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1751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乌头应用辨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乌头临床应用辨析摘要:中药“十八反”中有“半蒌贝蔹芨攻乌”之说,说的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与乌头相反,不宜配伍。但由于乌头并非单一品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混淆。而乌头类中药,一般都具有毒性,有的毒性还很大,一旦用错,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有必要从其来源、加工炮制方法、功能主治、临床应用、毒性反应与治疗措施等方面加以辨析。主题词:乌头 临床应用 辨析一、乌头的来源与分类常用乌头属中药可以分为三种:川乌、草乌和附子,同为毛茛科植物,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干燥块根,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川乌、附子系栽培品,草乌为野生植物。也就是说,三种药实际来源

2、于两种植物:川乌和附子均来源于乌头,一个为母根,一个为子根,草乌来源于北乌头。根据加工和炮制方法不同,三味中药又以九种饮片形式存在:川乌分为生川乌和制川乌,处方别名有天雄、千秋,草乌分为生草乌和制草乌,附子则更多,分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五种,处方别名有熟附子、侧子、乌附子、乌附块、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记载的乌头入药品种还有草乌叶,系毛茛科植物北乌头干燥叶,为蒙古族习用药材。二、乌头的加工炮制方法及原理生川乌和生草乌,顾名思义,就是未经炮制,直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尽晒干即得。制川乌与制草乌方法相同。据文献记载,二者的炮制方

3、法有70余种,当代有蒸、煮、黑豆甘草煮、生姜豆腐煮等炮制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其工艺流程如下:取原药,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凉至六成干,切片,干燥。附子的炮制方法如下:1、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体质变硬为止,称为盐附子。2、取泥附子,大小分等,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液(黄糖及

4、菜油制成)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川乌、草乌、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乌头碱,其中双酯二萜生物碱毒性极强。但双酯碱性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可水解为乌头胺。乌头炮制的目的就是降低双酯二萜生物碱的含量,去除或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表明,乌头经炮制后,其毒性可降低为原生药的二百分之一。三、乌头的功效与主治川乌、草乌、附子均辛、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5、;在毒性方面,草乌最强,川乌次之,附子相对较弱;在功效方面,三者各有异同。川乌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功效,善治风寒湿痹,疼痛难忍,兼治寒湿头痛、心腹冷痛及寒疝腹痛。草乌与川乌同样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作用,只是川乌侧重于祛寒湿痹症,草乌侧重祛风止痛。二者还可用于局部麻醉(外用)。附子上助心阳,中补脾阳、下壮肾阳,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主治亡阳欲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脚弱、阳痿尿频等证,也可散寒止痛。与川乌相比,附子散寒止痛作用较强。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头具有抗炎、镇痛、降血糖、强心、致心率失常、抗心肌缺血缺氧、影响血压、防止休克、抗癌等作用。四、使用注意事项乌头类中药均具有

6、毒性,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无论是川乌、草乌还是附子,生品只能外用,绝对不可内服。2、严格控制剂量。川乌、草乌内服剂量一般不超过3克,附子最多不超过15克。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3、一定要先煎、久煎。入煎剂要先煎3060min 以上,以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先煎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毒性。临床实验证明,附子煎煮时间越长,其毒性越低,而其强心作用愈显著。4、注意用药禁忌。临床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同用,川乌、草乌还不得与犀角同用。孕妇忌用。此外,要注意白附片与白附子的区别。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其主产于河南、甘肃等地,以河南禹州产为道地

7、,因此又名“禹白附”。白附子是化痰药,长于祛风化痰止痉,适用于中风痰壅、半身不遂以及破伤风抽搐等证。二者在来源、饮片性状、炮制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不可混用。五、毒性反应与治疗措施乌头内所含乌头碱毒性较大。因品种不同,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煎煮时间过短以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均可引起中毒反应。乌头碱中毒常表现为:神经系统: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等。循环系统:表现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等。消化系统:表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如出现中毒反应,应

8、立即停药。轻者可用生姜、甘草各15g或绿豆12g,甘草6g,水煎服,或甘草、黄连各6g,水牛角粉5g,水煎冲服解救,严重者要把握四个要点:一是减少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泄。包括及时洗胃、导泻、利尿、稀释毒素等措施;二是进行毒理对抗。关键是使用阿托品要遵循早期、足量、反复并维持阿托品化的原则;及时进行心脏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脏损害迅速给预处理。三是心脏保护。采取阿托品和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是最为合理、恰当,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使用地塞米松抗炎、抗毒。四是併发症处理和其他综合性治疗措施。关键是正确处理肺水肿、脑水肿、心律失常与稀释毒素间的矛盾。应给予大量输液,稀释毒素配合强有力的利尿措施以促进毒素排泄。在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时,先给予大剂量速尿,待产生利尿效果后再使用20%甘露醇等脱水剂,避免血容量膨胀导致心衰。 乌头碱中毒其诊断并不困难,救治中重要的是阿托品、利多卡因正确使用和心脏监护,同时合理应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则抢救成功率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