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培训1.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12188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培训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质量管理培训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质量管理培训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质量管理培训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质量管理培训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培训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培训1.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uality&Satisfy,深圳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德信诚培训中心 邮政编码:518112http:/E-MAIL:TEL:0755-28269363 28268964 FAX:0755-61640107,深圳德信诚相关培训课程:M01 优秀班组长管理实务公开课(班组长公培训)M02 优秀班组长现场管理实务培训班M03 优秀班组长品质管理实务培训班M04 优秀班组长生产安全管理实务培训班M06 提升团队执行力训练课程(执行力培训)M07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现场主管培训班M08 中基层现场干部TWI管理技能提升(TWI培训)M09 有效沟通技巧培训班(团队沟通 企业内外部沟通

2、)M10 企业内部讲师培训班(东莞TTT培训)M11 MTP中阶主管管理才能提升培训班(东莞MTP培训)M12 高效能时间管理培训班,质量管理培训,课程简介,质量管理学是研究质量产生、形成及实现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掌握和实际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能力。通过质量管理学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思想和理论;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审核、评价、实施及控制的要求;掌握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过程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培养利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等去分析和处理实际质量问题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以及宏观质量意识,并了解现代质量管理学的新理念和

3、新发展,以适应我国工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对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的需要。,参考书,质量管理学刘光第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现代质量管理学龚益鸣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新编质量管理学张公绪 孙静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质量管理学苏秦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质量管理学伍爱编著,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质量管理学胡铭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章 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质量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重要术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的法律法规、质量监督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质量是一种直觉的感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质量存在于产品的零部件及特性之中,顾客满意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符合设计规格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物超所值的产

4、品具有良好的质量,您理解的质量/品质?,第一节 质量的概念,难以形容的:质量是一种直觉的感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同美丽获爱。基于产品的:质量存在于产品的零部件及特性之中。基于用户的:顾客满意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基于制造的:符合设计规格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基于价值的:物超所值的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哈佛商学院戴维加文汇集,第一节 质量的概念,符合性与适用性狭义质量与全面质量ISO9000:2000质量定义,符合性与适用性,P,C,生产者,顾客,符合性,适用性,质量,符合性质量,通常在产品设计时将产品的性能量化,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产品的技术标准,则具有符合性。符合性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判

5、断产品是否符合规格。一般,企业的管理部门将产品的合格性判断交给基层的现场操作人员去完成。,适用性质量,适用性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顾客的需求。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将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顾客最有资格对产品的适用性程度做出评价。,企业的质量目标是实现产品的适用性。但是,企业的大多数员工的质量职责却是去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除了少数研究和设计开发部门及人员之外,企业的大多数部门的质量职责也同样是去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这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和规律性。企业的关键在于如何将经过顾客识别确认的适用性更加科学、准确可行地转化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验证的规格要求。,狭义质

6、量与全面质量,狭义质量指产品和服务质量。20世纪90年代后,桑德霍姆、费根堡姆、克劳士比等一批著名专家不约而同的提出“全面质量”的概念。,全面质量,产品和服务质量 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经济性/时间性 过程/工作质量 过程合格率/周期时间/成本/环保/安全体系质量 ISO9000/TQM/经营质量,狭义质量和全面质量的比较,ISO9000:2000质量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事物本身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特性-性能/功能-可信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可用定语修饰:顾客要求/质量管理要求/产品要求/服务要求/工艺要求等,-产品

7、-过程-人-体系,包含的内涵: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体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特征。质量的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质量和体系质量。质量的时效性:顾客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质量的相对性:顾客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从质量管理的产生至今,经历了约一个世纪。质量管理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差不多每隔20年,在解决质量

8、管理工作方面就会发生重大的变革。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一直在更新。,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发展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1900年特点:专职检验代表人物:泰罗,统计控制阶段 1930年特点:事前预防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0年代表人物:朱兰、戴明、克劳士比,继承性发展,1960年代 至今19301950年代19001930年代,质 量 检 验,统计质量控制(SQC),2000年后 1987年 1979年 1961年,TQC/CWQC,零缺陷理论,ISO9000 六西格玛 波多里奇质量奖模式全面质量管理(TQM),质量体系整合与改进方法整合,继承性发展,

9、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质量管理发展的四重境界,质量管理的境界:检验-控制、预防和保证-改进和创新-卓越,卓越,改进和创新控制、预防和保证,检验,卓越评审:申奖/获奖50%以上Benchmarking.超越竞争对手.综合满足五大相关方要求.取得长期成功,卓越评审:申奖/获奖(30%50%)-开展从过程到结果的自我评价;识别优势并巩固,识别改进和创新机会,排序;配置资源予以实施-循环评价和改进,不断提高成熟度,合格评定:ISO9001(约束30%)-提供质量保证,消除贸易壁垒-强制持续改进和满足客户要求,追求卓越,一、质量检验阶段(Quality Inspect),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F.W

10、.Taylor)根据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主张企业内部专业分工,实现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开,一部分人专门负责设计、计划,另一部分人负责执行。,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作为一项专门职能或工种从生产操作中分离出来。特点:三种职能分开强调事后把关信息反馈。局限性预防作用弱采取全数检验的办法,不经济,也不适用于破坏性产品。,二、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统计质量控制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1924年,贝尔电话研究所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了控制生产过程进行产品缺陷预防

11、的做法,即“3”图法控制图。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格(H.G.Romig)提出“抽样检查表”;瓦尔德(A.Wald)提出逐次抽检(序贯抽检)方法。但到了20年代末30处年代初,由于经济危机,商品滞销,产品积压,生产力下降,致使这种方法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一直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绝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法。,统计质量控制,“二战”的需要,军需品面临严重问题(武器质量、被服质量、药品等),美国政府开始推广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用数理统计方法制定了战时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指南数据分析用的控制图方法生产中的质量管理用控制图成功地解决了武器等军需品的质量问题,

12、使美国的军工生产在数量上、质量上和经济上都占世界领先地位。由于采用了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给这些军工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其它企业也竞相仿效。质量的统计控制方法成为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统计质量控制,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流程的工序之间进行质量控制,从而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对产品检验和验收检查采用了科学的统计抽样方案。在管理方式上,质量责任者也由专职的检验人员向专门的质量控制工程师、质量保证工程师以及有关技术人员转移。基本特点:预防为主,预防和把关相结合。但由于统计质量管理过分强调统计方法,忽视组织管理和生产者能动性,致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好象就是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少数数学家和

13、学者的事情”。影响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限制了它的发展。,三、全面质量管理(TQM),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业生产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工业产品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美国的“阿波罗”飞船零件560万个,如果零件的可靠性只有99.9%,则飞行中就可能有5600个机件要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为此,全套装置的可靠性要求在99.9999%,在100万次动作中,只允许失灵一次,连续安全工作时间要在1亿到10亿小时。如此要求,单靠统计方法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要对设计、准备、制造销售和使用等环节都进行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工

14、具。这样,新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形势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质量管理从SQC向更高级的全面质量管理发展。,促使全面质量管理出现的直接原因,(1)产品性能的高级化、结构的复杂化和品种规格的多样化,对产品质量,尤其是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要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单纯依靠统计方法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控制难以解决。,(2)自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科学出现了各种学派。其中梅奥的“行为科学”和西蒙的“决策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影响较大。它们都强调企业管理中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张实现“工业民主”。质量管理出现了:“依靠工人”、“自主控制”的“无缺陷运动(Zero Defects,Z

15、D)”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等,这些活动促使质量管理逐渐成为一项大家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促使全面质量管理出现的直接原因,(3)50年代末开始,由于“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迫使政府制定法律,制止企业生产和销售质量低劣、影响安全、危害健康的劣质品。制造企业不但要提供性能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产品,而且要保证售后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质量保证成了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促使全面质量管理出现的直接原因,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理论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美国两个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genbaum)和朱兰(JMJu

16、ran),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概念。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费根堡姆在他的著作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种有效的体系”。,1961年,朱兰主编了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在书中朱兰提出了“总体质量控制”的观点,描绘了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螺旋的深刻涵义。指出:“现代化工业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组成质量职能的广泛分散的活动和谐地结合起来。”,全

17、面质量管理(TQM),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从美国引进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和全面质量控制(TQC,total quality control)。经过了20年,他们不遗余力地同日本的经济、技术、文化环境相结合,创造了日本式的TQC,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磬指出,所谓“公司范围内的质量管理”(company-wide quality controll,简称 CWQC,有时也称全公司的质量管理,即指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特点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以及

18、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不仅用于解决生产过程、进厂原材料管理以及新产品设计管理等问题,而且当上层管理人员决定公司方针时,也用它来进行业务分析,检查上层管理的方针的实施情况,解决销售活动、人事劳动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办事机构的管理问题”。,基本特点:,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管理方法的多样性,1.全面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且扩大到过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产品是由人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和企业职工的工作质量不提高,很难保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来。因此,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以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19、强调提高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性。此外,全面质量管理还强调质量管理的广义性,即在进行质量管理的同时,还要进行产量、成本、生产率和交货期等的管理,保证低消耗、低成本和按期交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服务质量。,2.全过程的管理,所谓“全过程”是指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整个过程,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和设计、生产制造、检验、包装、贮运、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要保证产品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3.全员参加的管理,产品质量是企业全体职工工

20、作质量及产品设计制造过程各环节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与企业职工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领导素质密切相关。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各个岗位上的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使企业的每一个职工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来,做到质量管理,人人有责。,4.质量管理方法多样化,全面质量管理是集管理科学和多种技术方法为一体的一门科学。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如此众多的影响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统筹管理,单靠数理统计一两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措施加以综合治理。,全面质量

21、管理,国际标准ISO 8402:1994曾给出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全面质量的管理。全面质量是,在卓越领导的参与下,发挥全体员工的潜能,以富有竞争力的成本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刘广第,清华大学)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全员参与,四、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PDCA循环P:计划(Plan)D:执行(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步骤调查现状,找出存在的各种原因。分析问题,明确造成质量问题的各种

22、原因。寻找主要原因,确定解决质量问题的方向。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解决质量问题的计划。执行所制定的计划,落实各种措施。明确应该巩固的成果,找出确实存在的问题。巩固所取得的成果,将成果的经验标准化。提出尚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将其转入下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阶段,D阶段,C阶段,A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特点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运转。大环套小环。阶梯式上升。,P,D,C,A,A PC D,A PC D,A PC D,A PC D,A PC D,原有水平,上升到新水平,五、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我国所实行的质量管理基本上是处于质量检验阶段,沿用的是前苏联20世

23、纪40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计数抽样检查标准制定贯彻后,才逐步跨入第二个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78年,以北京内燃机总厂为试点,机械工业系统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于1978年开始了第一次“质量月”活动。1979年,全国性质量管理群众团体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成立。在原国家经委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有组织地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1985年,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普遍推广。,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1985年,我国开始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活动。1992年,我国开展了“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1996

2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9年召开了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会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2000年,新修订的产品质量法颁布实施,这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质量法律和法规,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等,使我国产品质量走上法制的轨道。推行并逐步完善我国的质量认证认可制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质量认证体系。2001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重新启动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第三节 质量管理重要术语,1.质量(Quality):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2.产品

25、(Product):过程的结果。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等);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被称之为货物。通常,组织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是上述四种类别的部分或全部组合。,3.质量特性: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

26、有特性。真正质量特性:用户对产品的实际要求。代用质量特性:产品标准所反映的质量特性。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时间性等。无形产品的质量特性: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文明性等。,性能。根据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效率等。寿命。即产品能够正常使用的期限。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安全性。即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一般要求极其严格,视为关键特性而需要绝对保证。经济性。即产品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个方面。,4.过程(Process):一组将输入转

27、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5.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注: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6.质量方针(quality po1icy):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7.质量目标(quality objective):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8.质量策划(Quality Planning):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

28、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9.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10.质量改进(Quality lmprovement):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11.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第四节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质量教育工作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自始至终要进行质量教育工作。质量管理教育的内容(1)质量意识教育(2)质量管理知识教育;(3)专业技术与技能教育。,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化大

29、生产中各项工作(包括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基本任务: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计量工作,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或者说,是保证单位统一、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计量工作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的采集、传递、保存计量手段的研究计量设

30、备的管理,质量信息工作,质量信息(质量情报)是指反映产品质量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质量情况数据,它是企业制定质量目标、政策和措施的依据。质量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质量决策提供确切可靠、及时有效的信息。保证质量信息流畅无阻,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为内部考核和外部质量保证提供依据。建立质量档案,全面的积累质量数据、资料,以便随时利用。,质量责任制,建立质量责任制,就是明确规定企业中的每一部门、每一职工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实践证明,只有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才能

31、调动广大职工的质量管理积极性。为了保证质量责任制的真正贯彻落实,企业还必须制定质量奖惩制度,体现奖优罚劣,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吸引到质量上来。,第五节 质量的法律法规、质量监督,一、质量的法律法规:由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体系、法规体系及一系列规章组成。涉及产品质量的法律包括3个方面;产品质量的基本法: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涉及的专门法律: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食品安全法等。有关产品质量的综合性法律:经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产品质量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以及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产品质量民事赔偿、行政责任

32、和刑事责任等问题。,二、质量监督定义: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GB/T6583-1994),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企业的标准、技术指标,合同要求,产品,持续的或一定频次的,质量监督的类型:国家监督(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监督(行业主管部门)自我监督(企业内部)社会监督用户、消费者监督舆论监督,质量监督的范围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质量监督的对象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政府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1.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统一监督检查

33、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国家监督抽查地方监督抽查,定期不定期专项,统一产品、统一标准、统一检验方法、统一判定准则、统一汇总口径,政府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2.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指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国家进行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的产品的企业进行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质量检验,确认其具备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允许其生产经营的一种行政许可制度。性质:强制性、核准性、评价性、准入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管理的对象: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的重要工业产品。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米、面、食用油、酒类等可能

34、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如:电热毯、压力锅、燃气热水器等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安全的产品:税控收款机、防伪验钞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等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如:安全网、安全帽、建筑扣件等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如:电力铁塔、桥梁支座、铁路工业产品、水工金属结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法律法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政府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3.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 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准QS标志。,第六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人力资源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设计决定质量质量管理与运作管理紧密集成质量与顾客满意质量由整条供应链共同保证追求质量,要寻求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培养和形成忠诚的顾客群。市场的竞争从企业间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间的竞争。,思考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质量的涵义是什么?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DCA循环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广义的产品类型包括哪几个方面?,与您一同创造贵公司发展史上的奇迹,德信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