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人格浅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0470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荀彧人格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荀彧人格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荀彧人格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彧人格浅析.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荀彧人格浅析 【摘 要】荀彧是魏国前期谋士之首,他的谋略为曹操成就霸业起了重大作用。他的智计精湛,而他本人的人格也格外高尚,具有极高的人格魅力,可谓是千年以来文人士大夫的榜样。 【关键词】深谋远虑 清高正直 谋略 谋身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它的魅力在于将东汉末年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纷乱无序的政治斗争,尔虞我诈的权术外交,通过艺术加工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忠义的化身——关羽,这类人物由于太过神化而显得难以接近。由于小说主旨“尊刘贬曹&rdqu

2、o;的关系,曹魏集团的人物很少有被神化或者特别突出耀眼的。然而,却有许多人物值得我们去品味。曹魏集团谋士之首荀彧是一个着墨不多却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艺术典型。罗贯中在塑造荀彧形象时基本是依据史实稍加修改,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荀彧,给后代的士大夫与知识分子树立了无双国士的典型。 一 深谋远虑 荀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深谋远虑,每每做大事情必先考虑其后的发展。早年其投于袁绍门下,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曹操在政治上、军事上由一个一般的割据武装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确立了最后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可以说多半归功于荀彧的谋略。最能体现这点的是荀彧为曹操所做的三大决策,即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迎汉

3、献帝于许都,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曹操在占据兖州为根据地之后,为其父死于陶谦部下之手而耿耿于怀,举大军攻打徐州。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当听到陶谦病死,刘备做了徐州牧后,曹操又要起兵讨伐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谏曰:“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刘秀)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

4、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从这段谏词中可以看出荀彧目光长远,工于谋略。而后荀彧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致使曹操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以中央的名义进行征伐,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为其讨伐诸侯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官渡之战前,曹操因为军力与粮草不济,萌生退兵避袁绍之锋锐的想法。正当犹豫不决之际,荀彧至书曹操提出:“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公今划地而

5、守, 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从而彻底稳定了曹操的开战之决心,于是有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基本统一北方。小说中荀彧尽管很少跟随曹操出现在战争第一线,却知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不得不让人钦佩。 二 清高正直 荀彧为曹魏所建立的汗马功劳是有目共睹的。三国演义对荀彧的高超智谋也很崇敬,但因其身处曹魏集团,根于“尊刘贬曹”的思想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与正史不同的悲剧下场。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年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他是病死的。但三国演义却写荀彧服毒身亡,被

6、曹操害死:“彧也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终寿春。乎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荀彧虽于曹魏集团的建立居功甚伟,却落得个被曹操逼死的下场,这也和他自身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荀彧为人高尚,生活勤俭,不贪图钱财。在从曹操的这些年中,曹操经常赏赐大量金银财帛,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建安八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并让其侄荀攸在曹操面前多次推辞,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不得已这才接受万岁亭侯的封爵。公元207年,随着荀彧功劳的累积,曹操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两千户。曹操觉得封赏得还不够,又要加封荀彧为三公的高官。荀彧淡泊名利,让侄子荀攸在曹操面前推辞了十几次,曹操才打消了念头。为官而不喜爵禄,这一品格已经让许多人折服,也足以使当代挖空心思捞钱谋晋升的官吏们汗颜。 三 善谋略而不善谋身 若仅仅只是为官清廉,为人正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