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0296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现状【关键词】 体腺瘤 手术入路 并发症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鞍区良性肿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和激素检查方法的普及,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达15%20%。由于垂体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在治疗方法上除了垂体催乳素腺瘤首选多巴胺激动剂-溴隐停治疗,其他垂体腺瘤都可以优先考虑手术切除13。现就目前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做一综述。 1垂体腺瘤分型和鞍区的结构及其毗邻 了解垂体腺瘤的分型以及其相关毗邻,对垂体腺瘤的手术切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细胞的分泌功能,垂

2、体腺瘤可以分为催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及混合性腺瘤等。依据Grote提出的标准4,按照肿瘤的大小可以分为微腺瘤(直径1 cm)、大腺瘤(直径14 cm)、巨大腺瘤(直径4 cm)。鞍区位于中颅窝前部,蝶骨位于其中央,与周围的血管和神经解剖关系复杂。蝶骨小翼的上面承载嗅束,直回和额叶的后部,中脑和脑桥伏卧于斜坡的背面,视交叉位于视交叉沟,第对脑神经都与蝶骨有关,视神经经视神经孔入眶。两侧蝶骨的颈动脉沟凸于蝶窦的内面,基底动脉位于蝶骨的后方,Willis环位居于蝶骨上方的中央。海绵窦位于蝶骨体的两侧,海绵间窦连续两侧海绵窦以及鞍和鞍背的静脉,垂体位于蝶鞍窝,垂体外侧及前上方是视

3、神经、视交叉和视束,两侧是海绵窦,上方及后方是下丘脑,三脑室及中脑。垂体柄从鞍隔后部连续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行于半球间裂,越过视神经和视交叉与双侧A1以前交通动脉相邻。此后,A1段穿越终板池走行。 2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 2.1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段。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蝶窦入路手术和经颅入路手术,后者常用的是经额下入路和经翼点入路。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因外部进入方式不同可分为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垂体瘤切除、经唇下-蝶窦入路和经单鼻孔鼻前庭鼻中隔入路显微外科垂体瘤切除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4,其手术适应证相同,入路并发症相似。经蝶入路虽较安全、易

4、操作并能很好切除蝶窦及鞍内的肿瘤,但是由于显露有限,对于向鞍上及两侧生长的肿瘤无法良好显露、切除5。但近年来采用经蝶窦入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的报道逐渐增多,并认为除哑铃型、结节状或纤维性肿瘤外采用经蝶窦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优点包括肿瘤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并避免了开颅手术对脑组织、神经、血管的牵拉6。虽然有部分肿瘤质地较韧,但根据作者的经验,大部分肿瘤质地较软,鞍内的肿瘤切除后,鞍上生长的部分在颅内压的作用下绝大多数能从鞍上下落。不宜经蝶入路的情况有:肿瘤向鞍上不规则生长;肿瘤质地伴有纤维化表现。 脑脊液鼻漏是鼻腔、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在筛窦、额窦及蝶窦手术中

5、均可发生,但以经蝶窦鞍内手术后发生率为高,发病率约为3.8%左右7。预防脑脊液鼻漏的发生关键在于术中避免撕裂垂体池蛛网膜,处理好肿瘤与鞍膈的关系,鞍膈破裂后要严密修补。经蝶窦手术颈内动脉损伤出血发生率约为1,其中约24发生并发症,病死率148,颈内动脉损伤出血的发生与术者经验、病变大小、形态、是否侵袭海绵窦、有无经蝶手术及放疗史等密切相关9。颅内感染最常见的是化脓性脑膜炎,也是经蝶鞍内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当颅内感染出现时,应静脉使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并做脑脊液培养和药敏试验,隔日做腰穿引流脑脊液,同时可在椎管内注入抗生素提高疗效,直到症状消退,脑脊液恢复正常一周后方可停药。 2.2经翼点入路手

6、术治疗 翼点入路又称“筋膜间翼点开颅”或“额颞蝶入路”它有以下优点:手术径路最短,视野角度最大,充分解剖鞍区各个脑池,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最轻。可在直视下保护垂体柄、下丘脑、视神经、视交叉、颅底动脉环及其穿支血管。不损伤嗅神经。切口在发际内损伤小,术后外观多不受影响。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适当调整骨窗大小和位置,充分利用鞍区的4个解剖间隙10。 目前经颅手术主要有经额部入路和经翼点入路。经额入路是传统方法,能在直视下切除体积较大侵袭鞍上的肿瘤,但嗅神经损伤率高达70%80%11,处理鞍旁、鞍后肿瘤较为困难,且对前置型视交叉无法完成肿瘤切除,对微腺瘤更为困难,近年来采用翼点入路

7、者逐渐增多。翼点入路虽有许多优点,但其操作仍存在盲点,对于向对侧鞍旁生长及向蝶窦生长的肿瘤无法显露。对于向蝶窦生长的肿瘤可以通过经蝶行二次手术切除。经翼点入路的手术术中注意保护垂体柄、视神经及颅底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组织,电凝时功率尽量小,时间短,以免热传导损伤垂体柄、视神经、下丘脑等,用显微神经剥离子仔细将肿瘤与视神经、颈内动脉等结构分离,要避免损伤视神经上的血管,否则会造成术后神经缺血,如果肿瘤与重要结构粘连不易分离,就应宁可少切也不要勉强分离。对供血动脉的保护也十分重要,在紧靠瘤壁处切断供瘤血管,不会造成视神经、视交叉、视丘下等结构的血管损伤和供血障碍13。对穿支血管的保护也应引起重视,在采用翼点入路分开侧裂时,应防止前穿支动脉损伤。切开终板时,应避免Heubners穿通动脉损伤,从视交叉前间隙取瘤时,应注意防止垂体上动脉和旁穿支动脉损伤。同时应避免对穿通动脉的过度牵拉和长时间暴露,以防止发生血管痉挛,避免供血区域缺血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