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29995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鸭瘟的诊断和防治新型鸭瘟(new duck plague)是由一种新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该病同鸭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都极为相似2,发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脖颈肿大,眼肿流泪,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呼吸道和生殖器官传染。该病主要侵染1月龄以下的雏鸭,并且日龄越小的鸭发病率越高(鸭瘟主要侵染成年鸭)。l病原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鸭群感染后经常大批死亡。用鸭瘟疫苗不能预防该病的发生,用鸭瘟抗血清也不能治愈病鸭。1990年,黄瑜等报道在福建、广东等省发生了一种类似鸭瘟的传染病,他们从病例中分离出病毒粒子,并且通过试验证明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并把它命名为鸭疱疹病毒型

2、一鸭瘟病毒; 1998年,他们又分离出一种不同于鸭瘟病毒和型一鸭瘟病毒的病毒,命名为鸭疱疹病毒型一鸭瘟病毒,病鸭的特征性病变主要是肝脏等器官有灰白色坏死点。1998年,在广东省番鸭养殖集中的地区发生类似传染病,袁生等对其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并把其暂命名为“白点病”7。张济培、刘思伽、岳华等也对该病做过相关的研究和报道。新型鸭瘟的病原属于疱疹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80-200 nm核酸类型为双股DNA,有囊膜,不耐热和酸碱,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56下30 min可使其失活。无血凝活性,对各种动物及人类的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反应,ELDso为10-346/0.2 mL,用病毒原液对番鸭胚、樱桃

3、谷鸭胚、麻鸭胚和北京鸭胚做致死率测定时,结果分别为80%、100%、14%和20%。2临床症状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初期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病鸭精神不振,头颈缩起,食欲大减,饮水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脚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静卧不起。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流泪和眼睑水肿。初期眼流浆液性分泌物,眼睛四周的羽毛湿润、粘连,后期分泌物变成黏性或脓性,眼睑粘连在一起不能张开,严重者眼睑肿胀甚至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可看到眼结膜出血,偶尔有溃疡出现;该病的另一个明显症状是头颈部肿胀。此外,病鸭鼻腔有稀薄或黏稠的黄色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呼吸时有鼻塞音;叫声嘶哑;腹泻,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双翅

4、羽毛管内有紫黑色出血13,这样的羽毛管易断裂、脱落;上喙端、爪尖、足蹼末梢等部位发绀。3病理变化剖检可见,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尤其是在口腔、食道、盲肠、直肠和泄殖腔等消化道的黏膜上。病初,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出现斑点状出血,随后被隆起的黄白色痂块状物覆盖,随着病程发展,病变物聚集成绿色的表面痂块,原来的出血性基部基本消失。早期食道黏膜上有分散状的黄白色痂块,后期痂块常融合成片,坏死灶表面被淡黄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的伪膜覆盖,表面有与食道纵向平行的皱褶。颈部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水肿,出血严重。在肝脏可见到出血和局灶性坏死,坏死部位呈浅铜色或古铜色,并且肿大、质脆。肠黏膜部分呈急性、出血性的卡他性炎症或坏

5、死性炎症。小肠前段黏膜充血、出血,部分小肠肿胀,呈环状出血。泄殖腔黏膜也有充血、出血,并且有水肿现象,严重者黏膜外翻,肛门四周羽毛被严重污染,并且有结块。该病的特征性组织学病变为血管壁受损,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受损。肝细胞肿胀,发生脂肪变性和颗粒变性及坏死,肝索结构被破坏,肝细胞胞浆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脾窦及血管显著充血,血管周围有凝固性坏死,脾髓中出现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和含铁血黄素沉着。食道和泄殖腔上皮细胞脱落,黏膜下层疏松、肿胀,并有淋巴样细胞浸润。4诊断笔者通过对山东省某发病樱桃谷肉鸭鸭场的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病毒的分离纯化、血清学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诊断,确诊

6、该鸭场病鸭所染疾病为新型鸭瘟。同时,整理和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症状,主要对该病的诊断方法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诊断该病提供科学依据。4.1临床诊断通过体温测量,发现病鸭初期体温升高,并呈稽留热。病鸭精神不振,头颈缩起,食欲减小,饮水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脚无力,行走困难,严重者静卧不起。特征性症状是流泪和眼睑水肿初期眼睛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眼睛四周的羽毛湿润、粘连,后期分泌物变成黏性或脓性,导致眼睑粘连在一起,不能张开。严重者眼睑肿胀甚至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可看到眼结膜出血,偶尔有溃疡出现。该病的另一个明显症状是头颈部肿胀。翻开肛门,可见到泄殖腔黏膜有黄绿色不易剥离的假膜。

7、4.2病理观察4.2.1剖检观察:剖检症状明显的病鸭或濒死鸭,观察主要组织器官,如消化道、心脏、肺脏、脾脏以及胰脏等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发病初期,消化道黏膜表面出现斑点状出血,后被黄白色痂块状物覆盖,随着病程发展,形成绿色的表面痂块,原来的出血性基部消失。食道黏膜早期呈分散状黄白色痂块,后期融合成片,坏死灶表面包有淡黄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的伪膜,表面的皱褶与食道纵向平行。颈部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水肿、严重出血,肝脏除出血之外,尚可见局灶性坏死:表现为肿大、质脆,呈浅铜色至古铜色。肠黏膜呈急性出血性卡他性炎症或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小肠前段黏膜充血、出血,部分小肠肿胀,呈环状出血。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

8、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肛周羽毛被严重污染并结块。而患传统鸭瘟病鸭的泄殖腔出现溃疡斑,直肠出血、有溃疡灶。4.2.2病理组织学观察制作石蜡切片。取发病鸭的肝脏、脾脏、肾脏、胰脏、肠道组织、脑、肺脏等病变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24 h,然后经水洗、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温箱内浸蜡、包埋、切片、贴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中性树胶封闭、加压保存等步骤制成切片。镜检:将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的变化。肝脏:肝脏局灶性肝细胞坏死,坏死区出现炎性细胞,细胞核溶解,部分浓缩深染;中央静脉和肝窦间隙出现淤血,充满大量红细胞,肝细胞索结构紊乱;少数组织切片可见局部肝细胞呈空泡状,有脂肪变性

9、。脾脏:从脾脏的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红髓充血、出血,白髓局灶性坏死。坏死区淋巴细胞发生变化,初期表现为崩解,后期溶解消失,数量也急剧减少。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脱落,HE染色呈颗粒变性;在肾小管之间及局部肾组织出血,有大量红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胰脏:胰腺组织切片中位于外分泌部有分散性局灶性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肠道:从肠道的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并有轻微出血。肠绒毛脱落或正处于断裂状态。直肠和泄殖腔组织常见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脑:从脑组织切片中,可见脑静脉血管出现淤血,局部出现坏死灶。肺脏:从组织学变化上可见整个肺脏出血,肺

10、泡上皮细胞脱落,肺泡间隙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充满脱落的上皮细胞,也有少量的炎性细胞存在。4.3鉴别诊断在诊断该病时,要注意与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霍乱、鸭球虫病、种鸭坏死性肠炎等病相区别,同时要注意该病有可能和其他病混合感染。4.3.1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区别16:在临诊上,雏鸭发生新型鸭瘟时,极易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混淆。病毒性肝炎病死雏鸭呈明显的角弓反张,剖检病变主要为肝脏和肾脏肿大、表面有大量出血斑。而患新型鸭瘟的病死雏鸭角弓反张不明显,剖检病变除肝脏、肾脏出血外,胰腺、肠道黏膜也有明显出血。临床初步诊断后,可通过病毒的分离、血清学试验等实验室诊断手段进一步区别。4.3.2与鸭瘟的

11、区别.这2个病的病理剖检状况不同,新型鸭瘟的临床主要症状是双翅羽毛管淤血、出血,呈紫黑色;肝脏和脾脏表面局灶性淤血、出血;胰腺出血。而鸭瘟的特征病状是肿头,流泪,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局灶性出血甚至坏死。在实验室,可通过血清学中和实验来区别二者。4.3.3与鸭霍乱的区别: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又名鸭出血性败血症、鸭巴氏杆菌病,临床上的主要诊断要点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死亡快,其他禽类也可感染发病并引起死亡,皮下脂肪、心冠脂肪及心肌外膜出血,肝脏有大量白色坏死点,采用抗菌药物对其治疗有效。而新型鸭瘟仅侵害鸭,临诊特征是双翅羽毛管发黑,发病率与病死率不高,肝脏和脾脏表面局灶性

12、淤血或出血,胰腺出血等,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根据临床症状一般就能区别两者,也可在实验室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或病毒的分离及血清学试验来区分。4.3.4与鸭球虫病的区别:鸭球虫病是由鸭球虫引起的一种鸭寄生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有小肠型球虫病和盲肠型球虫病2种,多感染10-40日龄鸭,发病率30%-90%,病死率20%-70%。临床特征是排暗红色或桃红色稀粪,十二指肠和盲肠黏膜上有针尖大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并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样血性黏液。病鸭大多在发病后3-5 d内死亡,用抗球虫药或磺胺类药物可治疗。而新型鸭瘟可侵害不同日龄鸭,病死鸭不仅肠道有出血,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13、或淤血,应用药物治疗无效。在实验室,可通过病毒的分离、血清学试验等手段进行鉴别诊断。临诊上要注意二者混合感染。4.3.5与种鸭坏死性肠炎的区别:种鸭坏死性肠炎多发生于种鸭,常在秋冬季节发病,临床特征是病鸭食欲下降,体弱,不能站立,肠道黏膜坏死,突然死亡。而新型鸭瘟可发生于不同日龄的鸭,病鸭的肠道、胰腺、肝脏、肾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在实验室,可通过病毒的分离、血清学试验来区分。二者也有混合感染的可能,要注意区别诊断。4.4实验室诊断4.4.1病毒的分离纯化:取病鸭的肝脏、脾脏、脑组织研磨,按1:5的比例加入pH 7.2的PBS缓冲液(内含青霉素、链霉素各1万IU/mL),反复冻融3次后,置于

14、37下感作30 min,4000 r/ra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经直径为0.22xm的微孑L滤膜过滤,冷冻保存滤液以备用。4.4.2血清学鉴定:将分离纯化后的病毒液与新型鸭瘟阳性血清(NDPPS)等量混合,37下静置lh,经腿部肌肉注射10日龄无母源抗体的樱桃谷雏鸭作为中和组。用普通血清作为对照试验,每组50只鸭,隔离饲喂20 d,观察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发现(见表1),中和组中的动物零星发病,并且能够自行恢复:而对照组中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结果表明,NDPPS对病原体有很好的中和效应,由此可推断病原体为新型鸭瘟病毒。4.4.3动物回归试验:选择20只健康的10日龄樱桃谷雏鸭

15、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含有上述分离病毒的PBS缓冲液按照0.5 mL/只的剂量经腿部注射至试验组雏鸭:对照组雏鸭每只腿部肌肉注射等量的PBS缓冲液,隔离饲养。观察各组的发病及死亡情况,取发病鸭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并取肝脏、脾脏、肾脏和小肠组织制作切片,镜检观察其变化。将分离纯化的病毒注射到鸭体内3-5 d后几乎全部雏鸭发病,并有近一半数量的雏鸭死亡。取病死鸭剖检,可见内脏器官有大面积出血,局部有坏死,取肝脏、肾脏、脾脏和小肠部分组织做切片镜检,可观察到大面积出血和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而对照组雏鸭均无发病。由此进一步确定上述分离纯化的病原体确实是新型鸭瘟疱疹病毒。

16、通过对山东省某发病鸭场濒死鸭进行临床诊断以及病理剖检,发现该病临床症状主要是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眼肿流泪、脖颈肿大。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病鸭内脏出血、颈部皮下胶冻状水肿以及泄殖腔黏膜溃疡等,各脏器的广泛性出血、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在经过临床诊断后,初步判断该病可能是新型鸭瘟。又通过血清学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进一步确诊该病为新型鸭瘟。据报道,通过注射疫苗免疫,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要做好免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把损失降到最低。于杰1,柳林2,李英英1(1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青岛266109;2.山东省烟台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烟台264003)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2) : 119-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