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18172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制药技术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业论文清炒法-炒炭研究毕业生姓名 毕业生学号 毕业生班别 专业名称中药制药技术所属系中药和生物系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清炒法-炒炭研究【摘要】中药炒炭最早应用于汉代,因其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中药炭药 特殊的治疗 研究 解决 问题中药制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其有特殊的治疗作用,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对中药制炭的原理,作用机制和炮制工艺等依照传统制药技术和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设备进行理论研究。阐明炮制原理,搞清作用机制、改革工艺、制定质量标准,提高制炭质量,是中药炮制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 炭药的渊源 中药

2、制炭应用始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乱发烧炭,王不留行、桑根白皮烧炭存性,治疗产后腹痛,小便不利的记载。自晋至唐制炭入药又增加了20余种,其中有大黄、槐角、石榴皮、桑叶等。宋代又增加了厚朴、荆芥等60余种。自唐代以来,始见有些炭药用于止血。如千金方中用大黄烧炭治尿血,羚羊烧炭治产后下血,烧乱发、槐角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等。宋代除有刺猬皮烧末治鼻血等止血作用的记载外。更多的是桅子炭治霍乱,干姜炭治痢,干漆炒炭是为了去其刺激性等多方面作用的记载,用于止血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元代是炭药止血理论及制炭用于止血的发展时期。十药神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血见黑则止”的

3、理论。并用“十灰散”治疗呕、吐、咯、嗽血。从此以后,在“血见黑则止”及“炭药止血”的理论指导下,大凡止血药物多以制炭入药。 明、清以来又增加了炭药60余种。直到目前,沿用的尚有70余种。清代有一些不同意使用炭药的意见,如杏草从新认为熟地,枸杞炭是将“甘润滋阴”之器,变为苦燥伤阴之物,非待益,而又害之矣。本草正义认为子炭“炒黑力微,徒有其名。”妇科要旨则更进一步认为“一切炭药皆为无气无味之类”。不主张制炭用。 总之,从炭药的应用发展看,起始制炭并非都用于止血,还有其他作用。 2 炭药的作用 2.1清热类药物炒炭 清热类药物炒炭后,多数其清热作用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而是清热作用较生用为和缓,像女

4、性经期、老人久病、阳气不足等,如有热证需用清热类药物,使用清热药不宜过量、过猛,孙伯扬此时往往使用金银花炭、龙胆草炭、栀子炭、黄芩炭、生地炭、白茅根炭等清热而不伤正。如内有积滞,便中有血用大黄炭;湿热腹泻,肠风便血用黄芩炭。灯心草生品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水作用,主用于小便癃闭、水肿、心烦不寐。而煅炭后,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喉痹及金疮出血。连翘炭、槐角炭对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则明显优于生品。2.2活血、止血类药物炒炭活血、止血类药物炒炭后,能增强其活血、止血功能,适用于女性癥瘕、月经不调、各种血证等。孙伯扬常用的该类药物有:茜草炭、蒲黄炭、白芍炭、当归炭、藕节炭、棕榈炭、小

5、蓟炭、地榆炭、侧柏炭、槐花炭、血余炭等。如地榆,苦、酸涩,微寒,入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解毒作用。经制炭后,可增强其止血作用。用于治吐血、衄血,胃肠出血、血痢、崩漏等出血证。头发本身无止血作用,经煅炭后方有止血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头发所含的主要成分是炭、氮、氢、氧等,煅炭后主含炭素,有机成分因炭化而被破坏,无机成分至少含30多种元素。血余炭能加速血凝时间,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钙铁离子有关。若除去,则凝血时间延长。2.3补益类药物炒炭补益类药物炒炭后补而不腻,实验证明,有些药物经炒炭后作用明显增强。临床常用这类药有白术炭、杜仲炭、熟地炭、首乌炭、白芍炭等。如杜仲炭的补肝肾之力较生品强。

6、2.4温里药炒炭温里药物炒炭后,温里作用减弱,但可增强止血作用,且药物性能、归经有所改变,并产生新的疗效。常用药物是炮姜。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回阳,温化寒饮的作用,本身无止血作用,而经制炭后,称为炮姜,性味变为苦、涩、温,归脾、肝经,功效虽与干姜相似,但温里作用弱于干姜而长于温经止血,主用于虚寒性出血症。现代药理研究,干姜主含姜辣素和挥发油等成分,经炒炭后,挥发油大部分被破环,其燥烈之性已减,而温守之力增强,因而有守而不走的功能,同时干姜炒炭后,增加了炭素,由于炭素的吸附作用,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2.5收涩类药物炒炭收涩类药物炒炭后其收敛性多增强,临床常用

7、药为:椿根皮炭、乌梅炭、石榴皮炭等。2.6理气类药物炒炭 理气类药物炒炭后理气作用和缓,多用于年老久病、气滞并气虚者。常用药有:陈皮炭、青皮炭、枳壳炭等。如青皮所含挥发油有祛痰作用,对气管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而青皮经炒炭后所含挥发油减少约80%,故其祛痰、理气作用减弱,药性和缓。 2.7外用类中药炒炭常用外用类中药炒炭药物有:地榆炭、干漆炭等。干漆炒炭后能减低其毒性和刺激性。地榆中含有大量鞣质,鞣质具有收敛止血作用。生品地榆鞣质含量是6.95%,地榆炭的含量则仅有1.24%,因此,治疗烧伤地榆应生用,但中医临床往往取地榆炭,而不是生品。实验证明,地榆炭在治疗烧伤的机制中,

8、除了局部收敛止血作用外,还通过全身作用以消除局部病灶。但是,地榆炭治疗动物伤口,不化脓、渗出物少、恢复快、死亡少。而用生地榆治疗后动物往往不能站立和行走,而且死亡快。另外,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证明,地榆炭可抑制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生长。3炭药的炒制 中药饮片经炒炭后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五十二病方收载的血余炭,金匮要略方论中的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至本草纲目拾遗时已增至70多种,而且又提出了炒黄、炒枯、炒黑、烟尽等工艺。饮片炒炭是一项传统的炮制制药技术,多数中药经炒炭后,除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外,更是突出或改变了饮片某方面的专一疗效,如:血余炭擅治小便不利兼血尿;白芍炭治

9、疗带下症兼赤带;荷叶炭治疗阳水浮肿;杜仲炒炭则是为了使有效成分完全煎出,发挥更佳的治疗作用可见,中药饮片炒炭是临床中医谴药组方治疗疾病的手段与特色之一。但是饮片炒炭并非将饮片炒至焦化、炭化,而是要求控制在“炒炭存性”的范围,如荆芥穗炭是治疗妇科疾病较常运用的一味中药饮片,要求炮制时火候与辅料掌握得当,成品色泽均匀,全部保持在“存性”的范围,原形辨认清楚(术语称为“观花”),否则饮片全部炭化而混杂于辅料中则难以剔出。将药材洗净,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置于铁锅内投至已炒好的辅料中,由文火逐渐加热至武火,不断翻动,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锅内饮片与辅料出现火星。此时锅内饮片冒出的烟色由白转青

10、,烟色变化的顺序依次为:白烟黄烟黄浓烟青烟。“黄烟黄浓烟”阶段为恰到好处的标志烟色,说明恰好达到“炒炭存性”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青烟则为太过、焦化、炭化的标志。故在饮片出现黄烟与黄浓烟时,立即喷淋自来水,则饮片火灭烟熄,继续翻炒至饮片表面水分挥干,立即出锅筛去辅料,摊开晾小时以上,收贮。不同的饮片,炒炭时要求的色泽是不同的,如蒲黄炭、银花炭要求表面炒至棕褐色;大蓟炭、小蓟炭炒至表面焦黑色;白茅根炭、侧柏叶炭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黑色;茜草炭、炮姜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地榆炭、黄芩炭、黄柏炭、大黄炭、山楂炭、乌梅炭等饮片均要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由于饮片质地不同,制炭时采用

11、的火候也不同。一般来说,花、叶、全草类饮片如荆芥穗、槐米等,饮片制炭时先用文火后用中火;根茎类饮片如地榆、黄芩等饮片,先要用中火后用武火。火候应由弱渐强,先弱之目的使饮片内部受热均匀;渐强之目的则使饮片成炭“存性”,故火候的掌握非常关键。一开始就使用武火,会导致“皮焦瓤生”;一直用文火,则达不到制炭目的。而抢烟喷、抢锅凉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确保炭药的质量符合“存性”要求,中医临床疗效不打“折扣”。4炭药止血成分研究炭素对止血的影响中药饮片经高温炒炭后,产生大量炭素,且使整个炭药成为疏松多孔的物质,因而具有收敛性能,加之活性炭本身具收敛之功,体现出止血功效。如生地炭、荷花炭等13。这是目前对中

12、药炭药止血较为统一的认识。4.1 鞣质对止血的影响 鞣质对止血的影响鞣质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为一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化合物,故具有收敛性,能在粘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制止过多的分泌,而抑制过量的出血4。如地榆、槐米炒炭后其鞣质含量可增加,而其止血止泻等作用亦相应加强5。4.2 Ca2+及微量元素对止血的影响Ca2+属于人体凝血因子的一种,植物中的钙口服后形成可溶性的Ca2+,并参与到凝血中,如棕榈炒炭后Ca2+含量明显增加6。另外,有些中药如侧柏叶、山楂炒炭后Zn,Mn,Cu,Fe,Ca 等微量元素含量发生变化,止血作用较生品得到增强4,7。4.3 止血部位

13、的影响止血部位研究按出血部位分,出血证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由于中药大都入汤剂服用,因此主要用于治疗内出血证,如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等,其止血是多成分(如炭素、鞣质、Ca2+及微量元素等止血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对于外出血证的治疗,则多是应用单味中药,如百草霜、伏龙肝8,其主要是压迫性的机械止血作用。5建议 自元代以来,“血见黑则止”的理论一直左右着炭药的应用,但该理论只能解释部分炭药的止血作用,并非所有炭药都能止血。如前述有些中药炒炭后的止血效果比较好,但也有些反而差或差别不大。看来某些原来就有止血作用的药材是否还需再制炭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临床疗效的观察是对炭药作用的最终检验。

14、有关炭药药理,成分分析,炮制工艺改革等研究,都应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且必须按中医用药特点,紧密结合临床观察疗效,以确定何种适合制炭,用何种工艺。 炒炭药材品种多,外表和内部颜色各异。现在唯一判断炭药质量的标准是“存性”。即药材外部和内部颜色的变化,因而质量判断误差大。应逐步研究用确切的温度,受热时间,炭化程度等科学的客观指标来控制炭药的炮制质量。 一般生药炒炭后的损耗都在44%左右,许多药的有效成分也因高温受到破坏。如何充分利用药材,减少浪费,除研究应否制炭的品种外,改革制炭工艺也是当务之急。 综上所述,中药炭药确有其特殊功效,但也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有效物质组成,作用机制,工艺过程

15、,炭药品种取舍等,都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来国,陶学仁.止血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研究,1998,14(3):58.2于冰露.中药炭化炮制及应用机理研究J.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20(1):43.3龙全江,刘峰林,林 丽,等.荷叶制炭前后的显微观察分析识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1):37.4马规划.中药制炭止血理论的现代认识J.中医研究,2004,17(5):15.5钟凌云,龚千锋,张的凤.中药炒炭的炮制机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9.6王永泉,于冰露.中药制炭品作用原理浅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7):46.7马丽虹,翟树林.中药炭药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1998,9(4):377.8张天宏,杜永康,赵明霞.炒炭药材止血效用成分新说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6(2):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