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496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土壤污染及防治.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第一节 土壤的简单介绍第二节 土壤污染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其在土壤中的变化第四节 土壤的农业污染第五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2,第一节 土壤的简单介绍,一、定义二、土壤的组成三、土壤的形成四、土壤肥力,3,第一节 土壤的简单介绍,一、定义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4,二、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

2、力的物质基础。,5,6,1、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7,2、有机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所形成的黑色胶体物质,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8,3、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和原生动物等。土壤越肥沃

3、,微生物越多。,9,4、土壤水分5、土壤空气,10,三、土壤的形成,1)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2)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 5)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 6)土壤形成的人类因素,11,四 土壤肥力,能够生长植物。体现:有机物的含量。,12,第二节 土壤污染,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特征二、土壤的自净作用三、土壤背景值四、土壤环境容量五、土壤污染的发生及污染物的种类,13,1、土壤污染的概念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强度和土壤自身的净化能力大小,当进入量超过净化力,就将导

4、致土壤污染。2、土壤污染特性(1)土壤污染的隐蔽性(2)土壤污染的持久性(3)土壤污染的间接有害性,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特征,14,二、土壤的自净作用,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土壤自净作用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1、物理自净作用 2、化学和物理化学自净作用 3、生物化学净化作用,15,三、土壤背景值,1、土壤背景值的概念 土壤背景值只能代表土壤某一发展、演变阶段的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数值,即严格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

5、量。2、研究土壤背景值的意义 土壤背景值在土壤污染评价,污水灌溉与作物施肥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依据。重要的实用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 土地资源评价 国土规划 环境医学 食品卫生,16,3、土壤背景值的应用农田施肥土壤污染评价土壤环境容量环境医学食品卫生,17,四、土壤环境容量,1、环境容量 指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最大容纳量。2、土壤环境容量 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土壤环境容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之差。,18,五、土壤污染的发生及污染物的种类,1、土壤污染的类型 土

6、壤中污染物的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是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化肥、农药、城市污泥、垃圾,偶尔还有原子武器散落的放射性微粒等。,19,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可将污染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水体污染(2)大气污染(3)农业污染(4)生物污染(5)固体废弃物污染,20,2、土壤污染物的主要种类(1)重金属污染物 重金属主要指汞、镉、铅、铬、铜、锌。类金属砷和非金属氟也包括其中。(2)有机污染物 要有有机农药、三氯乙醛(酸)、矿物油类、表面活性剂、废塑料制品,以及工矿企业排放的含有机质的三废。(3)固体废物与放射性污染物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四类。,21

7、,第三节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及其在土壤中的变化,一、几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及危害二、土壤性质与土壤重金属污染,22,一、几种主要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行为及危害,1.镉 金属镉无毒性,但镉的化合物毒性极大,而且属于积蓄型,引起慢性中毒的潜伏期可达1030年之久。土壤中的镉有水溶性(离子态和络合态)及非水溶性(化学沉淀和难溶络合态)两种,它们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互相转化。对作物起危害作用的主要是水溶性镉。,23,2.铬 金属铬无毒性,三价铬有毒,六价铬毒性更大,还有腐蚀性。对皮肤和粘膜表现为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还对全身有毒性作用。铬对种子萌发,作物生长也产生毒害作用。,24,3.砷砷侵入人体后,

8、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4.铅 铅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和血管有毒害作用,并对卟啉转变、血红素合成的酶促过程有抑制作用。早期症状为细胞病变。引起慢性中毒后,出现贫血、高血压、生殖能力和智能减退(特别是儿童脑机能减退)等症状。铅急性中毒的症状为便秘,腹绞痛,伸肌麻痹等。,25,五)汞 汞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有抑制光合作用、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酶的活性、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等。无机汞化合物在嫌气

9、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有机汞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增强其对植物的汞污染。(六)锌、铜、镍、锰 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等显著影响着锌、铜、镍、锰在土壤中的变化。在pH6.5,同时,土壤通气良好时,它们可分别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而沉淀。粘土矿物可牢固的吸附锌、铜、镍而使它们失去活性。,26,二、土壤性质与土壤重金属污染,1、pH的影响2、Eh的影响 3、有机-无机胶体的吸附作用。,27,第四节 土壤的农业污染,一、农药污染二、化肥污染,28,一、农药污染1、土壤农药的污染概述 土壤是农药的主要承受者,大量而连续地施用,就会造成土壤污染。根据农药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

10、为(1)杀虫剂(2)杀菌剂(3)除草剂(4)灭鼠剂2、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1)土壤对化学农药的吸附作用。(2)农药在土壤中的挥发、扩散和迁移。(3)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作用。,29,二、化肥污染1、氮肥对环境的污染(1)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毒性)(2)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3)对大气的污染 2、磷肥对环境的污染 施入土壤中的磷肥除少部分被作物吸收利用外,大部分被土壤所固定,磷肥因其本身含有各种污染物质,从而造成土壤、作物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1)重金属污染(2)氟污染(3)放射性污染(4)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30,第五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一、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二、污染土

11、壤的治理措施,31,一、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 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 发展清洁生产,32,土壤污染的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首先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即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其次,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者提高土壤环境容量,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之不能进入或微量进入食物链,不致造成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害。,33,二、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 土壤中重金属的显著化学行为是不移动性、累积性,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因此,对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要根据污染程度的轻

12、重进行改良。从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它的生物有效性入手,加强土、水管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措施:(1)通过农田的水分调控,调节水田土壤Eh值来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2)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改良剂 重金属的毒性与土壤pH关系密切。(3)客土、换土法(4)生物修复,34,2 有机物(农药)污染土壤的防治 对于有机物、农药污染的土壤,除合理施用农药、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改进农药剂型等以预防为主的系列技术措施外,对污染土壤的治理应从加速土壤中农药的降解入手。其中采取以下措施:(1)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2)调控土壤pH和Eh,加速农药的降解。,35,思考题,1.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有什么特性?2.土壤的农业污染主要有哪些?3.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什么治理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