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0521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教学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摘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上注重挖掘和训练学生的多元智能、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它的方便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网络教学并非十全十美,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诱惑性以及信息污染,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成长。使得有些学生长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弱化了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将导致心理疾病。关键词:网络教学环境 心理健康 虚拟世界 网络成瘾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无疑网络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网络教学时一种

2、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交互,跨越时空,资源丰富,独立操作,模拟真实,易于更新课程,利于协作学习、网上评价等优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改变千人一面、固定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因此,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地位、教师角色等方面对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丰富,可以是以“教”为主,也可以是以“学”为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进行认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网络教学实施中,由于网络本身

3、的问题和学生方面的问题,使得网络教学也暴露出其不足之处。网络中“信息污染”直接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概念,因为网上信息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良莠不齐,大量的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的同时,也在受着“自由表达、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甚至一些色情、暴力网站的存在,使得有些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就学生而言,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长期迷恋网络,缺少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势必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社会实践能力。既不利于学习,也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影响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网络的诱惑性直接

4、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网络教学环境下,师生直接交流少,而师生关系是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方面,教学心理环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的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效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健康的心理是必须的。总之,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网络传播在使未成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心灵污染”。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受网络环境影响程度、范围,从而产生了研究课题“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具体研究内容:1、 网络教学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2、 如何利用网络环境塑造中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3、 矫正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有那些?

5、4、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结合行动研究、个案法、经验总结法综合进行。自变量:网络环境因变量: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关变量: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上网情况做具体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上网的人数、内容、时间、场所等情况做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语言、网络心理,了解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影响状况,了解学生想什么、做什么、要什么,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引导学生在真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做个文明人、健康人、聪明人、现代人,构建健康的精神文化,对学

6、生进行科学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中,利用学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调查表明:一、 常玩和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占26%,玩一次超过2小时的占26%,超过7小时的占2.7%,每月用虚拟聊天时间超过10小时的占45.7%,超过20小时的占31.6%,超过30小时的占7043%,一有机会就聊天的占21.9%,表示对网络聊天“热衷”和依赖的占12.27%,大约20%30%的中学生花费在网络游戏和虚拟聊天的时间过长。二、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互联网为中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 2、互联网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

7、了新的渠道。3、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4、互联网有助于拓宽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加强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中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三、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失控”,导致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网络互动,使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和腐朽的文化造成思想混乱的颓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比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还要大。例如:1、 网络成瘾症

8、:据调查,网络成瘾症患者,中学生所占比率高于成年人的成瘾比率。2、 网络暴力内容:网络暴力内容主要来自网络游戏、PK和打怪兽升级时构成网络游戏暴力的主要因素,这类游很容易诱使中学生形成错误的暴力观念和帮派意识,会引发青少年的暴力冲动,据调查,中学生中认为因玩游戏性情变暴躁的占27%,认为游戏与校园暴力相关的占29%。3、 网络不良信息:网络不良信息中,最突出的是色情淫秽信息,调查表明,中学生与虚拟聊天的人数占被调查人群的63.4%,而在中学生中,聊天的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人占73.2%,经常遇到的占11.8%,在不良信息中色情信息最多,占41.18%,私人聊天室的色情信息则高达65%。4、 不良网

9、络环境:网络聊天、论坛中,谎话、脏话、无聊话随处可见,不少中学生就是从网络上学会了撒谎,并以此为乐事。通过以上调查表明,我们应当正视互联网环境给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素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网络对青少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要充分利用它的正面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它的负面作用,更要看清这些负面影响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心理成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他们真正远离网络不良影响带来的侵蚀和伤害,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针对这些影响以及网络本身对个体作用的特点,对于学生

10、而言就要善于通过心理教育,使他们学会使用网络,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当前,我们要把握如下方面:1、 尽快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我国不是没有相关的法律作保障,而是执法不严或是说执法不力,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依法治网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2、 加强对校园网的监控管理,使学校校园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效服务。3、 教给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教授鉴别信息质量,驾驭和调控自我行为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了,主动学习新技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体自身提出的要求。4、 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以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地信息,防止过度的投入带来负面效果。5

11、、 强化人格教育,增强学习者对行为的自觉调节水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6、 加强对课外时间的管理,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个人爱好、兴趣,把注意力转移到更多的活动上来。7、 提高家长的教育和监护能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水平,在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势利导,切实起到管理和监控的作用。.参考文献;1、罗明 ,林玲:网络对人格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M),广西社会科学 2001(4)2、Patricia 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1。3、江乘凤等网络学习障碍分析与研究综述,中国远程教育 2003。4、

12、宋林海,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开放教育研究 2002 (6)5、 新龙 对网络教学的利与弊分析,河西学院学报 2002 (4)6、 乔爱玲 网络教学的教学策略,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7、 李宏利等 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 (4)8、 潘燕桃 因特网与教育论因特网对教育之利弊【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 2001 (1)。9、 南国农等: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10、 李晓明:网络课程实施问题分析,电化教育研究 2002(1)。11、 肖亚东、韩政:网络教学模式下教育理念的重塑,中国远程教 育 2001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