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治标和治本的辩证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题治标和治本的辩证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治标”和“治本”的辩证法【主题】:现象、本质【正文】:“治标”和“治本”的辩证法“治标”和“治本”同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疾病时,首先应弄清病因,分清矛盾的主次,抓住本质下药治疗。例如:同是腰疼,要分清腰疼情况,辨明腰疼的性质。如果是肾虚所致,那么肾虚是本,腰疼是标。只需补肾治本则腰痛自然消失;又如水肿患者,需区别其水肿的性质,因为肾阳虚而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液停蓄而成水肿者,水肿仅是现象,肾阳虚才是本质,那就应该以温阳化气等药物使肾阴得温,气化复常,水肿才能逐渐消失。但是中医在治病时有时却先治标后治本,比如,对大出血患者,先止血、补血再查病因;对支气管哮喘息者,在哮喘发作时
2、,先以定肺平喘的药物治其标,待哮喘缓解后再投以温补稗肾之药,巩固疗效。这就是中医“治标”和“治本”的治疗手段。那么“治标”与“治本”这完全不同的两种手段,为什么同是中医的治疗方法呢?在这里“标”和“本”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本质是事物自身性质的基础;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着本质。但有时现象在表现本质时,与本质的性质并不一致。本质可以有多方面的表现;而一个现象也可以表现不同事物的多种本质。比如说感冒了,可以又头痛,又发热,又流鼻涕;而头痛既可以是感冒,又可以是脑炎。因此医生的任务就是通过表面现象抓住病症的本质。也只有抓住了发病的本质才能最终治好病症。那么这
3、是否与中医治标与治本的原则格格不入呢?不是的,中医的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恰恰是辩证法原理中现象与本质范畴的具体体现。中医诊断是通过“望”“闻”“问”“切”,先观察现象。通过分析,综合,确定发病的根本原因,然后用药治疗,这是“治本”。但是有些时候,患者病情很急,直接治本则可能贻误病情,就要先治其标以缓解症状。失血多则先补血,高烧过热则先退烧;疼痛剧烈则先止痛。必须明确这只是在外部症状非常明显,不采取紧急措施就要使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在缓解了这些症状后不等于就治好了病,还要进一步分析病情,找出病因,下药治本。因此,“治本”和“治标”同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但是“治标”仍是为了更好的“治本”,“治本”才能真正使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