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0616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攸县中医院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株洲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株洲市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在总结2010年-2012年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仁爱”、“视病犹亲,护病同心,健康安心”的服务宗旨及“用心服务、用情呵护”的服务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及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和护理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强全院护士队伍建设,完善和提升护理服务功能,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为患者提供安全

2、、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二、工作目标在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成效的基础上,以创省级、市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全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为工作重点,延伸社会护理服务,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为切入点,实施临床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坚持以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落脚点,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坚持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关键点,充分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最终建立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2013年,全院所有病房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并在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全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达100%。三、工作任务1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各

3、护理单元要认清医改形势,端正思想认识,将优质护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常态化工作予以推进。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管理,制订工作计划,明确组织分工,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巩固和扩大优质护理服务成果。2努力提高临床护理水平。(1)继续全面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切实履行护理职责。正确实施治疗处置,病情观察与评估,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进一步延伸护理服务,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增进护患信任,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开展专业照顾、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优化护理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的护理服务。(2)规范临床护

4、理行为,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护士长对本病区护士和患者情况正确评估,做好分层护理管理,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合理调整分工,使病区每个责任护士合理承担工作负荷,各尽所能开展护理工作,充分体现能级对应,提高护理质量和效能。按照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技术规范及湖南省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士护理行为,将临床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落实基础护理工作,逐步解决患者生活护理等相关问题,减少陪护和无序探视,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3)突出临床专科特色,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要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加强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开

5、展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康复;临床护理服务能体现中医特色优势,丰富专科服务内涵;增强人文关怀意识,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4)延伸社会护理服务,探索长期护理服务模式。要树立社会护理服务产业化的思维模式,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开展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协助医院开展“双向转诊”的合作模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协助医院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长期老年病护理服务试点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长期卧床患者的长期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护理服务,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3、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1)

6、保障临床护士配备。医院按照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要求配备医院护士,使医院护士数量与临床工作量相适应。严格执行该纲要规定的“十二五”期间我院护士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要求,切实落实临床护士比例、普通病房护床比、一级护理床护比、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等各项指标,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护士配备,实现纲要规定的目标要求。同时要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护士的使用。(2)优化护理队伍结构。在保障临床护士配备的同时,要兼顾医院长远发展,有计划的合理优化护士队伍,提升专业素质。增加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大专及以上层次护士比例,逐步实现到2015年医院大专以上学历护士不低于60%的

7、目标。(3)加强护士在职培训。进一步重视和规划护士在职培训。新护士培训采取临床科室带教式,在医院内科、外科、急诊等大科室进行轮转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重点加强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新生儿,神经内、外科等专业领域的骨干培养,提高专科技术水平;护理管理培训立足于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通过阶梯式序列培训建立与岗位等级相匹配的护士进级培养体系,促进护士职业发展。(4)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根据湖南省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医院护士岗位管理试点。按照科学管理、按需设岗的原则设置护理岗位,完善护士管理机制。制定医院护理专业人员聘用制度

8、、岗位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岗位培训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逐步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模式转变。同时,建立和完善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使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更加注重临床护理实践,充分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护士待遇,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形成调动临床护士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四、有关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护理部及各科室要进一步加强对推广优质护理的组织领导,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两年来的实施经验,制定本科室深入推进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明确主要措施,落实工作任务。各

9、科室将制订的工作方案(计划)及时上报护理部。(二)加强部门协调。护理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新闻媒体支持和参与,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科室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工作。(三)建立长效机制。各科室要按照此方案要求,在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方式方面勇于实践,重视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加强护士队伍科学管理,逐步建立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四)具体各部门工作要求护理部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按照本方案的工作目标及任务

10、,对各科室实施目标化管理。深入科室开展调查,掌握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注重各项措施的可持续性和实效性,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2、加强检查指导,保证实施效果。按照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采取暗访、不定期检查、现场点评、回访患者、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检查,并与医院KPI绩效考核、“三比四评”相结合,客观评价科室开展优质护理的实际效果,注重患者和社会的反映。加强对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指导,纠正工作偏差,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3、注重社会效应,强化对口帮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院帮院工作,对“石羊塘卫生院”、“莲

11、塘坳卫生院”两所基层医院实施护理业务帮扶和培训,帮助基层医院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优质护理服务顺利推进。4、开展人员培训,提升护理服务功能。按照湖南省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制度,攸县中医院在职培训制度,加大对各层级护士队伍的培训力度,整体提升我院临床护理服务水平。5、营造宣传氛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护士条例实施五周年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典型,鼓励各科室进行改革创新,积累有益经验,及时总结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进展和成效。通过各种形式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的社会影响,重视媒体的宣传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科室工作要求1、

12、努力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水平。(1)深化护理模式改革。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血液透析室、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循环透析期间安全的治疗程序及自我护理指导,体现人文关怀,保障患者安全。(2)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关注患者身心健康,落实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护士长每天评估本病区患者情况,适时、合理调整分工,在保证安全的基

13、础上,使每个责任护士工作负荷适当,业务能力与患者病情相匹配。工作过程中,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3)加强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技术规范及湖南省中医医院护理工作规范,细化工作标准,规范护理行为;责任护士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诊疗计划,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增进护患信任。(4)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色,责任护士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5)积极开展延伸服务

14、。鼓励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将常规随访、专科随访和专病随访相结合,在医院层面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创造条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社区、乡镇卫生院急危重症患者转入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康复期住院患者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逐步实现双向转诊,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护士科学管理。(1)保障临床护士配备。逐步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一级护理超过60%的病区,护床比不低于0.6:1,并按照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要求,每年有适当比例的增长。每名护士平均负责的患者不超过

15、8个。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全院护理岗位和护士分布情况合理,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护士的使用。(2)合理调整护理人力。根据工作量、技术难度等因素合理调整护理人力,控制加床,对危重症患者较多的病区,及时增加护士数量;制定护士人力紧急调配预案,有机动人力资源库,遇有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时,保证护士的应急调配。要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结合专科特点实行多种形式的弹性排班,严格控制单线班,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护理。(3)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重点,注重临床表现和工作业绩,将绩效考核结果与

16、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向工作量大、技术性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4)加大护理培训力度。医院制定并实施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开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管理培训等,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护士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5)探索实施岗位管理。结合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施护士的岗位设置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制定岗位目录、职责和任职条件,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对每一层级有明确的划分标准、能力要求和工作职责。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现

17、护士管理模式从按身份管理逐步到按岗位管理的转变。3、保障护士合法权益。(1)保证护士福利待遇。按照国家有关工资、岗位津贴、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规定,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工资待遇水平。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与编制内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做到同工同酬、公平公正。(2)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保证职业安全。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国家规定给予津贴。(3)落实支持保障措施。要继续完善与配备住院患者基本生活设施与条件,建立综合服务队伍支持临床一线医疗活动,严格实施住院患者陪伴与探视管理制度、陪检转运制度,逐步建立住院患者口服药的配置,逐步开展普通患者就餐及治疗饮食服务,实施患者病号服

18、管理。减少病房护士从事非护理工作,形成全院各部门服务于临床的格局,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五、实施步骤1、医院成立“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小组。组长:陈福耀(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副组长:文志南(业务副院长)组员:汤金彪、李志军、艾云华、丁志德、蔡建平、陈运兵、谢智敏、陈喜芽、朱正新、谭运兰、吕宗华、刘昌发、唐华荣、刘爱兵、麻君、刘亚玲、李艳、徐熠、刘志雅、黄高颖、谭亦波、王亚妮、刘淑、颜喜平、谭叶飞、李小丽、丁喜雨、张同艳、文菲、刘丽希、谭小艳、朱华莹、文影红、谭丽萍。2、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方案。各科室根据本方案和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3、组织实施阶段各科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护理部及时进行指导督查。4、总结交流阶段“深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活动小组对各科室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患者和社会反映好的科室及个人进行表彰并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逐步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攸县中医院护理部 2013年6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