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0944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14.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版)小学数学三级上册教材介绍.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 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 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 义解决问题。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 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 方形的周长。,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 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2、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 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 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 时、分、秒,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

3、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 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 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 时间。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 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 识和习惯。,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 概念的理解。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 养学生的时间观念。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 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四、具体编排,仅限于在相邻两级之间的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

4、,且能够用加法解决的问题。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是60分,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加起来。,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 资源。,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教学内容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2笔算几百几十加

5、、减几百几十3.用估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 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 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三、编排特点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方法。,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第三

6、单元 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 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 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 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 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 问题的过程。,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

7、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具体编排,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初步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给出表示毫米的符号“mm”,毫米的认识,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注重交流和概括换算方法。,单位的换算,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单位换算,五、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 的有效开展。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 和能力。4.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8、中,让学生感悟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教学内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加减法的验算3.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 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 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使学生 体会计算的作用。2.加强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3.将“验算”分散

9、编排。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 的策略。,四、具体编排,提供信息拓宽知识面,主题图,新增加的例题明确竖式的写法从哪一位加起?,例1:不进位,新增加的例题自主探索,例2:进位,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新增加的例题明确竖式的写法,例1,不退位,例2,退位,新增加的例题自主探索,独立解决借助计数器讲解分散难点验算方法,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五、教学建议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 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2.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3.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4.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

10、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 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 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 知建立“倍”的概念。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 模型。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四、具体编排,突出两个量的比较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由旧知“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主题图,判断倍数关系

11、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不同的排列形式渗透比例思想,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画图策略检验方法指导画图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画图策略检验方法指导画图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鼓励学生从比较倍数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结果可能是不能整除,有余数的;也可能比1小明确标准量和比较量,开放性题目,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灵活运用主题图。,主题图,五、教学建议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五、教学建议1.重视意义

12、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主要内容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3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 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 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三、编排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2.突出算理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让 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3.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加强了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4.口算、估算、笔算教学相互配合,突出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四、具体编排,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灵活运用主题图,主题图,增加小棒图直观地认识3个20是60体现算法多样化,整十数乘一位数,新增加的例题通过小棒图展示算理体现算法多样化,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多样化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说明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数的含义三位数乘一位数,利用迁移类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

14、位),增加小棒操作增加未简写的乘法竖式“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利用迁移类推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先估算再精确计算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和三次连续进位,迁移类推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计算法则。增加说明“在乘法,乘数也叫做因数。”。,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作准备利用乘法的意义得出结论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有关0的乘法,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类推出计算方法数感的培养,因数中间有0,简便书写方法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因数末尾有0,估算的意识估算的方法第一次出现约等号,用估算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分析信息列综合

15、算式解答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正比例思想,解决问题 归一,数形结合,分析信息列综合算式解答建立数学模型渗透反比例思想,解决问题 归总,五、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2.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 算法的意识和能力。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一、教学内容数字编码,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去探索数字 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 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

16、作用,初步学 会用数字进行编码。,三、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2.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1.了解学生的经验,把握教学的起点。2.教学过程须强调探索、体验和交流。3.恰当把握教学要求。,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 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的周长公式。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 能力。,三、编排特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2.注

17、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具体编排,四边形的特征分类的思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认识四边形,长、正方形边的名称长、正方形的特征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认识长、正方形,周长的含义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周长,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概括出周长公式,长、正方形 的周长,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自主探索掌握方法,解决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发现规律,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所学知识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

18、,恰当把握教学要求。,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 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 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 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 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 实际问题。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 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 分数的认识。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3.

19、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逐步加 深对分数的认识。2.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理解分数的 含义。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集合思想,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集合 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 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三、编排特点1.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2.式图结合,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1.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 的意义,发展数学思维。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第十单元 总复习,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加强总复习的整合性。2.注重问题的综合性。,教学建议1.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有序地整理知识 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2.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