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9397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为例摘要:摘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甘肃农村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85%,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各级政府做好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更为艰巨。本课题以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三个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在当前形势下劳动力转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 空巢家庭 留守儿童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了切实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新型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以及达成中国长久以来希望缩小

2、城乡差距、解决农村落后现状的美好愿望,“三农”问题成为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而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中突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就成了“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跨世纪难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作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调查研究陇西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甘肃省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重要借鉴意义。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调研以陇西县福星镇原家岔村、陇西县马河镇团结村、陇西县双泉乡胡家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和特征 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原

3、因,三个村庄大致相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是最主要的原因;从问卷调研结果来说,外出务工人员的总体特征是:年龄构成轻,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基本上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体,主要是在20-45岁之间;主要是流向新疆、内蒙古、广州、浙江等地区;转移行业主要是以建筑行业和轻工业为主;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和劳动能力偏强,且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就业途径主要是以自发转移和亲友介绍为主,政府组织较少。 (二)政府作用政府本应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政府在三个村庄中的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作用却比较小,90%以上的村民均表示从未听说过以及参加过政府的就业培训,这充分说明了政府在加强农民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

4、有很大的缺陷。(三)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关于是否满意外出务工的工作环境和是否有强制加班的现象,调查显示,福星镇原家岔村和双泉乡胡家门村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对工作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而马河镇团结村的务工人员则很不满意。在受调查对象中,马河镇团结村和福星镇原家岔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上都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三险一金等福利;双泉乡胡家门村的情况签订合同的人数与未签订合同书的人数、有无保险的人数大体相当,这也从总体上反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缺乏福利及其他方面的保证。此外,马河镇团结村外出务工人员常遇到工资拖欠问题,且主要是靠自己而非法律手段解决,说明该地村民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福星镇村民较少遇到工资拖欠问

5、题,不过同样比较缺乏法律意识,外出务工人员处于弱势地位。 (四)影响1.对土地处理方式及收入的影响关于外出务工人如何处理家中土地,大多数仍采取父母、亲戚帮忙种植的方式,只有较少的部分是承包给他人的,这从侧面反映了土地流转程度不高,仍然是家庭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以及土地的保障性作用并未改变。三村大多数人均认为最大的影响在于增加家庭收入,三村比列各为82.5%、87.5%和90%,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在于开阔眼界、学习新的技术或者其他的积极影响。此外,在收入是否能满足家庭开支方面,在马河镇团结村和双泉胡家门村中分别有92.5%、50%觉得转移之后的收入差不多能满足家庭的需求。

6、2.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双泉乡胡家门村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劳动力转移最消极的影响在于子女的教育问题,约32.5%,留守儿童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许多农村父母选择外出打工,但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工作流动性大等现实因素,务工者不易把子女带在在身边,于是在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此外,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因家人外出后生活压力、父母的赡养和土地荒废也是不可忽略的影响。3.对自身幸福感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而户籍制度造成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居民的种种不平等,以及劳动保障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幸福感;同时,异地转移的方式决定了这些劳动力必须远离亲人,增加了转移的情感成本。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现行制度的阻碍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农民和市民在地位、身份、就业、住房、补贴、劳动保障、福利等方面存在或明或暗的不平等,同时也塑造了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回乡的强烈预期,这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真正实现的转移;其次,现行土地制度的双重功能与农业剩余劳动转移存在着矛盾,过密型小规模、低报酬的农业制度和恶性的临时工制度紧紧地卷在一起,这便不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