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29905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论文]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科学(心血管)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肽 罪犯血管 预后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BNP、心肌酶谱检测等临床情况。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查询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日期为起点,以发病后12月为时间终点,了解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同时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非心源性疾病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

3、、糖尿病史、心电图、BNP检测等临床情况。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共217例,平均年龄(65.7611.29)岁,男164例,女53例;对照组共60例,平均年龄(67.5211.98)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吸烟史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显著升高分别为40.55(7.5119.5) pg/ml VS234(54460)pg/ml,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

4、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1。使用曲线拟合得到一条光滑曲线Y=1-0.3941exp(-2.1919X),并进一步得出BNP95.5pg/ml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越大,它的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85.0。 2.Killip级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0211.66)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Killip级患者47例,平均年龄(66.968.4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Killip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6.1912.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不同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Killip级、Killip级和

5、Killip级的BNP水平分别为147(54460) pg/ml VS372(223180) pg/ml VS561.5(374420) pg/ml,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Killip分级的递增,BNP水平逐渐升高。 3.单支血管病变组61例,平均年龄(60.0011.95)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双支血管病变组62例,平均年龄(66.8611.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三支血管病变组102例,平均年龄(68.279.61)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时BNP的浓度变化: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47(52

6、550) pg/ml VS260(124420)pg/ml VS307.5(74460) pg/ml,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数目的增多,BNP水平逐渐升高。 4.随访2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12月间,2例失访,发生终点事件者61例,平均年龄(68.5911.71)岁,男性45例,女性16例。其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43例(70.5),梗死后心绞痛30例(49.2),心源性死亡10例(16.4),再发心肌梗死5例(8.2)。未发生终点事件者154例,平均年龄(64.5611.00)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37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

7、床资料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对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本研究中: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阳性事件组与未发生阳性事件组相比,BNP水平分别为:629(124460) pg/ml VS158.5(56.45367.50) pg/ml,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1。使用曲线拟合曲线Y=1-0.850exp(-3.66x),进一步得出BNP判断AMI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22 pg/ml;其中诊断敏感度68.9,特异度为70.1。

8、 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BNP水平升高。本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非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胸痛不适患者,当BNP95.5pg/ml时,其AMI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BNP与心功能分级相关,BNP水平随Killip分级的递增而升高。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循环中BNP水平越高。 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12月后心功能情况,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BNP322pg/ml

9、时,其12月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正文内容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10、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BNP、心肌酶谱检测等临床情况。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查询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日期为起点,以发病后12月为时间终点,了解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同时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非心源性疾病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电图、BNP检测等临床情况。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共217

11、例,平均年龄(65.7611.29)岁,男164例,女53例;对照组共60例,平均年龄(67.5211.98)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吸烟史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显著升高分别为40.55(7.5119.5) pg/ml VS234(54460)pg/ml,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1。使用曲线拟合得

12、到一条光滑曲线Y=1-0.3941exp(-2.1919X),并进一步得出BNP95.5pg/ml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越大,它的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85.0。 2.Killip级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0211.66)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Killip级患者47例,平均年龄(66.968.4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Killip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6.1912.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不同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Killip级、Killip级和Killip级的BNP水平分别为147(54460) pg/ml VS372(

13、223180) pg/ml VS561.5(374420) pg/ml,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Killip分级的递增,BNP水平逐渐升高。 3.单支血管病变组61例,平均年龄(60.0011.95)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双支血管病变组62例,平均年龄(66.8611.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三支血管病变组102例,平均年龄(68.279.61)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时BNP的浓度变化: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47(52550) pg/ml VS260(124420)pg/ml VS307.5(7

14、4460) pg/ml,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数目的增多,BNP水平逐渐升高。 4.随访2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12月间,2例失访,发生终点事件者61例,平均年龄(68.5911.71)岁,男性45例,女性16例。其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43例(70.5),梗死后心绞痛30例(49.2),心源性死亡10例(16.4),再发心肌梗死5例(8.2)。未发生终点事件者154例,平均年龄(64.5611.00)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37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对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非条件L

15、ogistic回归发现,本研究中: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阳性事件组与未发生阳性事件组相比,BNP水平分别为:629(124460) pg/ml VS158.5(56.45367.50) pg/ml,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1。使用曲线拟合曲线Y=1-0.850exp(-3.66x),进一步得出BNP判断AMI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22 pg/ml;其中诊断敏感度68.9,特异度为70.1。 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BNP水平升高。本研究非条件Logis

16、tic回归显示:BNP、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非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胸痛不适患者,当BNP95.5pg/ml时,其AMI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BNP与心功能分级相关,BNP水平随Killip分级的递增而升高。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循环中BNP水平越高。 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12月后心功能情况,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BNP322pg/ml时,其12月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

17、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

18、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BNP、心肌酶谱检测等临床情况。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查询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日期为起点,以发病后12月为时间终点,了解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同时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非心源性疾病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电图、BNP检测等临床情况。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共217例,平均年龄(65.7611.29)岁,男164例,女53例;对照组共60例,平均年龄(

19、67.5211.98)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吸烟史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显著升高分别为40.55(7.5119.5) pg/ml VS234(54460)pg/ml,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1。使用曲线拟合得到一条光滑曲线Y=1-0.3941exp(-2.1919X),并进一步得出BNP95.5

20、pg/ml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越大,它的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85.0。 2.Killip级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0211.66)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Killip级患者47例,平均年龄(66.968.4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Killip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6.1912.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不同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Killip级、Killip级和Killip级的BNP水平分别为147(54460) pg/ml VS372(223180) pg/ml VS561.5(374420) pg/ml,P&lt

21、;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Killip分级的递增,BNP水平逐渐升高。 3.单支血管病变组61例,平均年龄(60.0011.95)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双支血管病变组62例,平均年龄(66.8611.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三支血管病变组102例,平均年龄(68.279.61)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时BNP的浓度变化: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47(52550) pg/ml VS260(124420)pg/ml VS307.5(74460) pg/ml,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数目的增

22、多,BNP水平逐渐升高。 4.随访2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12月间,2例失访,发生终点事件者61例,平均年龄(68.5911.71)岁,男性45例,女性16例。其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43例(70.5),梗死后心绞痛30例(49.2),心源性死亡10例(16.4),再发心肌梗死5例(8.2)。未发生终点事件者154例,平均年龄(64.5611.00)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37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对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本研究中: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阳

23、性事件组与未发生阳性事件组相比,BNP水平分别为:629(124460) pg/ml VS158.5(56.45367.50) pg/ml,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1。使用曲线拟合曲线Y=1-0.850exp(-3.66x),进一步得出BNP判断AMI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22 pg/ml;其中诊断敏感度68.9,特异度为70.1。 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BNP水平升高。本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非心功能不

24、全的急性胸痛不适患者,当BNP95.5pg/ml时,其AMI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BNP与心功能分级相关,BNP水平随Killip分级的递增而升高。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循环中BNP水平越高。 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12月后心功能情况,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BNP322pg/ml时,其12月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

25、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超声

26、、冠状动脉造影、BNP、心肌酶谱检测等临床情况。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查询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日期为起点,以发病后12月为时间终点,了解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同时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非心源性疾病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电图、BNP检测等临床情况。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共217例,平均年龄(65.7611.29)岁,男164例,女53例;对照组共60例,平均年龄(67.5211.98)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

27、临床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吸烟史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显著升高分别为40.55(7.5119.5) pg/ml VS234(54460)pg/ml,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1。使用曲线拟合得到一条光滑曲线Y=1-0.3941exp(-2.1919X),并进一步得出BNP95.5pg/ml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越大,它的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85.0。 2

28、.Killip级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0211.66)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Killip级患者47例,平均年龄(66.968.4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Killip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6.1912.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不同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Killip级、Killip级和Killip级的BNP水平分别为147(54460) pg/ml VS372(223180) pg/ml VS561.5(374420) pg/ml,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Killip分级的递增,BNP水平逐渐升高。 3.

29、单支血管病变组61例,平均年龄(60.0011.95)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双支血管病变组62例,平均年龄(66.8611.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三支血管病变组102例,平均年龄(68.279.61)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时BNP的浓度变化: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47(52550) pg/ml VS260(124420)pg/ml VS307.5(74460) pg/ml,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数目的增多,BNP水平逐渐升高。 4.随访2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12月间,

30、2例失访,发生终点事件者61例,平均年龄(68.5911.71)岁,男性45例,女性16例。其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43例(70.5),梗死后心绞痛30例(49.2),心源性死亡10例(16.4),再发心肌梗死5例(8.2)。未发生终点事件者154例,平均年龄(64.5611.00)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37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对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本研究中: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阳性事件组与未发生阳性事件组相比,BNP水平分别为:629(124460) pg/ml V

31、S158.5(56.45367.50) pg/ml,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1。使用曲线拟合曲线Y=1-0.850exp(-3.66x),进一步得出BNP判断AMI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22 pg/ml;其中诊断敏感度68.9,特异度为70.1。 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BNP水平升高。本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非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胸痛不适患者,当BNP95.5pg/ml时,其AMI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心肌

32、梗死患者中,BNP与心功能分级相关,BNP水平随Killip分级的递增而升高。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循环中BNP水平越高。 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12月后心功能情况,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BNP322pg/ml时,其12月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

33、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BNP、心肌酶谱检测等临床情况。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

34、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查询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日期为起点,以发病后12月为时间终点,了解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同时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非心源性疾病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电图、BNP检测等临床情况。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共217例,平均年龄(65.7611.29)岁,男164例,女53例;对照组共60例,平均年龄(67.5211.98)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非条件Logisti

35、c回归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吸烟史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显著升高分别为40.55(7.5119.5) pg/ml VS234(54460)pg/ml,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1。使用曲线拟合得到一条光滑曲线Y=1-0.3941exp(-2.1919X),并进一步得出BNP95.5pg/ml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越大,它的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85.0。 2.Killip级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0211.66)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

36、28例;Killip级患者47例,平均年龄(66.968.4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Killip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6.1912.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不同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Killip级、Killip级和Killip级的BNP水平分别为147(54460) pg/ml VS372(223180) pg/ml VS561.5(374420) pg/ml,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Killip分级的递增,BNP水平逐渐升高。 3.单支血管病变组61例,平均年龄(60.0011.95)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双

37、支血管病变组62例,平均年龄(66.8611.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三支血管病变组102例,平均年龄(68.279.61)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时BNP的浓度变化: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47(52550) pg/ml VS260(124420)pg/ml VS307.5(74460) pg/ml,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数目的增多,BNP水平逐渐升高。 4.随访2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12月间,2例失访,发生终点事件者61例,平均年龄(68.5911.71)岁,男性45例,女性16

38、例。其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43例(70.5),梗死后心绞痛30例(49.2),心源性死亡10例(16.4),再发心肌梗死5例(8.2)。未发生终点事件者154例,平均年龄(64.5611.00)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37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对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本研究中: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阳性事件组与未发生阳性事件组相比,BNP水平分别为:629(124460) pg/ml VS158.5(56.45367.50) pg/ml, P<0.05,差异有

39、统计学意义。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1。使用曲线拟合曲线Y=1-0.850exp(-3.66x),进一步得出BNP判断AMI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22 pg/ml;其中诊断敏感度68.9,特异度为70.1。 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BNP水平升高。本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非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胸痛不适患者,当BNP95.5pg/ml时,其AMI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BNP与心功能分级相关,BNP水平随Killip分级的递增而升高。 3.急性

40、心肌梗死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循环中BNP水平越高。 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12月后心功能情况,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BNP322pg/ml时,其12月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

41、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BNP、心肌酶谱检测等临床情况。以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查询门诊记录及电话随访的方式,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日

42、期为起点,以发病后12月为时间终点,了解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同时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非心源性疾病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能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电图、BNP检测等临床情况。 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共217例,平均年龄(65.7611.29)岁,男164例,女53例;对照组共60例,平均年龄(67.5211.98)岁,其中男性52例,女性8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为因变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本研究中,吸烟史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

43、死组BNP显著升高分别为40.55(7.5119.5) pg/ml VS234(54460)pg/ml,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P<0.01。使用曲线拟合得到一条光滑曲线Y=1-0.3941exp(-2.1919X),并进一步得出BNP95.5pg/ml时,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越大,它的诊断敏感度为71.3,特异度为85.0。 2.Killip级患者140例,平均年龄(64.0211.66)岁,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Killip级患者47例,平均年龄(66.968.47)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

44、17例;Killip级患者30例,平均年龄(66.1912.24)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不同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Killip级、Killip级和Killip级的BNP水平分别为147(54460) pg/ml VS372(223180) pg/ml VS561.5(374420) pg/ml,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Killip分级的递增,BNP水平逐渐升高。 3.单支血管病变组61例,平均年龄(60.0011.95)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14例;双支血管病变组62例,平均年龄(66.8611.62)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三支

45、血管病变组102例,平均年龄(68.279.61)岁,其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不同病变血管支数时BNP的浓度变化:单支组、双支组和三支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47(52550) pg/ml VS260(124420)pg/ml VS307.5(74460) pg/ml,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数目的增多,BNP水平逐渐升高。 4.随访2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后12月间,2例失访,发生终点事件者61例,平均年龄(68.5911.71)岁,男性45例,女性16例。其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43例(70.5),梗死后心绞痛30例(49.2),心源性死亡1

46、0例(16.4),再发心肌梗死5例(8.2)。未发生终点事件者154例,平均年龄(64.5611.00)岁,其中男性117例,女性37例。以单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自变量,是否发生终点事件为因变量,对随访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本研究中:BNP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发生阳性事件组与未发生阳性事件组相比,BNP水平分别为:629(124460) pg/ml VS158.5(56.45367.50) pg/ml,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

47、01。使用曲线拟合曲线Y=1-0.850exp(-3.66x),进一步得出BNP判断AMI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322 pg/ml;其中诊断敏感度68.9,特异度为70.1。 结论: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BNP水平升高。本研究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NP、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发病24小时内非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胸痛不适患者,当BNP95.5pg/ml时,其AMI的可能性越大。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BNP与心功能分级相关,BNP水平随Killip分级的递增而升高。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外周血循环中BNP水平越高。 4.本研究中非条件Log

48、istic回归显示:BNP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梗12月后心功能情况,BNP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BNP322pg/ml时,其12月后发生终点事件的可能性越大。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循环中脑钠肽浓度变化与其危险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组间外周血液循环中BNP的浓度变化,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下脑钠肽的变化趋势;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浓度与病变血管支数的关系;进一步分析AMI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梗塞情况下,BNP与不同梗塞部位的关系;探讨本研究中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有关临床因素差异,并了解其外周血液循环中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整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9月至2007年12月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的患者,并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肾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