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2226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12卷第7期ChinJEmergMed,J!o1.!:心搏骤停的最有效治疗早期电除颤沈洪何忠杰心肺复苏(CPR)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主要措施,良好适当地CPR可以明显提高患者.85%的成人心脏性猝死是因心室颤动(vF)所致,早期电除颤被认为是救治心跳骤停最重要的关键性治疗.一,早期除颤的治疗原则心血管急救(ECC)可用”生存链”四个早期的环节来概括: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一个高效的心血管急救体系要求每个环节间紧密连接,环环相扣,不能有任何疏漏.因为心室颤动是心跳骤停最多见原因,而早期CPR

2、并未能终止心室颤动,使之转为正常心律.早期自动体外除颤(AED)便成为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一环.有效的CPR可以暂时维持脑和心脏血液循环供给,使电除颤前通过CPR及应用肾上腺素来延长心室颤动持续时间,或提高vF的频率和幅度,以增加转复vF和复苏的成功率.早期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心室颤动的关键,已证实,每延迟电除颤时间lmin,复苏的成功率将下降7%10%.而在心跳骤停发生lmin内就能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随着早期电除颤的普及应用,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即有明显改善.在发生心跳骤停后,急救人员只有在几分钟内能重新建立有效的循环,为早期电除颤奠定心脏复苏的基础,数分钟内行电除颤,相继高级生命支

3、持治疗才可能使自主循环恢复.也有研究表明,如果电除颤时间延迟4min,此间即使第一个现场急救者能行lmin非标准CPR,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二,自动体外除颤(AED)AED是上世纪8O年代末提供给院前发病现场电除颤的技术,近些年随着AED应用显着增加,包括广泛用于EMS系统,警察署,娱乐场所,航空港,民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沈洪);解放军三0四医院(何忠杰)用航班上等,BLS急救人员或第一个现场急救者来使用AED,患者存活率已表明有显着增加.如果心跳停止至电除颤的间隔时间过长,之前未能行有效CPR,患者的存活率仍会降低.在指定人多众广的地点安装AED仪,经受过训练的非专

4、业人员一经发现病情便可使用,这也是提高院前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关键.AED仪具有心脏节律分析和电击指令系统,可以建议何时行电击除颤,使操作者只简单执行按”电击”按钮便可行电除颤.大量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证实,AED分析心律失常的准确性很高.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使用AED是安全有效的,并在数秒内可使室颤/无脉性室速得到挽救生命的治疗.大量的I晦床经验证实,AED的效果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活动(手抓或濒死呼吸等),重新摆体位以及人工信号等.只有当确切证明患者发生了心跳骤停,患者已处于静止状态下,才可使AED仪进入分析模式.如果患者持续呈喘息样呼吸,仪器便可能无法完成心律分析.AED无法行同步

5、电转复,但当单形态或多形态心动过速,其速率超过预设值,AED会自动放电.AED只适用于无反应,无呼吸和无循环体征的患者.对无生命体征的患者,无论是室上速,室速或室颤都有电除颤指征.三,电除颤的波形方式目前AED包括二种除颤波形:单相波(MDS)和双相波(BTE),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主要为单向电流,根据电流衰减的速率可再分为逐渐衰减(递减的正弦波形)和瞬时衰减.双相波是指依次有二个电流脉冲,第二个与第一个的方向相反.一般建议,单相波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为200J,第二次为200300J,第三次为300360J.逐渐增加能量目的是既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又尽量降低电击损伤.1996年

6、美国首次使用了双相波电除颤器,其为阻抗补偿双相衰减指数波形,释放150J的非递增性电流.实验证实了双相波优于单相波.临床研究比较BTE波形的115J的l30J能量与?5O1?继续教育园地?MDS波形200J及360J,结果短时间的室颤,第一次电击时低能量BTE波形(115J和130J)与高能量MDS(200J)同样有效,而l15J和130J和BTE电除颤与200J的MDS电除颤相比,前者心电图ST段的变化更小.另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以双相波终止短时的室颤或室速的效果优于MDS波形.早期临床试验表明,150J的阻抗补偿BTE波形治疗院前较长时间的室颤也有效.这一结果同院内的临床资料构成了AHA综述

7、低能量双相波电除颤的基础,并进一步形成了最初的建议方案.此后,根据救治100例室颤患者的经验证实,这双相波在院前治疗室颤确实有效.来自EMS体系的资料也证明了这一波形可有效终止室颤,该EMS体系还对该波形与MDS波形进行了回顾性的比较研究,这些资料所提供的依据足以支持对低能量BTE波形的建议方案.经电生理研究显示,ICD植入以及测试等阶段的研究.近期报道了一种低能量(120J一17OJ)恒流,直线型双相波形.实验室研究表明,在可选择性心脏复律阶段,这种波形仅用70J的能量,可有效终止室颤.此前尚无报道其他双相波可转复院前较长时间的心脏骤停,但对双相波的使用必须经过与双相AED同样的评估过程.也

8、有资料提示,低水平的双相电除颤是有效的,且终止室颤的效果与单相波除颤相似或更为有效.四,除颤效果的评价评价一种电击除颤波是否有效,要采集标准除颤时和放电后的心电图心律描记图形.临床研究在评估某种除颤波形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采集波形.除颤的含义是终止室颤,而不能与复苏的其它结果混淆,如恢复再灌注性心律,出院或存活率等,这些研究终点可能是其它复苏措施的结果,如CPR或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发病至电击及其他抢救措施的时间.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电除颤是指电击后5s内无室颤波形,这一定?502?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7月第l2卷第7期ChinJEmergMed,July2003,Vo1.12,No

9、.7义被认为是除颧成功的标准之一.电击颧要求有足够电流在短时间内通过胸部后瞬间心搏停止或无心室颤动的电活动终止紊乱的心律,更高的目标是要发放均可称为除颤成功,因此认为室颤已被足够终止室颧的电流,而又尽可能限制终止.这一时间是根据电生理研究结果电击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在过去的而定的,成功除颧后一般心室颤动停止4O多年中,单相波体外除颧表现了有的时间在临床比较易于检测.并且在这效的结果,而今应用双相波技术在同样一时问内,电击对室颧作用不会受到放能量水平可改善除颤效果,又可减少致电后其他各干预措施的影响,如胸外心心脏损害的危险.脏按压,人工呼吸以及药物等影响.第以往除颧常以”焦耳”(J)电能量一次电

10、除颤后,在给予药物和其他高级来表达,但所显示的除颧焦耳数值并不生命支持前,监测5see心律,可对除等于通过心脏的电流量.尚无证据表明颧的效果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此外,电能量与电击诱发心脏操作的潜在危险监测电击后第1min的心律可提供其他有关,而相关的是电流量大小,峰值电信息,如是否恢复规则的心律,包括室流往往是心肌损伤危险机会最大的一上性节律和室性自主节律,以及是否为点.美国心脏协会(AHA)与欧洲复苏再灌注性心律.评价一种新的电除颧波协会(ERC)建议用”电流作为除颤基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电击效果的本衡量因素”来确认是否给患者发放适定义标准化.宜电击.单相波除颤的最佳电流约在五,增加复苏

11、时除颤疗效并降低危险3040A,而双相波则有待进一步研究,除颧器所释放电流应是能够终止室颧的最低能量.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成人电除颧时与体形和对能量需求问无确切的关系.早期电除颤是被选择的最有效治疗手段,成功的除但其与单相波比较在相同能量条件下发放的电流较小,峰值电流相差40%.所以,在选择除颤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不同除颤方式间峰值电流的差别.高电流可以造成心肌的损伤.有研究表明,超过400J能量水平可对狗心肌导致损伤.即使动物经胸阻抗可能较人类的要低,但人类临床单相或双相波除颤方案电流水平却应设计低于动物致损伤水平,选择适当能量可减少反复多次无效电

12、击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心脏骤停时心肌损伤可来自CPR,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亦可发生损伤.心肺复苏后患者既使未经电除颤,也可表现出心功能的改变,如ST段改变,心脏标记物水平升高,心脏收缩功能改变,心率变异,体循环低血压等.心肌缺血损伤,延长时间的心肺复苏,以及血管收缩药物应用是致心肌顿抑及复苏后各种症状的因素,而心功能障碍也与除颧的能量大小相关.故除颧的成功不仅关系开始的时机,也要关注选择适当的方式和能量,以求最佳效果和尽可能小的损伤危险性.思考题:1.早期除颧的原则和效果如何?2.如何评价电除颧的结果?3.双相波技术为何优于单相波?(收稿日期:20030423)(本文编辑:吴雪海)气囊导尿管压

13、迫成功救治术中胆道大出血一例裘剑波王梦炎仲琴翁旭豪患者男,38岁,反复右上腹痛伴皮肤发黄5年余,加剧1d入院.2O年前因肝内外胆道多发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初步诊断:(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胆道术后胆道多发结石.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急诊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血常规:WBC24.39109/L.N98%,Hb72g/L,Pit216109/L.K,Na,cl一均正常.人手术室,T38.3,BP12/7kPa,R24bpm,P120bpm,行左桡动脉穿刺测压,右颈内静且i(置管,在诱导麻醉下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安氟醚吸入,芬太尼间断静注,作者单位:315040宁波

14、,解放军第一三医院麻醉科(裘剑波,仲琴),普外科(王梦炎,翁旭豪)阿曲库铵微泵静滴维持麻醉.术中见腹腔局部黏连明显,胆总管内抽出脓性胆汁,胆总管及肝内胆管内充满结石,在取右肝管一结石时,右肝管部结石因长期压迫胆管,引起局部慢性炎症,侵犯胆管周围血管,取出结石后,发生右肝内胆管部大出血.立刻用纱布,明胶海绵填塞,肝动脉结扎等多种方法止血都无效.出血量大期间血压降至6080/3O一50nlrtlHg,在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同时,用多巴胺,问羟胺维持血压.最后用l8气囊导尿管插入右肝管部,气囊内注入约lOm】生理盐水压迫止血,气囊导尿管从胆总管引出,胆总管内另置T管引流.术毕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15、,拔除气管导管送ICU病房.术后予补液,抗感染,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未出现发热,黄疸.术后第4天抽出气囊导尿管内液体,暂不拔除气?病例报告?囊导尿管,胆管内未见出血征象.术后第45天带T管及气囊导尿管痊愈出院,第6O天分别拔除气囊导尿管和T管.讨论:胆道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准备充足的血液,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动脉直接测压,中心静脉置管以保证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准确和快速输血输液.常用的止血方法有肝动脉结扎,胆道引流和肝叶切除术,也可采用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后行放射介入栓塞治疗.但是本例经肝动脉结扎无效,患者危重无法行肝叶切除的情况下采用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压迫止血,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患者及时脱离了危险.f收稿日期:20030127)(本文编辑:张万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