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1961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读书心得.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心得读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像与教育专家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聆听他叙述一个个教育故事。此时,我丝毫察觉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 一、关于他的语文教改观的思考 1、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可能是作为一线语文老师的缘故,我特别喜欢关于语文课改的章节。李老师认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他在语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

2、哪里。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十分钟: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中。材料的内容多样,获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一改革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 2、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他的另一项改革就是他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拥有了语文

3、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他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成功了,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改革中他发现,一些课堂中充斥“假问题以求热闹,却没有注重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行为,只顾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其实是不健康的,正因为他有了这一发现,才有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李老师的这一教学改革

4、为导向,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图书进班、乡村少年宫,相信我们的读书工程会落实的更好。 二、关于他的学生观的思考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分宽容,如此而已。 读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灵的震撼非常强烈。那个一块小小的手表,一个叫葛兰的孩子,成了李校长心中永远的遗憾。作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谁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总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揪出“小偷”无疑可以在班级中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又担心会伤害孩子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况且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意识到“偷”的严重性;任其不管又没办法对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怎么办呢?“我想教育出一个诚实的葛兰,但却

5、没有成功,慢慢地我明白了,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李希贵校长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一定要慎重处理,否则,一不小心,我们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自尊心,还有他的前途。读到这里,我陷入了痛苦的回忆:我刚毕业时的学生赵天,在处理他拿学校老师200元钱时,由于我的疏忽没有告诉他的爸爸为他保密,结果他的爸爸把他当众打个半死,钱是找到了,可是赵天从此变了,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后来我想通过其他办法改变他都没有成功,对于赵天我充满愧疚,有了这次经历我今后的教育变得用心多了。 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

6、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学生。老师的话语应是催人奋进、激发向上的,如同和风细雨、春日阳光般地撒在学生的心田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知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正如李希贵老师说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孩子完美的心灵,而不是向孩子灌输无用的知识。 2、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能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书中有

7、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老师没有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危险的河流。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的淋漓尽致。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

8、已。 3、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李希贵老师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朋友,他带着正在上高一的儿子逛公园,李老师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李老师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我们的评价问题,想到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这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李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评价问题。这一年,在李希贵老师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特别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

9、明拉家常,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此,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李希贵老师的书没有一点的晦涩难懂,读的时候没有一点精神压力,有的只是读完一个个故事后产生的思想上的共鸣,在欣赏、学习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我也深深地领悟到:任何精彩鲜活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的是理念,任何理念都不可能生搬硬套,最重要的是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