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400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TN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9-12 实施,2009-12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Q/CT 2217-2009中国电信 PTN(分组传送网)设备技术要求(v1.0)China Teleco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v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Q/CT,2217-2009,目 录,前,言.1,1.范围.2,1.2.3.,引用文件.2缩略语.3PTN 架构和总体要求.5,3.1.3.2.3.3.,PTN 分层结构.5PTN 设备功能结构和类型.5总体要求.6,4.5.6.,接口.7数据转发要求.7

2、业务承载要求.8,6.1.6.2.6.3.,以太网业务承载能力要求.8L3 业务要求.10TDM 业务承载能力要求.10,7.,OAM 要求.13,7.1.7.2.,OAM 层次结构和总体要求.13各层 OAM 要求.14,8.,保护要求.16,8.1.8.2.8.3.8.4.,网络保护方式.16网络保护要求.18网络保护的触发和返回.19设备级保护能力.19,9.,QOS 要求.19,9.1.9.2.9.3.10.10.1.10.2.11.11.1.11.2.11.3.,总体要求.19流分类和优先级的映射能力.20带宽控制能力.21性能要求.22设备性能要求.22业务性能要求.23同步要求.

3、23时间同步.23频率同步.25外时钟/时间接口.251,Q/CT,2217-2009,12.12.1.12.2.12.3.12.4.12.5.12.6.12.7.13.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网络管理要求.26通用功能.26拓扑管理.27配置管理.28配置数据管理.31故障管理.32性能管理.34安全管理.35物理电气要求.40设备尺寸.40设备电压范围.41环境温度、湿度.41功耗.41电磁特性.41抗震特性.41防雷击特性.41对机架和板卡的一般要求.42表面涂敷处理.42控制平面要求.422,前,言,随着业务的分

4、组化传送网络也逐渐向分组化方向发展,分组传送网(PTN)保持传统传送网的优点:良好可扩展性,丰富的操作维护,快速的保护倒换,面向连接的特性,利用 NMS 建立连接。同时增加适应分组业务统计复用的特性:采用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分组的 QoS 机制,灵活动态的控制面等。目前,PTN 设备主要应用在城域范围内,提供端到端的二层业务,主要业务有:1、3G基站到RNC的回传业务。2、提供CN2 MPLS VPN业务接入。3、提供城域以太网专线和L2 VPN业务。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国电信网络中应用的基于MPLS-TP的PTN设备。,Q/CT,2217-2009,1.范围本技术要求规范了对PTN(分组传送

5、网)设备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PTN设备架构、QoS、保护恢复、业务能力、同步、网络管理和设备形态等。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中国电信网络中应用的基于MPLS-TP的PTN(分组传送网)设备。2.引用文件本文档引用了以下文件,本文档通过引用而未详细描述的内容,请参考被引用的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档,然而,鼓励根据阅读本文档的人员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档。,YD/T767-1995YD/T877-1996ITU-T G.825ITU-T G.8131,同步数字系列设备和系统的光接

6、口技术要求SDH 复用设备和系统的电接口技术要求基于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数字网内抖动和漂动的控制T-MPLS 设备线性保护倒换,ITU-T,G.808.1,Amendment 1,通用保护倒换-线性和子网保护修正 1,ITU-T G.813ITU-T G.823ITU-T G.8114ITU-T G.8110.1ITU-T G.8261ITU-T G.8262ITU-T G.8264IEEE1588v2IETF RFC5654IETF RFC3916IETF RFC3985IETF RFC4197IETF RFC4553IETF RFC4842,SDH 设备从钟(SEC)的定时特性数字网络

7、中的抖动和漂移控制T-MPLS设备的OAM机制T-MPLS层网络结构分组网络上的时钟和同步同步以太网设备从时钟的定时特性分组网络中的时钟分发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v2MPLS-TP需求PWE3 需求PWE3 架构端到端的分组交换网的上 TDM 仿真要求分组网上的结构无关的 TDM 仿真分组网络上 SDH/SONET 电路仿真(CEP)2,Q/CT,2217-2009,分组交换网上的结构相关的 TDM 电路仿真(CESoPSN)以太网 over MPLS 的封装模式L2 VPN 架构IGMP 与 MLD 侦听交换机L3 VPN 架构BGP/MPLS IP VPNBGP-4 多协议扩

8、展扩展的 PHB 转发PHB 组的转发五类双绞线上较长距离连接方案万兆以太网技术时间同步协议解决方案城域以太网业务定义以太网业务属性(阶段 2),IETF RFC5086IETF RFC4448IETF RFC4664IETF RFC4541IETF RFC4110IETF RFC4364IETF RFC4760IETF RFC3246IETF RFC2597IEEE802.3abIEEE802.3aeIEEE 1588v2MEF 6MEF 10.13.缩略语,ACLAFAISAPSATMBCBEBMCCACCASCBSCCCCSCECESCFCIRCM,Access Control List

9、Assured ForwardingAlarm Indication Signal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Boundary ClockBest EffortBest Master Clock Algorithm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Channel Associated SignalingCommitted Burst SizeContinuity CheckCommon Channel SignalingCustomer EdgeCircuit Emulation serv

10、iceCoupling Flag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Color Mode3,访问控制列表保证转发告警指示信号自动保护切换异步网络传输边界时钟尽力服务最佳时钟算法连接接纳控制随路信令保证突发大小连续性检查共路信令客户侧设备电路仿真业务偶合标志保证信息速率着色模式,Q/CT,2217-2009,DSCPDWRREFEIREBSLANLAGLBIETFIGMPIPLSPMEFMEPMIPMPLSMPLS-TPNNINMSOAMOCOSSOTNPDHPOSPTNPTPPWPWE3QoSRDISDHSNCPSSMTDM,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

11、de PointDeficit Weighted Round RobinExpedited ForwardingExcess Information RateExcess Burst SizeLocal Area NetworkLink AggregationLoopback Function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ayered Service ProviderMetro Ethernet ForumMEG End PointMEG Interme

12、diate Point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 Transport ProfileNetwork to Network Interface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rdinary ClockOpen Source Software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acket over SDH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recision Timi

13、ng ProtocolPseudowire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Quality of ServiceRemote Defect Indication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ubnetwork connect protect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4,差分服务代码点差额加权轮循快速转发超过信息速率超过突发大小局域网局域网链路聚合环回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组管理协议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分层服务提供程序城域以太网论坛MEG

14、 的端点MEG 的中间节点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传送轮廓网间接口网络管理系统操作维护管理普通时钟开放源代码软件光传送网准同步数字系列分组 over SDH 接口分组传送网精确时间协议伪线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服务质量远端缺陷指示同步数字系列子网连接保护同步状态信息时分复用,Q/CT,2217-2009,TODUNIWANWFQWRED,Time of the DayUser Network InterfaceWide Area NetworkWeighted Fair Queuing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日时间用户网络接口广域网加权公平排队加权随机先期

15、检测,4.PTN架构和总体要求4.1.PTN分层结构PTN 的分层结构如图 4-1 所示:,PW层通道层(MPLS-TP层)LSP层段层(ETH/SDH/OTN)传输媒质层物理媒质层(光纤/电缆/微波)图 4-1 PTN 分层结构1、PTN 网络分为三层,分别是传输媒质层、通道层、和业务层。其中传输媒质层又可分为段层(Section Layer)和物理媒质层;通道层分为 LSP 层和 PW层,其中 LSP 和 PW 统称为传送通道。2、PTN 必须支持多种客户层信号,如以太网/PDH/SDH/ATM/PTN 等。3、PTN 必须支持多种服务层(即段层),包括以太网、SDH、OTN 和 PTN

16、等。4.2.PTN设备功能结构和类型PTN 设备按功能结构分为三个平面:传送(数据)平面、管理平面、控制平面,具有分组交换核心并支持多种业务接口和线路接口,如图 4-2 所示。其中数据平面包括 QoS、交换、OAM、保护、同步等模块,控制平面包括信令、路由和资源管理等模5,业务层,以太网/PDH/SDH/ATM/MPLS-TP,Q/CT,2217-2009,分组交换,核心,多业务接口多业务接口,多业务接口,线路接口线路接口,线路接口,E1/STM-N,FE/GE/10GEATM/FICON,块,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采用 UNI 和 NNI 接口与其他设备相连,管理平面还可采用管理接口与其他设备相

17、连。网元管理单元网元管理单元控制平面协议引擎面协议引擎,GE,155M/622M POS10GE,时钟/电源单元图 4-2 PTN 设备功能结构根据功能和在网络中位置的不同,PTN设备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P设备:提供LSP交换功能,主要应用于网络内部。2)PE设备:同时提供LSP和PW交换功能,以及对客户信号的适配,主要应用于网络边缘。4.3.总体要求对 PTN 设备的总体要求如下:1、PTN 的数据平面必须是 IETF 定义的 MPLS 数据平面的子集,当 MPLS 提供多个选择时,PTN 必须能提供最小的并且满足功能需求的子集。2、PTN 必须是面向连接的包交换模式,并且应该支持流量工程

18、。3、PTN 必须支持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与数据平面的逻辑分离,允许控制平面、管理平面与数据平面的物理分离。4、PTN 必须支持通过 OSS 静态指配传送通道,静态指配不应该有控制平面的参与。5、PTN 必须支持通过管理平面(不需要任何控制面)的网络操作,包括 OAM和保护恢复。6,Q/CT,2217-2009,6、PTN 应支持控制平面进行传送通道的自动指配的后续演进能力。7、当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出现问题时,数据平面应继续执行数据转发和保护操作。8、当组网结构改变时,PTN 必须支持避免流量冲突(如错序和丢失)的机制。9、PTN 必须支持穿越多个域的传送通道。,10、,PTN 必须支持环网。必

19、须支持有 1 个或 2 个交点的多环结构,每个环至,少支持 16 个节点。,11、,PTN 必须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网络拓扑的扩展,如带宽的扩展、客户数,量的扩展、业务数量的扩展。,12、,PTN 必须支持避免环路的机制。,5.接口PTN设备接口包括用户侧接口(UNI)和线路侧接口(NNI)。5.1.UNI接口类型UNI侧支持以下接口类型:1)TDM接口:E1、cSTM-12)以太网接口:FE、GE、10GE对各种业务的封装要求见第7章。5.2.NNI接口NNI侧支持以下接口类型:1)POS接口:必须支持STM-1、STM-4、应支持STM-16、STM-64接口的后续演进能力。2)以太网接口:

20、a)GE接口b)10GE接口6.数据转发要求PTN的传送(数据)平面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PTN 必须支持对每个传送通道进行标识和区别。2、PTN 必须支持通过标签唯一识别链路(link)中的传送通道。3、在同一层网络中,传送通道的源必须在目的端可识别。7,Q/CT,2217-2009,4、PTN 的数据平面不依赖于 IP 转发。5、PTN 必须支持单向、同路由双向的点到点传送通道。6、同路由双向传送通道必须支持在同层的前向和后向具有相同的链路和节点。7、PTN 必须支持传送通道的不对称带宽需求。8、PTN 必须支持单向点到多点的传送通道。9、PTN 必须支持在同一传送通道中预留带宽,而不影响

21、已有的业务。,10、11、,PTN 必须支持在同一传送通道中减少预留带宽,而不影响已有的业务。PTN 必须支持客户业务的完整性,完整性的丢失可以定义为包中断、重,排序或丢失。PTN 必须支持完整性丢失的检测。,12、,PTN 必须能区分用户数据包和控制数据包(如控制平面、管理平面、OAM,和保护倒换)。7.业务承载要求7.1.以太网业务承载能力要求7.1.1.以太网业务封装方式PTN设备必须支持RFC4448规定的的以太网业务封装方式如图7-1:,0,1,2,3,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Tu

22、nnel LabelPW Label,EXPEXP,SS,TTLTTL,0000,Reserved,Sequence Number,ETH Payload图 7-1 以太网业务封装方式封装结构中各字段描述如下:,Tunnel Label:外层隧道标签,长度为20比特;EXP:标识标签的优先级,长度为3比特;S:标识是否是栈底,用来做标签的嵌套,可以使标签无限扩展,长度为1个比特;PW label:内层PW(伪线)标签;Reserved:保留字段;Sequence Number:序列号;8,Q/CT,2217-2009,ETH Payload:以太业务净荷。,7.1.2.以太网业务承载要求PTN

23、设备必须支持E-line、E-LAN、E-tree三种业务。,7.1.2.1.,E-Line业务,E-Line 业务为点到点业务,具有两个业务接入点(UNI),实现对用户以太网 MAC帧进行点到点的透明传送。E-Line 业务应该满足:1、设备必须支持基于端口的 E-Line 业务。在 UNI 不允许业务复用,即每个 UNI只能有一个 PW,支持基于 PW 或 CoS ID 的入口带宽属性,支持多业务等级。2、设备必须支持基于 VLAN 的 E-Line 业务。在 UNI 允许进行业务复用,即一个UNI 支持多个 PW。支持基于 UNI、PW 或 CoS ID 的入口带宽属性,以及基于 UNI

24、的出口带宽属性。,7.1.2.2.,E-LAN业务,E-LAN业务为多点到多点连接,网络设备需要MAC地址学习和L2交换的能力。E-LAN业务应该满足:1、必须符合 L2 VPN 架构,具体要求遵循 RFC4664;2、必须支持采用静态配置方式建立 L2 VPN;3、设备必须支持基于端口的E-LAN业务。支持CE-VLAN ID、CE-VLAN CoS和主要L2控制协议的透明传送。每个UNI只能有一个PW,支持基于UNI、PW或CoS ID的入口和出口带宽属性。4、设备必须支持基于VLAN的E-LAN业务。在UNI允许进行业务复用,即一个UNI支持多个PW。可配置是否支持对CE-VLAN ID

25、、CE-VLAN CoS和 主要L2控制协议的透明传送。5、设备必须支持 MAC 地址静态/动态配置6、设备必须支持多个虚拟 E-LAN 实例。不同的 E-LAN 之间实现相互隔离。7、设备必须支持 IGMP 组播侦听(IGMP Snooping),具体要求遵循 RFC4541。9,2217-2009,Q/CT8、设备必须支持基于标准的环路防止机制(即水平分割)9、设备必须支持基于标准的“N 平方”问题防止机制。,10、,核心节点、汇聚节点的 VSI 实例数必须不少于 1024 个,成员(方向)数必,须不小于 256,MAC 地址表容量必须不少于 64K;,11、,接入节点 VSI 实例数必须

26、不少于 64,成员(方向)数必须不小于 16,MAC,地址表容量必须不少于 8K。,7.1.2.3.,E-Tree业务,E-Tree采用点到多点连接,提供多个以太网分支UNI(Leaf)到一个以太网汇聚点UNI(Root)的汇聚,分支UNI只能和汇聚点UNI进行通信,分支UNI之间不能直接通信。E-Tree业务应该满足:1、必须符合 L2 VPN 架构,具体要求遵循 RFC4664;2、设备必须支持基于端口的 E-Tree 业务。每个 UNI 只能有一个 PW,支持 CE-VLAN ID、CE-VLAN CoS 和主要 L2 控制协议的透明传送。支持基于 UNI、PW 或 CoS ID 的入口

27、和出口带宽属性。3、设备必须支持基于VLAN的E-Tree业务。在UNI允许进行业务复用,即一个UNI支持多个PW。可配置是否支持对CE-VLAN ID、CE-VLAN CoS和主要L2控制协议的透明传送。4、设备必须支持叶子节点隔离功能。5、设备必须支持 IGMP 组播侦听(IGMP Snooping),具体要求遵循 RFC4541。7.2.L3 业务要求核心/汇聚节点设备应支持L3转发和VPN功能的演进能力,IP地址应具有IPv6的演进能力。7.3.TDM业务承载能力要求7.3.1.TDM业务封装方式TDM业务通过PWE3技术实现,业务封装方式包括非结构化(SAToP)和结构化10,Q/C

28、T,2217-2009,(CESoPSN)两种。非结构化:非结构化方式不关心TDM信号所采用的具体结构,而是把数据看作给定速率的比特流,这些比特流被封装成数据包后在PTN中传送。由于非结构化仿真方式不能识别TDM帧结构,因此对于TDM帧结构和TDM帧中的信令等信息不能识别和处理,只能做简单透传。非结构化方式的实现应该遵循RFC4553。,0,1,2,3,0 1 2 3 4 5 6,7,8,9,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Tunnel LabelPW Label,EXPEXP,SS,TTLTTL,0 0 0 0 L R,RSV,FRG,

29、Length,sequence number,V,P,X,CC,M,PT,RTP sequence number,TimestampSSRC identifierTDM data图 7-2 非结构化仿真封装封装结构中各字段描述如下:,L:置1表示连接电路有故障;R:如果该比特被置位,则表示处于报文丢失状态RSV:保留字段FRG:为分片,接收报文时忽略该字段,发送报文时填充0Lenth:可用来携带SAToP报文的长度(定义为SAToP报头+净荷大小)。如果其大于64字节,则必须设置为0。可以用于检测畸帧。Sequence Number:序列号,一般业务报文不用,常用于OAM。V:RTP的版本号,

30、RFC3550中固定设置为V=2P:填充字节,目前填充为0X:报头扩展,目前填充为0CC:CSRC计数,目前填充为0M:标记,目前填充为0PT:净荷类型,可用于检测畸帧RTP sequence number:序列号必需与控制字中的序列号Sequence Number相同。Timestamp:时间戳SSRC identifier:同步源标识TDM data:TDM数据11,Q/CT,2217-2009,结构化:在结构化的仿真模式中,开销在本地被终结,有效载荷被透明的传送到对端,然后在对端加上同样类型的开销。CESoPSN协议可以识别TDM业务的帧结构,对于空闲时隙信道可以不传送,只将CE设备有用

31、的时隙从E1业务流中提取出来封装为PW报文进行传送。同时提供对E1业务流中CAS和CCS信令的识别和传送功能,实现较复杂。结构化方式的实现应该遵循RFC5086。,0,1,2,3,0 1 2 3 4 5 6,7,8,9,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Tunnel LabelPW Label,EXPEXP,SS,TTLTTL,0 0 0 0 L R,RSV,FRG,Length,sequence number,V,P,X,CC,M,PT,RTP sequence number,TimestampSSRC identifier,TS1,TS

32、2,TS3,TS4,TS N(Frame 1#),TS1,TS2,TS3,TS4,TS N(Frame2#)图 7-3 结构化仿真封装7.3.2.TDM业务承载要求1、设备必须支持 E1 到 STM-1 的业务汇聚能力2、设备必须支持 E1 接口 TDM CES 业务3、设备必须支持 E1 接口 TDM CES 业务的非结构化仿真模式(SAToP),满足RFC4553 要求4、设备可以支持 E1 接口 TDM CES 业务的结构化仿真模式(CESoPSN),满足RFC5086 要求。5、汇聚中心设备必须支持信道化 STM-1 接口 TDM CES 业务6、汇聚中心节点设备必须支持信道化 STM

33、-1 接口 TDM CES 业务的非结构化仿真模式(SAToP)12,Q/CT,2217-2009,7、汇聚中心节点设备可以支持信道化 STM-1 接口 TDM CES 业务的结构化仿真模式(CESoPSN)8、PTN 设备必须支持 TDM 仿真业务的抖动缓存功能,并能配置缓存大小。8.OAM要求8.1.OAM层次结构和总体要求PTN必须具有故障管理和性能监视的OAM能力,这些能力可以用于段层、LSP、PW和业务层,PTN的OAM分层结构框图如图9-1所示。PTN可以在不同的参考点插入和提取OAM报文,这些参考点称为维护点(MP)。根据其所处位置的不同,维护点又可以分为维护端点(MEP)和维护

34、中间点(MIP)。MEP能够发送和终结用于故障和性能监测的OAM报文。MIP能够对部分OAM分组进行响应,但是不能主动发送OAM报文。各层的 OAM 功能可分为主动(Proactive)和按需(On-demand)两类。,Pa1aPW层,LSP层段层,Operator A,Operator B,以太网业务层,Ca1a,Oa1a,Ob1b,Oa2a,Ob2a,legend:MEP,MIP图 8-1 PTN OAM 分层结构对 OAM 的总体要求如下:1、PTN 网络内部的 OAM 必须支持 4 层 OAM 功能,包括业务层 OAM、PWOAM、LSP OAM 和段层 OAM。13,Q/CT,22

35、17-2009,2、业务层必须支持以太网、SDH/PDH 等业务的 OAM。3、段层必须支持以太网链路和 SDH 链路(POS 接口)的 OAM。4、LSP 层、以太网业务层 OAM 必须具备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功能。5、段层的 OAM 必须具备故障管理功能。6、要求 LSP 丢包率检测值与仪表测试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超过 10%。LSP时延检测值与仪表测试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超过 10%。7、主动方式的 OAM 实例数应与 LSP、PW 数目相匹配,OAM 实例数应等于 双向 LSP、PW 的数目。8.2.各层OAM要求每层OAM应支持的具体功能如下表(A:必须支持,B:应支持后续演进能力,C

36、:可选):表8-1 各层OAM要求8.2.1.故障管理功能1、连续性检查(CC):连续性检查功能是一种主动 OAM 功能,源端维护端点周期性发送该 OAM 报文,宿端维护端点检测两维护端点间的连续性丢失(LOC)故障,以及误合并、误连等连通性故障。发送周期可设置,设备支持的最小14,Q/CT,2217-2009,发送周期为 3.3ms,保证最快在 10ms 完成故障检测。2、环回(LB):属于按需 OAM 功能。源端维护端点发送该请求 OAM 报文,宿端维护端点接收该报文并返回相应应答 OAM 报文。用于验证源宿维护端点间的双向连通性,以检测节点间及节点内部故障,进行故障定位。3、链路追踪(L

37、T):链路跟踪功能是一种按需 OAM 功能,可用于邻接关系检索和故障定位:a)邻接关系检索:链路跟踪功能可以用于识别一个 MEP 和一个远端 MEP或 MIP 之间的邻接关系检索。为了建立邻接关系,需要得到 MIP 和/或 MEP的顺序。每个 MIP 和/或 MEP 可通过其 MAC 地址来标识。b)故障定位:链路跟踪功能可以用于故障定位。当发生故障(例如链路和/或设备故障)或者产生转发平面环路时,MIP 和/或 MEP 的顺序关系很可能与预期的不同。这种不同的顺序关系就提供了故障位置信息。4、告警指示(AIS):属于主动 OAM 功能。当 MEP 检测到连接故障后,将以组播方式通告故障。以太

38、网告警指示功能主要用于在检测到服务(子)层的缺陷情况后向客户(子)层通告该以太网通道故障,同时抑制客户(子)层的告警,以免 NMS 对同一故障收到大量冗余告警。在点到点业务中,告警指示可以有效确定对端 MEP 的不可达。推荐的 AIS 消息发送周期是 1s。但是在点到多点业务中,汇聚点难以通过收到的告警指示来判断哪个对端节点失去了连接。5、远端缺陷指示(RDI):属于主动 OAM 功能。MEP 使用以太网远端缺陷指示功能通知它的对等 MEP 它遇到了一个缺陷情况。例如信号故障和 AIS 等缺陷情况都能导致带有远端缺陷指示信息的帧的发送。只有当以太网连续性检查功能被激活时远端缺陷指示功能才会被使

39、用。在点到多点业务中,汇聚点的远端缺陷指示存在与告警指示同样的难以定位故障的问题。6、锁定信号(LCK):属于主动 OAM 功能。锁定信号功能用于 MEP 向它紧邻的客户层的 MEP 通告它的有计划的管理或者诊断行为。本功能使得客户层MEP 能够区分缺陷情况和服务(子)层 MEP 进行有计划的管理/诊断行为时所可能导致的数据流量中断。其中引起中断的缺陷情况需要报告,而引起数据流量中断的有计划的行为则不需要报告。7、测试信号(TEST):属于按需 OAM 功能。测试信号功能用于进行单向按需的中断业务或不中断业务诊断测试,其中包括对带宽吞吐量、帧丢失、比特错误等的检验。当执行这样的测试的时候,ME

40、P 插入具有特定的吞吐量、帧长和发送模式的带有测试信号信息的帧。15,Q/CT,2217-2009,8.2.2.性能管理功能性能管理OAM功能包括帧丢失率测量、帧时延/抖动测量和吞吐量测量。目前只定义点到点连接的性能参数,对于多点连接的性能参数需要进一步研究。1、帧丢失率测量(LM):用于测量丢包率,包括双端 LM 和单端 LM。双端 LM是一种主动的 OAM 机制,用于进行性能监测,使用 CC 消息格式。单端 LM是一种按需 OAM 机制,用于进行临时性的丢包率测试,使用 LM 消息格式。2、双向帧时延测量(DM):该功能可以通过专门的时延测量 OAM 报文实现,工作在按需模式。周期性向对端

41、维护端点发送请求 OAM 报文,并在诊断时间间隔内接收对端维护端点的应答 OAM 报文,报文携带发送、接收时间戳,每个维护端点可以实现双向延时及抖动测量。3、吞吐量测量(TM):属于按需 OAM 机制。用于测量吞吐量,分为单向和双向测量两种。可以使用 LB 或 TEST 功能进行吞吐量测量。9.保护要求9.1.网络保护方式PTN应该支持以下保护类型:1、必须支持LSP 1+1保护,保护机制应遵循ITU-T定义的G.8131。2、必须支持LSP 1:1保护,保护机制应遵循ITU-T定义的G.8131。a、1:1保护必须支持对双向点对点LSP的保护,并且为默认设置b、支持点对点LSP的单向1:1保

42、护3、应支持LSP SNCP 1:1保护的后续演进能力,保护机制应遵循ITU-T定义的G.8131标准。4、必须支持以太网接入链路LAG保护:在UNI接口的以太网链路必须支持LAG保护。5、双归保护能力:PTN设备应支持GE接口和cSTM-1接口双归保护功能的未来演进能力,防止PTN网络设备单点故障,实现同源不同宿的线性保护。6、必须支持环网保护,至少支持以下两种方式之一;a、Steering方式当网络上节点检测到网络失效,通过APS协议向环上所有节点发送倒换请求。点到点的连接的每个源节点执行倒换,所有受到网络失效影响的连接从工作方向倒到保16,Q/CT,2217-2009,护方向;当网络失效

43、或APS协议请求消失后,所有受影响的业务恢复至原来路径。点到多点的Steering保护等待研究。Connection Q,Connection Q,Connection QConnection Q,Node CNode DNode CNode D,Node BNode Ea)Normal stateNode BNode Eb)Failed state,Node ANode FT-MPLS packet steeringNode ANode F,Bandwidth guaranteed for working trafficBandwidth available for protection t

44、rafficNote:Bandwidth for unprotected traffic is not presented here图 9-1 Steering 保护b、Wrapping方式当网络上节点检测到网络失效,故障侧相邻节点通过 APS 协议向相邻节点发出倒换请求。当某个节点检测到失效或接收到倒换请求,转发至失效节点的普通业务将被倒换至另一个方向。当网络失效或 APS 协议请求消失,业务将返回至原来路径。17,Q/CT,2217-2009,Connection Q,Connection Q,Node CNode D,Node BRing bandwidth in each direct

45、ion is sharedbetween working and protection T-MPLS signalsNode E,Node ANode F,Connection Q,a)Normal state,Connection QT-MPLS packet wrapping,Node CNode D,Node ANode F,Node BPass throughNode Eb)Failed state,Bandwidth guaranteed for working trafficBandwidth available for protection trafficNote:Bandwid

46、th for unprotected traffic is not presented here图 9-2 点到点业务的 Wrapping 保护9.2.网络保护要求根据RFC 5654,业务保护要求如下:1、PTN保护机制必须支持LSP层的保护,PW、段层的保护。2、PTN保护机制必须支持应用于任何拓扑。3、PTN保护机制必须提供和服务传送层(比如以太网,SDH、OTN或WDM)保护的协调机制。4、PTN保护必须提供阻止网络不稳定时的反复倒换的机制。5、在小于1200km的网络中,保护倒换时间必须支持小于50ms,且与LSP的数量无关。6、环保护机制能够很好的扩展:比如支持多个传输路径,多个节

47、点,多个环等。18,Q/CT,2217-2009,7、STM-N接口必须支持MSP 11保护功能。9.3.网络保护的触发和返回1、PTN必须支持连通性错误触发,连通性检查通过CC OAM功能实现。2、PTN必须支持LSP、段层性能劣化的触发机制,如通过丢包率检测实现,实现机制应遵循ITU-T G.808.1 Amendment 1。3、PTN必须支持管理平面触发的倒换(如:人工倒换和强制倒换)4、如果有控制平面存在,PTN必须支持控制平面触发的倒换5、PTN必须支持返回和非返回行为。返回行为必须是默认行为。返回时间必须可设置。9.4.设备级保护能力1、核心、汇聚设备必须支持电源单元、交换单元、

48、时钟、主控单元、信令控制单元(当支持控制平面时)等主要功能单元的11冗余备份能力。2、在上述功能单元的冗余单元启动11保护后,系统转发性能必须不受影响。3、核心、汇聚节点设备必须支持E1接口板卡的1:N保护能力。10.QoS要求10.1.总体要求PTN设备的QoS功能主要采用区分服务(Diffserv)方式。区分服务有三种转发方式(PHB):快速转发(EF)、保障转发(AF)和尽力传送(BE)。加速转发(EF):EF PHB的流量不受其它PHB流量的影响,确保包以最快速率得到转发。与传统的租用线类似,EF PHB能够提供低丢包率、低延迟、低抖动和有保证的带宽服务。超过EF指定的流量将被丢弃。E

49、F必须遵循RFC3246。保证转发(AF):AF为数据包提供四个级别的转发特征,每个级别有三种丢弃优先级。PTN设备通过配置各级别的转发资源(如缓冲区和带宽)和丢弃优先级来决定业务的级别。当业务不发生拥塞时,AF的各级别业务性能值相同;当业务发生拥塞时,所有AF级别的业务都会发生丢包,丢包的多少和业务级别相关。AF必须遵循RFC2597。不同PHB的DSCP编码和优先级如表11-1所示。表格 10-1 不同 PHB 的 DSCP 编码和优先级19,Q/CT,2217-2009,PHB,DSCP,高,丢弃优先级(xxx)中 低,EFAF1xAF2xAF3xAF4xBE,101110001xxx0

50、10 xxx011xxx100 xxx000000,-110110110110-,-100100100100-,-010010010010-,PTN设备的QoS能力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PTN设备必须支持端到端的业务等级能力;2、支持E-LSP方式。E-LSP的QoS信息由MPLS标签中的EXP字段定义;3、支持对DiffServ(区分服务)域的指定,最大支持8个DiffServ域;4、设备必须能够支持8 级优先级;5、设备必须能够支持流分类能力;6、设备必须能够支持访问控制(ACL)能力;7、设备必须能够支持各种报文与本地优先级的映射能力;8、设备必须能够支持队列调度能力,包括严格优先级队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