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0789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血液检查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

2、:120-140g/L(12-14g/d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

3、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淋巴细胞:0.20-0.40(20-40)。单核细胞:0.03-0.08(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正常参考值50-300106个/L(50-300个/mm3)。临床意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

5、腺皮质激素后。二、出血性疾病检查:1、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参考值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临床意义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2、出血时间测定(BT)正常参考值纸片法:1-5min。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3、凝血时间测定(CT)正常参考值活化法:1.14-2.05min;试管法:4-12min。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

6、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临床化学检验一、血清酶学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 二、肝功能检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三、血脂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h)血清胆固醇酯(CE)血清磷脂测定(pL) 四、血液电解质检查:钾(K)钙(Ca)钠(Na)血清磷镁(Mg)铁(Fe)锌(Zn)铜(Cu)汞(Hg)硒(Se)一、血清酶学检查:1、丙氨酸转氨酶(ALT) 正常参考值速率法(酶法):5-35I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

7、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2、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正常参考值速率法(酶法):10-36I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变、心肌炎、心肌梗塞、肾炎、胆管炎、皮肌炎等病症。3、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考值速率法:50-170IU/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阻塞性黄疸、胆道结石症、胆管癌、肝癌、纤维性骨炎、佝楼病、骨折修复愈合期。4、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参考值速率法:55-135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

8、血病、贤病综合征、休克、溶血性贫血等病症。二、肝功能检验:1、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咖啡因法:0.3-1.Omg/d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溶血性、肝细胞性、阻塞性黄疸等病。 2、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参考值盐酸法:0-0.35mg/d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胆石症、胆管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3、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参考值0.3-0.7mg/d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肝细胞性黄疸等疾病。4、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正常参考值0-6u。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急、慢性肝炎等病。三、血脂检查:1、血清总胆固醇(Tch) 正常参考值2.9-6.0mmol/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

9、肾病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胆总管阻塞、胆石症、胆道肿瘤、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 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恶件贫血、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胆固醇合成减少等。2、血清胆固醇酯(CE)正常参考值2.34-3.38mmol/L。临床意义减低 见于肝脏实质性病病变,并提示病情发展,预后不良。3、血清磷脂测定(pL)正常参考值1.10-2.10g/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减少 见于甲亢、溶血性贫血等病。四、血液电解质检查:1、钾(K) 正常参考值3.6-5.5mmol/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休克、组织挤压伤、低醛固酮血症、重度溶血、口服或注射含钾液

10、过多等。减低 见于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呕吐、腹泻、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钡盐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低钾饮食等。2、钙(Ca)正常参考值2.1-2.6mmol/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维生素D过多症、结节病、急性骨萎缩、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肿瘤、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加等。3、钠(Na)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垂体前叶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严重脱水、中枢性尿崩症、过多输入含钠盐溶液、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减低 见于糖尿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消化液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应用利尿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毒症的多尿期等。4、血

11、清磷 正常参考值0.87-1.45mmol/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减低 见于佝偻病、软骨病、糖尿病、肾小管病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少症、长期吸收不良及腹泻致磷摄入减少等疾病。5、镁(Mg) 正常参考值0.8-1.2m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症、关节炎、镁制剂治疗过量、糖尿病昏迷等。减低见于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高血钙、糖尿病酮中毒、低白蛋白血症、

12、长期使用氨基糖类抗生素等。6、铁(Fe) 正常参考值男:8.95-28.64mol/L;女:7.16-26.85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贫血、急性病毒性肝炎、肝坏死、维生素B6缺乏症、铅中毒、雌激素及铁剂治疗时。减低缺铁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痔疮、溃疡病、子宫功能性出血、饮食中缺铁或铁吸收障碍、恶性肿瘤等。7、锌(Zn) 正常参考值7.65-22.95umol/L。临床意义减低青少年可产生生长迟缓、贫血;成人可见于急性心肌梗塞、乙醇中毒性肝硬化、慢性感染、胃肠吸收障碍、肾病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急性白血病、长期多汗、反复失血等。增高见于急性锌中毒、溶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8、铜(Cu) 正常

13、参考值男:10.99-21.98mol/L;女:12.56-24.34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风湿热、白血病、贫血、结核、甲状腺机能亢进、肾脏病透析者、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肝硬化、各种感染等。减低见于肝硬化、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肾病综合征所致的低蛋白血症、脑组织萎缩。9、汞(Hg)正常参考值用原子吸收光谱法:0.25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汞中毒。10、硒(Se)正常参考值用荧光法:1.27-4.32mol/L。临床意义降低见于贫血、心肌损害、恶性肿瘤等。增高见于硒中毒、白内障、肝硬化等。临床免疫学检验一、免疫功能检验:1、免疫球蛋白G(IgG) 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6-1

14、6.6g/L。临床意义血清IgG增高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温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IgG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血清IgG,减少 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非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等。2、免疫球蛋白M(IgM) 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00-2000mg/L。临床意义增高 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肝脏病、膀胱纤维化、海洛因成瘾者、冷凝集综合征、疟疾、放线菌病、支原体肺炎等。减少 多见于原发性丙种球

15、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胃肠病、烧伤、联合免疫缺陷病等。3、免疫球蛋白A(IgA)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710-350mg/L临床意义增高 多见于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三联综合征、IgA型多发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此、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脂泻病等。减少 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无丙种球蛋臼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瘤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正常参考值单相免疫扩散法:0-80mg/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16、减少 多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各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病。5、免疫球蛋白E(IgE) 常参考值单扩散法:100-3400g/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寄生虫感染、肺支气管曲霉病、药物过敏、IgE型骨髓瘤、肝脏疾病、系统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减少 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6、补体免疫学检验A.补体成分Clq正常参考值血清Clq:58-72mg/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痛风、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减少 见于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脉管炎及肾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营养不

17、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狼疮综合征等。B.补体成分C2正常参考值血清C2:286(ISD)mg/L。临床意义增高 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减少 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肾炎、关节疼痛、反复细菌感染等疾病。C.补体成分C3正常参考值免疫比浊法:800-1500mg/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组织损伤、炎症、感染、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淀粉样变性、传染病早期。减少 见于脂肪代谢障碍、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化脓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病。D.补体成分C4正常参考值免疫比浊法:130-370mg/L。临床意义高多 见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种恶性肿瘤等病。减少 多见于遗传性血

18、管神经性水肿、肾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烧伤、胃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E.补体成分C5正常参考值51-77mg/L。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减少 见于狼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等病。F.补体成分C6正常参考值48-64mg/L。临床意义增高 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减少 多见于脑膜炎球菌感染、营养不良、蛋白大量丢失、反复淋病等。G.补体成分C7正常参考值49-70mg/L。临床意义降低 多见于反复淋病、脑膜炎球菌感染、雷诺现象、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H补体成

19、分C8正常参考值43-63mg/L。临床意义降低见于反复感染、红斑狼疮、着色性干皮病。I补体成分C9正常参考值47-69nmg/L。临床意义降低多见于C9遗传性缺陷者、肝、肾疾病等。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1、布氏杆菌凝集试验正常参考值血清凝集滴度1:40。临床意义增高 见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免热病等。2、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正常参考值溶血法:血清ASO500U。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3、抗链球菌激酶(ASK) 正常参考值血清ASK滴度1:80。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风湿病活动期等。4、抗链球菌透

20、明质酸酶(AH) 正常参考值血清AH滴度1024kU/L。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链球菌咽炎患者,风湿热患者的AH比溶血性链球菌所感染的其它疾病高得多。5、流感血清学试验 正常参考值补体结合法:滴度1:16。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流感病毒感染。6、风疹病毒血清试验正常参考值血凝抑制法:血清抗体滴度1:8。临床意义增高见于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7、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试验 正常参考值血清抗体阴性;白细胞的病毒抗原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流行性出血热。8、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检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脊髓灰质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尿液检验一、一般检查:1、尿量:正常参考值成人:1.0-1.5L/24h,

21、或1mL/(hkg体重);小儿: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临床意义1尿量减少(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2尿量增多(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2、颜色:正常参考值透明,琥珀黄色。临床意义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3、密度: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

22、-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临床意义尿密度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密度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4、酸碱性: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二、尿沉渣检查:1、尿沉渣检查: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个/HPF;白细胞:0-5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

23、、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三、化学检验:1、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10-150mg/24h尿。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

24、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2病理性增多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尿糖: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临床意义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3、胆红素:正常参考值定性:阴性。临床意义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4、乳糜定性: 正常

25、参考值定性:阴性。临床意义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5、尿酮体: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定量:丙酮3mg/24h。临床意义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6、氯化铁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淡绿色:迅速消退酪氨酸病。棕色:代谢性酸中毒。7、尿胆原:正常参考值定性:弱阳性,尿1:20稀释为阴性。定量:1-4mg/24h。临床意义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8、含铁血黄素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阵发性睡眠

26、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9、莫氏浓缩试验:正常参考值每日尿最高密度1.018。临床意义该试验用以测定肾小管再吸收功能。10、隐血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四、尿显微镜检查:1、 管型:正常参考值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临床意义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9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白细胞:正常参考值5个/高倍(HPF)。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

27、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3、红细胞:正常参考值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临床意义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4、小圆上皮细胞:正常参考值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临床意义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粪便检验一、 一般检验:1、颜色:正常参考值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或黄绿色。临床意义(1)黑色 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2)鲜红色 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3)灰白色 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4)绿色 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

28、不良等。(5)果酱色 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2、性状:正常参考值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是糊状。临床意义(1)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2)粘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 (3)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乱等。(4)蛋花样便多见于婴儿消化不良。(5)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6)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二、 显微镜检验:1、显微镜检验:正常参考值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2)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3)寄生虫卵多见于肠

29、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痰液检验一、 一般检查:1、颜色:正常参考值无色或灰白色临床意义(1)咖啡色多见于肺吸虫病、阿米巴肺脓肿。(2)黄色或黄绿色呼吸系统化脓感染。(3)绿色绿脓杆菌感染、肺癌等。(4)红色肺结核等。2、性状:正常参考值稍粘稠状。临床意义(1)浆液脓性 肺组织坏死、支气管哮喘、肺脓肿。(2)粘液性 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等。(3)血性 肺结核、肺吸虫、支气管扩张、肺梗塞、肺癌。(4)脓性 肺脓肿、穿透性脓胸、支气管扩张。二、 显微镜检查:1、细胞:正常参考值正常人痰液有少量柱状上皮细胞及白细胞。无红细胞及心力衰竭细胞。 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多为血性痰,常见于肺或气管

30、出血。(2)白细胞增多见于呼吸道炎症。(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肺吸虫病等。(4)柱状上皮细胞见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5)心力衰竭细胞见于肺炎、心力衰竭、肺栓塞等。2、寄生虫和细菌:正常参考值正常人痰液无寄生虫卵及致病菌。临床意义(1)寄生虫卵痰液中有肺吸虫卵及蛔虫蝴、钩虫蝴,可分别诊断为肺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2)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可诊断为肺炎;有放线菌块可诊断为放线菌病。妇科检验一、 妊娠检查:1、 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正常参考值正常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是诊断早孕指标2、 HCG酶标双抗体夹心法: 正常参考值正常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表示妊娠。二、 羊水检查:1

31、、 一般检查:正常参考值早期妊娠羊水量为450-1200mL,足月妊娠羊水量为500-1400mL。羊水颜色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临床意义(1)羊水过多,常见于先天性胎儿发育异常。、母亲糖尿病等;羊水过少,见于先天性畸形、肾发育不全、肺发育不全等。(2)羊水粘稠黄色见于过期妊娠,胎盘功能不全。(3)羊水深绿色见于胎儿窘迫症。 2、 细胞学检查:正常参考值有鳞形细胞,细胞表面上有脂类物质,经染色可染成桔黄色。妊娠39周左右,桔黄细胞含量增加至10%-15。临床意义羊水中桔黄细胞含量10表示胎儿未成熟。三、 阴道分泌物检查:1、 阴道分泌物检查:正常参考值滴虫、霉菌检验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分别见于

32、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精液检验一、 常规检查:1、 液量的检查 正常参考值2-5ml。临床意义1. 若数日未射精、且精液量少于1.5m1者为不正常,说明精囊或前列腺有病变;若精液量减至数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见于生殖系统的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2若精液量过多(一次超过8m1),则精子被稀释而相应减少,有碍生育。2、 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灰白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浅黄色。临床意义1黄色或棕色脓样精液: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等。2鲜红或暗红色血性精液: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结核和肿瘤等。3、 粘稠度和液化检查 正常参考值 粘稠胶冻状,30分钟内自行液化。临床意义1

33、精液粘稠度低,似米汤样,可因精子量减少所致,见于生殖系统炎症。2液化时间过长或不液化,可抑制精子活动而影响生育,常见于前列腺炎症等。4、精子活动率检测正常参考值 正常精子活力一般在级(活动较好,有中速运动,但波形运动的较多)以上,射精后1小时内有级以上活动能力的精于应0.60。临床意义 如果0级(死精子,无活动能力,加温后仍不活动)和级(活动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精子在0.40以上,常为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5、精子活动力检测 正常参考值射精后30-60分钟活动力为级以上的精子0.80;射精后120分钟内活动力为级以上的精子0.60;射精120分钟后0.25-0.60

34、的精子仍能活动。临床意义 活动不良或不活动的精子增多,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泌尿生殖系的非特异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某些代谢药、抗疟药、雌激素、氧化氮芥等,也可使精子活动力下降。6、精子计数 正常参考值 (100-150)109/L或一次排精总数为(4-6)108。临床意义1精子计数小于20109/L或一次排精总数少于1108为不正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铅金属等有害工业污染、大剂量放射线及某些药物影响。 2精液多次未查到精子为无精症,主要见于睾丸生精功能低下,先天性输精管、精囊缺陷或输精管阻塞。输精管结扎术2个月后精液中应无精子,否则说明手术失败。3老年人从50岁开始精

35、子数减少以至逐步消失。7、精子形态检查 正常参考值畸形精子:10-15; 凝集精子:10;未成熟精细胞:1。临床意义1精索静脉曲张病人的畸形精子增多,提示精子在不成熟时已进入精液,或静脉回流不畅造成阴囊内温度过高和睾丸组织缺氧,或血液带有毒性代谢产物从肾或肾上腺静脉逆流至睾丸,上述原因均有损于精子形态。2. 精液中凝集精子增多,提示生殖道感染或免疫功能异常。3. 睾丸曲细精管生精功能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或伤害时,精液中可出现较多病理性未成熟精细胞。8、精液细胞检查正常参考值白细胞(WBC):5个/HP(高倍镜视野);红细胞(RBC):0-偶见/HP。临床意义1精液中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精囊炎、

36、前列腺炎及结核等。2精液中红细胞增多,常见于精囊结核、前列腺癌等。3. 精液中若查到癌细胞,对生殖系癌有诊断意义。9、精液酸碱度(pH)检查正常参考值 7.2-8.0。临床意义1精液pH值7.0,多见于少精或无精症,常反映输精管道阻塞、先天性精囊缺如或附睾病变等。2精液pH值8.0,常见于急性感染,如精囊炎、前列腺炎等。10、男性生育力指数测定 计算公式I=M(NV)/(A106)式中I为男性生育力指数;M为活动精子百分率;N为每毫升的精子数;V为精子运动的速度;A为畸形精子的百分率。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生育力指数l。临床意义1生育指数为0,表明完全无生育能力。2生育指数为0-1之间,表明有不同

37、程度的生育障碍。二、 生化及免疫学检验:1、精浆果糖测定 正常参考值 9.11-17.67mmol/L。临床意义1精液果糖为0,可见于先天性两侧输精管及精囊腺缺如、两侧输精管完全阻塞或逆行射精。2精液果糖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和雄激素分泌不足,果糖不足可导致精子运动能量缺乏,甚至不易受孕。2、精浆酸性磷酸酶测定 正常参考值金氏法:255nmols-1/L临床意义1精浆酸性磷酸酶含量增高,常见于前列腺肥大或早期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2精浆酸性磷酸酶含量降低,常见于前列腺炎患者。3精浆酸性磷酸酶检测是法医鉴定有无精液最敏感的方法。3、精浆顶体酶活性测定正常参考值 36.7221.43U/L。临床意义 精

38、子顶体酶活力与精子密度及精子顶体完整率呈正相关,其活力不足,可导致男性不育。4、精浆乳酸脱氢酶-X同功酶(LDH-X)测定 正常参考值LDH-X绝对活性:26201340U/L;LDH-X相对活性:0.426。临床意义 LDH-X具有睾丸及精子的组织特异性,是精于运动获能的关键酶,该酶检测可作为诊断男性不育有价值的指标。睾丸萎缩患者LDH-X降低或消失,精子发生缺陷时无LDH-X形成,少精或无精者可致LDH-X活性降低。服用棉酚也可抑制此酶活性。5、精浆肉碱测定 空?6、抗精子抗体(AsAb)测定正常参考值 阴性。临床意义 AsAb检测对不育原因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存在于血清或生殖道分泌液中的

39、AsAb,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干扰精子的运行,阻碍精子穿透及精卵结合,使受精发生障碍。即使已经受精,也可能影响发育中的胚胎,造成免疫性流产。不育夫妇AsAb阳性者占25-30,当精子输出管道受阻、睾丸损伤、炎症、附睾等生殖系感染时,系精子外逸而产生的自身抗体。脑脊液检验一、常规检验: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临床意义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

40、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临床意义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 新生儿:(0-30)106/L。临

41、床意义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 阴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

42、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正常参考值 阴性。临床意义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7、细胞分类(DC)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无或少量; 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间皮细胞:偶见; 其他细胞:无。临床意义1红细胞增

43、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二、化学检验:1、蛋白定量 正常参考值腰椎穿刺:0.15-0.45g/L;脑室穿刺:0.05-0.15g/1;脑池穿刺:0.10-0.25g/L。临床意义1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为3-6.5g/L;结核性脑膜炎刺激症状期蛋白质含量为0.3-2.0g/L,压迫症状期为1.9-7g/L,麻痹期为0.5-6.5g/L;脑炎蛋白质含量为0.5-3.0g/L。2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如脊髓蛛网膜炎与脊髓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