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1599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表格(非常好).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的病原体。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G+ 一端或两端膨大成棒状,菌体粗细不匀,着色不均,排列不规则(字母V、L或栅栏状),用Albert染色法后有明显的异染颗粒,主要的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具有鉴定意义。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在吕氏血清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细小、灰白色S型小菌落(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在亚碲酸钾血平板生长,可以将亚碲酸钾还原成碲,使菌落呈黑色。(异染颗粒:棒状杆菌属细菌用Neisser或Albert等法染色,菌体内出现节段浓染或深染的颗粒,与菌体着染颜色不同,称为异染颗粒)3、白喉棒状杆菌

2、是咽喉部常见的正常菌群,当携带了棒状杆菌噬菌体时,可产生白喉毒素,成为有毒株。4、对湿热敏感,对干燥、寒冷抵抗力较强。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白喉毒素(主要致病因素):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毒力和抗原性很强。由A肽链和B肽链组成,其中A肽链有毒性功能。而B肽链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心脏、神经、肾上腺等)协助A链进入易感细胞内。 毒性机制:蛋白质合成中必需的延伸因子灭活抑制肽链延长蛋白合成受阻组织变性坏死2)索状因子:破坏线粒体,影响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3)K抗原:抗吞噬,有利定植。 2、所致疾病白喉传染源: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易感人群:6月-5岁潜伏期:2-

3、7天白喉棒状杆菌在呼吸道局部繁殖,分泌外毒素,产生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形成假膜,一旦脱落,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窒息死亡。外毒素进入血液,与心肌细胞和外周神经细胞结合可引起心肌炎、外周神经炎等症状,如软腭麻痹、吞咽困难等。白喉病后、隐性感染、预防接种均可获得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包括细菌学检查和毒力试验取标本、涂片镜检等。毒力试验可采用动物实验。预防采用白百破混合疫苗,即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DPT混合疫苗)。治疗采用抗毒素血清和抗生素。 第二节 鲍特菌属百日咳鲍特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G小杆菌,两极浓染,有荚膜和菌毛,无鞭毛和芽胞。2、培养特性:专性需

4、氧,营养要求较高,常用鲍金培养基进行培养,生长缓慢,3-5天细小菌落。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包括荚膜、菌毛及多种毒素2、传染源:早期病人、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传播病程分三期(儿童易感)卡他期:低热、轻咳,1-2W(传染性强)痉挛期:阵发性痉咳,吸气吼声,10-20次/天(1-6W)恢复期:阵咳减轻,可有继发感染,肺炎、中耳炎等病后牢固免疫力白百破三联疫苗(DPT),治疗首选红霉素第三节 军团菌属嗜肺军团菌1976年在费城的退伍军人大会期间,爆发了不明原因的肺炎,从病人体内分离出了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后命名为嗜肺军团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G短小杆菌,多形性,有鞭毛、菌毛及微荚膜,

5、无芽胞。2、专性需氧,2.5-5%CO2生长良好,营养要求较高,需特殊培养基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BCYE),生长缓慢,3-5天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S型菌落。3、抵抗力:普遍存在于天然淡水和人工水域环境中,如自来水、热水淋浴、中央空调等,故能以气溶胶的方式传播,对化学消毒剂、干燥、紫外线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机制不很明确。主要引起军团菌病,飞沫传播,常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有3种类型:流感样型、肺炎型、肺外感染型。流感样型(旁地亚克热):轻症、发热、寒战、上感症状、无肺炎。肺炎型(军团病):重症、高热、咳嗽、肺炎、多器官衰竭死亡。肺外感染型(继发感染):多脏器感染症状。细胞免疫为主。治疗首选红

6、霉素。 第四节 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简称绿脓杆菌,是条件致病菌。生长过程中形成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形成的脓汁和敷料被染上颜色,故得名。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有的微弯, 有荚膜、菌毛和鞭毛,一端有1-3根鞭毛,是从毛菌,运动活泼。2、专性需氧,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4不生长42 生长),产生带荧光的水溶性色素(青脓素和绿脓素)。2、 抵抗力强,天然抵抗多种抗生素及消毒剂多重耐药。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为内毒素、菌毛、荚膜、胞外酶、外毒素多种致病因子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本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及人体肠道、呼吸道及皮肤,为条件致病菌,在医院感染中占1030%,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皮肤黏膜损伤:烧伤,创伤等免疫低下时引起多种器官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多重耐药三、防治加强医用仪器的消毒,防止医院感染疫苗:疫苗使用效果很好。治疗可选用 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