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18641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西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大纲(2011-2015年)发布人:自治区经管总站 发布时间:2012-04-10 中药材产业是广西传统农业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如干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符合国家中药农业发展战略,有利于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广西中药产业的优质发展,保证优势中药品牌的延续发展,为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此,制定本规划大纲。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

2、)总体情况 广西是全国中药资源种数第二大省区,自古以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说法,拥有极具特色的壮、瑶、侗等少数民族医药资源,其中靖西县端午药市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一个壮医药文化品牌。全区拥有1个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药市)和3个国家级一类中药材进出口口岸(防城港东兴、凭祥友谊关、靖西龙邦)。中药材原料生产增长平稳。近年来广西中药材生产稳步发展,2010年种植面积达90万亩、中药材产业总产值18亿元,全国400多种常用中药原料药材中有70多种来自广西,其中十多种占全国总产量的50%-80%,罗汉果、鸡血藤、广豆根更是高达90%以上。目前,全区大面积人工开发利用、具有较完整产业基础并

3、形成区域特色的大宗中药材主要有罗汉果、金银花、山药、猫豆、生姜、鸡骨草、苦丁茶、绞股蓝、郁金、泽泻、板蓝根、穿心莲、天冬等。 中药材加工和中成药制造获得长足发展。2009年中药工业产值为91.91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产值约占90%,中药饮片企业产值约占10%。2005-2009年,中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7.48%。广西是我国中医药资源优势大省,现有中草药物种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中药产业开发和药用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广西已形成大中型中成药工业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三金”、“玉林”、“天和”、“金嗓子”、“花红”等品牌全国驰名;三金片

4、、湿毒清胶囊、西瓜霜系列、金嗓子喉宝、肤阴洁、花红片、妇血康、骨通贴膏、复方扶芳藤合剂、正骨水等30多个中成药品种在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优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药开发不足。八角、玉桂、罗汉果、金银花、山药等大宗道地药材,区内企业加工量占不到总产量的10%。企业研发水平不高,转化能力不强,新药不多。1992-2000年国家批准的中药新药中广西仅为13个,不到全国总数的2%,而与广西资源状况相似的云南为20个、贵州为33个。 2.开发保护不够。广西已开发利用品种不到拥有量的10%,产业化程度低;拥有许多壮、瑶、侗等少数民族医药及医方、验方共14000余种,但得到发掘利

5、用十分少,都有药方失传。全区不少野生药材生长地域不断缩小,数量不断减少,红芽大戟、地枫皮、山豆根、野生鸡骨草、野生金钱草等因资源枯竭而供不应求;黄精、天冬、龙胆草等连年减产。 3.竞争力不强。广西中药材大多由农户分散种植,质量参差不齐。中成药以原料药材、中药材粗提物或中药材粗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民族医药产品大都是健字号或医械号类产品,品种单一,医效有限。 4.研究人才不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和药效成份开发研究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 二、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市场需求分析 1.国际市场趋好。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逐步放宽对中药的限制,目前有70多

6、个国家制定了草药法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有传统医药机构。2004年4月欧盟公布欧洲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大幅降低植物药市场准入条件。2004年国际植物制品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160亿美元,中草药及其他植物药制剂市场增速(10%多)超过世界药品市场增速(8%)。 2.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中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大批上市公司投资中药行业。2009年,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广西药材走势依然坚挺,大货销售同比增长10%左右,多数品种价格稳中趋升,少数品种脱销断档,需求增加。 (二)有利因素 1.自然条件优越。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亚热

7、带季风区,利于中药材生长。蕴藏中药材基原种4623种(占全国总数的1/3),位居全国第二。还有近千种海洋生物资源和极具特色的壮、瑶、侗少数民族医药资源。 2.医药传统悠久。广西具有丰富的中医药和壮瑶民族传统医药经验,常用壮药2200多种、验方1万多个;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和中国瑶医学等编辑出版,进一步丰富了壮医药理论体系。 3.较好的加工基础。广西中药产业总资产居全国第11位,产品销售收入居第9位,利税总额居第7位;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4个,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个。已形成大中型中成药企业带动一批新兴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中药材种植

8、技术要求较高,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不够完善。 2.市场风险。同质竞争激烈、仿制药品较多等。 3.政策风险。对整个医药行业监管和整顿力度不断加大,也将对广西中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广西中药材产品质量、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为手段,适应市场需求,按照统一规划、总体布局、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广西中药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加大中药材GAP生产和研究投入及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化,从而促进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实现中药材产业在 “十二五”期间跨越式

9、发展。 (二)目标任务 1.总目标 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力争达300亿元。 2.产业目标任务 (1)第一产业目标任务 产值。2015年达35亿元。 规模。重点发展广西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到2015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比2010年增长10万亩,增长11.1%。 产量。到2015年,全区中药材产量20万吨,基本满足中药工业原料需求。 (2)第二产业目标任务 产值。2015年中药制造业产值达210亿元。 规模。加快扶持和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中药制药企业2-3个,10亿元以上的中药制药企业3-5个,1亿元以上的中药制药企业1

10、0-15个;完成对现有中药饮片加工厂、中药生产厂的技术改造,建成10条先进技术集成的中药自动化生产线。 中药材产量。到2015年,力争全区年加工中药材20万吨以上,比2010年增加8万吨,增长66.7%。 (3)第三产业目标任务 以龙头企业为重点,重点推进展会、仓储、信息化、网络化市场体系建设,拉长产业链,加速中药流通领域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到2015年实现产值55亿元。 四、区域布局、产业链及其关键环节 (一)区域布局 1.中药材种植业。重点布局南宁、玉林、梧州、桂林、河池、百色等市。 2.中药制造业。重点布局桂林、梧州、玉林、南宁

11、市。 3.中药现代物流业。近期布局玉林、梧州、柳州,中远期布局南宁市。 4.中药材产品及其布局 (1)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产品及其布局 罗汉果:重点布局在以桂林市南部、柳州市北部为主的桂北地区。2015年按GAP标准种植5000亩,带动种植6万亩。 八角、肉桂:重点布局在防城港、百色、南宁、崇左等市。2015年建立示范基地6000亩,带动种植10万亩。 鸡血藤:重点布局在贺州市、百色市、柳州市。2015年建立示范基地4000亩,带动种植2万亩。 广豆根:重点布局在百色市和南宁市。2015年建立示范基地2000亩,带动种植2.5万亩。 鸡骨草、何首乌: 重点在梧州市、贺州市。2015年建立示范基地1

12、000亩,带动种植1万亩。 桂郁金:重点布局在钦州市。2015年建立示范基地1000亩, 带动种植8万亩。 海洋药材:在北部湾沿海地区发展,以养殖珍珠、海马为主。2015年建立示范基地100亩,带动养殖1500亩。 (2)适当发展的中药材产品 主要是蛤蚧、两面针、扶芳藤、岩黄连、萝芙木、肿节风、铁皮石斛、天花粉、田七、巴戟天、红大戟、广金钱草、灵香草、剑叶龙血树等30种广西特色药材。 (二) 产业链(三)关键环节1.原料环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药材生产基地;选育优质高产中药材新品系、新品种,繁育优质中药材种苗;基本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2.加工环节。建设先进中药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一批年产值超

13、亿元龙头企业。3.研究开发环节。建成新药研究与开发、药材种植与加工、中间体分离与精制、现代中药生产与销售、社会保障与信息网络服务等五大体系,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建中药研究开发中心。研制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品。五、重大项目(一)中药材资源保护与标准化种植项目。开展广西中药材资源普查,在桂产道地中药材区建设3个野生资源保护区,在中药材主要产区每年建设5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推广中药材间套种技术。(二)中药材加工项目。建立中药加工园区(集中区),对从事“桂药”生产、经认定的中药材标准化示范企业重组、上市给予重奖。(三)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建立中药材网络信息平台,新建北海中药港,

14、扩建中药材边贸市场、靖西药市,完善南宁现代医药商贸中心、玉林药材市场。(四)广西中药材研发体系建设。在南宁建设现代中药材科技创新示范园,建设中药原料研发中心、民族药研发中心、中药保健品研发中心、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和中药质量检测与评价中心。六、关键措施与政策(一)关键措施1.保护中药资源。开展全区中药材资源普查,制定广西中药材保护分级名录,建立野生中药材自然保护区、限制采集区和野生中药材基因库、种植资源库,建立野生中药资源存量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加大珍稀濒危野生中药材驯化、繁育及替代品研究力度。2.推进中药材重点品种GAP生产。加强对中药材人工种植规范化的研究,制定相应的中药材生产规划和标准,建立中

15、药材半野生抚育、规范化种植、组培苗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重点品种GAP生产,确保药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3.提升现代中医药创新能力。组建5个中心(现代重要原料、民族医药、现代中医药保健品、现代中药新药研发中心,现代中药质量检测与评价中心)、3个实验室(中药材生物技术、中药材种养技术和中药原料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建立中医药数据库,开发中医药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作网,加强实验室动物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推进中药电子商务。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技能型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养殖)技术人才培

16、养工作,形成与中医药产业相适应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二)政策1.加大宣传,扩大消费。自治区加大对中药材特别是广西道地、特色中药材及其中成药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引导消费;鼓励区内医院优先使用广西道地、特色中药材及其中成药。2.加大扶持,打造品牌。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经认定的中药材标准化示范企业,给予收费优惠;对企业从事中药材种植取得的所得和按规定进行药用植物初加工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经认定的中药材标准化示范企业,支持企业上市重组,扶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研发,扶持企业引进新技术、转化新成果,扶持企业牵头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七、组织实施责任分工本规划由自治区农业厅和林业厅牵头,发改委、卫生厅、财政厅、科技厅、工信委、广西大学、农科院、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中医学院等有关部门配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