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1551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编号 31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分 院 名 称 动物科技学院 专 业 畜牧兽医 班 级 10高牧2班 学 生 姓 名 李蓬凯 指 导 教 师 刘老师 2012年 10月 25日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 鸡卡氏白细胞虫病又称白冠病。卡氏白细胞虫是属于疟原虫科、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其雌雄配子体寄生在鸡的红细胞或白细胞内,它的发育过程需要库蠓参与才能完成。含有子孢子的库蠓在叮咬鸣时,子孢子进入鸡体内经血液到网状内皮系统内进行裂殖增殖,产生无数的裂殖体和裂殖子。肝型裂殖体在肝实质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所产生的肝裂殖体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有三个去向:再进入肝实质的细胞

2、内形成肝裂殖体。被巨噬细胞吞食后发育为巨型裂殖体,巨型裂殖体在内脏各器官组织内进行裂殖增殖。进入血细胞内进行配子生殖,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在鸡血液内的雌雄配子体进入库蠓的胃内进行配子生殖,雄性配子与雌性配子结合后形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为动合子、囊合子。囊合子在蠓胃内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子孢子,当蠓再吸血时又将子孢子传入健康的鸡体内,重复上述的发育史。每年4月份开始,随着温度的逐渐提升,是库蠓孳生的季节,也将是养禽业受卡氏白细胞虫病威胁的季节。自2004年以来,我市发生了几起卡氏白细胞虫病,现将诊治情况简述如下。 关键词 白冠病;症状;剖检变化;鸡;卡氏白细胞虫病;诊断;防治1发病情况 某市的某鸡场

3、饲养黄羽肉鸡8 000只,2008年3月28日鸡群37日龄时,出现部分鸡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些甚至废食,毛松怕冷,排白绿色稀粪,三天后部分病鸡嘴角流出鲜血,呼吸困难,并逐渐出现死亡,至5月10日共死亡162只。用恩诺沙星治疗3天无效,再用1s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加水20kg(同时加适量的碳酸氢钠)饮用3天,还是未能控制死亡,后改为每克加水14kg,饮水2天后停止死亡,继续巩固一天后未再复发。2临床症状 病初用手触病鸡胸腹部位即感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运动失调,卧地不动,鸡冠苍白,贫血,体重下降,消瘦,呼吸困难,口流涎,排绿色或白绿色水样粪便,并有多量的黏稠液体,发育迟

4、缓,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发白,有时有软壳蛋。急性病例的病鸡扇动翅膀,突然抽搐倒毙,死前口流鲜血。部分病鸡咳嗽,而且在饲槽、饮水器和地面常见病鸡咳出的带血痰液,倒提病鸡时,见其口腔流出黄绿色带有酸味的液体。3病理变化 剖检死鸡,腭裂充积带血黏液,双侧肺脏充满血液,血液稀薄;肾脏周围常有大片出血,严重者大部分或整个肾脏被血凝块覆盖;肝脏明显肿大、质脆,心脏、脾脏、胰腺、腺胃黏膜、肌胃角质膜下出血;肌肉苍白,可见全身皮下、胸肌、腿肌的表面有大量散在出血斑点和针尖大至粟粒大小灰白色结节,心外膜、肝、肺、肾、胰腺、肠浆膜、肠系膜和附着于肌胃脂肪及腹腔脂肪等处均见有针尖大至粟粒大小的灰白色或红色圆形小结节

5、突出于表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直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肠腔内有时有血块。4病原学检查 使用血涂片检查法,以消毒的注射针头, 在病鸡翅静脉采血抹片,经姬姆萨氏 液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发现有卡氏白细胞虫的圆形配子体。根据上述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及镜检结果,确诊为鸡卡氏白细胞虫病。5防治措施 根据上述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确诊为鸡卡氏白细胞虫病。针对发病情况,我们及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51 防止蠓类等昆虫进入鸡舍,鸡舍门、窗装上纱门、纱窗,并定期清扫,以免纱网上沉积的灰尘影响通风。52彻底清除鸡舍周围杂草、沟渠污物和积水,并彻底清洗鸡舍地面和用具,清扫鸡舍墙壁,

6、再用 0.05% 的除虫菊酯和百毒杀分别喷洒,以杀灭库蠓和病原体。 53 将堆积在鸡舍旁的鸡粪清除,然后用除虫菊酯喷洒被污染的地面,再撒上石灰粉。5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经常观察鸡群的食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粪便变化等,发现异常及早诊断和治疗。55 对发病鸡群及时治疗,杀灭体内原虫。由于白细胞虫属于孢子虫纲、球虫目,某些对球虫有效的药物对其都较为敏感。治疗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目前是磺胺类药最有效,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五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磺胺喹噁林、敌菌净等均有效,为安全起见,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C,连喂两个疗程。经喂药3天后病鸡停止死亡,食欲逐渐恢复

7、,症状逐渐消失,12疗程后鸡群全部康复。56 在发病鸡群饮水中加入0.1%的复方泰灭净或速服宁,连用2天后,改为饮用0.5%速服宁,连用1周,停2天,再服用一个周。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作辅助治疗。对鸡舍及周围环境喷洒药物消毒,用除虫菊脂喷洒鸡舍内地面及舍外周边环境,同时将舍外的杂草及小树林清除干净,清理舍内的卫生死角。蚊具有喜水性,防蚊需要保持舍内外卫生和清除积水。在舍周围种植一些防蚊植物,如茉莉花、薄荷、七里香等植物。6 讨论6.1 鉴别诊断 该病的某些症状和病变,如绿便、腺胃出血、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出血等,与新城疫、传染性囊病、磺胺类药物中毒、禽流感有相似之处,

8、如不进行综合检查分析,极易误诊,应加以区分。6.1.1新城疫病鸡除冠髯暗红、喘鸣、嗉囊积液、排绿色稀便、食欲废绝、开产鸡产蛋量减少,质量降低外,典型病变是腺胃乳头出血,肠黏膜淋巴滤泡出血肿胀,而非典性型新城疫则表现为空泡肠段和麻痹肠段及腺肌胃接合部出血。 6.1.2传染性囊病一般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且只发生于性成熟前的后备鸡。发病初期多排泄牛奶样或米汤样粪便,除常见胸、腿肌出血外,病鸡法氏囊体积增大,浆膜发生胶冻样水肿,严重时囊腔内有黄色干酪样物或乳白色分泌物,皱襞黏膜局部或弥漫性出血;肝脏呈土黄色;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6.1.3磺胺类药物中毒病鸡头面部皮下大片出血;肾脏肿大

9、,输尿管增粗,管内充满白色尿酸盐,但无出血现象;肝脏、肌肉颜色发黄。 6.1.4禽流感病鸡呈急性败血经过,病程短,死亡率高;慢性者可见肉髯肿胀和关节炎,肝脏有弥散性坏死灶,而本病为散在的坏死灶且有出血斑点。6.2该鸡场发生卡氏白细胞虫病的主要原因是 鸡场建在地势低洼、排水排污性能差的地方,而且环境卫生差,舍内通风透气不良,在高温高湿季节有利于库蠓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该病。所以,建鸡场时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性能好,水质优良,空气清新的地方。场内布局应合理,通风透气要好。6.3剖检时在肠系膜、体腔脂肪表面、肌肉、肝脏、胰脏的表面有针尖大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灰白色小结节,这种小结节是卡氏

10、白细胞虫的裂殖体在肌肉或组织内增殖形成的集落,是本病的特征病变。6.4 应建立“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整批进鸡,整批出鸡。鸡出栏后,对栏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消毒,空置10天左右再进鸡饲养。这样有利于消灭病原体和切断传播途径。6.5 要加强饲养管理,经常观察鸡群的食欲、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粪便变化等,发现异常应及早诊断和治疗。6.6 磺胺类药治鸡卡氏白细胞虫病疗效好,但产蛋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且蛋壳颜色发白,7-30天才能恢复。防治该病的药物能抑制早期发育阶段的虫体,对晚期形成的裂殖体或配子体无作用,故在流行期间要及早进行治疗,用药不及时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7 体会 吸血昆虫库蠓通过叮咬鸡传播病原

11、,是该病主要的传播媒介。该病一般在夏末和秋季高温多湿的710月份多发。由于夏季降水量较大,其温湿度条件有利于库蠓的孳生,因此在多雨水涝的年份或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炎热季节到来时应给鸡舍装配细眼纱窗,防止库蠓进入;改善开放式鸡舍的环境卫生,消除鸡舍附近的杂草、污水、畜禽粪便等;用杀虫药(如溴氢菊脂等)喷洒鸡舍及周围,以杀死库蠓;在流行季节,用球虫宁、泰灭净。参考文献: 1高波,杨文平主编.鸡病防控与治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68-271 2傅先强,崔文才主编.养鸡场鸡病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18-220 3陈光源 刘发志,赵青松主编.鸡病防治实用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37-140 4张中直,林昆华,李庆怀主编.鸡群发病诊断与防治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08-111 5史孝孔,陈钟鸣,刘秀兰等主编.养鸡与鸡病防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286-2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