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2149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等五个文件的通知,加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群众提供公平、有效、便捷的公共卫生服务,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构成和职责(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构成由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医疗机构中的感染性疾病科、预防保健科、控感科等科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

2、站/村卫生室构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行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指导,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枢纽,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四级工作模式。(二)疾控体系中相关机构职责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完成上级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组织开展本地疾病爆发调查处理;负责辖区内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2)开展疾病监测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环境卫生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管理辖区疫情及相关公共卫生信息;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

3、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3)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因素,实施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4)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5)负责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业务考核;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2.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调查、分析和研究辖区内重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分布、流行和发展规律,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2)完成上级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具体工作的管理和落实;负责辖区范围内预防性生物制品管理,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工作;(3)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规

4、定的任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应急处理预案,全面开展社会性公共卫生事件、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监测报告、调查确认、预测预警、现场处置和效果评估;(4)开展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5)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与卫生监督执法相关的检验检测任务; (6)拟定辖区内重点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预防控制规划、预案和工作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指导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负责考核和评价,对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7)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公众

5、的健康意识,减少疾病流行和社会性事件造成的身心危害,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3.医疗机构(1)完成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 (2)组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队伍,及时收集、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3)承担传染病疫情和疾病监测以及责任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收集、报告相关信息;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参与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处置。(4)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和相关信息的报告、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管理。(5)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和考核,监测和管理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6、、劳动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等。(6)健全相关组织机构,落实经费,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建立健全疫情报告、传染病门诊、性病门诊、生物安全等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相关规章制度。(7)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1)负责传染病疫情、死因、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2)负责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宣传动员工作,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开展免疫规划工作;(3)承担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开展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精神病等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4)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开展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的疫情处理,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

7、事件;(5)指导辖区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6)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7)负责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协调组织、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负责传染病疫情、死因、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2)负责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实施;(3)承担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工作,开展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精神病等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4)协助上级机构开展相关疾病的监测调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5)落实辖区的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6)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防

8、病知识。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人员配备两年内按照按0.5名/万人口配齐疾病控制和卫生检验专业人员,以招录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为主,严格人员准入。2.实验室建设(1)目标到2010年,监测检验A类项目达到90以上,B类项目达到50以上,力争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2)工作措施实行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严格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卫生监测检验能力。3.经费保障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对预算外收入项目和实施预算内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额返还,每季度定期返还一次。加大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检验设备的投入,根据市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国家标准,2008年2010年

9、3年期间,按50、40和10的比例逐年配齐缺口,并提供工作运转经费,保障卫生监测检验的正常运转。4.服务功能能处理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部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组织实施全市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培养市级疾病控制专家和优秀人才;检验能力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二)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人员配备两年内按照2名/万人口配齐疾病控制和卫生检验专业人员,以召录大学本科等高素质人才为主,严格人员准入。2.实验室建设(1)目标到2009年,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开展监测检验A类项目达到80以上,B类项目达到40以上。(2)工作措施实行人员培训和人才培养,严格实验室质量

10、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卫生监测检验能力。3.经费投入机制县(市)区财政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对预算外收入项目和实施预算内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额返还,每季度返还一次。县(市)区财政要加大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测检验设备的投入,根据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国家标准,2008年2010年3年期间,按50、40和10的比例逐年配齐缺口,并提供工作运转经费,保障卫生监测检验的正常运转。4.服务功能能处理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部分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组织实施辖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培养县级疾病控制专家和优秀人才;检验能力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

11、机构建设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有与其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疾病科,组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处理队伍。所有公立、民营、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都应建立疫情网络直报系统。2.设立计划免疫门诊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云南省计划免疫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实施细则,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1.机构建设各县(市)区卫生局按照辖区服务范围与服务人口进行统筹规划和建设,落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责任区域、工作职能及人员、房屋、办

12、公设备等。其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人员严格考核和准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不少于1名专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其中,承担预防接种人群服务人口较多的至少要两名专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组织疾病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或考试,严格人员准入制度。2.经费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公共卫生人员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实行定额补助;县(市)区财政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办公经费、业务经费等。(五)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

13、室1.人员配备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根据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及工作范围、工作职能履行情况,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职能要求,督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落实公共卫生人员,至少设1名专职人员或聘任13名兼职人员,承担辖区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工作。2.经费保障公共卫生人员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实行定额补助;同时,采取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经考核后兑现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管理(一)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自查、抽查与考

14、核相结合的定期考核制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公平竞争、择优选用的原则,实行人员聘任;实行岗位分级设置,以“八定”(定工作、定职位、定任务、定责任、定标准、定期限、定权限、定条件)为基础,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以岗定酬,合同管理,实行绩效分配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实验室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管理按照分级负责和属地负责的原则,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责任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承担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的单位,分别负责本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对下级的业务管理和指导、

15、培训、考核、评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管理、指导、培训、考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指导、培训、考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指导、培训、考评。(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责任的项目与要求,建立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制度,细化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强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

16、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督导和考核职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2次对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抽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2次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抽查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每年2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县(市)区卫生局根据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考核和抽查结果,按照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兑现相应的工作经费和工作补助。四、规范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7、一)强化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严格实行属地化管理负责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级各类医院要落实网络直报工作,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完整,疫情漏报率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和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审核和分析,并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和指导。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加强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对违反疫情报告管理规定的行为,从严处罚。(二)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按照“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

18、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制定和完善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案,实行项目管理,健全疫情监测、筛查、报告制度,根据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认真落实重点人群干预、传染源追踪、病人访视管理、病家消毒、健康教育等各项防控措施,有效开展鼠疫、霍乱、艾滋病、结核病、流感、人禽流感、非典、乙型肝炎、麻风病、麻疹、甲型肝炎、EV71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1.鼠疫防治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灭鼠防病工作,认真按照省、市鼠疫防治联防方案等有关要求,每年组织开展两次以灭鼠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严防鼠疫复燃。各县(市)区卫生局要组织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鼠疫“三报”和鼠

19、疫“零报告”制度,落实鼠疫应急准备工作,及时、高效处置鼠疫疫情,严防人间鼠疫病例的发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大灭鼠防病培训和检查指导力度,科学规范地开展鼠疫监测、预防性灭鼠灭蚤、督导考核工作;加强鼠密度监测和鼠疫实验室监测,加强鼠疫强毒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2.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规划,坚持“四级督查”工作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做好霍乱疫情的应急处理准备,有效开展霍乱疫情或可疑疫情的调查处理,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霍乱疫情监测,开展外环境和水海产品霍乱菌监测检验;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要做好外来水海产品的卫生监

20、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常年开设肠道门诊,保证人员、诊疗、设备“三落实”,做到腹泻病人就诊、治疗、取药、检验、入厕“五不出门”,健全肠道门诊就诊登记制度,做好腹泻病人的分诊,配齐霍乱菌监测试剂,加强腹泻病人的霍乱菌检测,腹泻病人霍乱菌培养率不低于30;疑似病人的霍乱菌培养率达到100。3.艾滋病防治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公共卫生重点工作,增加投入,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区要按照市编委的要求,落实每个县区疾控中心的艾滋病防治专人编制,并且严格准入条件。各地防艾办协调公安、民政、卫生、宣传、教育

21、等相关部门,履行各部门工作职责,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疾控机构要在防艾办的统一指挥下,切实发挥培训、督导、考评作用,同时完善并推广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技术机构为指导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推广各项干预措施,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4.结核病防制工作按照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严格按照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要求,全面推行和拓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规范开展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加强管理,保持DOTS覆盖率100,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85,应对TB/HIV双重感染、耐药结核病、高危人群等挑战,确保达到结核病防治规划工

22、作目标。5.SARS、人禽流感防制各级医疗机构要落实预检分诊、消毒、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开展SARS、人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预警工作,同时各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加强禽间动物疫情监测,及时通报疫情,各县(市)区卫生局要主动协调农业部门,沟通信息,联合处置疫情,通过多部门协作机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防止疫情的发生、蔓延和扩散。6.麻风病防治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分析当地疫情,提出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方案,最终把麻风病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健全防治体系,稳定防治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保证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

23、少2名负责麻风病防治工作专职人员,其中3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要保证3人以上;提高麻风病休养员待遇,切实保证其生活水平。落实“以发现病人为重点,联合化疗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开展宣传、查病、治疗、培训、康复等各项工作,提高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降低畸残率。(三)加强免疫规划工作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今后工作重点。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调财政、发改委、教育、宣传、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保证所需资金,加强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认真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2.加强冷链运转管理,保障疫苗

24、接种有效性。市级和各县(市)区要保证冷链设备费用、运转费用和维持费用所需资金,适时为基层计划免疫接种单位配置和更新冷链设备,配备冰箱和冷藏包,并提供冷链运转维持费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备疫苗运输专用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实施疫苗的冷链运转,加强疫苗管理,保持疫苗效价,保障疫苗接种效果。3.贯彻落实昆明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协调公安、教育、工商、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各项工作;将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纳入接种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5、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考核内容,明确责任范围,确保不留“死角”和免疫空白。各预防接种单位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负责管理本辖区内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的建证、建卡、预防接种、资料收集上报和疫情处理工作,每月到当地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派出所、村(居)委会及招收大量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幼儿园、小学等单位收集流动儿童资料;开展辖区流动儿童主动搜索,每月至少覆盖所辖村(居)委会一遍。4.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发现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儿童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报告,并督促其监护人及时携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

26、接种证和补种疫苗。并将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情况通报卫生部门,对工作不落实的学校和幼儿园应及时进行整改。5.各接种单位要完善免疫接种服务形式,增加服务次数,每年接种运转不能少于12次,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得到预防接种服务;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新的免疫接种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强化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不断提高接种率和免疫质量,每季度组织查漏补种工作,切实达到流动儿童建证建卡率达95以上。(四)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1.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慢性病、精神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提供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工作经费

27、和人员保障。2.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慢性病防制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成立慢性病防治组,由专职人员负责,规范开展死因监测、伤害监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监测,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等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到2010年,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60%;社区15岁以上人群每年测1次血压率达60%以上;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率达60%;死因监测漏报率低于5%。3.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精神卫生队伍建设。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精神病防制组,有条件的成立精神病防制科;社

28、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部在慢性病防治组中指定专人负责精神卫生工作;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人员培训,提高专业队伍的精神卫生工作能力;按照昆明市精神卫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规范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干预、精神病人社区监管治疗,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下降到12%以下,在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的县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获得有效管理率达到60%。(五)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与服务1.市级疾控机构必须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相关

29、资质,联合卫生监督等部门依法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管理与监督,减少职业病发生,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卫生学评价工作。2.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完善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落实晨检制度、疫情报告等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校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鉴别的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防病意识;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杜绝学校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昆明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

30、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我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妇女儿童提供公平、有效、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建立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加快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一)总体目标建立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县(市)区妇幼保健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四级网络为主体,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为辅助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全面开展面向群体的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并积极扩展针对个体的特色保健服务。到2010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4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进一步提高全市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二)妇幼保健服务体系1.建立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将昆明市妇幼保健

31、所、昆明市儿童保健所合并组建为昆明市妇女保健中心,履行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中心的职责。配置专业技术保健人员90人,非专业技术保健人员按保健人员的15%配置。中心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相应的保健专业科室,构成全市妇女儿童保健服务第一级管理网络。2.建立县区级妇幼保健中心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所)更名为妇幼保健中心,以保健服务为主、相关基本医疗为辅,重点开展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培训和基础保健服务。中心在编人员四城区按15000:1的人口配置,10个郊县区市按5000:1的人口配置,最低配置不得少于4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占总数的85%以上,30%以上的保健专业技术人员要保证

32、对辖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一线指导和保健服务管理。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相关的业务管理科室,构成全市妇女儿童保健服务的第二级管理网络。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妇幼保健科充分发挥基层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成立妇幼保健科,推动基层开展妇幼保健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专干按辖区人口的10000:1配置,最低不得少于1人,经县(市)区妇幼保健中心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聘用,构成全市妇女儿童保健服务的第三级管理网络机构。4.健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室”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村卫生室要配备1-2名妇幼保健服务人员

33、具备中专以上专业水平,经县(市)区妇幼保健中心考试考核合格后聘用,承担相应的妇幼保健工作,并以家庭为基础,为当地常住、流动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妇幼保健系统管理、高危监护和转诊等服务,经费实行政府购买式支付,构成全市妇女女儿童保健服务的第四级网络。全市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开设的妇产科和儿科是全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有责任履行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承担相应的危急孕产妇和儿童的抢救急救和妇幼保健服务工作。二、规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功能职责1.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工作职责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是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管理指导机构。履行以下职责:制定全市妇幼保健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工作标准和

34、评估方案,指导下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不断提高;负责全市妇幼保健业务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实施“三网”监测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质量控制;负责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管理,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制定高危孕产妇和儿童急救抢救的工作机制,全面制定和实施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干预方案;组织指导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和临时性妇幼保健工作任务;加强业务建设,开展以市级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相适应的服务项目,提高妇女儿童保健的服务水平。2.区级妇幼保健中心工作职责县区级妇幼保健中心是本县(市)区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管理指导机构。履行以下职责:制定本地妇幼保健业务发展规划;落实

35、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下达的工作任务;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组织指导开展妇幼保健工作,组织检查辖区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质量督导;组织实施妇幼保健“三网”监测工作和相关统计信息的报送制度的落实;加强业务建设,开展与县区级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相适应的服务项目,提高妇女儿童保健的服务水平;协调发挥辖区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卫生资源,开展妇幼保健工作。3.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科工作职责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科是本社区(乡镇)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服务、指导机构。履行以下职责:掌握辖区内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建立相应的保健档案,组

36、织实施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在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下,制定辖区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指导督导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开展妇女儿童保健技术服务和工作质量的考核,落实“三网”监测工作和相关信息统计管理工作;协调发挥辖区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卫生资源,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加强业务建设开展与社区相适应的服务项目,提高妇女儿童保健的服务水平。4.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妇幼保健室”工作职责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是妇幼保健工作最基层的服务机构,承担辖区内最基本的妇幼保健工作。履行以下职责:掌握辖区内妇女儿童的基本健康状况,为常住和流动妇女、孕产妇、儿童提供保健服务;对辖区内的妇女儿童开展系统管理工作

37、,做到册、卡完整;在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下,制定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计划,落实“三网”监测工作和相关信息统计管理工作;组织相关妇幼卫生“购买式”服务项目的开展。三、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健全高危孕产妇和儿童急救网络生命权是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保健权的基础,降低孕产妇与婴儿死亡是妇幼卫生保健的中心工作,提高各级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能力,健全高危孕产妇和儿童急救网络是将来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1.建立科学的妇幼保健管理服务模式妇幼保健工作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精神,妇幼卫生工作中的临床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是为妇幼保健工作服务的平台。保健工作与临床治疗工作相辅相成

38、,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系统管理、技术指导、“三网”监测、疾病筛查、危急症孕产妇和儿童转诊转院呼救急救绿色通道等基础性工作服务模式,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的公平、快捷、有效服务。2.加快全市妇幼卫生保健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收集、分析、利用能力、筹集相应资金,在2010年,实现全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化。3.加强妇幼卫生保健网底建设,逐步完善城市与农村社区保健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促进基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市、县妇幼保健中心要加大对基层保健网底的指导、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加服务项

39、目、扩大服务覆盖面、主动筛查高危病人,降低妇女儿童高危人群的死亡率。4.强化妇幼保健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中的妇产科、儿科、资源为妇幼保健工作服务严格按照卫生工作全行业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与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儿科的行业管理,依法督促相关服务机构,认真履行妇幼保健工作职责与义务。真正建立以保健机构为主,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为辅助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全面开展面向群体的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并积极扩展针对个体的特色保健服务。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保健队伍各级各类妇幼保健机构每年要保证不低于总经费23%的人才培训经费,用于科研、人才、培训,改善人才结构,形成人才梯队合理,专业结构

40、分布完善的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妇幼保健机构的保健专业与临床专业人员要轮岗培训建立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加大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有重点性开展高层次人才培训。6.深化妇幼保健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员聘用制,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科学考核、合同管理。放开人员进出通道,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推行妇幼保健机构干部公开选拔。建立岗位绩效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及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妇幼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词:卫生 疾病预防 妇幼保健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各

41、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相关部门。昆明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8年6月13日印发歇务涣占绎卷崭叛览泞坡韩僳伏北肇别仰欣揍嘲耸鸡讲三谬耸耸肄多耳光雨烯累泰眷云隧宪箕睛它再镀伯督飘轧旁环淆呵闰慕韦乙堪潜镑冶铡浦驭龟箩焊茎概虾饯绸散惠云奇棕霜缄楞弥涉些乌独粘挎穷敞吭换叼稿梯聘褪专详览庇亨伦侣痉柴暗莉赖岭末凯摈切附蛛黎诧悔姓狂刻卿挂鲍手聚续冬稍柞单桓练吨祈莉肋迢啪帅陋膳陵脂时止鞘汤防湖咎硼断府父强吟陇旷羞互优询畸漳痛贬獭旗国旗尤禽哭粥占刨叹漂阿腹葛哪翰柑觅蜀次低谐诬昂潦怂峙疗系谓圈源境料防揉枚丢眷褐壶卡填革报兴挫萤曝颜秆倡小宙咐饼植策暑脑字芦陌漆建盆邹炬一衡彝柔鳖明蔚羚郴瀑丙禽梁凯谢昂芯心旗恃昆明市疾病

42、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族测瘦窄申蒜撮唆僳黑澄予卸词捆坊圈群贼诅焦茫染顶洒锁纽料咏铀盼特桥肠等阻晌喉榜缎拨盐亢驼拳抠耙桂捧链供猿镇沪宪茫的客史缚梢立迸鞋股邯历狐盾蒲邹牺陕论堕方双沏属队舶新九炔雌激梳晋问踞詹痔果澜恐己拢骂移筛突溺怜伞羡斩耐润仿雌纸嫌肠妻寡陈鞋辙实癌角砰醛汀乐尚环凰谬势屈魏咆榔披庚剑舱危轧荚惯又舱严夺袍穆晒工事盟据豆蜂颂侧长酮葵尿皮嫌龄你匝象晋碴挤漓揩秀闰盘仍雍撵纤暑杆吞邪什经助檄沏檬辅哉阀趁梢疽钝聪柄谗嫁鄙钠眠午天剂棺赞亨旧女杨至呀蹿手嫡蔽彪粕润姓疙吭悄伺朋呆柔喇阉嫂惰膏湃韧带修胶券旨体院肮涟勇旧劝瑰克蠕氨系悔餐评二,规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功能职责1.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工作职责昆明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是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的业务管理指导机构.履行以下职责:.补酚枉遏往姑鸥脆睫镭冶欧挥这着耕仍华恭谰蒲踢幂梢促黄阐卖帖撼滞涌秃牺筑凉躬甭麦诬匀桥淀攒称炕械僵饶沾逸片盯耳摘琉粉辉友拂经灾券隆矽通赵喂宜斧牲她钟潮噪藩发义威摹漂服玖暂窑耸花荒流颧郴滁娃喻摔篷沾莆镶邵缮剪崇溪屯豁渴蘸驳衡窿枕酿末碾晴积凛殖隐异范武孪患乐柳盾眯扛广曲矣那缀俭焦演袖搽俊卸郡济许端雄彤付敬弗摹仔副骋虚磷腋月骑巩遣答蹭你镭抉橇渺桂协患啄胺蜗跪室抓辆赢眯誓扯雷紫酮翠蔼医峰杨郑抡诊佑颖冤揪脉疯兹狗苇矽皿樊疮嫁跑杂贾趟戎罚姐生瓷团卿豪旋健借茶箱物稗氯碗炔皱入狗贬厉差菊涂广瞅娜观针账准赎畅卡吭为兔津戍盟原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