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1901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论文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院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朱鹏祥1,张麒2(1.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泰州市225300;2.南通大学医学院,南通市226001)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0408(2010)46-4392-03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自发呈报的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成年人比例最大,

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Analysis of 168 Cases of Antibiotics-induced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ed in Our HospitalZHU Peng-xiang(Taizhou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Taizhou 225300,China)ZHANG Q(iMedical School of Nantong Uni

3、versity,Nantong 226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y of antibiotics-induced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reported in our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he clinic.METHODS:168 cases of antibiotics-in-duced ADR reported in our h

4、ospital during Jan.2008Mar.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respect of the kind of drugs,routes of administra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age,sex,the history of ADR.RESULTS:Among 168 ADR reports,theadult occupi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the main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was intravenous dri

5、pping infusion,the major manifestationof ADR was the damage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CONCLUSION:Antibiotics-induced ADR monitoring should be reinforcedand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reduce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R. KEY WORDS Antibiotics;Adverse drug reaction;Report

6、;Analysis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利器”,临床应用涉及各个科室,使用范围广,用量大。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品种日渐增多,临床大量的使用,ADR发生率也逐渐上升。有分析表明,抗菌药物ADR发生率居所有药品的首位。 为了减少抗菌药物ADR的发生,进一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通过对我院抗菌药物致ADR报告1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易发因素、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7、,发挥ADR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自发呈报的168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Excel软件分别对168例抗菌药物致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与既往ADR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的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168例ADR报告中,男性76例,占45.24;女性92例,占54.76。从统计数据来看,19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共55例(32.74),2059岁成年人

8、的ADR构成比最大,共86例(51.19),60岁以上老年人共27例(16.07)。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gender and age in ADR cases年龄/岁09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80合计男例数/n24951112762076构成比/14.295.362.986.557.144.173.571.19045.24女例数/n1751217148116292构成比/10.122.987.1410.128.334.766.553.571.19

9、54.76合计/n4114172826151782168构成比/24.408.3310.1216.6715.488.9310.124.761.19100.002.2 ADR史168例ADR报告中,有家族ADR史的0例(占0.00),无家族ADR史的18例(占10.71),家族ADR史不详的150例(占89.29)。有既往ADR史的8例(占4.76),无既往ADR史的139例(占82.74),既往ADR史不详的21例(占12.50)。 2.3给药途径分布 168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161例,占95.83;口服给药7例,占4.17。 2.4 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 2,3ADR报告中涉及的

10、药品及其构成比见表2。 2.5 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统计ADR发生率居前10位的抗菌药物,这10种药品涉及的ADR例数占总例数的83.33。其中加替沙星居首位,头孢菌素类4个,青霉素类1个,喹诺酮类2个,大环内酯类1个,其它抗菌药物2个。 2.6 ADR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按药品致ADR的主要临床表现分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7例(45.83),全身性损害44例(26.19),胃肠系统损害22例(13.10),居前3位。ADR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 表3 ADR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Tab 3 ADR type and maj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AD

11、R类型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紊乱心外血管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用药部位损害泌尿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合计例数/n77442294441111168构成比/45.8326.1913.105.362.382.382.380.600.600.600.60100.00主要临床表现斑丘疹、皮疹、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瘙痒、水疱疹、红斑疹、药疹过敏样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不适、疼痛、胸闷、寒战、上唇红肿外翻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局部麻木潮红、心悸胸闷、手脚发麻、失眠、声音嘶哑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呼吸困难用药局部反应肾功能异常喉水肿2.7

12、ADR的程度分级、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168例ADR报告中,从ADR严重程度来看,新的严重的1例(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上唇红肿外翻样的过敏样反应); 严重的19例(见表4);新的一般的3例(见表5)。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168例ADR报告中“肯定”0例,“很可能”86例,“可能”82例。168例报告中采取措施治疗或停药后,治愈12例(7.14),好转156例(92.86)。 3讨论 从性别分布上看,ADR发生例数女性(92例)略高于男性表2 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及其构成比Tab 2 Drugs involved in the ADR cases and constitu

13、ent ratio药品种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其它-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肿瘤抗生素类其它抗菌药物合计品种31325121229例数/n96129536217168构成比/5.3636.3117.2631.553.571.190.604.17100.00涉及药品青霉素钠(1)、阿莫西林(4)、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头孢他啶(11)、头孢吡肟(2)、头孢克肟(1)、头孢三嗪(1)、头孢替安(2)、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4)、头孢硫脒(3)、五水头孢唑啉钠(1)、头孢呋辛钠(6)、头孢尼西钠(1)、头孢曲松钠(16)、头孢西丁钠(2)、头孢美唑钠(1)阿奇霉素(28)、克拉霉素

14、(1)环丙沙星(1)、左氧氟沙星(15)、加替沙星(32)、氟罗沙星(2)、依诺沙星(3)氨曲南(6)丁胺卡那霉素(1)、依替米星(1)吡柔比星(1)克林霉素(5)、夫西地酸钠(2)(76例)。从年龄分布上看,2059岁年龄段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这与该年龄段患者免疫应答能力较强及抗菌药物滥用有关4;19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患者占32.74,这可能与儿童肝、肾组织功能尚不健全有关;老年患者占16.07,可能是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得药动学和药效学发生较大变化,再加上老年患者常患多种疾病,需要合并用药,从而增加了发生ADR的风险。因此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上要考虑特殊人群的综合因素,合理选用抗

15、菌药物,采取正确的用法和用量,尽量避免ADR的发生。 家族ADR史不详并不说明无家族ADR史,而是医护人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仔细询问,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ADR史,并记录在病例中,以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发生ADR。对既往ADR史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这对避免ADR发生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在选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既往ADR史。 从给药途径看,主要是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而静脉滴注发生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与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有关,而且静脉滴注给药产生的ADR诱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渗透压、微粒等5。因此,临床上口服、肌肉注射能治愈的,尽量避免

16、使用静脉注射剂。 从表2可知,发生ADR比例最高的为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感染药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做皮试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使用6。但随着临床用药的增加,ADR的发生也增多,对这类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要求执行。 从表3可以看出,ADR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占45.83,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主要症状为斑丘疹、皮疹、荨麻疹、水疱疹、药疹、瘙痒等,属药物变态反应,临床上比较常见,易于观察,故上报较多7。发生机制为抗菌药物作为外源性抗原物质与体内蛋白质

17、结合成全抗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引发变态反应。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6.19;再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占13.10。ADR的发生程度以轻症为主,经过及时诊断和对症治疗,患者均恢复正常,未见留有明显后遗症。 目前,抗菌药物品种多,发展快,应用最广泛,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普遍存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抗菌药物的恰当应用定义为“抗菌药物的成本-效益应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治疗作用,并将ADR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到最低限度”8。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需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明确诊断;(2)合理选药;(3)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适当的疗程;(4)合理联合用药;(5)防止

18、滥用9。 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可能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并且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因此,临床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或避免无指征合并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现象出现10。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既要关注其抗菌疗效,也要高度警惕其ADR的发生,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使用抗菌药之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和过敏史,合理选用抗菌药品种,同时控制好剂量和疗程。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各不同,坚持个体化给药,可以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参考文献 徐小芳,蔡妍.抗菌药物的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7,7(3):215. 陈新谦,金有豫

19、,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李端,殷明主编.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8. 4邱素民,孙启文,李广瑞.抗菌药物不良反应135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4):62. 5段露清,范明霞.我院20052007年25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08,20(8):150. 6范明霞,段露清.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131. 7张敏红,王海宝,裴萌.46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海峡药学,2009,21(4):171. 8胡书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94. 9王爱芳,石文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86. 10卢清涛.我院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8):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