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858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摘要11冬枣采后病害的种类21.1黑腐病21.2浆胞病21.3霉腐病21.4果柄基腐病22冬枣采后病害的防治措施22.1物理性防治22.2化学性防治32.2.1臭氧处理32.2.2化学杀菌剂32.2.3保鲜剂和激素处理32.3生物防治42.3.1拮抗菌42.3.2自然抗病物质52.3.3采后产品抗性的诱导53结论与展望6参考文献6致 谢9冬枣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冯吉睿(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新疆 阿拉尔 843300)摘要 本文综述了冬枣采后主要侵染性病害有黑腐病、浆胞病、霉腐病和果柄基腐病。目前,物理防治方法包括低温贮藏、热水处理等,化学防治方法包括臭氧处理、化

2、学杀菌剂等。生物防治是当前冬枣采后病害控制的重要研究方向,包括拮抗菌、自然抗病物质的利用和采后产品抗性的诱导。最后,对三大类防治方法和综合性防治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键词 冬枣;侵染性病害;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研究进展Advances in Research on Postharvest Diseases and ControlTechniques of Winter JujubeFeng Jirui(College of Life Science,Tarim University, Alar,Xinjiang 843300)Abstracts:This paper reviews t

3、hat the main postharvest infectious diseases of jujube are black rot, thick liquid disease, mold rot and stalk base rot disease.At present, physical control methods include cold storage, hot water treatment and so on.Chemical control methods includes ozone treatment, chemical fungicides and so on.Bi

4、ological control is currently important postharvest disease control of winter jujube, including the antagonist, the use of natural disease-resistant material and induction of resistance of postharvest products.Finally,the three main types of control method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re summarize

5、d and outlooked.Keywords:Winter jujube;Infectious diseases;Phys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Bio-control;Advances in research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cv. Dongzao)独产于中国,又名苹果枣、雁来红、冻枣、冰糖枣1,是枣中极品2,鲜食甜脆爽口,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高达292 mg/100 g,被誉为“活维生素丸”3。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冬枣种植业发展迅速,新疆也引进了抗旱、耐涝、适

6、应性强的冬枣,并在荒漠边缘种植成功,目前栽培面积已过万亩,近几年呈上升趋势4。然而,冬枣采后的保藏期较短,很容易发生病害,严重影响其食用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而降低商品价值。因此,探究冬枣采后病害的种类和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对新疆及全国的冬枣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冬枣采后病害的种类冬枣采后的病害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非生物因素如贮藏环境恶劣或营养失调引起的非传染性生理病害,又称为生理失调,主要有苦痘病、枣果酒化和冷害等;另一类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气孔或伤口而引起的传染性病害,也叫病理病害,主要有黑腐病、青霉病、浆胞病、霉腐病和果柄基腐病5-6。本文主要介绍冬枣采后侵染性病害的种类、症状、发生时

7、间等,并阐述病害防治方法及研究进展。1.1黑腐病 黑腐病主要的病原菌是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Keissl.7、实腐茎点霉(Phoma destructiva Plowr)以及壳梭孢属的一种真菌(Fusicoccum sp.)。这三种病原菌可以单独侵染也可混合侵染8-10。黑腐病主要表现在:病果发病部为红褐色小斑点至褐色病斑,病斑处果皮凹陷,在果蒂部位长有白色或淡褐色菌丝。发病严重者,发病部位有白色或绿色的菌丝团。果肉组织软烂、褐变,甚至出现浑浊汁液11。1.2浆胞病浆胞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 Nees)和半知菌亚门无孢菌群根菌索菌(

8、Rhizomorpha Roth.ex Fr.)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12-13。浆胞病表现14为:该病在发病初期,在果肩和腰部出现深红色、茶褐色变色斑点,后期颜色加深,病部表皮形状不变,用手触压出现凹陷而不能弹起。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而导致全果腐烂。病部果肉与果皮易分离,可挑取,病部果肉呈浆状,颜色为金黄色或淡黄褐色。该病主要在贮藏后期发生。1.3霉腐病霉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结合菌亚门结合菌纲毛霉目根霉菌(Rhizopus sp.)、半知菌亚门丝孢钢丝孢目青霉菌(Penicillium sp.)15。霉腐病大部分是从伤口侵染潜伏诱发的。霉腐病表现14为:受害冬枣果实表皮为红、黑等变色斑,斑

9、形为圆形或不规则,用手触压病斑,病斑表皮为湿润状。病部果肉组织颜色为黑色、褐色或黑褐色。1.4果柄基腐病果柄基腐病是由根菌索菌(Rhizomorpha Roth.)、根霉(Rhizopus sp.)、交链孢霉(Alternaria Nees.)和青霉(Penicillium sp.)混合侵染而引起的病害16。主要是气孔或伤口侵染。果柄基腐病表现14为:冬枣病果果柄周围会产生黑色、褐色、淡深红色不同颜色的变色斑,用手触压病斑出现凹陷或为湿润状,表皮破裂。后期病斑部表面产生不同颜色的霉层。病部果肉颜色为黑色、金黄色或和褐色等。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病害向果核周围延伸,严重时会到果核的2/3或全部。2

10、冬枣采后病害的防治措施冬枣采后的病害主要是以侵染性病害为主,引起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可能是在采前潜伏在果实表面或内部,也可能是在采后通过气孔或伤口侵染果实。冬枣在采摘、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造成的机械损伤能加剧病害的发生。再者果实产生生理病害后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病。因此,冬枣采后侵染性病害的有效防治是建立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它包括了采前田间的栽培管理和采后的处理。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的预防病原菌的侵染。目前的采后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2.1物理性防治冬枣采后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有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减压贮藏、热水处理等。这些措施主要是改变冬枣贮藏的环境,进而改变其生理活动

11、,抑制相关酶的活性,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长期的贮藏下,嗜冷性病原菌会繁衍滋生,导致腐败变质。周绪宝发现引起冬枣采后发病的曲霉菌为高温菌,在低温下不能存活11。孙蕾等研究发现,在-0.5以下温度下一定时间范围内能抑制冬枣浆胞病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为冬枣低温贮藏温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13。王亚萍试验证明冬枣三种主要病原细菌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力分别是:假单胞杆菌的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黄单胞杆菌的耐受力分别为-2和55,欧氏杆菌的耐受力分别为0和57.5。在冬枣低温贮藏期间,要控制病原细菌引起的果实病害,应该将贮藏温度设定在-2以下17-18。刘晓军在有臭氧作用的湿冷库中贮藏冬枣,发现

12、臭氧能快速杀死霉菌和抑制霉菌产生19。 热处理技术(包括热水、热蒸汽、热空气处理)就是采取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50),处理适宜的时间,从而抑制果蔬后熟,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活动,降低酶的活性,提高贮藏保鲜效果的一种物理辅助保藏方法。热水处理可以杀灭冬枣中的潜伏病菌,抑制腐烂,提高好果率。研究发现最佳热水处理是用5055热水处理68 min,处理后的冬枣在15下贮藏15 d,好果率保持在85.3%20 。庄青试验得出适宜的热水处理为温度50处理时间6 min。处理后在00.5下贮藏,好果率为82%21。王亚萍等在研究冬枣腐烂果实三种主要病原细菌对温度和pH的耐受力时发现:在pH为34的条件下,用

13、不同的温度处理,假单胞杆菌处理温度为45、黄单胞杆菌为55、欧氏杆菌为50时,处理610 min后以上病原菌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18。2.2化学性防治单独的物理性处理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冬枣贮藏后期腐烂,在低温条件下病原菌在贮藏 60d后开始发病,引起果实大量的腐烂,成为限制冬枣供应期的关键因子22。近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倾向于化学性防治,化学性防治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杀死冬枣上的病原菌来防治采后侵染性病害,从而达到长期贮藏的目的。化学药剂一般具有内吸或触杀作用,其使用方法有喷洒、浸泡和熏蒸等。化学性防治方法包括:臭氧处理、化学杀菌剂和保鲜剂等。2.2.1臭氧处理臭氧应用于冬枣贮藏中,能快速

14、杀灭霉菌或抑制其生长,防治冬枣霉烂,也能氧化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乙烯和乙醇,并能促进创伤愈合,能有效延长冬枣贮藏期23。O3具有抑制霉菌抱子繁殖的作用从而降低了冬枣腐烂率,而且O3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试验表明以O3浓度300mg/m3抑菌防腐效果最佳24。庄青研究表明用浓度3mg/m3的臭氧,一天处理一次的冬枣,在贮藏81d时,其腐烂率为14.15%,比对照组低22.95%21。王侠轶等试验表明,用臭氧(2.003.00) mg/L冰膜处理冬枣,能有效抑制PPO(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显著抑制总糖含量、乙醇含量的升高和果实的转红,延缓了果实采后衰老,降低了腐烂率,保证了其商品价值25。刘晓军

15、利用浓度为2mgL的臭氧水冷激处理(水温1l)冬枣,可以明显降低其表面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失重率,延缓冬枣硬度的下降,延长冬枣的货架期26。2.2.2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大多能够穿透果实表皮,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采后侵染性病害、保鲜的目的。采后冬枣在-1的环境下,采用500l/l施保克和打孔薄膜包装综合处理后,贮藏60d后商品率仍达89.4%27。戴挫霉(Deccozil289-EC)(11250)对防治冬枣黑斑病有效28。生吉萍等用六种抑菌剂对黑腐病混合菌进行抑菌试验,其中四种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比较的结果为:戴挫霉22.2%乳油(Deecozi289-EC)科博78%可湿性粉剂(Cupr

16、ofix30)喷克80%可湿性粉剂和42%悬浮剂(Penncozeb 80WP & Pennfluid 42SC)亚硫酸氢钠8。二氧化氯属无毒型消毒剂,一般使用浓度较小,可直接用于冬枣。二氧化氯对细菌(含芽孢杆菌)、病毒、霉菌、藻类都有迅速、彻底的杀灭作用。具有安全、无残留、无“三致”作用等优点29。ClO2处理可以有效的杀灭冬枣采前潜伏的病原菌,显著降低冬枣腐烂的发生,同时还可减缓冬枣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能有效的延长冬枣的贮藏期。经二氧化氯缓释(50ppm、100ppm)处理的冬枣,在贮藏80d并经过8d常温处理后,好果率为100%,而对照的好果率只有37.2%21。王太明等试验结果表明,

17、冬枣DZ 杀菌熏蒸剂(山东省林科院自主研制的无公害、超高效鲜枣贮期专用杀菌熏蒸剂主成分为ClO2)的最佳使用浓度为7倍浓度,使用次数为34次,熏蒸间隔期为20d。7倍浓度的DZ杀菌熏蒸剂能有效地杀灭冬枣贮期主要病害的病原菌,减轻冬枣采后病害的发生,显著提高了好果率14。袁毅等证明,缓释二氧化氯制剂可以抑制全红期冬枣的呼吸强度,抑制乙醇的积累,防止冬枣失重。缓释二氧化氯制剂联合热水处理试验证明,两者结合使用有助于全红期冬枣的保鲜,经过64d 的贮藏,好果率可达到87.1%,同时能较好的保持冬枣商品品质和营养价值30。2.2.3保鲜剂和激素处理碳酸氢盐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很多细菌、酵母、真菌等能有效

18、抑制,对采后果实病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31。碳酸氢盐对抑制链格孢菌的萌芽效果不明显,但对芽管和菌丝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周绪宝研究表明3%PBC(碳酸氢钾)就能抑制黑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生孢子。在室温条件下,用4%PBC处理冬枣可有效减缓总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的下降和还原糖含量的升高,诱导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延缓PPO活性高峰的到来。-2环境贮藏95d后,发现处理的冬枣好果率为67.7%10。芮松青等试验表明如果在采前15d对冬枣果树使用液体保鲜剂1号(暂定名为保鲜剂l号,将钙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而成,液体有效浓度为2.1)进行全树喷洒,采后贮藏45d后好果率高于入库前使用保

19、鲜剂处理的。对白熟期冬枣使用CSP固体保鲜剂(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由3种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复配而成)处理,贮藏100 d时好果率仍高达85%32。果实成熟和贮藏过程中,果胶酸钙的大量减少是导致果实软烂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钙处理能能够保脆,维持其硬度。王敏等用1%CaC12和1%CaC12+50 mg/L GA3溶液分别浸泡冬枣,试验发现经CaCl2处理冬枣,能显著抑制MDA(丙二醛)的形成,较好的保持了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冬枣贮藏60d后,好果率高达86%33。纳他霉素(Natamycin)是纳他尔链霉菌(Streptom

20、ycin Natalensis)经过发酵得到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34。它是一种多烯大环内脂类抗真菌剂,它能够专性的抑制酵母菌和霉菌,并且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目前已成为一种3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的天然生物性食品防腐剂和抗菌添加剂。王建国35研究表明,冬枣果实药剂处理后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试验表明:用纳他霉素5001000mg/L处理冬枣,能很好的保持果实硬度、显著抑制冬枣果实VC含量的下降、抑制MDA含量的上升、提高了冬枣的PAL的活性。如纳他霉素与适当的聚乙烯醇混用,可更好的发挥纳他霉素的药效,有更好的保鲜效果。贮藏到60d,纳他霉素500mg/L和1000mg/L处理组,商品率分别达85.1%

21、和87.3%,贮藏到100d,商品率仍可达到72.2%和75.0%。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果实的成熟衰老受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一般说来,IAA(生长素)、GA3(赤霉素)和CTK(细胞分裂素)协同促进衰老,Eth(乙烯)和ABA(脱落酸)协同促进衰老,而两大类激素间有拮抗作用。邹东云研究表明,用GA3和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冬枣,两者均可有效的抑制冬枣转红,降低腐烂率。这两种方式在湿冷保鲜条件下,使用效果更好27。2.3生物防治物理性防治技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采后病害进行控制,但是长期贮藏仍会引起微生物的生长。另外,化学药剂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36,对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22、给防治带来不利影响。目前研究多集中在探索替代化学药剂的防病新措施。生物防治是近年来被证明有效的防病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选择对枣果不造成危害的微生物来抑制引起枣果腐烂病原菌繁殖,或利用自然抗病物质和诱导枣果的抗病性来抑制病害病原菌的生长。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拮抗菌、自然抗病物质的利用和采后产品抗性的诱导。2.3.1拮抗菌许多研究都证明利用拮抗微生物来控制病害是一项具有很大潜力的新兴技术。目前已从植物和土壤中分离出多种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真菌和酵母菌。这些微生物对引起果实采后腐烂的多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薛梦林等利用从冬枣表面分离的成团泛菌B501对链格孢引起

23、的冬枣黑斑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浓度为1107cfu/ml的活菌液对链格孢的抑制率达80%以上,添加CaCl2能显著增加其生物防治能力37。耿海峰等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出11株对冬枣采后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拮抗菌B26对细交链格孢的抑制率达78.8%、对多隔镰孢霉的抑制率达71.3%,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防治采后侵染性病害有较好的作用38。王军等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L12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组分以及菌株蛋白量与抑制效果相关性,试验发现:发酵液蛋白组分对黑斑病病原菌菌丝抑制率达91.6;70硫酸铵分离出其蛋白组分为208gml时,其抑菌活性最达94.3

24、39。酵母菌作为生物拮抗菌与其他生防微生物相比,不产生对人体可能有害的次生代谢物质,在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40。王亮等以采后冬枣为试材,研究了梅奇酵母 XY201菌株在冬枣果面和伤口上的定殖能力以及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得出XY201菌株1108cfu/ml的悬浮液可有效抑制冬枣黑斑病的发生,其发病率降低了52.5%59.2%,但对青霉病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发病率仅减少了3.6%6.1%41。薛梦林试验得出拮抗酵母菌 XY103,XY201 和XY801对引起黑斑病的链格孢的抑制率96%以上42。王一非等认为海洋拮抗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

25、igenum)与0.3NaHCO3,0.012(WV)尼泊金乙酯钠或尼泊金丁酯钠溶液结合使用时可显著地抑制冬枣黑斑病的发生;其中,Rpaludigenum与0.3NaHCO3结合使用对控制冬枣黑斑病的效果最好43。郭东起等用美极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与不同浓度(5、10、15、20 mmol/L)的钼酸铵结合使用,研究其对对冬枣采后黑腐病和青腐病的防治效果,发现美极梅奇酵母菌与较低浓度(5 mmol/L)的钼酸铵溶液结合使用对冬枣果实黑腐病和青腐病的防治效果最佳44。2.3.2自然抗病物质自然抗病物质主要是一些植物提取液、植物产生的一些油和挥发性物质和

26、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提取物。植物的许多次生物质具有抑菌的生物活性,病虫不易产生抗性,所以植物源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倍受重视。生吉萍等研究得出,恩威植物提取液作为一种绿色天然杀菌剂对黑腐病混合菌的抑菌效果良好,在稀释至20倍时仍然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8。大蒜素对冬枣采后侵染性病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韩红艳等研究结果表明:用0.5 %大蒜汁处理冬枣,与对照相比,处理过的冬枣能保持风味、色泽正常,抑制果实转红,延缓软化,降低腐烂率,可有效的增长冬枣贮藏期45。杨红试验报道,丁香精油、丁香精油-壳聚糖复合物对冬枣采后病害的主要致病菌灰霉菌、青霉菌、链格孢菌和浆孢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丁香精油在10l/ml时对菌

27、丝的抑制率均达到100%,对灰霉菌、青霉菌和浆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在 85%以上,对链格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77.01%。丁香精油-壳聚糖复合物在浓度为10l/ml(含丁香精油有效成分5l/ml)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5%以上46。李宁等用0.05丁香精油处理冬枣,在0贮藏期间(60d)及藏后25货架期(5d)的果实腐烂率菌低于对照组47。2.3.3采后产品抗性的诱导植物对病菌的侵染有天然的防御反应,采后的产品也具有自然的防御机能,其表现在快速减缓成熟,目前,利用产品自身防御机控制采后病害的报道较少。如果在病原菌侵染产品前对产品进行定向的抗性诱导,增强产品组织的抗病机能,就

28、能够控制采后的病害。植物抗病性的鉴定可以通过一些抗病相关酶(PAL、PPO和POD等)和抗病物质(总酚和木质素)含量进行鉴定46。诱导抗性是指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预先处理植物或果实,诱导其启动自身的防御机制,增强对病原物的抵抗力。采后诱导抗病性有着广阔的前景,例如紫外线、热处理、CO和水杨酸分别可以诱导草莓、番茄、油梨和芒果的采后抗病性48-51。果蔬经壳聚糖处理后可在表面形成一层透明薄膜,抑制呼吸作用和乙烯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果实衰老,减少腐烂,延长贮藏时间52。谢春晖等利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保鲜液对冬枣进行涂膜保鲜处理,研究其在冷藏条件下贮藏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壳

29、聚糖涂膜处理冬枣可以有效地保持枣果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呼吸强度和果实转红,降低腐烂率,延长冬枣的贮藏时间。并指出最佳壳聚糖保鲜液浓度为1%53。姜桥等在采前利用低聚壳聚糖喷施冬枣树,采后低温贮藏,分析发现采前用1mg/mL 的壳聚糖喷施枣树,能减轻冬枣的发病,集中发病期推迟6 d;并能促进冬枣的次生代谢,在贮藏期30 d内能保持较高的总酚及类黄酮含量,有利于抗病性提高;还显著增加了枣果实中PPO、POD和PAL的活性54。刁小琴等利用壳聚糖涂膜结合臭氧处理对冬枣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浓度为0.75 mg/mL壳聚糖浸果30s,(-10.5)贮藏,每隔5d采用浓度为323g/L臭氧处理涂膜的冬

30、枣0.5 h,能有效保存果实还原糖和VC含量,降低果实呼吸强度。贮藏125 d,好果率可达95.2%55。HAO Wu等用新型的锌(II)和铈(IV)壳聚糖复合物对冬枣进行涂膜,研究在低温贮藏的条件下冬枣的品质和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结果表明,经过18d贮藏,用复合物处理过的枣果品质好于对照组,增长了货架寿命和减少枣果表面的有机磷农药残留56。 关于丁香精油抑制冬枣采后病害病原菌的报道前面已经有介绍,丁香精油对冬枣采后诱导抗病性的影响报道的甚少。李宁等发现丁香精油处理使货架期冬枣果实保持了较高的PAL、PPO和POD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了果实腐烂指数,延长了其货架期45。二氧化碳高渗透性保鲜

31、膜是一种新型的保鲜膜,它不仅具有高透气性,而且具有极高的二氧化碳氧气渗透系数比。采用这种膜,可以将鸭梨、冬枣等保鲜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5%以下,从而延长它们的保质期,并减少贮藏后的腐烂损失57。用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袋包装冬枣,包装袋内的低氧气浓度有利于抑制其呼吸强度,减少营养物质的损耗,保持其对病源微生物的抗性,使好果率增加。贮藏100d时,二氧化碳高渗透性膜包装的冬枣的好果率达到98.5%58。有研究证实NO可调控经济作物成熟。无论是呼吸跃变型还是非跃变型果蔬,外源NO均能延迟其成熟衰老。NO可以通过控制内源乙烯的合成和降低组织对乙烯的敏感度,来延缓组织的成熟和衰老59。Shuhu

32、a Zhu等在22、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用20ml/L NO熏蒸冬枣3h,能显著降低转红指数,保持较低的总花色苷含量和较高总酚含量,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和维生素C的减少,抑制了PPO和PAL活性的变化,延缓了衰老60。进而增强了冬枣的抗病性,抑制腐烂率。3结论与展望本文综合性的描述了冬枣采后侵染性病害的种类以及病害的三大类防治方法。病害主要有黑腐病、青霉病、浆胞病、霉腐病和果柄基腐病。防治方法有物理性防治、化学性防治和生物防治,这三大类防治方法各有优缺点。物理性防治方法简单、实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采后病害的防治方法,但是其只能在短期内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保证冬枣的品质,随着贮藏

33、时间的延长,潜在的病原微生物会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影响食用品质和商品率。目前诸多研究中,关于冬枣低温贮藏、减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冬枣采后生理的影响,对冬枣采后病原菌的抑制研究的甚少。实际上,一些病原菌在低温的环境、减压条件下无法生长。这些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化学性防治措施是最直接的防治方法,其通过喷洒、浸泡和熏蒸化学杀菌剂、保鲜剂等直接杀灭冬枣表面及冬枣内的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病害,延长贮藏期的目的。但是化学防治有很多缺点,比如化学药剂的残留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不过,像二氧化氯这样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杀菌剂、食品添加剂碳酸氢盐和纳他霉素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生物防治

34、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有许多优点,如没有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连续使用产生的抗药性等。目前对生物防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拮抗细菌、拮抗酵母对病原菌的抑制。但到目前为止,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拮抗菌却很少。拮抗菌在应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如下:拮抗菌制剂的效果不稳定、拮抗菌的抑菌谱窄、拮抗机理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生产成本过高和生防制剂的应用单一。近年来,果蔬采后潜在的抗病性逐渐被认识,以外源诱导因子激发果实潜在抗病性而对果蔬采后腐烂的防治是较新的病害防控技术,外源物的诱导抗病性对采后果蔬保鲜具有重要的应用开发前景。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防治方法或是哪几种防治方法的联合使用,都忽略

35、了采前田间的栽培管理。潜伏性病原菌来自于采前。冬枣采后病害的有效防治应建立在综合防治措施的基础之上,它应该包括采前田间的栽培管理和采后系列化配套技术处理。采前应注意合理的种植、适时修剪果树、合理灌溉、适时喷洒农药、适时采收等,采后处理应包括及时预冷,果实的处理(挑选出病、虫、伤果,涂膜等),低毒防腐保鲜剂的使用,包装材料的选用,冷链运输,适宜贮藏条件(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的选择等系列措施。这种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曲泽洲,王永蕙.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229- 230.2曾现春.冬枣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J.果树科学,1997,14(3):

36、209-210.3邹东云.冬枣采后生理及其高效贮藏保鲜药剂的筛选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7-9.4翟金兰,周红,杨艳彬,等.新疆冬枣低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研究J.食品科技,2008,33(5):246-248.5尹玲莉.冬枣贮藏期病害及其防治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0,(23):30,57.6黄永红,李庆,赵京岚,等.冬枣果实贮藏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山东林业科技,2006,(6):54-55. 7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农业大词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950.8生吉萍,申琳,胡小松,等.冬枣黑腐病抑菌试验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3,3(2):83-86.9康

37、绍兰.枣铁皮病病原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8,28(2):165-171.10郑晓莲.枣缩果病初侵染来源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18(4):59-63.11周绪宝.冬枣采后黑腐病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 12孙蕾,王太明,鲍晓明,等.冬枣浆胞病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J.山东林业科技,2010,40(5):14-19,13.13孙蕾,吴兴梅,房用,等.冬枣采后浆胞病定性研究J.保鲜与加工,2004,4(5):23-25.14王太明,孙蕾,吴兴梅,等.冬枣贮期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9):130-134.15吴兴梅,孙蕾,

38、刘元铅,等.冬枣贮藏期主要病害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2):19-22.16魏天军,魏象廷.中国枣果实病害研究进展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1):88-94.17王亚萍.冬枣果实采后病害防治及减压保鲜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18王亚萍,梁丽松,王贵禧,等.冬枣果实三种主要病原细菌对温度和pH值的耐受力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5,18(2):199-203. 19刘晓军,王群.冬枣湿冷保鲜技术的试验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6(4):93-97. 20李鹏霞,王贵禧,樊金拴,等.热水处理对冬枣货架期品质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

39、(2):119-121,145.21庄青.冬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 22邵春水,李玉.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关键环境因子J.滨州师专学报,2004,20(2):34-38. 23韩星辉,侯月华.臭氧保鲜技术在冬枣保鲜库中的应用J.山东农机化,2009,(1):29.24韩军岐.冬枣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25王侠轶,张子德,刘晓军,等. 臭氧冰膜处理对冬枣生理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 2011,(08). 26刘晓军.冬枣性状及湿冷贮藏(+O_3)中生理变化与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4 .27邹东云.冬枣采后生理及其高效

40、贮藏保鲜药剂的筛选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28Smilanick J,Denis Arrue M.Control of green mold of lemons with Pseydomonas speciesJ.Plant Disease.1992,76:481-485.29傅茂润,杜金华.二氧化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113-116.30袁毅,史秀红,元永波,等.冬枣的保鲜技术研究J.食品科技, 2010,(06):63-66.31Cristi L.Palmer,R.Kennneth Horst,et al.Use of bicarbonate

41、s to inhibit in vitro colony growth of Botrytids cinereaJ.Plant Disease,1997,81(12),1432-1438. 32芮松青,黄素芳,王云计,等.保鲜剂处理对贮藏期冬枣好果率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02-103. 33王敏,张连斌,张继澍,等.采后钙处理对冬枣生理和贮藏品质影响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4,4(2):78-82.34Mohamed A F, Hesham A E,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medium for natam

42、ycin production by Streptomyces natalensisJ. Bacis.Microbiol, 2000,40(3):1576. 35王建国.纳他霉素对冬枣的保鲜效应及低温贮藏残留动态D.山东农业大学,2007. 36Bus V G,Bongers A J,Risse L A.Occurrence of Penicillium digitatum and Penicillium italicum resistant to benomyl, thiabendazole andimazalil on citrus fruit from different geograp

43、hic originsJ. Plant Disease,1991,74:134-137.37薛梦林,张力群,张继澍,等.拮抗菌B501的鉴定及其对采后冬枣黑斑病的抑制效果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2):122-127.38耿海峰,张丽珍,牛伟.冬枣采后病害拮抗菌的筛选和鉴定J. 食品科学, 2010,(09):150-155.39王军,陈爱香,辛玉成,等.枯草芽孢杆菌XL12发酵液蛋白对冬枣黑斑病病原的抑制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114-116. 40 Tian S P, Fan Q, Xu Y, et al. Effects of calcium on bioco

44、ntrol activity of yeast antagonists against the postharvest fungal pathogen Phizopus stoloniferJ. Plant Pathology,2002,51:352- 358.41王亮,薛梦林,施俊凤,等.梅奇酵母XY201菌株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J.园艺学报,2010,37(10):1583-1590.42薛梦林.拮抗菌对冬枣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43王一非,郑晓冬.食品添加剂对海洋拮抗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抑制冬枣采后腐烂效果的

45、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9,35(2):158-164.44郭东起,侯旭杰.生防酵母菌结合钼酸铵对冬枣采后主要病害防治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2,12(2):36-39,54.45韩红艳,李秋菊,李改仙,等.大蒜汁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1):124-125.46杨红.丁香精油对冬枣防病保鲜效应与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47李宁,关文强,阎瑞香.丁香精油对冷藏冬枣果实腐烂及诱导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2):324-329.48翟彩霞,马春红,秦君,等.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常规鉴定-相关酶活性变化与诱导抗病性的关

46、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222-224.49荣瑞芬,于涛.短波紫外线辐照对草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3,24(1):146-149. 50LURIE S,FALLIK E,HANDROS A,et al.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peroxidase in resistance to Botrytis cinerea in heat-treated tomato fruitJ.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1997,50:141-149 .51晏卫红, 黄思良, 谢玲,等.

47、 芒果蒂腐病和炭疽病的抗性诱导J. 西南农业学报, 2001,14(3):56-5852吴友根,陈金印.壳聚糖在果蔬保鲜上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12):52-56.53谢春晖,位思清,王兆升,等.壳聚糖涂膜保鲜冬枣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1):45-50.54姜桥,王金丽,荣瑞芬,等.采前低聚壳聚糖处理对冬枣果实抗病性的诱导J.食品科技, 2011,(3):26-29. 55刁小琴,张有林,关海宁. 壳聚糖涂膜结合臭氧杀菌对冬枣果实贮期品质及抗病因子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2) :91-93. 56 HAO Wu,DONG FENG WANG,JOHN Sill, et al.Effect of the Complex of Zinc(II) and Cerium(IV) with Chitosan on the Preservation Quality and Degradation of Or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