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9423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1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UploadFiles环评报告.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盖章)编制日期: 2015年01月环评文件确认书建设单位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项目地址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投资额5834万元法人代表林海波联系电话13858389805(黄晓云)象山县环境保护局:我公司同意该环评文件所述内容,并承诺做到如下环保措施:1、施工期:1)施工期废气:施工期食堂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高出食堂屋顶排放。2)施工期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运至象山县石浦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持有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船自带

2、有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无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的船接岸上污水处理装置。施工船舶所产生的含油废水执行交通部港口铅封管理规定,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后处理。本项目钻孔灌注时产生的泥浆废水经絮凝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方可排放。 3)施工期噪声:要求施工单位禁止夜间施工。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施工营地设置垃圾收集桶避雨暂存,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及时清运。2、营运期:1)营运期废气:运输车辆减速慢行,减少扬尘产生。2)营运期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纳管至象山县石浦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船舶含油污水执行交通部港口铅封管理规定,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后处理。3)营运期噪声: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隔音、消声等降

3、噪措施,并加强船舶鸣号管理。4)营运期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每天外运。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盖章)法人代表(签字)2015年 月 日评价单位: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公章)项目名称: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项目编号:HPB20140975项目负责人:罗德裕评价人员情况姓 名从事专业职 称环评师号或上岗号职责签名罗德裕环境保护高工A20040110900号负责人谭大鹏环境保护教 高A20040090400号审 核赵永才环境保护教 高 A20040018号审 定目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63环境质量状况214评价适用标准25

4、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7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47环境影响分析35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549结论与建议55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57附图2 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及水下高程图58附图3 浮码头结构立面图59附图4 浮码头桩基平面图60附图5 撑墩结构及桩位图61附图6 工程附近海域现状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62附图7 本项目附近环境保护目标图63附件一 项目建议书批复64附件一 污水纳管协议66表一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71表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措施一览表73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

5、司法人代表林海波联系人黄晓云通讯地址象山县石浦镇凤栖路138号联系电话13858389805传真/邮政编码315700建设地点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立项审批部门象山县发改委批准文件号象发改投201499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F5422沿海货物运输占地面积7.67万m2建筑面积2.68万m2绿化面积/总投资(万元)583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0.43%评价经费1万元开工日期2015年6月投产日期2017年6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象山石浦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拟在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外海测实施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本项目的实施,将缓解渔港码头泊位和

6、后方场地的紧张状况,提高石浦渔港的整体服务功能,更多的吸引外地渔船来港停泊卸货,有利于当地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位置见附图1)。本项目于2014年10月22日取得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宁波市象山石浦国家中心渔港改扩建项目建议书批复的通知(象发改投20149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受业主委托,我院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本项目占地面积7.67万m2,包括陆域回填面积、新建护岸以及码头等,其后方陆域回填及护岸部分业主已委托海洋二所编制海洋环评报告。2、建设内容与规模在原有2座浮码头的基

7、础上,改扩建7座浮码头(尺寸为409m),泊位总长308m,新建固定引桥2座和方陆域场地建设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3、现状高程及码头布置1)现状高程码头所在海域现状高程如附图2,码头前沿港池区域现状高程在-7.3m-11.9m。2)总平面布置本项目浮码头由趸船、趸船的锚系和支撑设施、引桥等部分组成。码头采用7艘钢筋混凝土趸船,趸船尺寸为409m;引桥2座,长度为61m,宽7.8m;每座趸船设置2个撑墩,共14个,尺寸为4.64.6m。陆域布置包括卸鱼场、网场和堆场区、物资供应区、冷藏制冰区、水产品交易区、水产品加工区以及综合管理区等。本项目总平面布置见表1-2,码头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表1-2

8、本项目总平面布置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趸船座7设计年卸港量为50000 t2引桥尺度mm617.82座3撑墩mm4.64.6每座趸船2个,共14个4码头面设计高程m4.05卸鱼场m232006网场m230007堆场区m270908分拣场m267309停车场m2484010公厕m21002座11办公用房m210012污水处理区m25803)设计高程码头面设计高程4.0m,码头前方作业区地面标高为4.12m,码头前沿港池设计高程-6.0m。4)码头结构根据业主提供的码头结构图及桩基平面布置图(附图3附图5 )可知:本项目共需800mm钻孔灌注桩80根。具体如下:浮码头由趸船、趸船的锚系和支撑

9、设施、引桥等部分组成。引桥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采用800mm钻孔灌注桩,排架间距10m,每排设置2根钻孔灌注桩,共24根。帽梁现浇后搁置0.55m高的预置空心板,再现浇0.15m厚混凝土铺装层。撑墩采用高桩墩式结构,每个撑墩下设置4根800mm钻孔灌注桩,共56根。4、配套工程1)用电拟建港区的供电电源主要依靠石浦镇公用设施系统。本工程电力负荷中主要生产负荷为三级负荷。本工程所有设备均采用低压配电,电压为380V/220V,采用三相四线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本工程0.4kV低压电源引自后方陆域变电所,采用电力电缆沿码头及引桥侧边敷设至各设备。码头0.4kV系统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

10、方式。2)给排水(1)给水码头给水采用生活+消防合一的供水系统,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给水水源依托后方供水设施及给水管网直接供给。生活给水主管管径DN100,交接点水压0.30MPa。(2)排水项目区内实行雨、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道排入附近雨水管网。生活废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纳管至象山县石浦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石浦港。(3)给排水量本项目给排水量如表1-2。表1-2 本项目给排水量表用水部位用水标准数量用水量(m3/d)排水量(m3/d)工作人员50 L/人1507.506.38未预见水量10%0.750.64合计8.257.02说明:排水量按给水量

11、的85%计。从上表看本项目日产生废水7.02 m3/d,年产生废水量为2176.2m3/a。5、劳动定员与生产制度本项目施工期设一个施工队,共100人,施工期为24个月。根据渔港运营作业需要,作业人员主要有机械司机、装卸工人、检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作业按三班制考虑,港口总定员为150人。工作时间为310天。6、装卸工艺渔船3t电动轮胎吊船吊码头10t汽车拖拉机市场、加工企业主要为卸鱼码头及简单渔用物资,水产品用托盘化装卸运输,码头卸船可采用移动式简易起重机或人工装卸。水平运输采用汽车或电瓶车+两用挂车或农用车运输至水产品交易区,再进行二次运转。图1-1 渔船卸货工艺7、项目主要施工设备本项目主

12、要施工设备如表1-4。表1-4 本项目主要施工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1起重船50T1艘2材料运输船300 T1艘3打桩船1艘4拖船600HP1艘5驳船1艘6灌注桩机直径8001台7空压机9方1台8电焊机LDL-321台9全站仪TC-11001台10水准仪S21台11钢筋切割机3台12挖掘机2台13压路机1台14推土机2台15洒水车6000L以内1辆16运输车20吨10辆8、设计船型根据业主提供的可研报告,本项目设计船型主尺度见表1-5。表1-5 本项目设计船型主尺度表船型马力船型主要尺度(m)船 长型 宽型 深干舷高度满载吃水渔船400HP40m7m3.8m1m3.2m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

13、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已建2座浮码头是在原来汽渡码头结构上进行改造扩建而成,布置2座趸船,每座趸船长40m宽9m高2.5m,用4.04.5m钢过桥连接该两座趸船,总泊位长度84m。其中一座趸船设置一根钢引桥,一根钢撑杆;另一座趸船设置两根钢撑杆,钢引桥长22m宽4.7m,钢撑杆长21m,钢引桥连接趸船与桥台梁,钢撑杆连接趸船与撑墩。桥台梁与引桥相连,桥台梁中心线与引桥中心线夹角75,引桥平面长度为75.5m,宽度为8.35m,东侧边线与原汽渡码头平齐。引桥分为2个结构段,第一结构长度为21.5m,仍采用重力式结构,第二结构段长度为54.0m,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重力式结构利用原汽渡码头,单由于

14、东侧挡土墙墙身比较高、墙基已严重变形,如利用需将该区域大片塘渣挖倒,为此原东侧挡土墙不动,在外侧3.5m处另行设置一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底板采用钢筋砼底板,板下打木桩,墙后填石渣。第二结构段坐落在原重力式结构上,现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与原结构完全脱离。整个结构段设置6榀排架,排架距离为10.0m,每榀排架下设2根800钻孔灌注桩桩基,桩上为现浇桥梁,横梁上搁置550mm厚预制空心大班,现浇铺装层厚150mm,结构段两端为悬挑带梁现浇板。已建2座码头工程共计撑墩3座,桥台墩1座。每座撑墩下设4根800钻孔灌注桩,桥台墩下设4根800钻孔灌注桩。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

15、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现状本工程位于石浦港区金星作业区东部,拟建于石浦水产品加工园区外海侧,高塘汽渡与下金鸡码头之间。本工程位置石浦港打鼓峙鹤浦镇高塘岛乡金星乡图2-1 本项目位置图及周围环境图2、气象本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冬夏长,春秋短。依据象山气象站(地理坐标2928N;12153E)、石浦气象站(地理坐标2912N;12157E)、宁海气象站(地理坐标2917N;12125E)实测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的气象状况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 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

16、:-7.5最高月平均气温:27.3历年日最低气温:5.12)降水本地区降水丰沛,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多为1917mm,最少为806.3mm,多年平均为1393mm。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10月,为全年的81.6%,最大月降水量多出现在6月份。沿海及岛屿降水量少于内陆。各测站降雨量详见表2-1。表2-1 各测站降雨量统计表项 目象山石浦宁海多年平均降水量(mm)1530.31415.71574历年最大降水量(mm)18091916.22496历年最小降水量(mm)1101.6805.2累年各月最大降水量(mm)526.4498.9一日最大降水量(mm)244.1281.6355.7多年平均

17、降水日数(d)156.5161.9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d)1413.43)风况本海区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各地区受地形影响而有所不同,象山半岛东部夏季盛行偏SE风,冬季以偏N风为主;宁海境内夏季以SE风为主,冬季盛行EN风。石浦气象站多年风资料统计表明,南部风向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4-8月)盛行偏SW风,夏末至秋冬季(9月-翌年3月)盛行偏N风。强风向为NE向,常风向为SW和偏N向,频率分别为17%和16%。8-9月常受台风侵袭,风力一般为8、9级,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年平均风速为5.4 m/s,最大风速为40m/s(ENE),极大风速达57.9m/s(ENE),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为9

18、8.9d。风玫瑰图详见图2-2,表2-2。图2-2 风玫瑰图表2-2 石浦港区各测站风况统计表项目象山气象站石浦气象站宁海气象站代表区域象山东部象山南部宁海三门湾年平均风速(m/s)2.55.47.4常风向NNWSW/NNNE常风向对应频率(%)14.317/1615次常风向NSSWN次常风向对应频率(%)12.514.512强风向NNWNEESE实测最大风速(m/s)264047.2次强风向SSSENNE实测最大风速(m/s)23.73741.7风速8级大风日数年平均(d)108034)雷暴本地区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30d,石浦站最多为51d,象山站最多为46d。5)雾本海域系东海多雾区,全年

19、各月均有雾出现,多年平均雾日数(能见度小于1km)约55d,石浦站最多达80d,雾日主要集中在春、夏季,占全年的50%以上。雾的持续时间通常为2-6h,多生成于下半夜至清晨日出之前,日出升温后2-3h内消散,最长持续时间为50h,最多连续雾日数为10d,海岛雾日数多于内陆。6)相对湿度本地区空气湿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6、7月最为潮湿,平均为90%,冬季较为干燥,l2月至翌年1月为70%。7)台风石浦港区为台风多发地,一般发生在5-11月,主要集中在7-9月,占总数的80%,8月份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占总数的35%。浙江中、南部登陆和中心接近象山沿岸的海上掠过型台风对本地区影响较大。历史

20、上造成严重影响的台风约15个,占总数的14%,影响最严重的为5612和9711号台风,其中5612号台风于1956年8月1日在石浦附近登陆,登陆中心气压为923 hPa,石浦站最大风速40m/s;9711号台风于1997年8月18日在温岭石塘登陆,登陆中心气压为960 hPa,最大风速40m/s,大陈岛最大风速达56m/s,当时正值天文大潮,风、潮、雨“三碰头”,造成浙江省沿海出现超警戒潮位,损失严重。本区内台风情况详见表2-3。表2-3 严重影响本区的台风统计表台风号日 期风速(m/s)风向中心气压 (hPa )登陆点年 月极大最大561256 086540NE923浙江象山590159 0

21、73834SSW980浙江平阳612661 105236NE960浙江三门741374 084534N974浙江三门750475 083733E970浙江温岭780578 074637SSE992浙江三门790179 085235ENE967浙江普陀850685 074032970浙江玉环880788 0835970浙江象山890989 0835975浙江象山892389 0930ESE975浙江温岭901590 0835950浙江椒江941794 0840960浙江瑞安971197 0840960浙江温岭531053 084040955浙江乐清3、水文拟建工程位置暂无水文站及验潮站,本工程水

22、文资料采用位于石浦港铜瓦门口的石浦潮位站实测潮位资料(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1)潮汐石浦港区临近海域从北向南依次为乱礁洋、大目洋和猫头洋,平均潮差达3.0m以上,是我国著名的强潮海区。大目洋松兰山水文站有1980年以来的水位资料,猫头洋石浦(东门)站一直进行长期的潮位观测,猫头洋鹁鸪头站1979-1993年进行了为期5年的潮位观测,猫头洋小可屿站1978-1983年进行了为期6年的潮位观测,猫头洋健跳站1975-2003年进行了为期28年的潮位观测,猫头洋巡检司站1956-1959年进行了为期3年的潮位观测,2006年7月在石浦湾内外布置了8个临时潮位观测站(临时站位置见图2-2),进行了

23、为期15日的观测,并对航道有关2个验潮点进行1个月连续观测。图2-2 临时站位图综合以上资料,分析本海区的潮汐状况如下:(1)石浦湾内外基面关系(2)特征值及潮差参考石浦潮位站实测潮位资料,本工程附近水域相关潮汐特性如下:最高高潮位: 3.65m最低低潮位: -2.92m平均高潮位: 2.11m平均低潮位: -1.23m最大潮差: 5.03m最小潮差: 0.87m平均潮差: 3.51m平均涨潮历时: 6h 14min平均落潮历时: 6h 11min(3)工程设计水位根据潮位资料分析并参考已有工程实例,确定下列设计水位:极端高水位: 3.94m设计高水位: 2.47m(10%高潮累积频率)设计低

24、水位: -2.53m(90%低潮累积频率)极端低水位: -3.46m(4)风暴潮石浦港区海域受台风暴潮威胁较严重,增水影响明显。根据某站1960-2003年潮位资料统计,最大增水达1.50m(1997年8月18日)。台风过境与天文大潮相遇时,易发生危害性风暴潮,伴有强降雨和高增水。2)波浪石浦、珠门湾水域呈ENSW走向的石浦湾为由东门岛、对面山、南田岛、高塘岛与大陆环抱而成的天然避风良港(详见图13),长约20km,宽约1.53km,水深一般640m,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林门、三门五条水道与外海相通,外海波浪影响很小,湾内均为小风区风成浪,初步推算各作业区2年一遇波高均在1m以下。珠门湾介

25、于高塘岛与花岙岛之间,掩护条件较好,可避E、N、S三向风,水域宽3001000m,水深670m,也为小风区风成浪,不会形成大浪。不同水域波要素初步推算结果详见表3-3。表3-3 不同水域设计波要素水域浪向H1%(m)H4%(m)H5%(m)H13%(m)H(m)T(s)L(m)台宁SW1.491.251.221.020.643.0614.64鹁鸪头W1.441.211.170.980.613.0314.34纱帽绿山E1.521.271.231.020.632.9313.44金星E1.811.521.471.220.763.3417.43后山塘NE1.781.51.451.210.763.341

26、7.39箬渔山NE1.761.481.441.20.753.317.02雷公山E1.741.461.421.180.743.2616.55盘基NE1.541.31.261.050.66314.06图2-3 石浦湾示意图3)海岸动力地貌和泥沙淤积趋势石浦湾属潮流槽系地貌,水域、边滩、浅滩底质均为粘土质粉砂,各水道深水区底质以粉砂为主,含有贝壳和砾石,口门窄口处,水流湍急,底质粗化,甚至基岩出露,形成冲刷深槽,其中下湾门东南口,深槽水深达5668m,坡底为1/150,基岩出露,海底出现孤石(暗礁),水面形成急流,西北口水深剧增达58m,基岩出露,海底地形起伏达24m。本海区无入海大河流,陆上泥沙来

27、源少,主要为秋末至次年春末由北向南的过境泥沙,颗粒很小,起动流速一般不超过20cm/s,在强潮流带动下,输移很远,难以落淤,说明泥沙运移路径和落淤强度主要受潮流控制。石浦湾内常年波浪很小,泥沙难以起动。石浦湾内外悬浮泥沙含沙量季节性变化较明显,冬季含沙量大于夏季。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石浦湾内冬季最低含沙量为0.110.19kg/m3,一般为0.230.33kg/m3,最大为0.459kg/m3,檀头山北部含沙量为0.240.48kg/ m3,花岙岛南田岛之间含沙量为0.790.9kg/m3,近三门湾处达0.931.31kg/m3;夏季湾内外各处含沙量均低于0.6kg/m3,多为0.020.3kg

28、/m3。历史上有关石浦湾内外海区的测图不多,本次规划根据1964年海图和2006年6月实测1:10000地形图进行的地形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区有冲有淤,基本保持动态平衡。4、工程地质1)区域地质构造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地处浙江省东南端。印支运动以后,浙东南地区处于陆缘活动阶段,由于太平洋板块持续不断地向欧亚板块俯冲。此阶段地壳运动以差异性断块运动为主,表现为多期次剧烈的断块运动及大规模的多旋回岩浆活动,形成大量规模不等、深浅不一、方向各异、性质不同的断裂构造,以及众多的断陷盆地及著名的闽浙沿海火山岩带。拟建场区内无深、大断裂通过,靠近本区断裂主要为岱山黄岩活动断裂带以及镇

29、海温州活动性断裂带。岱山-黄岩活动断裂带北起岱山岛北端,横贯岱山岛、舟山岛后,基本沿浙江沿海经象山、三门湾在乐清伸入乐清湾,全长大于100km,总体走向2030。镇海温州活动性断裂带总体走向为NE25,自黄岩长潭水库往北经临海、宁海、镇海而潜没于灰鳖洋水域中。由一系列NNE向及NE向断裂组成宽510km的断裂带,断面多向NW倾,倾角陡立。北段断裂带宽仅13km,形成于燕山中晚期。历史上温州、临海、镇海曾多次发生地震,表明该断裂于晚近时期仍有活动。以上断裂距离场地均较远,因此,场地本身不具备发生中、强破坏性地震的构造条件,拟建场地属于较稳定场地。2)工程地质据钻孔揭露,本场地区岩土层按成因可划分

30、为:(1)层:杂填土黄褐色,松散,厚层状,主要由碎、块石构成,径1050cm为主,少许可达70cm以上,碎块石约占75%左右,粘性土及砾砂等填充。该层仅局部分布于场地陆域表部,本次揭露厚度2.80m。(2)2层:淤泥(mQ43)灰褐色,流塑,厚层状,土质稀软,夹黑色有机质,粘塑性较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夹少许贝壳碎屑。层厚1.406.50m,平均厚度5.18m;顶板埋深0.002.80m,平均埋深0.28m;顶板标高-6.35-0.05m,平均标高-3.28m。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3)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mQ42)褐灰色、灰色,流塑,厚层状

31、,土质尚均匀,粘塑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夹少许贝壳碎屑。层厚4.9012.80m,平均厚度6.88m;顶板埋深4.206.50m,平均埋深5.46m;顶板标高-11.82-1.45m,平均标高-8.46m。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4)2层:淤泥质粘土(mQ42)灰色,流塑,厚层状,略具层理,土质尚均匀,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高,夹少许贝壳屑。层厚2.709.80m,平均厚度5.75m;顶板埋深9.2017.00m,平均埋深12.34m;顶板标高-18.35-10.40m,平均标高-15.34m。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

32、性质差,高压缩性。(5)1层:粉质粘土(mQ 1 4)灰色,软塑,厚层状,土质尚均匀,稍有光泽,粘塑性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2.306.30m,平均厚度3.97m;顶板埋深14.7020.00m,平均埋深17.79m;顶板标高-24.35-19.01m,平均标高-21.68m。该层全场基本均有分布,局部缺失,土层分布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差,高压缩性。(6)1a层:粘质粉土(al-lQ32-2)灰黄色,稍密,很湿,厚层状,具层理,土质不均,夹粘性土或粉砂团,铁锰质氧化物渲染,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快。层厚1.607.20m,平均厚度3.53m;顶板埋深14.8025.5

33、0m,平均埋深20.80m;顶板标高-27.73-20.11m,平均标高-23.71m。该层仅局部有分布,土层分布不均匀,一般呈透镜体状出现,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中等压缩性。(7)1层:粉质粘土(al-lQ32-2)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土质欠均匀,粘塑性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局部粉粒含量高。该层层厚1.5012.40m,平均厚度6.73m;顶板埋深18.0027.10m,平均埋深21.71m;顶板标高-29.33-17.49m,平均标高-24.91m。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中等压缩性。(8)2a层:粘质粉土(mQ32-2)灰色,稍密,很湿,厚层状,

34、土质欠均匀,粘塑性差,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快。本次勘察仅ZK4孔揭露本层,层厚2.90,顶板埋深29.70m,顶板标高-31.93m,平均标高-31.93m。 该层全场仅ZK4孔揭露本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中等偏高压缩性。(9)2层:粘土(mQ32-2)灰色、蓝灰色,软塑,厚层状,土质欠均匀,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高,局部为粉质粘土,夹腐殖质碎块。层厚1.9012.00m,平均厚度7.49m;顶板埋深21.3035.00m,平均埋深28.24m;顶板标高-41.35-25.10m,平均标高-31.88m。该层全场基本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仅ZK1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中等偏高压缩性

35、。(10)1层:粘土(al-lQ32-1)灰蓝色、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厚层状,土质不均,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层厚3.6018.50m,平均厚度10.06m;顶板埋深26.2044.70m,平均埋深35.02m;顶板标高-51.05-25.85m,平均标高-38.02m。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中等压缩性。(11)2层:粉质粘土(mQ32-1)灰色,软可塑,厚层状,土质尚均匀,粘塑性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局部为粘土。层厚2.809.20m,平均厚度5.39m;顶板埋深36.5050.60m,平均埋深43.56m;顶板标

36、高-51.80-33.75m,平均标高-45.77m。该层在场内呈不连续状分布,土层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中等偏高压缩性。(12)3层:砂质粉土(mQ32-1)灰黄色,中密,饱和,薄层状,单层厚310mm,土质不均,夹粉砂及粗砂团块,局部相变为粉砂。层厚1.5010.00m,平均厚度6.18m;顶板埋深43.4055.20m,平均埋深49.25m;顶板标高-56.40-48.71m,平均标高-52.72m。该层在场内呈透镜体状分布,土层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中等偏高压缩性。(13)1层:粉质粘土(al-lQ 13)灰绿、灰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土质欠均匀,粘塑性中等,韧性中等

37、,干强度中等,铁锰质氧化物渲染,局部相变为粘土。层厚3.2011.40m,平均厚度7.84m;顶板埋深42.9056.00m,平均埋深49.30m;顶板标高-56.45-40.19m,平均标高-52.08m。该层在场地内呈不连续状分布,土层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好,中等偏低压缩性。(14)2层:粉质粘土(mQ 13)灰色,可塑,厚层状,土质尚均匀,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层厚2.707.00m,平均厚度4.51m;顶板埋深45.0059.20m,平均埋深54.18m;顶板标高-60.61-47.23m,平均标高-56.41m。该层全场均有分布,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中等

38、偏高压缩性。(15)3层:砂质粉土(alQ 13)灰黄绿色,中密,较湿,薄层状,单层厚310mm,层间夹粘性土细条,土质不均,铁锰质渲染,摇震反应快。本次勘察仅ZK4揭露本层,层厚4.80m,顶板埋深52.00m,顶板标高-54.23m,该层在场地内呈透镜体状分布,土层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好。(16)1层:粉质粘土(al-lQ22)灰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土质不均匀,粘塑性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铁锰质氧化物渲染,局部为粘土。层厚4.3013.20m,平均厚度8.73m;顶板埋深55.8063.00m,平均埋深59.09m;顶板标高-65.31-53.49m,平均标高-6

39、1.72m。该层分布于场地深部,土层分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好,中等压缩性。(17)1a层:粉质粘土(al-lQ22)灰黄色、灰蓝色,软塑可塑,厚层状,具层理,土质不均,夹较多粉砂团,切入有明显砂感,粘塑性中等,韧性中等,干强敌中等,铁锰质渲染,局部相变为含粘性土粉砂。层厚9.109.80m,平均厚度9.45m;顶板埋深61.5061.80m,平均埋深61.65m;顶板标高-67.85-67.62m,平均标高-67.74m。该层仅在场地东南侧ZK9ZK10区域分布,土层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一般,中等压缩性。(18)2层:粉质粘土(mQ22)蓝灰色、青灰色,软塑可塑,厚层状,土质尚均匀,粘塑性

40、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腐殖质碎屑。层厚2.003.80m,平均厚度2.90m;顶板埋深66.2068.00m,平均埋深67.10m;顶板标高-72.31-71.26m,平均标高-71.79m。该层呈不连续状分布于场地深部,土层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一般,中等压缩性。3)地震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石浦镇概况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地理座标东经12148-12157,北纬2908-2913,北接新桥、定塘等乡镇;西扼三门湾;南与鹤浦、高塘隔港相望;东临大目

41、洋、猫头洋。行政区域由镇本土和檀头山岛、东门岛、对面山岛、半招列岛、渔山列岛等众多岛屿组成,镇本土呈东北-西南走向,带状形态,陆上海岸线长108公里,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55个行政村、八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9.6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全镇现有耕地13485亩,山林80333亩。 石浦镇以港扬名。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各渔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和商贾辐辏之地。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2、象山县石浦镇污水处理厂概况:象山县石浦镇污水处理厂处理一期工程污水设计处理规模为2.5万m3/d

42、(包括2.0万m3/d的生活污水和0.5万m3/d的水产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二期规模为2.5万m3/d。一期现已建成投入使用。石浦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为A2/O除磷脱氮,设计进水质为BOD5200mg/L、CODcr380mg/L、SS230mg/L、TN60mg/L、TP10mg/L。出水水质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二级排放标准执行。处理工艺如下:3、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项目位于石浦港产业带海洋经济发展与滨海水域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V1-20225C05),为重点准入区。主要生态环境功能为滨海水域保护、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机电、船舶修造、物流等产业,建立石浦港外向型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4、海洋功能区划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项目所在地位于“石浦港口航运区”,代码为A2-8(具体可见图2-4)。该区域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为:重点保障港口用海、航道和锚地,在不影响港口航运基本功能前提下,兼容工业用海、城镇建设用海和旅游娱乐用海,未开发前可兼容渔业用海;允许适度改变海域自然属性;优化港区平面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海域资源;改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冲淤环境,加强港区海洋环境动态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