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671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解析.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下列选项中,反映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是A. 寒极生热,重阴必阳 B. 热极生寒,重阳必阴 C. 阴在内,阳之守也 D. 动极者,镇之以静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本题是1992年的重复考题。“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出自明代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义,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1. 2.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A. 五行相乘 B. 五行相侮 C. 五行相克 D. 五行相生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泻南补北法4种。1. 3.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依赖于A. 肺主一身之气 B. 肺司呼吸而生宗气 C. 肺主宣发肃降

2、 D. 肺朝百脉而主治节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本题是1997年和1999年的重复考题。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素问经脉别论称作“通调水道”。1. 4.肝与肺在生理上的协调,主要表现于A. 气机的调节 B. 血液的运行 C. 津液的代谢 D. 营卫的协调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肺主升发,肺主肃降。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此为肝肺气机升降的特点所在。肝升肺降,升 降协调,对全身气机的调畅,气血的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古人称为“龙虎回环”。肺气充足,肃降正常,有利于肝气的升发;肝气疏泄,升发条

3、达,有利于 肺气的肃降。可见肝升与肺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为用。1. 5.精血互生互化的依据是A. 肺肾同源 B. 肝肾同源 C. 脾肾同源 D. 心肾同源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肝肾之间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以天干配五行,肝属乙木,肾属癸水之称。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 母。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 曰同源互化。清张璐张氏医通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即说肾精化为肝血。而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4、封藏于肾之 精,也需依赖于肝血的滋养而维持充足。肾精肝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休戚相关。1. 6.“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所反映的生理功能是A. 脾阳主升 B. 脾主运化 C. 脾主转输 D. 脾主升清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本题是2004年的重复考题。脾主升清的内涵是脾能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头面和心肺,滋养头目,并通过心肺作用输送到全身。另外,脾主升,还能维持内脏位 置的相对恒定。“脾气以升为健”,是指脾的功能活动以上升为正常;“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是脾将津液向上输送到肺,两者都是脾主升清的体现。但是脾的阳 气上升,不属于脾气主升的范畴。1. 7.“夺血者无汗”所说明的生理关系是A. 气与

5、血 B. 气与津 C. 血与津 D. 精与津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津血同源:血和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作用,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这种关系称为“津血同源”。津液是血液化生的组成部 分,中焦水谷化生的津液,在心肺作用下,进入脉中,与营气相合,变化为血。如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其次,布散于肌肉、 腠理等处的津液,也可以不断地渗入孙络,以化生和补充血液。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 ,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因此,当饮食水谷摄入不足,脾胃功能虚弱,或大汗、大吐、大泻,或严重烧烫伤时,脉外津液不足,不仅不能进入脉内以补充化

6、生 血液,脉内的津液成分反而渗出脉外,以图补充津液的亏耗,因此,导致血液的亏少以及血液浓稠、流行不畅的病变。此时不能再用放血破血疗法,以防血液和津液 的进一步耗伤,故灵枢营卫生会说:“夺汗者无血。1. 8.能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联系的是A. 经筋 B. 经别 C. 别络 D. 奇经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又称“十二经别”。分别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用。十二经别虽然是十二经脉的最大分支,与十二经脉有别,但也属于经脉的范畴。1. 9.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是A. 离、入、出、合 B. 起、结、聚、布 C. 多交

7、叉于十二经脉 D. 多从肘膝以下分出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加以概括。十二经别循行,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称为 “离”;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入”;外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出”;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 为“合”。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这样十二经别分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为“六合”。1. 10.灵枢所谓足阳明“气盛”的表现是A. 足不收胫枯 B. 胃中寒胀满 C. 身以前皆热 D. 身以前皆寒栗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灵枢经脉论述足

8、阳明胃经的经气虚实时指出“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又说:“足阳明之别实则癫狂,虚则足不收,胫枯”。1. 11.导致心气涣散不收的病机是A. 悲则气消 B. 恐则气下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 的病机变化。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失宣降及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的病机变化。惊则气乱指猝 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

9、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指过度思虚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1. 12.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是A. 由实转虚 B. 虚实夹杂 C. 真虚假实 D. 真实假虚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真实假虚是指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故真实假虚又称为“大实有羸 状”。如热结胃肠的里热炽盛证,一方面有大便秘结、腹痛硬满、谵语等实热症状,同时因阳气被郁,不能四布,而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委顿等状假虚寒的 假象。再如小儿食积而出现的腹泻,妇科瘀血内阻而出现的崩漏下血等,也属此类。1

10、. 13.临证指南医案所谓“阳气之变动”指的是A. 风气内动 B. 气机逆乱 C. 火热内生 D. 暑热扰神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风气内动主要是体内阳气逆变动所致。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1. 14.阳病治阴的具体应用是A.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 B.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C.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D.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当阴虚不足以制阳而致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证时,治宜滋阴以抑阳,即唐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称之为“阳病治阴”。这里

11、的“阳病”指的是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当阳虚不足以制阴而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时,治宜扶阳以抑阴,即王 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注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这里的“阴病”指的是阳虚则阴气相对偏盛,治阳 即补阳之意。1.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邪盛神伤所致失神表现的是A. 神昏郑声 B. 躁扰不宁 C. 循衣摸床 D. 喉中痰鸣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失神又称“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症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邪实病人。精亏神衰而失神临床表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 神委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手撒尿遗,骨枯肉脱,形

12、体羸瘦。提示精气大伤,机能衰减,多见于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预后不良。邪盛神乱而失神:临床表现为 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提示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风夹痰蒙蔽清窍,阻闭经络。皆属机体功能严重障 碍,气血津液失调,多见于急性病人,亦属病重。1. 16.面色青与面色黑的共同主病是A. 水饮 B. 寒证 C. 惊风 D. 阳虚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1. 17.寒战与高热交替,每二日发作一次者多见于的病证是A. 少阳证 B. 营分证 C. 湿温病 D. 疟疾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13、 寒热往来无定时:指病人自觉时冷时热,一日多次发作而无时间规律的症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因外感病邪至半表半里阶段时,正邪相争,正胜则发 热,邪胜则恶寒,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发无定时。寒热往来有定时:指病人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兼有剧烈头 痛、口渴、多汗等症。常见于疟疾。因疟邪侵入人体,潜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人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1. 18.脾肾气虚可导致的病症是A. 月经后期 B. 月经色红质稠 C. 月经过多 D. 经期腹部冷痛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月经周期错后八九天以上,称月经后期。多因血

14、寒、血虚、血瘀而致。经色深红质稠,乃血热内炽。小腹冷痛,遇暖则减者,多属寒凝或阳虚。月经过多指月经血量 较常量明显增多的症状。多因血热内扰,迫血妄行;或因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约;或因瘀血阻滞冲任,血不归经所致。1. 19.脉有胃气的主要表现是A.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 B. 从容、和缓、流利 C. 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D. 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现在一般认为,脉有胃气的表现是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的感觉。平人脉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来去从容,节律一致,是为有胃气。即使是病脉,不论浮沉迟数,但有冲和之象,便是有胃气。1. 20.以脉位表浅为特征的脉是A. 浮脉、洪脉、革脉

15、B. 浮脉、濡脉、细脉 C. 浮脉、散脉、动脉 D. 浮脉、芤脉、促脉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浮脉类:轻取即得,包括有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洪、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濡,浮细无力而软,示虚证、湿困; 散,浮取散温而无根,伴至数或脉力不匀,示元气离散,脏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示失血,伤阴之际;革,浮而搏指,中空边坚,示亡血、失精、半产、崩漏。1. 21.既主虚又主湿的脉象是A. 濡脉、短脉 B. 细脉、弱脉 C. 缓脉、濡脉 D. 缓脉、结脉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濡脉脉象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缓脉脉象特征其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

16、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 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驰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的脉象临床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1.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症特点的是A. 时有缓解 B. 按之不痛 C. 喜温喜按 D. 硬满拒按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真虚假实指本质为虚证,反见某些盛实现象的证候。临床表现可有腹部胀满、呼吸喘促、或二便闭涩、脉数等表现。但腹虽胀满而有时缓解,或触之腹内无肿块而喜 按;虽喘促但气短息弱;虽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虽小便不利但无舌红口渴等症。并有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等症。其病

17、机多为脏腑虚 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气机不畅,故可出现腹部胀满、呼吸喘促、二便闭塞等类似实证的假象。但其本病属虚,故腹部胀满而有时缓解,或内无肿块而喜按,可 知并非实邪内积,而是脾虚不运所致;喘促而气短息弱,可知并非邪气壅滞、肺失宣降,而是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之故;大便闭塞而腹部不甚硬满,系阳气失其湿运 之能而腑气不行的表现;阳气亏虚而不能气化水液,或肾关开合不利,可表现为小便不通;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淡白,脉虚弱,舌淡胖嫩,更是正气亏虚的本质表 现。顾氏医境云:“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不得食,气不舒,便不利,是至虚有盛候。1. 23.新起恶寒微发热,头身疼痛

18、,无汗,鼻寒流涕,口不渴,舌苔白而润,脉浮紧者,所属的证候是A. 风寒表证 B. 风热表证 C. 暑邪夹湿表证 D. 风寒夹湿表证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风寒犯肺证指风寒侵袭,肺卫失宣,以咳嗽、咯稀白痰、恶心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 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本证多因风寒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肺司呼吸,外合皮毛,风寒外感,最易袭表犯肺,肺气被束,失于宣降 而上逆,则为咳嗽、气喘;肺津不布,聚成痰饮,随肺气逆于上,故咯痰色白质稀;鼻为肺窍,肺气失宣,鼻咽不利,则鼻塞、流清涕、喉痒。风寒袭表,卫阳被 遏,不能温

19、煦肌表,故见微恶风寒;卫阳抗邪,阳气浮郁在表,故见发热;风寒犯表,凝滞经络,经气不利,故头身疼痛;寒性收引,腠理闭塞,故见无汗;舌苔薄 白,脉浮紧,为感受风寒之征。1. 24.呼吸微弱,汗出不止,面色苍白,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者,所属的证候是A. 气陷证 B. 亡阳证 C. 气逆证 D. 气脱证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气脱证指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临床表现为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 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气脱证可由气虚证、气不固证发展而来;也可以在大汗、大吐、大泻或

20、大失血、出血中风等情况下,出现 “气随津脱”、“气随血脱”;或于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发生。真气欲脱,则心、肺、脾、肾等脏腑之气皆衰。气息微弱欲绝、汗出不止,为肺 气外脱之征;面白、脉微、神识朦胧,为心气外越之象;二便失禁为肾气欲脱的表现;全身瘫软、口开、手撒,为脾气外泄之征。气脱证的辩证依据是,病势危重, 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要表现。1. 25.痰蒙心神证和痰火扰神证皆可出现的表现是A. 面色晦滞 B. 舌苔厚腻 C. 狂躁妄动 D. 表情淡漠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痰蒙心神证指痰浊蒙蔽心神,以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迷心窍(包)证。临床

21、表现为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或神情 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有痰声。并见面色晦暗、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等症。痰火扰神证指火热痰浊 交结,扰闭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火扰心(闭窍)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间痰鸣、心烦、失眠 甚则神错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1. 26.风寒束肺证和风热犯肺证的共同症状是A. 咳嗽痰稀 B. 苔白脉浮 C. 咽喉肿痛 D. 发热恶寒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风寒束肺证:因感觉风寒,肺气失

22、宣所致。以咳嗽兼见风寒表证为特征。症见咳嗽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微恶寒、轻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风热犯肺:以 咳嗽与风热表证共见为特点。表现为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黄浊涕,发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1. 27.泻下与黄褐臭秽稀便,腹痛,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所属的证候是A. 食滞胃肠证 B. 大肠湿热证 C. 湿热蕴脾证 D. 肠热腑实证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肠道湿热证指湿热内蕴,阻滞肠道,以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大肠湿热证。临床表现为身热口渴,腹痛腹 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

23、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本证多因夏秋之季,暑湿热毒之邪侵犯肠 道;或饮食不节,进食腐败不洁之物,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湿热之邪侵犯肠道,阻碍气机,气滞不通,则腹痛腹胀;湿热侵袭肠道,气机紊乱,清浊不别, 水液下趋,则暴注下迫;湿热内蕴,损伤肠络,瘀热互结,则下痢脓血;火性急迫而湿性黏滞,湿热疫毒侵犯,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阵作而欲泻,却排便不爽,肛 门滞重,呈里急后重之象;肠道湿热不散,秽浊蕴结不泄,则腹泻不爽而粪质黄稠、秽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湿热蒸达于外,则身热;热邪伤津,泻下耗液,则 口渴,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本证以腹痛、

24、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秽臭等与湿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1. 28.下列选项中,不是少阴寒化证辨证依据的是A. 畏寒欲寐 B. 下利清谷 C. 四肢厥冷 D. 时腹自痛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少阴寒化证指心肾阳气虚衰,阴寒独盛,病性从阴化寒,以畏寒肢凉、下利清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临床表现为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 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病至少阴,心肾阳气俱虚,故表现为整体的虚寒证候。阳气衰微,阴寒内盛,失于温养,故见无热恶寒 (即畏冷),但欲寐,肢厥;肾阳虚,火不暖土,脾胃纳运、升降失职,故下利清谷,呕不能食;若阴盛格阳,则见自

25、觉身热而反不恶寒,面色赤;心肾阳虚,鼓动 无力,则脉微细。1. 29.枸杞子配菊花属于药物七情中的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恶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相使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黄芪为健脾益气,利尿消肿的主药,茯苓淡渗利湿, 可增强黄芪益气利尿的作用;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 是功效相近药物相使配伍的例证。1. 30.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A. 煅石膏 B. 炉甘石 C. 瓦楞子 D. 珍珠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26、 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代 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及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板、鳖甲等。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 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1. 31.按照药性理论,治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等滑脱不禁证候的药物大多具有的药味是A. 淡味 B. 甘味 C. 咸味 D. 酸味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

27、固涩的作用。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 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1. 32.金银花具有而连翘不具有的功效是A. 凉血止痢 B. 化瘀消斑 C. 消肿散结 D. 疏散风热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外感风湿,温病初起。热毒血痢。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连翘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风热外感,温病初起。热淋涩痛。1. 33.治疗小儿疳积。宜选用的药物是A. 郁李仁 B. 芒硝 C. 芦荟 D. 商陆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28、 : 芦荟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应用于:热结便秘。烦躁惊痫。小儿疳积。1. 34.蕲蛇、乌梢蛇功效的共同点是A. 祛风,通络,止痉 B. 祛风,散寒,利水 C.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D. 散寒止痛,平肝定惊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祛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1. 35.萆薢的功效是A. 利尿通淋,凉血止血 B.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 C. 利湿退黄,解毒消肿 D.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29、 萆薢功效:利湿去浊,祛风除痹。应用于:膏淋,白浊。风湿痹痛。1. 36.性味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的药物是A. 川楝子 B. 薤白 C. 乌药 D. 橘皮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薤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1. 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槟榔主治病证的是A. 脾虚湿滞,脘痞便溏 B. 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C. 疟疾寒热往来 D. 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应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肿痛。疟疾。1. 38.有大毒,内服不宜生用,宜炮制后入丸散用的药物是A. 昆明山海棠 B. 雷公藤 C.

30、 马钱子 D. 升药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马钱子: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肉,取出种子,晒干,炮制后入药。性能: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功效: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用法用 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使用注意: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本品所含有毒成分能被皮肤吸收,故外用亦不宜大面积 敷。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1. 39.常用磁石而不用龙骨治疗的病证是A. 肝阳眩晕 B. 目暗不明 C. 心悸失眠 D. 遗精滑精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磁石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龙骨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1. 40.治疗肝肾不足所至的崩

31、漏下血,宜炒用的药物是A. 续断 B. 菟丝子 C. 补骨脂 D. 益智仁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续断:性能,苦、辛,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1. 41.既能涩肠止泻,又能敛肺止咳,并能止痛的药物是A. 五倍子 B. 五味子 C. 诃子 D. 罂粟壳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五倍子与五味子,两药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涩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然五倍子 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血

32、者;而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罂粟 壳: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1. 42.硫黄内服的用法用量是A. 入丸散服,1.53g B. 入丸散服,69g C. 入煎剂,0.51g D. 入煎剂,1015g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硫黄:性能,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功效,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应用,外用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1. 43.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不含有川芎的是A. 血府逐瘀汤 B. 复元活血汤 C. 温经汤 D. 补阳还五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血府逐瘀汤:

33、桃仁、红花、牛膝、赤芍、川芎、桔梗、枳壳、柴胡、生地、当归、甘草;复元活血汤:柴胡、酒浸大黄、桃仁、红花、穿山甲、瓜蒌根、当归、甘 草;温经汤:吴茱萸、桂枝、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阿胶、麦冬、人参、甘草、半夏、生姜;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地龙、赤芍、川芎、桃仁、红 花。1. 44.下列方剂中,柴胡用量宜小的是A. 四逆散 B. 逍遥散 C. 补中益气汤 D. 小柴胡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甘草炙,各五分(9g)人参去芦,三分(6g)当归酒焙干或晒干,二分(3g)橘皮不去白,二分或 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

34、(6g)白术三分(9g);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1. 45.透脓散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A. 桔梗 B. 白芷 C. 皂角刺 D. 赤芍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透脓散: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1. 46.下列关于十枣汤服用方法的叙述中,不符合伤寒论原方用法要求的是A.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分别捣为散 B. 体质强壮者服一钱匕,瘦弱者服半钱匕 C. 用十枚大枣煎汤,纳药末,临卧冷服 D.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十枣汤(伤寒论)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用法:三味等分,各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 匕,羸人

35、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g, 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功用:攻逐水饮。1. 47.当归四逆汤的功用是A.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B.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C.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D.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1. 48.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用的方剂是A. 温脾汤 B. 实脾汤 C. 归脾汤 D. 健脾丸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归脾汤(正体类要)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1.

36、49.从方证病机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关联性最大的一组方剂是A.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生脉散 B. 四逆散当归四逆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 C. 导赤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清胃散 D. 桂枝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牡蛎散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桂枝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牡蛎散4个方剂都与益气止汗有关。牡蛎散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与玉屏风散均可用治卫气虚弱,腠理不固之自汗。但本方 补敛并用而以固涩为主,为收敛止汗的代表方,善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玉屏风散则以补气为主,以补为固,属于补益剂,且黄芪、防风相 配,补中寓散,故宜于表虚自汗或虚人易感风邪者。桂枝汤:解肌发表,

37、调和营卫。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 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 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故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 表,调和营卫取效。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正如周扬俊所 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

38、疫全书。1. 50.苏子降气汤证的病机要点是A.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B. 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C. 风寒束肺,痰热内蕴 D. 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痰涎壅盛,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 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治以降气平喘,祛 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诸药合用,标用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1. 51.完带汤证的病位是A. 肝、脾 B. 肝

39、、肾 C. 脾、肾 D. 脾、胃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本方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治宜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湿止带。1.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天王补心丹证临床表现的是A. 胸中懊 B. 虚烦少寐 C. 梦遗健忘 D. 口舌生疮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天王补心丹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 细胞。治当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本方配伍,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

40、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1. 53.下列方剂中,遣药配合寓“金水相生”之意的是A. 一贯煎 B. 六味地黄丸 C. 百合固金汤 D. 大补阴丸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百合固金汤,君:百合、生地黄、熟地黄滋阴清热,润肺止咳。臣:麦冬、玄参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利咽解毒。君臣相配,滋养肺肾之阴,金水相生。 佐:白芍、当归身滋阴养血,治咳逆上气。贝母润肺化痰止咳。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化痰散结。使(兼):甘草调和诸药。配合特点:金水相 生。1. 54.实脾散中配伍木瓜的主要用意是A. 育阴护津 B. 醒脾化湿 C. 化湿和胃 D. 舒筋活络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实脾

41、散,君:炮附子、干姜温肾温脾,化气行水。臣:茯苓、白术健脾运湿。佐:木瓜醒脾化湿,敛津护阴;厚朴、草果仁、木香、槟榔行气利水。使:甘草、生姜、大枣益脾和中,调和诸药。配合特点:温阳利水,行气利水。1. 55.下列各组方剂中,均为表寒里热兼治的是A. 桂枝汤、银翘散 B. 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 C. 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 D. 温脾汤、大柴胡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热除烦风寒表实证兼有里热。1. 5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伤寒论四逆散原方加减法的是A. 咳者,加杏仁 B. 悸者,加桂枝 C.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D.

42、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四逆散(伤寒论)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辨证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 脉弦为辩证要点。加减变化: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1. 57.治疗泻下滑脱不禁,应首选的方剂是A. 四神丸 B. 补中益气汤 C. 附子理中丸 D. 真人养脏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3、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辨证要点:本方以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 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加减变化:脾肾虚寒、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以温肾暖脾;脱肛坠下者,加 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陷。使用注意:若泻痢虽久,但湿热积滞未去者,忌用本方。1. 58.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器,肢体困管,饮食锐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其治法是A. 健脾解郁,化痰醒神 B.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C. 补脾和胃,安神定志 D. 镇肝宁心,化痰安神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心脾两虚证,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癫病日久,脾失健

44、运,生化乏源,气血两虚,心神失养,面色(白光)白,肢体困乏,饮食锐减 脾虚血亏,健运失职;言语无序,幻觉、妄闻、妄见气血俱虚,神明失养,灵机混乱;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心脾不足之象。证机概要:癫证日 久,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气血俱衰,心神失养。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代表方: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1. 59.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涎沫,证属风痰闭阻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导痰汤 B. 涤痰汤 C. 定痫丸 D. 镇肝息风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风痰闭阻证证机概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治法涤痰息风,开窍定痫。代表方定痫丸。1. 60.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

45、稠,咳声不扬,口渴咽燥。午后潮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者,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清金化痰汤合桑杏汤 B. 桔梗杏仁煎合泻白散 C. 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D. 加味桔梗汤合桑白皮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虚热证,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黏稠肺阴亏虚,虚火内炽;灼津为痰或咳痰带血阴虚肺燥,咳伤肺络;咳声不扬,甚则音哑肺津不足,金破不 鸣;气息喘促肺失滋润,宣降失职,肺气上逆;口渴咽干,午后潮热,皮毛干枯虚火内盛,阴亏津伤,皮毛失荣;舌红而干,脉虚数阴虚火盛,肺津不 足之象。证机概要:肺阴亏耗,虚火内炽,灼津为痰。治法滋阴清热,润肺生津。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

46、于咳嗽 气逆,咽喉干燥不利,咳痰黏浊不爽;后方养阴润肺,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咳痰少,咽痒气逆。1. 61.冷哮证发作期,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射干麻黄汤 B. 越婢加半夏汤 C. 定喘汤 D. 厚朴麻黄汤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冷哮证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1. 62.平素情志不畅,症见腹部结块,或左或右,走窜不定,按之略痛,脘胁不舒,嗳气频频,便艰纳呆,舌苔薄,脉弦者,其诊断是A. 腹痛 B. 胁痛 C. 聚证 D. 疝气 回答错误 答案解析 :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严,病在血发,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