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29828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反时象发热在小儿暑热症临床诊断的应用关键词:反时象发热 小儿暑热症 夏季热 临床诊断小儿暑热症又名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3岁婴幼儿多见。本病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江西地区发病时间多集中在68月。该病在发病初期不易明确诊断,常使用大量抗菌素治疗,造成医疗费用升高。如何提高本病的诊断,我们观察到临床上特别现象,称为反时象发热,为零时至上午8时体温升至最高,至晚上11时最低点,每日反复,有规律可循。在确诊的病例中均有此发热现象。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 观察对象: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入选条件:凡发热在三天以上,未作出明确诊断者,年令为05岁,男75例

2、,女33例,男女比例2.27:1,平均年令1.2岁 3.6岁。病例来源为本院门诊及住院2004年、2005年、2006年3月9月收集发热病人108例进入观察程序,另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案中随机抽取28例已作出其它疾病诊断的非暑热症病例,年龄、性别无差异。均与观察组作相同对照观察热型。观察两组病人热型变化。二、观察方法:两组病例均设反时象热型阳性和反时象热型阴性病人,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A组和B组。三、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1、 凡在2004、2005、2006年3月、6月、9月内出现发热三天以上,在发热恢复前期间出现一个周期以上反时象热型,在此期间内未使用解热镇痛药者。2、 对照观察组内出现阳性

3、病例者同样归入对照组内阳性数计算。四、随访:随访一年以上,有三例出现第二年复发病例,观察为阳性。A组有75例进入观察组后未见阳性发热、或合并肺炎、菌痢、失访,而列入观察阴性组。有33例有一次以上随访并观察到一个周期以上阳性发热病例。能作出诊断并排除其他发热疾病作为观察终点。五、统计学处理:采用X2 检验。结 果两组共观察到34例阳性,共102例为阴性。两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阳性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表1两组发热病例反时象热型观察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反时象热型其它热型合计反时象热型发生率A组 337510831%B组 127283.6%P0.025讨 论小儿暑热症患儿发

4、热型与其它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热型不同,有别于目前所知的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患儿发热24小时有周期变化,热大多不能退清,零时开始升温,到上午8时左右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下午2时至晚上11时降至最低,然后又复升,有规律可循,我们称该发热现象为反时象发热。在江西,当地平均气温在20250C以上时,即可出现发病病例。平均气温在30350C以上时,病例较多。短时期、高气温出现的病例有一定数量被漏诊,或作为其它常见病治疗,今后值得进一步细致随访和观察。即短时期暑热症。根据发热性疾病三维梯度定标诊断法,A:凡持续发热在三天以上的患者可作为疑似病例进入观察程序。B:凡

5、发热三天以上,无其它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证据,见反时象热型,即可作出临床诊断。C:1、具有A、B类所列依据,在上一年度有类似发热史,且中秋节后或当地气温平均在20250C以下能退热者。2、小于三个月患者出现发热,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具有反时象热型现象时,进入空调室24小时以上,体温能下降或降至正常者。3、具备上一年度季节性发热,且今年又出现上述表现且较上年度较轻者。具备C类依据13条中一条或一条以上者可确立诊断。参考文献1、陈文彬主编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5版P13172、汪爱传主编 中医儿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P106610703、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P246724684、熊训斌 发热性疾病三维梯度定标诊断法 中国综合医学1999年第一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P3053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