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1663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科病床合理安排摘要本文讨论了病床的合理安排问题,属于优化问题中的排队问题。我们根据始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各类眼科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等相关数据信息。对于问题一,我们综合考虑医院与病人的利益,提出了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人住院平均等待时间、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这四项评价指标,用以对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并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当前的病床安排模型进行了评价。对于问题二,我们基于医院的当前情况,以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为优化目标,以改进后的优先非抢占排队思想为依据,采用优先级随时间变化的规则来进行病床安排,并根据五类眼科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设置了初始优先

2、度值,建立起单目标优化模型一。我们利用模型一对前来门诊的病人重新进行病床安排,得出了相关结果。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模型一可以较好的解决医院的等待住院病人队列越来越长的问题。我们利用问题一里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模型一进行了评价,并将其与医院当前采用的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突显出模型一的优势。对于问题三,我们根据问题二里得出的病人信息,统计出了各类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和等待队列长度,发现在模型一的病床分配方案下,每天门诊总病人数与出院总人数大致平衡。于是,我们可以根据各类病人的等待时间分布来给出门诊病人的入院时间区间:外伤:1天;视网膜疾病:(10,15)天;青光眼:(7,12)天;白内障单眼:(4,

3、8)天。白内障双眼病人需视门诊时间而定。对于问题四,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的情况下,利用模型一重新对病人进行入院安排,并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发现分配结果并不理想,等待队列长度很长,且等待入院的病人队列会越来越长。因此,我们认为医院手术时间应该调整,我们建议将白内障双眼病人的手术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一、周三调整到每周三、周五。对于问题五,我们利用多服务台排队系统来进行求解。我们以平均逗留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起病床优化分配模型,并通过MATLAB7.0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得出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最短为13.92天,五类疾病病床的分配比例如下表所示:疾病类型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

4、单眼白内障双眼分配病床数83711815我们在模型改进里对模型一中可能出现的多种可行解提出了一种评价方法,通过定义医生工作强度值来对不同可行解进行评判。关键词:病床安排 排队论 改进的优先非抢占排队思想 多服务台排队系统1.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到医院就医时,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到门诊就诊、到收费处划价、到药房取药、到注射室打针、等待住院等。而在这些过程里,往往需要排队等待以接受服务。现有某医院眼科门诊住院部的大致情况如下:该医院眼科门诊每天开放,住院部共有79张病床,当前对全体非急症病人是按照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的规则来安排住院的,但是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

5、却越来越长。因此,解决该住院部的病床合理安排问题,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减少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就显得很有必要了。1.2该医院眼科门诊相关信息该医院眼科手术主要分为四大类:白内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和外伤。白内障手术比较简单,没有急症。目前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为1-2天。其中,做两只眼的病人比做一只眼的要多,大约占到60%。如果要做双眼,便安排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有空的病床时就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各种不同情况,但大致住院以后2-3天内就可以接受手术,主要是手术后的观察时间较长。这类疾

6、病手术时间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此类疾病急症数量较少,可不予考虑。该医院眼科手术条件比较充分,但考虑到手术医生的安排问题,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手术与其他眼科手术(急症除外)不安排在同一天做。1.3需要解决的问题题目附录中给出了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各类病人的情况。根据这些病人情况和该医院眼科门诊的相关信息,我们需要通过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帮助解决以下问题:问题一:分析并确定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该问题的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问题二:试就该住院部当前的情况,建立合理的病床安排模型,以根据已知的第二天拟出院病人数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并

7、对我们的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问题三:作为病人,自然希望尽早知道自己大约何时能住院。能否根据当时住院病人及等待住院病人的统计情况,在病人门诊时即告知其大致入住时间区间。 问题四:在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的情况下,对问题二重新回答,并讨论医院的手术时间安排是否应作出相应调整?问题五:有人从便于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在一般情形下,医院病床安排可采取使各类病人占用病床的比例大致固定的方案,试就此方案,建立使得所有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含等待入院及住院时间)最短的病床比例分配模型。2.问题分析医院就医排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题目中该医院眼科门诊对全体非急症病人的住院安排所采

8、取的先到先服务规则,是排队规则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形,这种规则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公平性。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来,在这种规则下,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却越来越长。因此,改进病床安排规则,更加合理的利用床位资源,对于解决实际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2.1问题一的分析问题一要求我们给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对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我们首先找出了与病床工作相关的指标,从中筛选出一些指标来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对病床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从病人的角度来确定评价指标,使病床分配模型被更多的病人所接受。最终,我们确定了四个评价指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人住院平均等待时间、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

9、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2.2问题二的分析问题二要求我们给出一种合理的病床安排模型,根据已知的第二天拟出院人数来安排病人住院。我们已经知道,医院目前所采用的先到先服务规则无法解决等待人数过多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重新设定住院病人的排队规则,根据各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对各类病人设定初始优先度值,优先度值越低,其优先级越高,优先级高的病人先住院。同时,为了不使优先级低的病人长期排队而无法入院,我们规定病人每等待一天,其优先度值便减1。根据这种规则,我们以平均周转次数为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然后用问题一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模型进行评价,突显模型优势。2.3问题三的分析问题三希望可以让病人在门诊时

10、便得知大致住院时间区间,这就需要对当时已住院人数和等待住院人数进行统计,并对已住院病人的出院日期进行预测,然后考虑在具体的病床分配模型下,根据每天门诊人数和病人具体情况和出院人数来对未来的病床使用进行大致安排。2.4问题四的分析 问题四假定该医院住院部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则原先可以安排在周六、周日的手术必须安排到周一至周五去,这就使得等待住院病人队列更长,也必将导致病床的合理安排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对问题二进行回答,然后根据评价结果来确定医院的手术安排是否应该作出相应调整。2.5问题五的分析如果按照建议将病床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类病人,则对于不同的病人,其所对应能够入住的病床数便会有

11、限制,问题可以等效为多服务台排队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排队论中的多服务台排队系统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系统内所有病人的平均逗留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利用MATLAB7.0软件进行编程求解,得出病床分配比例与平均逗留时间。3.模型假设1. 假定该医院眼科手术条件充分,不必考虑手术条件对病床安排的限制;2. 假定不需要考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的急诊情况;3. 假定对于外伤病人,只要一有空病床,便安排其住院,并在住院第二天后安排手术;4. 白内障双眼手术时间必须间隔一天;5. 假定题目附录中给定的数据真实可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6. 我们用序号1-61来对应表示2008年7月13日至20

12、08年9月11日。4.符号说明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住院平均等待时间;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统计时间内的出院人数;:统计时间;:平均开放床位数;:眼科疾病类型,时,分别对应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病人的门诊时间;:病人的入院时间;:病人的手术时间;:病人手术后的留院观察时间:求余运算式;:各类病人每天前来就诊的人数;:各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的倒数;:各类病人在这段时间里前来就诊的总人数;:种类病人对应分配床位数;:队列长度期望值;:期望等待时间;:期望逗留时间。5.模型的建立与求解5.1数据处理题目附录中给出了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各类病

13、人的情况,我们利用EXCEL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得到了相关信息。5.1.1各类病人就医平均时间根据统计分析可得,五类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所经历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准备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如下表1所示。表1:各类病人就医平均时间疾病类型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准备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外伤1.001.006.047.05视网膜疾病12.542.3810.1712.54青光眼12.262.418.0810.49白内障单眼12.672.332.905.28白内障双眼12.513.602.968.56其中,等待时间为病人入院时间与门诊时间的差值;准备时间为病人做第一次手术时间与入院

14、时间的差值;恢复时间为出院时间与出院前最后一次手术时间的差值;住院时间为出院时间与入院时间的差值。从上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外伤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天外,其他眼科病人从接受门诊到住进医院的平均时间都至少需要12天。这五种病人的手术前准备时间与题目中提到的白内障1-2天、外伤1天、其他疾病2-3天大致吻合,只有做白内障双眼手术的病人平均术前准备时间略有出入,至少需要3天。各类病人的平均恢复时间,白内障最短为3天,视网膜疾病最长,至少需要10天。五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长短依次为白内障单眼、外伤、白内障双眼、青光眼、视网膜疾病,其中,视网膜疾病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最长,至少需要12天。5.1.2各

15、类病人每天门诊人数根据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五类病人在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每门诊的人数,见附录表2所示。根据表2中的数据,我们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采用6SQ统计插件中的假设检验下的卡方拟和优度来对其进行泊松分布的检验,在显著性水平 时,发现五类病人每天门诊的人数和总门诊人数都服从泊松分布。表3:泊松分布检验白内障白内障(双眼)视网膜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数据个数61数据个数61数据个数61总和100总和133总和170最大值5最大值7最大值7平均值1.6平均值2.2平均值2.8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检验零假设服从泊松分布零假设服从泊松分布零假设服从泊松分布

16、自由度3自由度4自由度4卡方统计量1.8卡方统计量1.9卡方统计量3.7p值0.6p值0.8p值0.5显著性水平0.1显著性水平0.1显著性水平0.1结果接受零假设结果接受零假设结果接受零假设外伤:青光眼:所有病人:统计量统计量统计量数据个数61数据个数61数据个数61总和64总和63总和530最大值3最大值4最大值16平均值1平均值1平均值8.7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检验零假设服从泊松分布零假设服从泊松分布零假设服从泊松分布自由度2自由度3自由度7卡方统计量1卡方统计量4卡方统计量5.1p值1p值0p值0.6显著性水平0.1显著性水平0.1显著性水平0.1结果接受零假设结果接受零假设结果接受零

17、假设5.1.3其他统计数据我们通过对题目附录中的病人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从2008年7月13日到2008年8月7日之间的26天里,入院人数总和(126人)与出院人数总和(47人)的差值为79,刚好等于该住院部的病床总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2008年8月7日的时候,该住院部的病床已经全部被占用。具体每天入院出院人数见附录表4。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8年8月8日开始(在表3中序号为27),每天入院和住院的人数都相等。另外,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7月13日前来门诊(外伤除外)的病人(外伤病人除外),直到2008年7月25日才被安排入院,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医院的病床基

18、本上也是全部被占用了。5.2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问题一)在本题里,选定评价指标时,我们既需要考虑这些指标对于医院利益的影响,也应该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提高病人对于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从医院角度考虑,应该使每张病床的工作效率提高,而与工作效率相关的指标1有平均病床工作日和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从病人角度来说,自然是希望等待住院的时间越短越好。于是,我们可以尝试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设定评价指标,用以反映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通常情况下,医院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希望有更多的人前来做手术,而不是有病人长期占用病床,因为相对住院费用来说,手术费用更能增加医院的利益。因此,从医院角度来说,单位时间里越多的病人住院,会使其利

19、益越高。这可以反映到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上来,平均病床周转次数越高,说明单位时间内住院做手术的病人越多。对于病人来说,把平均等待时间作为评价指标便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其利益,病人等待住院的时间越短,他们对医院的满意度就会超高。另外,根据题目里该医院眼科门诊的具体情况,我们主要应该解决的是等待队列越来越长的问题,因此,我们设想将等待住院病人的队列长度也作为评价指标,这样就可以结合本题目的具体情况更加直接的反映出病床安排的合理性。考虑到等待住院病人的队列长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值,我们需要另外再设定一个指标来反映其长期的发展状况,我们取定用病人等待住院队列的变化趋势来作为指标反映这一情形。我们一共得到四个评价

20、指标:1. 平均病床周转次数:指“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之比。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在本题中,我们用单位时间内每张病床平均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来表示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则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统计时间*平均开放床位数)。2. 病人住院平均等待时间:指所有病人从门诊到入院的等待时间的平均值。 病人住院平均等待时间=(入院时间总和门诊时间总和)/总人数。3. 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每天等待住院的病人人数。4. 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等待住院病人人数的变化趋势,我们用图表来表示这一变化趋势。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上述四个评价指标用如下表5来表示。表5: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人住院平均等待时间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含义每张病床平均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病人从门诊到入院的平均等待时间每天等待住院的病人人数等待住院病人人数的变化趋势(图表表示)其中,因为题目给定的数据是从2008年7月13日到2008年8月7日这一段时间里的病人信息,因此,我们将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到每一天上。因为图表可以更加明确的反映出变化趋势,所以我们要求用图表形式来表示等待住院病人的队列变化趋势。5.2.1对医院当前病床安排模型的评价现在,我们来利用确定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目前的病床安排模型进行评价。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2008年7月13日

22、到2008年8月7日这61天时间里,一共有349个病人出院,由此我们可以算出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在前面的数据处理中,我们已经得出了各类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对于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我们只取2008年9月11日时的人数来表示这个队列长度,即为102人。我们将每天的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值在MATLAB7.0软件上进行三次曲线拟和,得到其变化趋势图形。各指标值如下: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人平均等待时间,见下表6:表6:各类病人平均等待时间疾病类型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平均等待时间1.0012.5412.2612.6712.51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见下图1:图1

23、:当前模型下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由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医院当前所采用的病床安排模型下,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一直呈上升趋势,住院病人等待队列会越来越长。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将不利于医院自身的发展,因此,必须寻找更为合理的病床安排模型来解决这一问题。5.3病床安排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针对问题二)当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增大,也就是说出院病人的数目在增加,医院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手术,医院的利益将会增大。因此,我们可以将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作为优化目标来建立模型。当出院人数增多,就可以有更多的病人住院,这样就可以减少等待住院的病人数量,从而使住院病人的等待队列逐渐减小。因此,在安排病人住院的时候,我们

24、可以尽量先安排住院时间短的病人住院,使单位时间内出院人数增加,以使等待入院的病人数量减少,从而减少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长度。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各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来对各类病人设定优先权,让平均住院时间短的病人先住院,这样就可以增大单位时间内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然而,如果单纯的根据各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长短来安排病人入院时间,就可能导致平均住院时间长的病人始终停留在等待入院的队列中,这肯定是不合理的。从病人的角度来看,随着病人在等待入院的队列中等待时间的不断增加,病人对于医院的不满意度也会随之增长,这就可能导致病人转投其他医院。对于医院来说,当然是不希望看到病人流失的。为了均衡上述矛盾,在提高平均

25、病床周转次数的同时,又保证病人不流失,我们提出一种基于优先非抢占排队思想的改进排队模型。5.3.1基于优先非抢占排队思想的改进排队模型优先非抢占排队系统2是指各类顾客有着不同的优先服务权,同类顾客仍然按照先到先服务的规则进行服务,当优先级高的顾客到达系统时,不中断正在服务的优先级低的顾客的服务,而是等到该优先级低的顾客服务完离开后才使用服务台。在本题目的具体情况下,我们不能直接采用优先非抢占排队思想来建立模型,因为这就相当于只考虑了平均住院时间短的病人优先住院,虽然可以使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增大,却可能导致优先级低的病人长期无法住院。因此,我们考虑对这种非抢占排队思想进行改进,以解决这一问题。改进

26、后的排队思想:我们令顾客的优先级不断变化,即优先级较低的顾客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随着其排队时间的不断增加,我们使其优先级也跟着上升,这样就可以保证优先级较低的顾客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排队等待后优先级上升到较大值,从而可以接受到服务,而不是一直排队等待下去。5.3.2模型一建立根据上述改进后的排队思想模型,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思想建立病床分配模型。我们根据统计出来的五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运用“去尾法”处理之后,将得到的整数值作为各类病人在门诊后等待住院时所对应的初始优先度。表7:各类病人初始优先度值疾病类型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初始优先度值121055其中,我们将外伤一律看作是急诊,

27、赋其优先度值为。对于白内障病人,为方便计算,我们将做单眼手术和双眼手术的病人同等看待,取做单眼手术的平均住院时间,经“去尾法”处理后作为它们的初始优先度值。排队规则:我们规定,所有病人在门诊之后,等待的时间每增加一天,其优先度降低1(优先度可以是负数)。医院安排病人入院的时候,在满足术前准备时间(白内障1-2天,其他病科(不含急诊)2-3天)的情况下,按照病人的优先度值从小到大的顺序安排病人入院。同时,考虑到急诊病人需要当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我们规定急诊病人的优先度为,即保证无论急诊病人何时门诊,都能在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则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排队规则建立如下病床分配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

28、件:其中,表示平均病床周转次数。我们用序号1-61来对应表示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的每一天。表示统计时间内的出院人数,表示统计时间,表示平均开放床位数,表示病人的门诊时间,表示病人的入院时间,表示病人的手术时间,表示病人的手术后的留院观察时间。 表示求余运算,因为2008年7月13日是星期日,对应序号为1,我们便可以用的值来表示各天时间所对应的星期值,其余数可为0、1、2、3、4、5、6,分别对应星期六、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5.3.3模型一求解我们根据题目中给定的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前来门诊的各类病人信息,利用我们建

29、立的模型一,重新安排病人住院,得到了一份类似题目附录中给定的病人信息,详细信息见附录表8。根据表8中的相关信息,我们同样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数据:表9:各类病人就医平均时间疾病类型平均等待时间平均准备时间平均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外伤1.001.006.007.00视网膜疾病13.942.099.9412.03青光眼11.162.167.8610.02白内障单眼8.071.703.004.70白内障双眼8.781.833.006.83从表8中,我们可以看到,利用模型一来进行病床分配后,截止2008年9月11日,这61天里前来门诊的病人已经有382人出院,等待住院的病人人数为69人。5.3.

30、4对模型一的评价现在,我们来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模型一的结果进行评价。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2008年7月13日到2008年8月7日这61天时间里,一共有382个病人出院,由此我们可以算出平均病床周转次数。对于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我们同样只取2008年9月11日时的人数来表示这个队列长度,即为69人。我们将每天的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值在MATLAB7.0软件上进行三次曲线拟和,得到其变化趋势图形。各指标值如下: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人平均等待时间,见下表6:表10:各类病人平均等待时间疾病类型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平均等待时间1.0013.9411.168.078.78等

31、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见下图2:图2:模型二下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由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医院采用我们的的病床安排模型一对病床进行分配,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变化会呈现下降趋势,住院病人的等待队列长度会相应减小。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医院的病人等待队列越来越长的问题将得到较好缓解乃至解决,2008年9月11日这一天的病人等待队列长度为69人。因此,我们认为模型二的病床分配模型是比较合理的。5.4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比较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们所建立的病床分配模型的优越性,我们来对上述两种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见下表11。表11:医院当前采用模型与模型一的评价结果比较

32、评价指标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病人住院平均等待时间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当前模型0.07241.0012.5412.2612.6712.51102呈上升趋势模型一0.07931.0013.9411.168.078.7869呈下降趋势由上表11可以看出,相对于医院目前所采用的病床安排模型而言,我们所建立的病床安排模型一,除了视网膜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略有上升外(由平12.54天变为13.94天),而其相差也只有一天左右,我们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其他各项指标,模型二的评价结果均远远优于医院当前所采用的模型。平均病床周转次数由0.0724上升

33、到0.0793,青光眼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一天左右,白内障病人(包括做单眼和做双眼手术的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4天左右,在2008年9月11日这一天,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长度由原先的102人减少到69人。另外,从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变化趋势来看,医院当前所采用的模型会导致病人等待住院的队列越来越长,而由我们的模型一对病床进行安排后,病人等待住院的队列将逐渐减小。从上述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模型一的优越性,同时,从模型一的评价结果看来,病人等待住院的队列在逐渐减小,从具体等待队列的长度来看,在2008年9月11日,这个队列长度为69人,与医院当前具体情况的102人相比,减

34、少了33人,减少比率为32.35%。通过以上具体的数据分析,我们的模型一可以较好的解决医院目前的问题,即减少病人住院等待队列的长度。5.5根据门诊时间确定住院时间区间(针对问题三)我们利用表8中的病人信息,取后一个月的医院门诊人数和出院人数作统计。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模型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基本上趋于稳定。总体的门诊人数和出院人数大体上趋于平衡,如图3所示。所以,采用模型一来进行病床分配,一段时间后等待住院的病人队列将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图3:门诊人数与出院人数关系我们再取表8中8月11号(序号为30)到8月31号(序号为50)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类疾病每天对应的病人等待入院

35、队列长度和该类病人的平均等待时间,如表12所示。表12:各类病人等待时间与列长日期外伤视网膜青光眼单眼双眼总队列长度队列长度等待时间队列长度等待时间队列长度等待时间队列长度等待时间队列长度等待时间3003713811131457231040146105174733204415791162210843311411561211259843404314811128278903511451376714773363131137561566137211712811971965538018136119623115639214213611524108540113313612924764111291241382

36、6873421126126101171175543029114109116534411281059961355645212793115144574631301331041546147031134711518964482124135613821965490261255167885550027117111669759其中,空格表示该天没有该类病人前来门诊。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外伤的等待时间都是1天,而随着各类病人等待住院队列长度的不同和总队列的队长不同,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的等待时间基本上都趋于稳定,大致分布在区间(10,15),(7,12),(4,8)内。我们发现白内障双眼的等待时间波动

37、性很大,因为该类病人的等待时间还与星期有关,主要原因是白内障双眼的手术时间只能是星期一,星期三。为了减少队列长度,依据我们的模型,在安排白内障双眼病人时优先在星期六进行安排,所以白内障双眼病人的住院时间基本上都安排在星期六。所以,在预知白内障双眼病人的大致入住时间区让时,不但要依据等待住院病人的统计情况,还需要根据当时的星期值来大致判断其入住时间,我们用公式表示如下:其中,表示门诊当天星期值,表示白内障双眼的等待人数,表示等待时间。则我们可以根据当时住院病人及等待住院病人的统计情况,告知其大致的入住时间区间:1. 外伤:1天;2. 视网膜疾病:(10,15)天;3. 青光眼:(7,12)天;4

38、. 白内障单眼:(4,8)天;5. 白内障双眼:其中,表示门诊当天星期值(例时表示星期一),表示白内障双眼的等待人数,表示等待时间。5.6手术时间安排的调整(针对问题四)在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模型一来重新对病床进行分配,完成了对病人入院时间的重新安排。我们将每天的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值在MATLAB7.0软件上进行三次曲线拟和,得到其变化趋势图形。图4:问题四中等待入院病人队列变化趋势与问题二中所得到的结果相比较,在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的情况下,病人等待队列长度变大,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们用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这种情况下的病床分配模型进行评价,各指标值如下:平均

39、病床周转次数:病人平均等待时间,见下表13:表13:各类病人平均等待时间疾病类型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平均等待时间1.0016.0713.828.999.75等待住院病人队列长度:。我们发现,当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时,模型一的分配结果并不理想,在2008年9月11日,等待队列为127人,等待入院的病人队列同样样会越来越长。分析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当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时,由于术前准备时间的约束,导致每周四、周五的时候,即使住院部有空病床,除了外伤病人外无法安排其他病人入院,造成医院病床资源的浪费,这是应该避免的情况。而到了每周六、周日的时候,又会出现入院“拥挤”的

40、状况,使得部分病人的等待时间相对于问题二中要长。由此可以判定,在我们建立的病床安排模型一下,如果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需要对医院的手术时间安排作出相应调整。为避免病床资源浪费以及入院“拥挤”的现象,我们认为最简单方便的手术时间调整方案,是将白内障病人的手术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一、周三调整到每周三、周五,即如果要做白内障双眼手术,则周三先做一只,周五再做另一只。这样便能避免在某一天出现大量空病床,却无法安排外伤病人之外的病人入院。调整方案:将白内障病人的手术时间由原来的每周一、周三调整到每周三、周五。5.7平均逗留时间最短的病床比例分配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针对问题五) 依据建议,医院可以将总数

41、为79的病床,按照各类病人占用病床的比例来大致进行固定分配。在这种方案下,我们可以把病床安排问题等效看作是多服务台排队问题。其中病床可以表示为服务台,每天前来就诊的病人数可以表示为顾客到达率,各类病人平均住院时间的倒数可以表示为每个服务台的平均服务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多服务台排队系统来对问题五进行求解。5.7.1多服务台排队系统相关知识2在多服务台排队系统中,服务台用表示,系统内顾客数为,顾客的平均到达率为常数,每个服务台的平均服务率是相同的,且规定各服务台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对于整个服务机构来说,其平均服务率与系统状态有关,可表示如下:为了使系统不会排成无限队列,需要使服务强度。在分析这

42、个排队系统时,仍然从状态间的转移关系开始,其状态平衡方程为由以上差分方程可求得,系统的队列长度期望值可以求得,如下所示:由李特尔公式3即可求出队长期望值,期望等待时间和期望逗留时间。综合上述结果,我们可以把系统的主要绩效测度指标归纳如下:5.7.2模型二建立我们可以采用上述多服务台排队系统模型来解决问题五。我们假定五类病人的服务台数分别为,分别对应其分配到的病床数;我们用顾客到达率来表示五类病人每天前来就诊的人数;用五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的倒数来表示每个服务台的平均服务率。则期望逗留时间可以表示如下:根据题目中给定的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各类病人的情况,我们可以得

43、出下列数据,见表12。表14:各类病人服务系统值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到达率1.04922.78691.03281.63932.1803服务率0.14200.08220.09530.25000.1667总人数55101397282其中,表示各类病人每天前来就诊的人数;各类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的倒数;表示各类病人在这段时间里前来就诊的总人数。题目要求建立使得所有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包含等待入院及住院时间)最短的病床比例分配模型,则我们可以把平均逗留时间作为目标函数,建立起如下病床优化分配模型:5.7.3模型二求解我们利用MATLAB7.0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编程求解,得到如

44、下结果,见表10:表15:五类疾病病床分配比例疾病类型外伤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单眼白内障双眼分配病床数83711815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最短为13.92天。6模型优缺点6.1模型优点:1. 我们综合考虑医院和病人的利益,确定出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合理的评价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2. 在模型一里,我们采用改进的优先非抢占排队思想对病床进行分配,具有创新性,且得出了较好的结果,能够解决该医院等待住院病人队列越来越长的问题;3. 我们对比分析了模型一与医院当前所采用的病床安排模型的评价结果,突出显示了模型一的优势;4. 对于问题四,我们所提出的手术时间调整方案简单,易于实施。6.2模型缺点:1. 我们没有对模型一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