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做好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论文】做好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做好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真诚为您服务 作者:刘静玲 费选文 陈书裕 邱少雄 韩丽君【关键词】 检验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 方法 收集近期由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而退回的标本,进行分类记录整理。 结果 总不合格率为8%;其中量不准为57.8%,溶血为23.2%,凝固为14.9%,其他为4.1%。 结论 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掌握检验血液采集技术。按医院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质量管理 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的检验结
2、果的先决条件,准确的检验结果是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在护理人员所承担的所有工作中,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相对于其他操作而言,工作量虽然不大,但相当重要。影响这方面工作的因素有多种,完全消除虽不可能,但经过努力,尽量减少是可以做到的。本文将针对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初步的调查分析,谈谈一点体会。 1 资料收集 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后送达检验科等实验部门,由该部门的工作人员做验收认定,不合格的标本注明原因后退回。本文收集近年来退回的部分不合格标本的相关资料,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分类。近年来,标本的容器大多采用真空的试管,不同检验目的标本,所使用的试管不同,要求也各有差异,不合格标本在这方面占多数。总共收集926例
3、。 2 结果 所收集到的不合格标本约占总送检量的8%,以需要抗凝的(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标本为主。按照量不准、凝固、溶血、其他等情况进行分类,各项所占的比例,见表1。 表1 不合格的血液检验标本中不同情况所占的比例 例(略) 属于“其他”部分的,包括:患者资料不符合、检验目的与标本要求(抗凝或不抗凝)不相符、需隔绝空气的标本(如血气分析)混入空气等。 3 讨论 3.1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量不准:如血常规和凝血功能试验的标本,因试管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抗凝剂,要求与一定量的血液成比例的混匀。血液过多时会因为抗凝物质不足而使抗凝效果不佳,只要有微弱的凝集(肉眼看不到),便明显的影响检验
4、的质量,如使血常规的血小板等细胞计数结果减少,凝血功能试验的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血液过少则无形中使血液被稀释,造成与以上相似的不良结果。(2)凝固:不同的检验项目要求使用不同性质的标本,如血清、血浆或全血。血浆或全血的标本均需要抗凝,而凝固的标本显然已无做相关检验项目的价值。(3)溶血:溶血指部分红细胞被破坏,此时的标本中增加的红细胞碎片和红细胞内容物均可影响检验结果。如血常规标本溶血,既会使红细胞的结果降低,又会使白细胞的分类受影响。有多种成分其红细胞内高于血浆中,如钾离子,红细胞内约高于血浆中20倍。因此,溶血标本会使血清(或血浆)的钾离子以及一些酶类的测定结果偏高。另外,不少项目
5、测定的方法为比色法,则溶血的标本会影响仪器对测定终点的判定,得到不真实的结果。 3.2 产生不合格标本的技术性问题 客观的说,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大多出现于采集不顺利过程中。采集血液不顺利时,则采集量不足,或采集时间过长导致血液在与抗凝剂结合前已产生凝集,或因注射器内芯反复抽动导致红细胞破坏而溶血。以下几个方面是与技术性问题相关的因素:(1)护理的在校教育和实践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偏重于熟练掌握静脉注射。事实上,静脉抽血不能简单地看成是静脉注射的反向操作。由于血液的特殊的物理性质(比如黏稠度),决定了为保证离体血液的质量,在抽取血液和注入容器时,要考虑到速度、力度和时间等因素。由于在不同疾病的情况
6、下,不同静脉内的血液充盈、流速不同,因而不能简单的采用同样的抽取方式。简单的、固化不变的采集方法将使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可能性增大。(2)对适合采集血液的静脉的选择问题。护理工作中对选择穿刺的静脉有一个原则,即要求从远心端逐步到近心端,这对于静脉注射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采集血液,注射器针头进入血管内仅仅是操作的开始,能顺利地抽取足够的血液才是重要的工作。远心端的静脉较细小,容纳的血量不多,在注射器内芯拉动的过程易产生短时间内血液接续不上,使抽取时间延长。至于在拉动内芯时,如果没有固定好注射器,则很容易使本来进入血管内并不长的针头脱离出血管。因此,采集血液 时应以尽量选择较大的静脉为原则,以保证能顺
7、利的抽取足够的血量。一般情况下,被穿刺的静脉如不被穿破,采血后按压妥当使血液不渗出血管外,该血管是不会受损的。(3)血液采集后按合理的顺序分别注入不同的容器。采血时,当针头刺入血管的一瞬间,实际上已启动了体内的止血、凝血机制,注射器内芯的抽动使血液与针管壁摩擦,进一步加速血液的凝固。因此,抽够血液后更重要的工作就是迅速地按合理的顺序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原则上先注入抗凝的试管,如凝血功能、血常规、血沉等,然后再注入没有抗凝的试管。对于凝血功能和血常规两个项目顺序的先后,有研究报道认为由于针头离开人体时附着有组织因子(具有促进凝血作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不主张先把血液分给凝血功能 1 。但不
8、论如何,遵循先抗凝血,后非抗凝血的原则是必要的。正常人血液的凝固过程仅为几分钟的时间,可见整个采血过程的顺利有序非常重要。(4)血液注入试管的问题。不同检验项目的试管以管塞的颜色来区别,每种专用的试管均标明有需要的血液量(或刻度标记),这些均应熟悉并认真对待。试管内或真空或低于外界的气压,一般情况下针头刺入试管塞后血液会自动的被吸入。因此,不能再用力推动注射器内芯,以免使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血液注入抗凝管的应随即反复颠倒数次,以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地混和。 3.3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问题 由于不同的患者具体情况不同,是否每个患者每次采血都能寻找到合适的静脉,就关系到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
9、以及心理状态等素质问题。有报道分析了静脉穿刺失败的多种原因 2 ,目的是为了做好静脉注射。综合有关资料和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对寻找到合适的静脉也许有作用:首先是信心的问题,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工作。其次相信一个有生命体征的人一定能被采集到血液(也属于耐心的问题)。再次要熟悉体表大静脉(如手肘部位)的生理解剖位置,这是因为各人的小静脉的分布和位置差异大,但大静脉的位置基本无差异,熟悉的目的在于寻找静脉时“有的放矢”;而且在循环不好情况下,大静脉仍有较足够的血量。最后,对于肥胖的患者,要学会用手指的按压触摸以感觉静脉的弹性来寻找位置较深的大静脉,而不是仅能寻找肉眼可见的表面的静脉。护理人员对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从观念上要提高到医院质量管理的高度 3 ,具体业务上要明确到与整个医疗活动的统一体 4 。在提高强化本职技能的同时,尽量了解相关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张海明,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采集及其控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54. 2 李萃华.周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职业与健康,2003,19(6):153-154. 3 郑家齐.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4.4 吴俊忠,叶才明,谢淑珠,等.护理检验概论.北京:科学技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