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2253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营养渗漏致早产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1病历摘要 患儿,男,因胎龄36周早产出生伴口唇青紫25min,以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收入我院科儿二科新生儿监护室。入院时体重1950g。入院后经过7天的治疗,患儿病情趋于稳定。住院第11天上午9:00时,白班护士在患儿右手背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顺利成功,用3M无菌敷贴固定。所输液体是脂肪乳+5%氨基酸+50%葡萄糖液,用推注泵以5.8ml/h的速度泵入。经白班与晚班、晚班与夜班交接。此间护士多次巡视病情,均未发现异常。直至次日凌晨8:00,白班护士接班时才发现患儿手背肿胀至肘关节、压之凹陷,伴皮肤发白。护士未用无菌石蜡油剥离胶布,当即予拔出

2、留置针,并用大拇指按压敷贴,待按压止血后发现手背皮肤破损,皮肤破损处涂络合碘,手背至肘关节处用硫酸镁湿敷(避开针眼处),立刻报告病情。次日上午接班,发现患儿手背见1.5cm1.5cm大小皮肤发黑,经外科会诊,考虑皮肤坏死,予U型夹板固定手背,暴露皮损处,每天2次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外喷,并予氧气吹干皮损处,间隔12h1次。1周后,皮肤坏死区仍有1.5cm1.5cm,深0.2cm,已结痂,创面干燥,无渗液及感染,四周稍红,右手指活动正常。行切痂清创,护理同前。15天后,创面逐渐缩小至0.5cm0.5cm。第20天创面痂壳自行脱落,留有疤痕,患儿出院,出院时体重2511g。 2讨

3、论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应,如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等,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造成输液渗漏的原因很多:穿刺血管的合理选择、固定留置针是否正确、长期输高渗液体引起血管壁损伤等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该患儿是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差,易引起输液渗漏,若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更加重了输液渗漏的不良后果。 3教训总结 3.1正确拔针按压如输液渗漏部位肿胀明显,待肿胀稍消退后再拔出留置针,拔针时将贴于皮肤的胶布用石蜡油棉签剥离,立即用棉签或敷贴顺

4、血管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无血液渗出,按压的力度适中,切忌勿用力按压,加重渗漏部位的损伤,以致造成皮肤坏死。 3.2合理选择穿刺血管,正确固定护士在为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无特殊情况下宜选用头皮静脉输液,避免在关节处等不易固定的部位穿刺血管。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导管,固定敷贴穿刺部位上方皮肤时勿过紧,严禁360缠绕一周固定。 3.3加强基础操作技能训练新生儿护士应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对血管壁的损害,这样才能排除局部渗漏的危险因素。 3.4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静脉输液全程质控管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班都要对所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进行床头交接班,30分钟至1小时巡视输液患儿。患儿系24小时输液泵持续输液,渗漏面积达肘关节,可见渗漏发生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护士虽多次巡视病情,但均未发现问题,证明护士观察不仔细,责任心不强,未进行两侧上肢对比及时发现渗液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的不良后果。因而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加强巡视是及时杜绝输液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静脉输液全过程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文峰,冯云.输液渗漏致小儿皮肤坏死1例教训.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10-6. 2张文玉.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