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31315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王 浩 宁波大学学前教育系,阅读书籍推荐,1.弗朗索瓦兹多尔多.,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2.Janice J.Beaty著,郑福明,费广洪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3.赵喜庆,张海丽.,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版.4.俞春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主要阐释内容,一、与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为相关的理论介绍二、为何要对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三、如何对集体教学中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四、对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的相关反思,一、相关理论介绍,(一)集体教学(二)行为(三)学习行为(四)观察,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

2、的现象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爱因斯坦,(一)集体教学,1、集体教学 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2、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集体教学体现了哪些教学思想或是教育理念等?,(二)行为,1、行为 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2、幼儿行为 幼儿行为是指幼儿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外部(外显)活动。,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学习行为吗?如果不可以,理由是什么?

3、,(三)学习行为,美丽的蝴蝶破蛹而出就会翩翩起舞,小鸭子出生没多久就会下水嬉戏,哺乳动物一出生就会找寻母亲温暖的怀抱,吮吸乳汁,蜘蛛从小会织网也是无师自通的。动物的这些行为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天赋的遗传行为,称之为先天性行为。而有些行为则与先天性行为不同,是后天获得的经验性行为,称之为学习行为。,幼儿身上的哪些表现,可以称之为经验性行为?,(四)观察,1、观 察 观即观看;察即察觉、省察、思考。合在一起,观察就是既看又思考的过程。具体而言,观察不仅仅是人类(我们)感觉器官直接感知事物的过程,同时又是人类(我们)大脑积极思维的过程。2、观察法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连续

4、全面的直接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以及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得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从上概念出发,您认为构成观察法的要素分别是什么?,观察法的构成要素,观察对象的状态,观察者,观察手段,观察对象,观察目的,二、为何要对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一)观察的重要性,1、观察能使教师以儿童的视角来理解儿童,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情怀对待儿童,真正做到尊重儿童与信任儿童,以儿童为中心,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孩子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是一个猜不透的谜语,更有可能是一道让人驻足不前而无限留恋的风景。看一看孩子发现了什么;听一听孩子表达

5、了什么;猜一猜孩子在思考什么如果我们能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心灵感知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我们会加深对这个世界的重新理解与再认识,也包含对自己的重新理解与再认识。,2、儿童因生理、心理及教养方式的不同,因此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与了解儿童是如何学习的,从而可以明确幼儿的学习品质或学习风格。据此提供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与学习所需要的材料(环境),生成或设计出符合幼儿需要的活动,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质量。,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蒙台梭利,3、可以

6、为学前教育研究尤其是儿童研究积累丰富、翔实、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后续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教师如果有观察的自觉,其教育人生将会因此而摆脱苍白,摆脱虚浮,更重要地是能够超越平凡,使自己逐渐变得理性、深刻与丰富起来,能使自己体验到人生幸福的同时,也能使幼儿体验到童年的幸福!,(二)观察的可行性,对于幼儿 幼儿不容易受到观察者的影响,较少刻意掩饰自己的行为,所以对幼儿行为的观察结果比较真实自然。对于教师 教师整日和幼儿生活与学习在一起,可以随时随地随机地进行观察;同时也可以随时观察自己。,三、如何对集体教学中幼儿学行为进行观察,1、观察方式的介绍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3、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

7、为观察举例,1、观察方式的介绍,直接观察:不借助仪器,靠教师的自身感官来进行,应用比较简单,但人的视野有限,记录难以精确全面。间接观察:借助于仪器,如录音和录象,可以客观记录和多角度精确的观察,可以反复研究观察资料。参与性观察:教师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在活动中观察。优点是对观察对象的活动有较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有助于理解观察对象背后的活动和动机。非参与性观察: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只是旁观,观察较冷静客观。教师可以采用录象的方法观察自己,尽管介入了儿童的活动,但可以客观地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和儿童。,有结构观察:对观察内容、程序、记录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设计和考虑,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

8、进行,结果适于量化统计和处理无结构观察:事先没有严格的设计,比较灵活、机动,可以抓住观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而不受设计的框框的限制,但难以进行量化的统计,全面观察:是对一定场景中发生和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涉及的范围较广,比较容易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但由于观察者的视野有限,对观察者要求较高。抽样观察:又叫重点观察,是对观察现象的场景、时间、人、活动等因素进行取样,再对样本进行观察。涉及的范围小。观察容易细致,操作比较容易。对观察者的要求体现在取样上。,定期观察:对儿童的行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做观察。追踪观察:对某个被观察对象或某种现象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从而获得连续性的发展资料。例如陈鹤琴对

9、其儿子所进行的观察。,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观察的目的(2)选择观察的方式(3)确定好观察的工具(4)准备好辅助观察设备(5)拟定可行的观察提纲,(1)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者必须不断地进行反思,弄清楚观察的目的是什么,究竟要观察什么。没有观察的目的,必然会导致观察的随意与盲目。一次区角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幼儿收拾玩具,有个小女孩迟迟没有收拾,教师便对她说:“老师叫你收拾好玩具,你听见了吗?”小女孩却反问老师到:“我的话你听见了吗?娃娃还没睡着呢,我要再陪她一会儿。”,幼儿对区域活动规则遵守与否的原因观察,(2)选择观察的方式,明确观察的目的之后,应选择观察的方式。根据前面观察法的

10、分类,明确运用哪种方式的观察。例如是结构化的,还是非结构化的观察。,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表,(3)确定好观察的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否会使用某些量表与观察的记录表。自己设计?还是需要去借鉴?,观察对象:性别:班级:观察地点:时 间:活动(区):,(4)准备好辅助观察设备,在观察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一些辅助设备,例如,是否需要拍照,录像或录音等。如果需要的话,这些东西放在哪里?何时去放?以及怎么减少对被观察者的影响等。,(5)拟定可行的观察提纲,观察提纲可以帮助评价信息的搜集者在现场进行观察的同时,提醒自己观察的焦点是什么,有哪些注意事项,提示自己下一步应该观察什么,是否遗漏或忽视了哪

11、些重要信息等。,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提纲,(1)观察幼儿的角色(2)观察幼儿的表现(3)观察是从何时开始的(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幼儿行为观察的基本提纲,(1)观察幼儿的角色,具体有哪些幼儿在场?有多少幼儿在场?是什么样的群体?地位或身份是什么?不同的幼儿在群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是负责人?谁是追随者?,(2)观察幼儿的表现,不同场合或区域的幼儿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幼儿说话或做事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调、神态与形体动作?其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3)行为从何时开始,幼儿的行为或与幼儿相关的事件在什么时候发生?持续了多久?是否有中断等。,(4)何地观察、如何发生,幼儿

12、的行为、与幼儿有关的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征?行为或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幼儿学习行为观察举例儿童学习方式的研究,儿童行为 在中班“会飞的风筝”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风筝布置在教室四周,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儿童在观察风筝时,对风筝的整体造型最感兴趣,一下就看出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凤鸟风筝金鱼风筝、孙悟空风筝、米老鼠风筝、娃娃风筝等),而对风筝的细节部分如颜色、花纹、形状、风筝的尾巴等不敏感,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儿童观察风筝的具体细节,目的是为下一步儿童自己制作风筝作好知识经验的准备。但儿童仍然关注风筝的整体造型,教师好不容易才完成引导儿童观察风筝细节的活动。在儿童动手

13、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大多数儿童先用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构图之后才动手制作,虽然看上去花的时间长,但最后顺利的完成,且质量较高。而有少部分儿童不假思索,拿起材料就做。起初速度很快,可看起来杂乱无章。其中,有的儿童返工重做,有的儿童虽按时完成,但作品较粗糙。,解释与分析 儿童对风筝的观察主要是观察学习的方式。在观察学习的方式中儿童表现出了儿童阶段的认知特点,即年儿童童首先认识的是事物或观察对象的整体部分,也即以场依存性的形式知觉事物。皮亚杰也认为,年儿童童的知觉行为是“整体性”的。儿童制作风筝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这也是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活动中两类儿童的不同的表现说明了儿童学习过程中

14、思维的特点。前者属于沉思型,后者属于冲动型。沉思与冲动反映个体信息加工、解决问题过程的速度和准确性。沉思型的学习者运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最佳方案,往往做出反应,都是正确的。而冲动型学习者则反映速度快,对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但容易发生错误。,四、对集体教学中幼儿学习行为进行观察的相关反思,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表面看是观察幼儿的行为,而实质上却是在反思自己,即反思自己的各种提问行为或指导观念,以及相应的儿童观、材料观、游戏观、环境观等。教师如果能经常对此进行反思,那么集体教学对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价值也就会

15、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也必将得到有力的提升与保障。,1、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2、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唯有了解我们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反应方式,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一生的学习,谢谢各位老师!,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叙事策略。它通过从儿童到成人再到儿童的角色置换,以儿童的另一种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生活空间,从而打造出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展现不易被成人所体察的原生态的生命情境和生存世界的他种面貌。儿童视角的运用,通过孩子另一种眼光的观察和透视,表现与儿童感知发生联系的那部分现实生活景观,易于揭示成人所难以体察到的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