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的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的历史.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说在前面的话:学史使人睿智。了解医院感染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中引申出益于我们做好现在工作的理念,也为今后更好的发展这个行业提供一些启示。医院感染的历史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hospital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亦称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医源性感染。近年来逐渐统称为医院感染。 中国国家卫生部199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在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以后才发病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会
2、议上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凡病人因住院、陪诊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务、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为住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0年将医院感染定义为: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期,对潜伏期不明的感染,,凡发生于入院后皆可列入为医院感染。若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为:人口的寿命延长,各种慢性病、肿瘤患者逐渐增多,具备免疫功能减低的基础,容易合并各种感染;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提高,许多肿瘤性疾病、以往难以
3、治疗的疾病可以得到医治,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生物学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常易发生感染;各种创伤性、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措施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病原体有更多的机会入侵机体,从而造成感染;各种免疫抑制剂、细胞毒性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技术的普遍开展,导致患者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受到抑制,增加了易发感染,尤其是机会感染的因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特别滥用、乱用的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多,尤其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的产生,出现难治性感染。医院感染的广义概念包括所有的发生于医院内的感染。(1)明确了感染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出院后发病而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
4、,但不包括此感染在入院时处于潜伏期者。(2)感染与发病是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其顺序是感染-潜伏期-发病。因此潜伏期是判断感染发生时间与地点的重要依据。(3)包括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即患者(住院、门诊)、医院工作人员、陪客和探视者等。医院感染的狭义概念仅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平时大家经常所提及的医院感染即此类情况。发展历史一、细菌学时代以前公元325年,古希腊出现世界上以在传染病流行时收容病人和为穷人提供医务服务的首家医院。由于医院的客观条件极差,医院感染情况非常严重。19世纪以前,由于不了解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所致,没有消毒隔离措施,那时外科手术感染率几乎为100,死亡率高达70%。“文艺复兴
5、”时代,1771年英国的Manchester(曼彻斯特 英格兰西北部港市)医院规定每个病人要有干净床单,至少每3周清洗一次,2个病人不能同时使用一张病床。19世纪初,英国出现“发热病人专科医院”(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医院),在这种医院内医院感染发生率仅为普通医院的1/10。在细菌学以前时代,产褥热是当时欧洲医院感染中造成损失最大、问题最严重、研究最多、并最终得到解决的问题。Thomas Lightfoot(英格兰人)曾认为“产院是引导产妇走向死亡之门”。由于产褥热的危害和影响,直至1940年,在某些发达国家仍有50%的产妇不愿到医院分娩。1843年,Holmes(霍姆斯)发现产褥热与医生在尸检后
6、不洗手就检查产妇与接生有关。此后,Semmelweiss(匈牙利医生)注意到由医生接生的产妇发生产褥热机会比助产士接生的高出9倍。他推断产褥热的发生可能与医生手上有某种致病因子有关,进而提出用漂白粉严格洗手预防产褥热,使产褥热的发生率下降了10倍。Nightingale(南丁格尔)在1854-1856年的战争中率领几十名护士到前线医院工作,建立医院管理制度,加强清洁工作和护理,对传染病人采取隔离、通风等措施,仅4个月就使前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降至2.2%。二、细菌学时代Pasteur(巴斯德1822-1895)在显微镜下发现空气中有微生物,并采用加热、消毒法来减少其数量,以控制其感染。受P
7、asteur发现的启示,英国外科医生Lister(李斯特 1827-1912)首先简明细菌与感染的关系,并提出消毒的概念,并于1867年发表了著名的有关外科无菌操作技术的论文,其中大部分原则仍沿用至今。Halstead(霍尔斯特德)在John Hopkinks 医院工作时,因其未婚妻(手术室护士)对升汞洗手过敏,便请Goodyear公司于1889年制作了两付橡胶手套,从此开创了外科手术时戴手套的新纪元。三、抗菌药物时代自1935年应用百浪多息(prontosil磺胺类药)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产褥热取得显著的临床疗;1928年英国人Florey(弗洛里)发现青霉素,40年代初在美国小规模生产并
8、投入市场使用,开始了抗菌药物时代。此后,高效、长效且副作用少的品种陆续问世,使得临床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不断增多。起初抗菌药物在治疗和预防感染上有特殊效果,以致于造成了轻视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的现象,导致医院感染情况较前更为严重。由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原因,使得抗菌药物的作用越来越不如前,促使人们又不断去研制新的抗菌药物药物。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后,医院感染的问题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58年美国医院协会(American Hospital Association,AHA)就建议每所医院均应在其管理机构内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1960年代美国(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CDC)组织8家医院参加医院感染的监测。英国设立专职“医院感染控制护士”。1980年美国创办了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杂志。我国有关医院感染的研究及控制工作起步较晚。1986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研讨会”;1987年国家卫生部组织“全国医院感染学术会议”,并创办。2006年出台第一部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