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682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州中医医院多部门参与的多重耐药菌合作机制MDT(multi discipinary team )是一种多学科协作的理念,也是国际上近年提出的重要医学模式。多学科协作的理念同样适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重点,同样需要运用MDT理念,加强多学科间的合作,强化管理是院感科所面临的新课题。有数据显示:多重耐药菌的产生,30%40%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传播,20%25%是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20%25%是社区获得性病原菌,20%来源不明。因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药剂科、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根据“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实

2、施细则”3.4.5.5.2: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机制,因此,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通过,今后每季度由院感科负责组织召开一次多学科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会议由业务副院长张宗信主持,参会人员有: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检验科、药剂科、内科、针灸科、外科、急诊科、口腔科人员;会议主要议题是将已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执行情况加以落实,使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加强院感科与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及临床科室的联系,避免院感科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联席会议提高临床科室的执行力,以期达到由于多部门对细菌耐药联合干预,取得成效。召开联席会议时除抢救病人

3、等特殊情况,以上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分工及职责:一、临床科室: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床头应当有隔离标识(蓝色),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

4、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4、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6、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8、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9、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

5、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记录,体现持续改进。二、药剂科: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有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2、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细菌室协助完成)。5、各种形式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记录详实。6、每季度公布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考核机制。7、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有I类手术预防性

6、抗菌药物使用规范。8、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三、检验科:1、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相关临床科室(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2、有细菌耐药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3、每季度公布I科室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和耐药率。4、每季度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5、每季度有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和抗菌药物

7、敏感性报告。四、 医院感染管理科:1、每天到检验科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情况,并每天随机到科室督查耐药菌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情况。2、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甚至处罚,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落实,体现持续改进。3、每季度对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包括围手术期)、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4、制定培训计划,并不定期以各种形式对全院医护人员和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及控制措施进行培训,并对培训效果有追踪总结,通过耐药菌感染率体现防控的有效性,资料详实。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进步,加上新病原体的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不断增多、新的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医院感染管理除了要常抓不懈之外,还应采用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手段,发现和解决临床感染控制问题。 卫生部医政司郭燕红处长说:“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耐药控制方面,要加大对规定、措施、规范的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将规定细化、具体化,形成临床工作路径、工作依据,使得这些工作与本医院、本机构、本部门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因此,做好多重耐药菌防控工作,良好的沟通是前提,制定的制度既要高标准更要符合实际,立足本土是根本,认真培训指导、现场反复督导、严格考核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