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04960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报告研究一、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各领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出现,这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网络成瘾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使用者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网络成瘾者与赌博成瘾者非常相似,均为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失控,导致上网者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婚姻不和谐甚至离异。1 互联网成瘾症的概念是1994年纽约市的一位精神病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2 随后,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博士对这一现象进行

2、了系统研究,并编制了由八个问题组成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直到1996年Young对互联网成瘾症的正式研究报告发表后,技术(计算机)成瘾症和互联网成瘾症研究才在心理学家和临床医师中深入展开。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成瘾问题展开了研究,试图揭示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代表性理论有:Young提出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和Grohol的阶段模型。这些理论分别探讨了网络依赖的发生与网络的致瘾特征,网络用户的个体特征以及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3 综合以往研究可归为三类:网络本身的某些特性具有成瘾性;个体的某些特征造成网络成瘾;适应不良的认知与行为导致网络成瘾。不少学者针对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进行

3、了探讨。Kraut等人对73个家庭的169名被试进行了两年的追踪研究表明,过多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会导致个体社会卷入的减少,同时还会导致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从而引起心理幸福感的降低。4 Young的研究也发现,网络使用依赖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5 因此,一些消极的人格特征很可能是网络成瘾发生的内在原因。大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由于他们有使用网络的便利条件,因此,过度使用网络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高校目前因各种原因退学的学生中,沉溺网络的占很大比重。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加凸现,沉溺网络而严重影响学业甚至退学的人数还将进一步上升。所以,加强网络成

4、瘾心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分析网络成瘾对大学生人格特质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之策略。二、方法随机抽取225名宁波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生73人,女生127人;大一学生占1.0,大二学生32,大三学生62.5,大四学生4.5采用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调查问卷。问卷共78道题,包括网络使用情况、人格特质、网络依赖度及诊断3个子问卷。其中,人格特质子问卷从国内外权威人格测评量表中筛选了8个维度: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人际敏感、主观幸福感、焦虑。各维度选择5个共40个题项,随机排列于问卷中;网络依赖

5、度及诊断子问卷(34道题目)由美国匹兹堡大学K. 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6 和台湾大学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组成。前者共8题,采用二分法评分制,如果被试对其中5个题项给予肯定回答则可判为网络成瘾。后者共26题,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除“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外,其他两个子问卷均为4级评分制,得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4分,得分越高说明网络依赖性越强。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三、结果(一)网络使用情况宁波大学在校大学生一周平均上网次数为4.4次,平均每次上网时间为3.4小时。(二)网络成瘾诊断结果据Yong“网络

6、成瘾诊断问卷”标准,5分以上者为网络成瘾(最低为0分,最高为8分)。每个分数段人数及比例见表1。表1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得分情况 0 1 2 3 4 567 8 总计人数 57382628261470 4 200百分比28.519.013.014.013.0 7.03.5 02.0100结果显示,得分超过5分的被试共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5。其中男生12人,占男生总数的16.4,女生13人,占女生总数的10.2。(三)人格特质测评结果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72名被试分为两组:得分超过5分的为网络成瘾组,小于5分的为网络非成瘾组。将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被试的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

7、交回避、人际敏感、主观幸福感、焦虑等特质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表2网络成瘾组和网络非成瘾组各维度差异显著性检验 网络成瘾组网络非成瘾组特质 tMSD M SD自尊2.6800.3652.9750.416 -3.365*孤独2.5920.4182.4110.2702.891*抑郁2.2640.4151.7710.4684.986*焦虑2.2960.3962.2560.334 0.547社会支持2.1200.5352.4780.523 -3.190*社交回避2.4800.2772.2220.3873.219*人际敏感2.6560.3192.5680.321 1.282主观幸福2.6240.4102

8、.8670.419 -2.713*经独立样本T检验: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在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和主观幸福感上有显著差异,在焦虑和人际敏感上无显著差异。(四)相关分析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人际敏感、主观幸福感、焦虑各因素相关见表3。表3各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r p自尊&网络成瘾-0.233*0.001孤独&网络成瘾 0.201*0.004抑郁&网络成瘾 0.334*0.000焦虑&网络成瘾0.039 0.585社会支持&网络成瘾-0.221*0.002社交回避&网络成瘾 0.223*0.002人际敏感&网络成瘾0.091 0.201 主观幸福感&网络成瘾 -0.

9、189*0.007经相关分析,网络成瘾与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负相关,与孤独、抑郁、社交回避有显著性正相关,与焦虑和人际敏感无显著性相关。四、讨论(一)网络成瘾者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被试得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8分,5分及以上为网络成瘾。调查显示:超过5分者25人(占总人数12.5),此数据与以往调查(13)接近,虽然不能就此判断这些被试是网络成瘾者,但却可能是网络成瘾的潜在人群。因此,可以推断,本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网络依赖者的分布状况。(二)网络成瘾与自尊、孤独、社会支持等人格特质和情绪体验的相关分析据国外研究,网络成瘾者具有以下人格

10、特点: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不服从社会规范等。6 本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在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和主观幸福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与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负相关,与孤独、抑郁、社交回避有显著性正相关,与焦虑和人际敏感无相关。表明网络成瘾者自我评价较低、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主观幸福感较低,孤独、抑郁感比较强烈、社交面较小。国外研究也表明,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社会卷入和社会联系减少。3 此外,目前竞争激烈,大学生特别需要别人理解、认同和支持。但因在社会化等方面的缺陷使他们在建立和巩固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因而在现实中很难满足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自

11、我实现的需要。而网络则以特有方式,展示给他们丰富全新的虚拟社会,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满足需求的最好平台。网络游戏可使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他们提供倾诉的对象和私密空间。当他们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再次获得。如果这种重复上网的行为得不到很好控制,久之便会成瘾。所以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考虑多为大学生创设交流和放松平台,尽可能多为大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课余生活。此外,国外研究表明,4 过多使用网络会导致使用者主观幸福感降低。本次研究也得出类似结果,这可能因为被试在现实中体验不到幸福感,才转向网络寻求安慰和依赖。在与个案访谈接触中,我们感觉

12、到他们大多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挫折和失败,不善于向别人倾诉烦恼,也得不到家人或是朋友的帮助。而网络具有的匿名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使他们喜欢在网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以获得成功感。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从而上网寻求慰藉,以恢复受损的自尊和获得满足将成为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也有研究者提出认知行为模型,7 试图解释病态网络使用(简称PIU)的发展和维持。他们将病态网络使用(PIU)看成是一种与网络相关的,造成了消极生活影响的认知和行为,并建立了相应的认知行为模型。该模型显示存在两种不同的PIU:特殊PIU和一般PIU。特殊PIU包括过度地使用满足特定需要的网络功能(比如赌博、炒股、看色情

13、资料等),而一般PIU则是使用网络本身造成的对用户的消极影响。一般PIU的症状包括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它们与网络的使用有关,但与其特定功能无关。一般PIU发生的原因在于网络这一交流环境的独特性。对于有一般PIU倾向的个体而言,随着其网络使用的日益增长,他们会越来越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社会和个人责任而造成消极后果。但是,对于大多数网络成瘾者来说,到底是原本固有的人格缺陷导致的病态网络行为,还是病态网络行为导致了个体的人格缺陷,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是不确定的。所以建议后继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探究成瘾者所具有的低自尊、高孤独感和高抑郁感、社交回避等人格缺陷以及不良的情绪体验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便更好的采取预防措施和矫治方法应对网络成瘾。五、结论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得分超过5分者可判定为网络成瘾倾向者,共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5;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在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和主观幸福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网络成瘾与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负相关,与孤独、抑郁、社交回避有显著性正相关,与焦虑和人际敏感无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