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491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与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课程类别:职业能力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12(理论教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的职业能力课程,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属于必修课程,对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心理理论知识、指导高职学生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二)课程目标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科学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树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情绪,正确地面对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恋爱问题、学习与成才、人格发展、未来的择业与就业,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

2、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与人格的健全,以全面推进我们的素质教育。(三)课程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讲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和标准、大学生的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自我意识、人格、爱情与性心理、挫折与危机干预、心理防碍与心理咨询等内容。认识心理科学,消除对心理学的误解,培养科学的心理观;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让大学生重视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学会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增强心理承受力。二、课程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学习情境教学学时(2学时)学习情境名称学习任务课堂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1.健康与心理健康1.

3、1健康的新概念1.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1.3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2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1掌握学习的首要条件2.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2.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化解23.大学生的人际关系3.1大学生人际交往内涵,积极的人际交往3.2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因素3.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误区及调适方法、3.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24.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心理健康4.1大学生的性心理发展及其特征4.2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及其调适4.3大学生的爱情与婚恋观25.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5.1人的个性的结构5.2健全人格的标准,5.3人格障碍的基本类型与特点5.4自我

4、调适,培养与健全自己的人格26.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5.1挫折和危机的基本概念、内涵5.2大学生的挫折表现,挫折反应5.3和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以及应对挫折的策略2小计12(二)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健康与心理健康教学时间2学习目标1理解健康、心理健康的内涵,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2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了解亚心理健康的信号与调适方法;4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调试。教学内容【知识点】1.1健康的新概念1.2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1.3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

5、、多媒体设备;考核评价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健康的新概念、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存在的原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并能加以调试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情境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时间2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首要条件、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化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教学内容【知识点】1.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2.了解掌握大学生

6、学习的心理特点;3.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技能点】1.分析学习能力的技能2. 找出学习中出现问题原因的能力3. 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考核评价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学习的首要条件、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及调适化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情境3大学生的

7、人际关系教学时间2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内涵、明白什么是积极的人际交往?哪些因素有利于人际交往?从而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误区及调适方法、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教学内容【知识点】1. 人际吸引的规律;2. 人际交往中的影响效应;3. 交往技巧;4. 交往模式【技能点】1.运用人际交往理论于实践的能力2.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考核评价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完成课后作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人际交往

8、的含义及意义;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让学生理解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情境4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心理健康教学时间2学习目标1.知道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其表现;2.理解大学生恋爱的动因,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3.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教学内容【知识点】1.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2.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表现;3.大学生的爱情与婚恋观;4.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5.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技能点】1.建立正确的性心理的能力2.建立正确的

9、恋爱观和婚姻观点能力3.调节自我感情的能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1. 室内教学:专业教师、多媒体设备;考核评价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心理活动的表现,培养自身正确的婚姻恋爱观并能对自我的感情进行调试。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情境5大学生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教学时间2学习目标1.理解人格的概念、人格特征,明确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2.理解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掌握大学生人格缺陷及其矫正措施;4.了解大学生人格障

10、碍及其矫正措施。教学内容【知识点】1.人的个性的结构;2.健全人格的标准;3.人格障碍的基本类型与特点;4.自我调适,培养与健全自己的人格;【技能点】1.分析自我个性结构的能力;2.建立健全人格的能力;3.对自我人格进行调试和培养的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教学条件 室内教学:专业教师、教室、多媒体设备;考核评价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完成课后作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和掌握人的个性结构及健全人格的标准、人格障碍的类型和特点,能对自我的人格进行调试和培养。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

11、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情境6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教学时间2学习目标了解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挫折的基本理论;能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能培养自己的挫折承受力。教学内容【知识点】1.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2.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3.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4.大学生挫折的应对。【技能点】1.分析自我的心理挫折类型及挫折后的行为反应的能力;2.提高自我挫折承受力的能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条件室内教学:专业教师、多媒体设备考核评价即时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出勤情况)。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

12、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大学生受挫后的行为反应、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能分析自我的心理挫折类型及挫折后的行为反应的能力并有培养和提高自我挫折承受力的能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专业教学一年及以上经历,具备双师素质;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熟悉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三、课程实施建议(一)改变课程教学模式1. 以体验学习为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教师应善于创设活动的情境,以体验学习为教学模式,促使师生、生生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唤醒学生内心己有的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达到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13、。2. 扩展课堂外学习。给学生开出大学期间的必读书目,在学生课堂体验的同时,让学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思考。增强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延伸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书目分年级推荐。大一时推荐:大学到底怎么读、二十几岁决定男人一生、老板要你在大学里学的10件事、释梦;大二时推荐:做最好的自己、冲突与解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性的弱点;大三时推荐:现在,发现你的优势、2.0时代的赢利模式。3. 以中小班开展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自身的阅历实现感悟,以促进心理的反思与构建。而体验与活动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手段实施的体验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活动中的体验。只有

14、借助于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深刻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才能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进而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现在学院的心理健康课是必修课,但因为教师和教室的限制多为大课。最少的一个教学班是3个班合班上课。多的甚至达到4个班合为一个教学班,人数90人至120人不等。根本无法开展情境教学。教学班级建议最多两个班合并教学,这样有利于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开展。过大的班级教学效果较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最多两个班合上,但不超过80人为宜,且安排教室时应是活动课桌椅的教室,以便于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展。(二)课程开设时间心理健康

15、教育课程的内容是侧重在对学生智力心理的培养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学习心态的形成,情绪的合理调控,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内容就决定了应该在学生一入校的第一学期就开设,这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心理问题才有所启发和指导。而我院的心理健康课均在大二的第二学期开设。那时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已经弱化了。建议本课程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分系开设,这样可以加强本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同时也能缓解教师不足的现状。(三)教学方法1.针对本课程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针对性的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

16、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2.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3.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的能力。4.给学生开出必读书目,读后完成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写作的能力。(四)教学条件1.标准与规范(1)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必读书目推荐(2)师资队伍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及师资配置情况科学合理,全体教师都能够保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是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2.教学设施学院校园网 、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五)课程考评方法本课程的考核: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课后理论作业、出勤情况)20%+期末考核成绩80%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