过改制重组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08年,全县各类蔬菜加工企业稳定在3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15家,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兴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三兴食品有限公司、菲尔德食品有限公司、伊斯德食品有限公司),在县内建有企业自控蔬菜基地1000亩,县外签约基地近10万亩,年出口蔬菜加工产品6万余吨,出口额2900万美元。(二)蔬菜加工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销售渠道不断拓宽。我县蔬菜加工业发展初期,主要生产脱水蒜片、姜片及洋葱片,产品全部经县外贸公司出

4、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蔬菜加工业已由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发展成为管理较完善、拥有自营出口权的公司制企业,同时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全县蔬菜加工品种已发展为目前的脱水、冻干、速冻、保鲜、腌制等系列几十个品种,有脱水蒜干、蒜米、蒜粉、大葱、辣根、洋葱、姜片、胡萝卜粒、白萝卜丝,保鲜蒜苔、大葱、草莓、菠菜、辣椒、大麦苗、黄桃等,其中大蒜系列产品产量占全部蔬菜加工量的85%以上,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金融危机影响蔬菜加工企业,有“危”有“机”。蔬菜加工制品国内消费需求很少,主要靠出口外销。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

5、响,国际消费市场萎缩,部分企业定单减少,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我县蔬菜加工行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从调查情况看,正常生产的1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3家规模较小的生产腌制蒜米的企业,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出现积压,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兴大、三兴、菲尔德、伊思德等4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从自身优势出发,靠信誉和产品质量稳住客户,出口量稳中有升。例如,伊思德食品有限公司2007年开发出的罗勒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市场走俏,利润较高,有效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预计2009年出品量较2008年增长10%以上。二、我县蔬菜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县蔬菜加工业发展机

6、遇良好,尤其是内在发展潜力和优势仍然明显。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需要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一)基地建设困难较大,严重制约企业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安全营养意识的日渐增强,对绿色食品需求逐渐扩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产品进口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制定的绿色技术壁垒越来越严厉,我国商检部门对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实行了严格的备案制度。面对这一形势,蔬菜加工企业要生存、要提高经济效益,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已成为当务之急。从目前情况看,基地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户分散经营的基地,存在质量盲点。由于分散经营,统一管理难度加大,导致部分农户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按标准要求施药施肥,致使种植的

7、蔬菜存在着农残超标等问题,企业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原材料。二是企业集约种植,增加过多负担。随着土地流转价格和工人工值的提高,企业通过土地流传或包租土地建立自控基地,资金投入及市场风险较大,管理成本高,导致企业顾虑重重。东盛菲尔德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初通过土地流传建立自控基地300亩,已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仅产生经济效益30万元,回收期较长。冠山升华食品有限公司经营的300亩自有基地,已累计亏损70多万元。三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稳定合理的供求机制。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单方面违约现象较为普遍,供需双方失去诚信。一方面,国外定单不足或

8、种植计划安排不周时,企业对农户种植的蔬菜无法全部回收,或是压级压价收购,使农户对企业失去信任。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与回收保护价格不一致时,企业与农户的供需矛盾表现突出,使企业对农户失去信任。(如伊思德食品有限公司2004年安排农户种植茄子,签定的保护价是0.2元/个,约合0.9元/斤,但茄子收获时,市场价是 0.2元/斤,许多农户到市场上收购茄子卖给公司,公司超出定单收货1万公斤,由于外商定单不足,收购的茄子大量积压腐烂;公司2005年安排农户种植豆角,定的保护价是0.6元/斤,豆角收获时,市场价是 1.2元/斤,许多农户把本应卖给公司的豆角自行到市场销售,导致企业没有收到足够的原料。)(二)企

9、业人才短缺,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一方面,企业领头人存在着“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做一流企业、创一流事业”的胆识与气魄,对产品加工新技术、企业管理新理念、行业发展新动向知之甚少,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企业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中层管理人才缺乏。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蔬菜加工企业中人员更新速度非常慢,能有效开拓市场空间的人才少,能研发新产品的技术骨干更少。企业只是依靠老方法、老套路进行生产和管理,出口定单大多是靠老客户维持,导致我县蔬菜加工企业出口的产品都是作为再加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不能进入终端消费市场,绝大部分利润被外商赚走。而随着企业用

10、工价格的快速上涨、能耗成本的高位运行和出口产品价格不升反降(如1998年前的蒜粒、蒜片出口价格约合人民币1.8万元/吨,而目前每吨出口价格在8000元左右),致使产品利润越来越低,企业只靠原有定单很难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当前情况下,新市场开发难度较大,需要具备很强的市场判断、组织管理、市场应变能力,以及与经销商的谈判技巧。几家规模较大的蔬菜加工企业又多集中在乡镇,由于条件较差和受就业观念的影响,难以招到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及中层管理人才。(三)国际贸易风险加剧,外贸市场制约因素多。一是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出口为主的蔬菜加工业利润锐减。近年来,出口日本的蒜干每吨售价维持

11、在15001600美元,当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从8.3变为6.8时,企业销往日本的蒜干收入每吨减少2300元人民币,如三兴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由此损失的利润估计达160多万元。二是外贸市场的无序竞争,使我县蔬菜加工企业损失严重。据了解,全球金融危机对蔬菜加工业总体需求影响并不大。但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特别是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在外商大幅压价的情况下,为了争得订单而竞相降低报价,以至陷入微利甚至无利生产的境地。三是中国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出口定单。去年的毒水饺、毒奶粉等事件,进一步加大了国外客户对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担忧,影响了蔬菜产品的出口。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以加强

12、病虫害检疫和药残检验为名的各种非关税要求正在日益加强,绿色壁垒越来越高。例如我县蔬菜加工产品的主要出口国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肯定列表制度,对食品、农产品中所涉及的804种农业化学品残留物作了明确规定。其中15种农药、兽药禁止使用,797种农药、饲料添加剂等设定了53862个限量标准,对未涵盖的所有其它农业化学品或其它农产品制定了“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的限量标准,与我国标准相差几百倍。一旦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此标准,将被禁止流通,对我县蔬菜加工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四)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由

13、于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差,获取信贷资金的难度较大,加之国家信贷投放中结构不太合理,贷款审批权限上收,金融准入门槛提高,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展受到制约。三、我县发展蔬菜加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优越。我县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天以上。我县耕地总面积101万亩,其中沭河冲积平原占23.4%,是蔬菜种植的优势区域。二是区位优势明显。我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鲁苏交界处,百公里内有三大港口(日照、岚山、连云港)、两条铁路(陇海、兖石)、两个机场(白

14、塔埠、临沂),县城距京沪高速公路只有35公里,327国道、225省道纵横交叉通过县城,正在建设中的长深高速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枣岚高速、梅沭铁路穿过境内,具有近海临港、通关便捷的优势。我县蔬菜种植规模较大、加工企业数量较多,有利于蔬菜产品的集散、加工、销售,发展蔬菜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三是发展基础良好。我县蔬菜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广大菜农和农技部门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探索总结了一些好的栽培模式,建立了一批专业基地,形成了“基地链节”;蔬菜开发龙头企业和产业营销组织逐步发展壮大,“企业+基地(合作社、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企业链节”;在市场培育上有较大突破,蔬菜产品

15、大量向国内国外大市场进军,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外销市场,形成了“市场链节”。四是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并且逐步向营养型、保健型过渡,国内外市场对绿色无公害蔬菜加工产品的需求潜力巨大。临沭县劳动力资源丰富,蔬菜生产成本低,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四、加快我县蔬菜加工业发展的建议(一)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蔬菜加工业发展。加快发展蔬菜产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一是尽快建立完善管理机构。建议在县农业局设立蔬菜加工产业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负责蔬菜生产基地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三品”认证、龙头企业申报以及各种考核落实

16、等具体工作。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不断扩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落实信用担保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按担保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政府补贴,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引导协调有关金融部门加大对蔬菜加工企业和菜农的信贷投入,给予最优惠利率和贷款贴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行为,切实制止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等“三乱”行为,真正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负担。(二)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蔬菜加工业发展。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适应大市场,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组

17、织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联接农民与市场、农民与企业中具有政府和其他组织无法代替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强化蔬菜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协调、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其沟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路子,协调好企业、合作社、农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实现多方共赢。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建议我县蔬菜基地建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鼓励蔬菜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稳定产销关系,保障蔬菜加工业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企业根据出口订单与合作社签订种植收购合同,由合作社组织种

18、植大户、农户进行承包种植。企业负责提供种子、蔬菜种植技术规程,合作社负责按照企业的要求统一购药、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管理、组织农户进行种植,并实施过程监管。制约方式探讨,可以借鉴“胶南模式”:胶南市有马铃薯基地数万亩,食品加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时先交部分定金,合作社必须寻找一定资产或者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进行担保;合作社组织农户生产时与农户签订合同,农户必须缴纳一定现金作为抵押。通过这种多方制约机制的建立,有效约束着各方严格按照合同进行生产操作。(三)加快基地建设步伐,保障蔬菜加工业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借鉴郑山镇、南古镇建立土地交易 “有形市场” 的成功模式,继续完善全县农村

19、土地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使土地合理流转向蔬菜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蔬菜产业专业化生产,扩大基地规模。二是加大对基地建设的奖补力度。对达到基地建设标准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大户及其他经济组织,经过验收合格的予以奖补(被称为“黄梅之乡”的安徽省安庆市近年来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其采取的奖补标准为钢架大棚每亩1500元,预制符合材料大棚每亩1200元、竹木大棚每亩900元,新建无公害蔬菜专业基地每亩200元,老蔬菜专业基地每亩20元)。三是加强对基地的技术投入力度。建议县农业局成立专门的技术服务小组,针对全县重点的基地,实行蔬菜生产技术服务分片负责制,以

20、达到依靠科技,改善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种植效益的目的。有条件的要逐步开展蔬菜基地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注册商标,扩大市场份额。四是大力争取农业、扶贫开发等项目扶持,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基地建设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水平。坚持培养与引进、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政府从户口管理、档案管理、购房贷款、子女入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专业人才和大中专毕业生到蔬菜加工企业工作。同时引导扶持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养引进企业急需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人才,要做到既能把人才招进来、请进来,又能把人才留得住,为蔬菜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企业可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学研联合,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注重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化,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