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2104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中医医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13年度)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为了贯彻落实好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县中医医院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预防为主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加强日常监

2、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组织管理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调整当重要位置,明确职责,保障各项措施落实,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防控救护队,名单如下: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xxx xxx

3、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陈学胜任办公室主任 2、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专家指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 xxx xxx xxx 3、手足口病防控救护队: 队 长:xxx 队 员:xxx xxxx 手足口病防控救护车:xxxx 三、预防控制措施 如我市出现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要立即启动本工作方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扑灭疫情。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对传染病诊室的监督管理工作,要落实预诊制度,设立发热传染病专门诊室,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传染科、急诊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开展

4、疫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动态。 (1)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大厅分诊台工作人员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引导发热或疑似手足口病的患者去传染病诊室就诊。儿科诊室的医师对疑似病人也应转传染科诊室就诊。 (2)对疑似病例应收传染科住院隔离观察治疗,同时认真做好日志。传染科登记及疫情报告上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住址在乡镇的要到村到组,街道要到门牌号码)、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就诊日期等楣栏项目逐一填写。疫情报告卡由院感科派专人收集整理并上报。 (3)注意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确保流行病学调查的准确性。 (4)要求儿科、急诊科、产科病室加强晨检工作,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及时报告,立即转传

5、染科隔离治疗。 3、开展病室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患者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4、做好专业人员培训。对重点科室(儿科、传染科、急诊科、产科及各诊室)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手足口病的医疗救护、疫情报告、疫情调查处理、防护措施、实验室采样及监测等技术。进行一次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 四、传染病区及诊室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6、。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8、疑似病人应在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

7、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9、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0、按呼吸道、消化道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11、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12、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

8、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13、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14、病室垃圾用双层塑料袋盛装,每天收集后送锅炉房焚烧。 15、认真作好消毒隔离记录。 五、中医特色防治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湿热疫毒经口鼻而入,发于手足,上熏口咽,外透肌肤,发为疱疹,并见发热、倦怠、恶心、便秘等症状;或邪毒内陷,出现高热、抖动、肢体痿软,甚则发生喘、脱,危及生命。 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 中医药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显著优势,更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可服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

9、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等中药。另外,除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预防措施外,还可以应用中药预防手足口病,如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一) 证治分型 1、普通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伴咽痛、流涎,倦怠,纳差,大便多秘结,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参考处方:金银花、野菊花、黄连、生石膏(先下)、知母、紫草、白茅根、青蒿、藿香、生甘草,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灌肠、直肠点滴。

10、加减: (1)高热、抖动、易惊加羚羊角粉冲服; (2)便秘加生大黄; (3)咽喉痛加元参、板蓝根; (4)咳嗽加杏仁、炙杷叶。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金莲泡腾片,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重型 (1)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汗少,疹出不畅,嗜睡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无力,甚则昏睡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热祛风。 参考处方:生石膏、生大黄、栀子、滑石(包煎)、寒水石、桂枝、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广地龙、全蝎、羚羊角粉(冲服),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水煎分34次口服,或可灌肠

11、、直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也可选用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2)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喘促,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四肢厥逆、冷汗出,或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紫暗,脉细数或迟缓,或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 参考处方:人参、炮附子、山萸肉、煅龙骨、煅牡蛎,药物用量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等酌定。 用法:浓煎鼻饲或直肠滴注。 重症患儿发病急,传变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加强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 (二)中医药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西瓜霜、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蜜调外涂敷用,1日23次。 (三)、中药预防及生活调护 1、预防 本病流行期间,婴幼儿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衣被;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可使用以下方药: (1)白菊花6克 生甘草3克 生山楂10克 以沸水200毫升浸泡后加冰糖适量频饮。适用于素有内热的小儿。 (2)生薏米10克 扁豆10克 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适用于素有脾胃虚弱的小儿。 上述两方剂量适用于35岁小儿,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生活调护 患儿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