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中医院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发展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中医院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发展设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沁源县中医医院基本情况存在困难和发展设想一、基本情况沁源县中医医院前身为沁源县第二人民医院,1951年建院,2003年沁源县中医院在二院基础上创建挂牌。占地面积6000,建筑面积不足4000(危房面积占40),现有在职职工50人,卫技人员占97,中医药人员占7,床位编制100张,开放70张。现有CT,X光机、B超、心电图、心电监护仪、麻醉机、血球仪、救护车等大中型医疗设备30余台件,设有院办室、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等13个科室。是县合作医疗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县中医院是沁源县唯一以中医为主导,中西结合防病治病的全民事业医疗机构,担负着北半县医疗球护任务和
2、全县中医药发展任务。建院六十年来为保障沁源县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多年来,特别是实行财政差补以来,医院长期得不到有效投资,业务用房危房面积占(门诊楼已成D级危房)。医疗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由于工作条件环境差大部分被培养的技术人员外流,经济运行长期处于特困状态,医院生存十分困难,更难谈到发展。(一)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县卫生系统最落后的,门诊楼是六十年代建设的砖木结构,规定使用年限三十年,现已使用四十五年,经城建部门鉴定为D级危楼需拆除新建,住院部有一半以上是八一年修建的砖混结构需加固维修,所以可以说在全县医疗机构病人就医和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是最差的
3、并存在安全隐患。(二)医疗设备大部分陈旧老化:因为医院长期经济困难,一大部分医疗设备无能力更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医疗质量的提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三)卫技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医院工作环境条件差待遇跟不上,留不住人才,一大部分医护人员经医院培养工作不了几年就想办法调走,已成为制抑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与长治市各县中医院都在县城,建院时间都在八十年代,唯有我县中医院在郭道镇建院时间晚十几年,大部分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多次投资,卫技人才结构也较合理,总之与各县中医院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详细情况见附表。综上所述,目前我县中医院生存已成问题,谈发展更难。三、沁源县中医院发展设想:国家对中
4、医院发展的重视度明显提高,出台了诸多振中医药扶持政策,我县县委、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县如何振兴中医药事业也非常重视,大大地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就我县如何振兴中医药事业,办好中医院提几点设想供领导参考:一、 在县城选址新建中医院:按照县级中医院建设标准,选址应在地质条件、人文条件较好的地方,应选择在患者就医方便,卫生环境好、噪音小、水电源充足的地方;并远离托儿所、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同时应考虑中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建筑应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药剂科、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服务等总建筑面积应达到8000左右。(二)中医院应在综合医疗的基础上创办中医特色专科,如:中风专科、康复病专科、风湿病专科、康复理疗科走好县级中医院发展之路。(三)加大吸纳培养中医药人才办度:在吸纳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不拘一格选人才,通过吸纳民间独特专长的名医,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先一部分中医药人才,在合理配制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针对性的培养学科带头人,并建立一套回得来、养得住、用得上稳定人才机制和体制。以中医院为基地带动全县中医药发展。(四)配备较先进的诊断和治疗医疗设备:按县级中医院规模科室设置,配备较先进的检查、治疗设备,在此基础上重点配备专科设备。以上所述妥否,请指正附:沁源县中医医院与长治市各县中医院情况对比表二0一0年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