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1718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鼻喉科门诊感染管理耳鼻喉科 郭小红(2007.01)引 言 耳鼻喉科门诊承担着分诊、负责诊室整洁、维护就诊秩序、遵医嘱行雾化吸入及鼻窦负压置换等治疗、进行电测听和中耳分析仪等特殊检查的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门诊感染管理至关重要。 应达到如下要求 对治疗器械的管理 各诊室的空气、物表消毒管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废物的管理 鼻内窥镜室的管理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 鼻窦镜的清洗消毒规范 对治疗器械的管理 门诊用过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将器械擦干,行高压蒸汽灭菌。其中感染病人(如乙肝、爱滋病人等)用过的器械应先消毒,再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灭菌。凡进入人体

2、组织或无菌器皿的如穿刺针必须灭菌。建议推广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我院门诊的雾化管、橄榄头等均为一次性用品。 各诊室的空气、物表消毒管理1 每日要随时保持各诊室清洁、整齐,热情接待患者,适时行卫生宣教。治疗室摆设物品整齐,位置固定并定时检查。如有过期,及时更换,检查并整理已使用的诊疗物品并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清理操作台面,每日对诊室行空气物表消毒,消毒时室内清洁干燥且温度不应低于20度,相对湿度不超过50%,灯管每1-2周用70%乙醇棉球擦拭一次,以除污垢。 各诊室的空气、物表消毒管理2 照射时间不少于60分钟,灯管距离地面不应少于2米,紫外线应定期检测,新灯管照射强度不低于100uw/平方厘米

3、,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平方厘米,照射强度检测应每半年一次。 一次性无菌医疗废物的管理 废物分类收集管理,生活垃圾用黑色塑料袋,感染性废物用黄色塑料袋。 锐气(针头)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医院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规定设置焚烧炉,废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鼻内窥镜室的管理 严格掌握禁忌症和适应症。 热情接待病人,向患者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作好解释工作。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认真行操作常规。 认真执行门诊登记制度。 按照要求对仪器进行维修及保养。 保持室内整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一) 内窥镜诊疗区应当布局合理,设置登记室、候诊区、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窥镜诊

4、疗室及内窥镜储存柜。 从事内窥镜诊疗和内窥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窥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实施标准预防。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二) 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窥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清洗消毒室与内窥镜诊疗室必须独立设置,消毒清洁室应保证良好通风。 不同部位内窥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下消化道内窥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段进行。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三) 灭菌内窥镜诊疗室应当在达到2类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的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HBsAg、抗-HCV、抗-HIV的筛查,并有记录。凡检测

5、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四) 内窥镜及附件数量应当和接诊病人数量相适应,以保证所有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保障病人的安全。 不同部位内窥镜的清洁消毒设备应分开,不得混用 内窥镜凡能拆卸的部位必须拆卸,内窥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采用机器清洗消毒的内窥镜,机洗前必须先手工清洗。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五) 内窥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记时器控制。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窥镜进行清洗。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窥镜、附件及穿破黏膜的内窥镜附件等必须灭菌。 进入人体消化道、呼

6、吸道与黏膜接触的内窥镜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六) 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应当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专业洁净的柜内。储存柜的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灭菌后内窥镜及其附件等物品存放于无菌物品柜内。 弯盘、敷料缸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水瓶及连接管采用高水平以上无腐蚀性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的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内窥镜感染管理制度(七) 每日检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并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定期做好内窥镜及附件、器械、消毒剂的生物学检测。 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对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室内空气、地面、台面等进行

7、消毒处理,每周一次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鼻窦镜的清洗消毒规范 (一) 用后立即用流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黏液等残留物质并擦干。 擦干后的内窥镜置于多酶溶液中浸泡,时间按使用说明。 彻底清洗内窥镜各部件,管腔应当使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 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清洗,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鼻窦镜的清洗消毒规范 (二) 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部件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窥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内窥镜及部件可以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 达到消毒要求的内窥镜部件可采用煮沸20分钟。 鼻窦镜的清洗消毒规范 (三) 采用消毒液来消毒、灭菌时有轴节器械应当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应当充分注入消毒液。 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窥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灭菌后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鼻窦镜的清洗消毒规范 (三) 内窥镜灭菌效果的检测: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期监测并记录,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后的内窥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灭菌后的内窥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消毒后内窥镜的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小于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的内窥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